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主體的確認

侵權主體的確認

發布時間:2021-08-05 15:30:24

1. 網路侵權 如何確定侵權人

怎樣確定網路侵權行為人
根據互聯網的技術特點和已有的訴訟判例,在確定侵權主體時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通過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查詢侵權行為人的上網記錄信息,確定侵權人的身份。用戶在網路里的任何活動,都會留下「蹤跡」,作為網路服務提供商,其有能力也有必要對這些「蹤跡」進行保存。由於這些記錄信息的內容涉及個人隱私或公共安全,所以,法律規定應由有關司法機關調取。參照《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行政管理部門為了查處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可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權的服務對象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網路地址等資料。在網路名譽侵權訴訟中,原告因無法取得被告侵權的網上數據信息,故其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向網路服務提供商進行調查。通過法院調取的IP地址、注冊ID、上網時間等記錄的分析,可確定或基本框定侵權行為人的身份。
2、通過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者調查上網用戶的身份登記資料,確定侵權行為人。如果侵權行為人不通過固定的電腦,而是在提供上網服務的經營場所實施侵權行為,則人民法院也可向這些經營場所調取行為人的上網記錄。通過對用戶上網時間與侵權時間、上機號和侵權IP地址的比對,可辨別侵權行為人的真實身份。
3. 在查證侵權行為人的身份時,還應考慮糾紛的起因,知情人的反映,以及從網上「口水戰」到現實糾葛的轉化等各種情節,結合技術參數,通過綜合分析的方式作出甄別。
4、被侵權人在通知網站經營商將侵權內容刪除後,網站並未按通知要求刪除的,可以將侵權行為人和經營網站一並列為被告,並要求共同賠償,經過法庭審理,會最終確定該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

證據保全在網路名譽侵權糾紛中的應用

網路上發布的各種信息流動性強,可能隨時滾動和更新,稍縱即逝,發生網路侵權糾紛後,如果不及時固定證據,受侵害人的利益將無法得到保護。如果當事人自行保存了侵權信息,比如相關網頁,但一旦侵權信息被刪改,這些證據的證明力就非常有限。如無其他證據與之相互印證,就不足以支持原告的主張。對於受害人而言,必須加強證據保全意識,盡可能在第一時間採取有效的方式固定證據,贏得主動:
1、申請公證。電子證據是一種介於物證與書證之間獨立的證據,其書面化載體如列印件等不能直接充分地證明其原件內容。因此,當名譽侵權的言論在網上停留時間較長時,受害人可以申請公證機關對侵權的時間、作者、具體內容等進行公證,以固定和保存侵權信息的內容。經過公證的信息被法律賦予較強的證明力,在訴訟中可以作為法院認定侵權事實的依據。
2、向互聯服務提供商查詢侵權記錄。前面已經提到,網路服務提供者有義務對任何上網數據做一定期間的記錄,同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六條還對保障名譽權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所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包括侮辱或誹謗他人在內的違法信息內容之一的,應當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機關報告」。該規定為查實名譽侵權的內容提供了法律保障。
3、受害人及時舉報。舉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向所載侵權內容的網站管理人員舉報,現在很多網站都設置了類似「舉報欄」的電子投訴系統,方便受害人在第一時間向網站發出舉報信息;二是向公安或其他負有管理、稽查職能的行政部門舉報,通過出警或查處記錄實現對侵權事實的固定。
除此之外,在必要時,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證據採取保全措施。

2. 侵權責任的主體

侵權行為的主體是指實施侵權行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需要注意的是,侵權行為的主體並不一定是侵權責任的主體,比如,未成年人的父母可能會因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而承擔責任,用人單位可能因其職員的職務侵權行為而承擔責任。

3. 求助如何確定侵權主體

一、這個事件的侵權主體是誰?物管公司?市政部門?鋪面業主?大廈全體業主?版
如果導致權老人摔傷的地方屬於共同區域,應由市政部門負責。如果屬於經營場所,應由鋪面業主負責。如果不屬於上述兩種情況,而是屬於經營場所的延伸,應由所有權人和管理單位負責。

二、如起訴大廈全體業主,應如何起訴?
不建議起訴大廈業主,因為業主眾多,起訴起來很麻煩。如果大廈的所有權為一個主體,則可以起訴大廈所有權人。

三、如起訴物管,應將市政部門列為第三人還是共同被告?還是法院會依職權將其列為為第三人?
可以起訴物業管理公司,但如果該區域不屬於共同區域,則不屬於市政負責范圍。不能起訴市政。

4. 商標法規定判斷侵權的主體是一般消費者還是設計人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必須有違法行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商標侵權行為的種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了七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2.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4.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5.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6.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7.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商標侵權訴訟流程:
當商標權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被他人侵犯,商標權人在掌握一定被侵權證據後,可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所屬的中級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己的商標權。
一、提交材料
(一)商標權人委託代理人的授權委託書;
商標權人為國外及港澳台地區的公民的,其授權委託書需在中國公證處進行公證或在其所屬國/所屬地區進行公證後,再在中國進行認證。
(二)民事訴訟狀;
(三)如果商標權人覺得有必要對侵權人的侵權證據進行訴前證據保全,需提交證據保全申請;
(四)如果商標權人覺得有必要對侵權人的財產(如侵權人的注冊商標等)進行保全,需提交財產保全申請,並繳納相應擔保金;
(五)商標權人的權利證明,
主要包括:
1.商標注冊證(如指定顏色的須提交商標注冊證的原件)及續展手續。如果是國際商標注冊,則需由國家商標局發布該國際注冊在中國有效的證明;
2.如果是馳名商標,需提供馳名商標認證書
(六)被告實施侵犯商標權行為的證據,主要包括:被告生產的被控侵權產品及銷售發票、買賣合同、視聽資料等。在原告不能獲得被控侵權產品時,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發票、合同也可以作為直接證據使用;
(七)有關侵權人情況的證據,包括侵權人確切的名稱、地址等情況;如果侵權人是法人,需要提供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工商登記資料。
二、具體程序
立案→證據保全、文件送達被告→財產保全→被告在15日(30日)內答辯→證據交換→開庭審理→作出判決

5. 什麼是侵權行為的認定

侵權行為的認來定,是指行源為人實施的行為造成受害人一定的損失,而共同侵權則是指實施侵權行為的人至少在兩個以上。

6. 《侵權責任法》對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是怎樣認定

《侵權責任法》第五章 產品責任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 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四十五條 因產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四十六條 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七條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7. 環境侵權訴訟中的原告主體要怎麼確定

圍繞對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之辯,其核心就是為了使環境權保護獲得可訴性,不應恪守傳統訴訟法理論「無直接利害關系便無訴權」的要求,而應將原告范圍擴及任何組織和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則已經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但這條規定中的「控告權」因為無法在我國訴訟法體系中得以認定,從而使得其淪為「宣告的權利」,而非直接的訴權。而訴權是訴訟的起點,只有明確公益訴訟原告主體資格才能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按照環境侵權的種類,我們可以將環境侵權訴訟界定為三類:
一是環境民眾之訴,即起訴人與環境公益受害無直接利害關系,為避免出現案例一那種「環境公益受害無從救濟與民眾投訴無門之尷尬境地」,以法律授權這些個人或組織代表公眾提起民眾之訴;
二是環境受害人之訴,一方面原告是環境侵害的直接受害人,另一方面這一侵害行為又同時損害或威脅到環境公共利益,這時法律允許受害人提出包含私益和公益兩方面內容的復合型訴訟;
三是環保機關或環保組織之訴,這在某些特別法如《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中已經得到確認,但《民訴法》並沒有相關的明文規定。
以法律授權負有環境公益職責的國家各級環保機關和民間環保組織就其他機關、企業或者個人的違法行為或不作為(能夠造成環境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提起公益性訴訟,將更好的保護環境利益。

8. 侵權責任法對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是如何認定

侵權責任法對產復品責任的責任主體制是如何認定?
答: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是生產者和銷售者,運輸者、倉儲者等不是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產品責任的歸責事由都是無過錯責任,兩者對被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均不以其存在過錯為前提,但在其中一方向被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之後,可以向有過錯的另一方追償,這種追償是最終責任承擔意義上的追償,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所承擔的不是連帶責任,而是不真正連帶責任。

閱讀全文

與侵權主體的確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