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見箱里沒意見不想提還是不敢提
意見箱掛在距大門兩米處,箱體上面蒙著一層灰,鎖頭已經銹跡斑斑,「肚子」里滿是枯黃的樹葉還有一條臟毛巾……這是半月談記者近日在杭州某社區大門外看到的場景。當詢問往這個意見箱里投送意見建議多久能得到反饋時,社區工作人員答復「不知道」。
吉林一位基層組織部門幹部說,意見箱曾是收集基層群眾意見建議的重要渠道,在很多地方一度隨處可見,但現在卻成了「稀罕物」,不少辦公樓、服務大廳里已經難覓意見箱的蹤影。
江蘇鎮江一位小學副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學校門口保安室外設有意見箱,但今年上半年只收到兩封信:
一封是反映校內管理問題,一封是建議整頓學校周邊環境。「現在很多學生家長有意見更願意去網路論壇發帖或者向上級部門反映,有時幾個月也收不到一封信,久而久之就沒有專人定期去開意見箱了。」這位副校長說,上半年收到的這兩封信還都是建議人提醒學校保安才收到的。
采訪中一些幹部群眾指出,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實體意見箱的沒落有一定必然性,網路意見箱、掌上意見箱已經較為普及。不過,半月談記者搜索發現,一些網上意見箱同樣存在著相對隱蔽、疏於維護、反饋不及時等問題。例如,記者點擊吉林通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網站的「政務咨詢」「意見徵集」欄目,頁面卻直接跳轉到了通化市政府網站信息共享平台,與該部門並無直接關系。
還有一些網上意見箱不及時回復也引發群眾不滿。半月談記者在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信箱欄目看到,一些反映問題的群眾專門再次發郵件提示該部門關注此前反映的問題,有群眾還因為反饋慢而投訴。
意見不能提、不敢提、不願提
近日,鄭州市民陳岩(化名)經歷了惱人的醫保轉換過程,本來簡單的程序卻因各級醫保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的等、靠、拖,足足走了7個月才辦完。陳岩說,非常想把自己令人抓狂的經歷寫成投訴建議向醫保部門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反映,但辦手續的整個過程中卻沒有發現意見箱或監督服務電話,上網也沒查到投訴渠道,最後只能自己忍了。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基層廣泛存在著有意見不能提、不敢提、不願提的現象:
1 ——缺少有效渠道,意見建議無處訴。
半月談記者走訪並查詢一些地方部門的官方網站等渠道發現,當前一些單位雖然設立了意見箱、意見簿或者網上信箱等平台,但其中有不少長期缺少必要維護,甚至是空頭鏈接。有的政府官網明確:本系統僅向本省戶籍公民開放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投訴舉報功能,非本省戶籍公民可通過書面方式投訴舉報。但書面方式投訴舉報的渠道卻沒有明確。
2 ——害怕打擊報復,意見爛在肚子里。
北京某國企員工李元(化名)說,此前單位里來過巡視組,也擺出了一個意見箱,雖然大家很想提交一些問題線索,但意見箱位於單位顯著位置,一旦去投信很難確保不被人看到,即便沒人,單位里還有各種視頻監控,「保不齊從哪個角落就能看出誰在提意見」 。一些群眾反映,在提意見、說建議之前確實會考慮到風險後果,尤其是給單位領導、上級部門和一些機關提意見時,很容易想到被打擊報復或者「穿小鞋」等後果。
3 ——解決效果有限,提與不提一個樣。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部分群眾之所以不願提意見,是因為一些部門對來自基層群眾的意見不夠重視,或解決不及時,讓群眾產生了「提與不提一個樣」的感覺。半月談記者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百姓熱線網站上查詢發現,2017年11月有群眾投訴該地國道上區間測速標志不明顯,但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投訴仍未獲得交警部門回復。
有基層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在電話信箱、網上信箱發現有涉及本部門的投訴建議後,往往是能拖就拖,因為解決這些問題往往都是常規工作之外的任務,又缺少相應的監督考核,解決起來自然缺乏動力。
意見箱「信任危機」不可忽視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盡管各地都在逐步完善網上信箱、領導信箱等意見搜集平台建設,而且隨著基層巡視等工作廣泛開展,實體意見箱也在重回公眾視野,但意見箱仍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群眾的「信任危機」。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付誠認為,由於一些領導幹部對群眾意見缺乏足夠重視,實體或虛擬意見箱本應承擔的反映民意、溝通上下的功能逐漸被邊緣化。
來自新華網
② 2015年4月份江蘇省巡視組鹽城市工作站舉報電話和投訴郵箱(百度提問)
我想問一下2015年4月份中央巡視組在鹽城的聯系方式是多少
③ 誰知道准確的巡視組投訴電話號碼,要能打得通的大多少都是不通或空號。這些號沒用的。
讓你打通不就麻煩了,
④ 四川渠縣巡視組意見箱的位置
錢幾天已經撤了
⑤ 什麼辦法才能向中央巡視組舉報法官違法違紀
向中央巡視組舉報法官違法違紀的方法:
可以登陸「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進行舉報。
發簡訊或打電話
直接丟進信箱。在中央巡視組巡視的單位和地區,可以直接把舉報信直接投進意見箱里。
⑥ 省委巡視組的相互監督
當今的巡視組並不是「欽差大臣」,跟歷史上發軔於西漢的巡視制度不同,如今的巡視組主要是發現與深入了解問題,但不查辦案件,一旦發現案件線索馬上要交給紀委去辦。但很顯然,巡視組同樣擁有不小的權力,一般人難免會揣想:給你往好里評價,則是提拔的前路;給你往壞里挖掘,則是反腐的肇始……
下頭的問題,根子在上頭。早就有人發問:誰來監督巡視組?換言之,就是誰來「巡視」巡視組?任何權力,任何制度的構架,都可能走向異化。有效的巡視,應該具有獨立性,而不是輕易被接待、被「同化」。按照最初的制度構想,巡視應該有「隱蔽性原則」,即巡視組到某地巡視,不應提前打招呼,而是悄悄地去;巡視組成員的住宿和吃飯都應是獨立的,當地官員不應作陪;巡視員開座談會、進行調查等,都應盡可能體現秘密性……理論上,隱蔽性能增大腐敗官員的心理壓力和預防成本;但事實上這很難做到,被「同化」則是必然趨勢。
權力是一種強大的社會能量,權力是很容易利益化的。當「巡視」也成為一種權力,那麼,它本身就需要被監督;否則,「巡視」之行,就可能成為瀟灑的「利益收割」之旅。這次秭歸「巡視」事件,鳴響了一記小小的警鍾。而任何的警鍾都是為了避免喪鍾。接下來應該嚴肅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若是巡視組本身不廉潔,那麼應該誰來出面「巡視」之,給予亮黃牌、提警告?總不能都依賴媒體吧? 2014年8月28日,在春熙路銀石廣場附近出現了一個特別顯眼的綠色郵箱:四川省委第三巡視組意見箱。除了可直接投遞意見信外,上面還標有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
⑦ 如何在巡視中發現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線索
巡視組進駐被巡視單位後,一般會召開巡視工作動員會,接下來主要通過個別談話、查閱文件資料、受理來電來信來訪等方式了解情況,發現線索。
意見箱附近不能有攝像頭
意見箱的設置地點有講究,並不是隨便放置的,而是放置在人們容易注意到並方便前往的場合,而且,意見箱附近不能有攝像頭,「有也得拆了,沒有攝像頭就是要讓舉報人放心,不用擔心有人會通過監控設備找到他」。
巡視組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手段是談話,在談話中發現問題線索。前述巡視組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談話可能是巡視組最消耗時間精力的內容,巡視組進駐一個地方之前會做很多准備,會掌握這個地區或單位的花名冊,對領導幹部的一些基本情況也有個初步了解,這樣有助於他們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談話。
⑧ 您好!我給巡視組投訴了怎麼沒有迴音,我能看到結果嗎嗎
他們都和你投訴的公司有聯系了,公司給他們點錢,也就吧你的投訴不當回事了,
⑨ 如何向省巡視組舉報
(一)在巡視組通過被巡視地區、單位黨委(黨組)的工作匯報和有關部門的專題匯報;
(二)在巡視組列席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有關會議,列席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述廉會;
(三)通過信、電話、直接訴說等;
(四)在巡視組召開聽取意見座談會時;
(五)在巡視組與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幹部群眾個別談話時;
(六)通過向巡視組提供有關文件、檔案、會議記錄等資料;
(七)在巡視組對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民主測評、問卷調查時;
(八)在巡視組對被巡視地區、單位的下屬單位或者部門進行走訪調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