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設備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您好,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力即喪失請求司法機關強制力保內護其權利的法容律制度。
目前,因租賃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因為延付或拒付租金引起的糾紛應當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外,其他基於租賃合同所引起的糾紛均適用2年的訴訟時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多少
2017年10月新出台的《民法總則》第一條 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回適用答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即是把原來的二年、一年的訴訟時間全部改成了三年時效。租賃合同原來規定是一年訴訟時效,現在應當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
Ⅲ 租金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租賃合同訴訟時效】如何理解租金糾紛訴訟時效
在當前租賃合同糾紛中,如何理解租金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一個突出問題。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出租人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1年。何謂「延付或拒付租金」,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的理解。例如,b公司向a公司簽訂了一份承租鋼模、鋼管的租賃合同,租賃期滿後,b公司僅歸還了部分租賃物,其餘的已經滅失。2003年12月1日,b公司向a公司出具欠條,承諾在一個月內即12月31日前付清租金及賠償金共計10萬元,但屆期b公司仍未支付這筆款項。2005年10月,a公司提起訴訟,要求b公司支付10萬元及相應利息。對於本案,許多人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得出結論:a公司的訴訟請求已經超過1年訴訟時效,法院應依法予以駁回。但筆者以為,b公司在雙方租賃關系終止後出具欠條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向a公司支付租金、賠償金,表明雙方之間又形成了一種新的債權債務關系,此時,a公司不再是出租人,b公司也不再是承租人;b公司未依照其承諾付清租金及賠償金,不再屬於「延付或拒付租金」,而是一種新的違約行為,應作為普通債務糾紛適用兩年的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之所以規定延付或者拒付租金適用1年的特殊訴訟時效,其立法目的是為了督促出租人及時行使權利。租賃合同關系的特徵是承租人佔有出租人的租賃物並有償使用,這種有償性通常是以出租人佔有租賃物時間的長短作為計算依據的,租金的數額也往往高於一般債權所生之利息。但是,一旦承租人向出租人返還了租賃物,時間的長短將不再是其支付租金的計算依據。因此,法律僅有必要在承租人佔有出租人的租賃物時對出租人的權利加以限制,促使其及時、積極地行使權利,以充分發揮租賃物的經濟效益,避免承租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受重大的經濟負擔,以此平衡雙方的利益。在承租人已經歸還租賃物而終止租賃關系時,雙方有關租金支付的新協議並不具有原租賃合同的特徵。綜上,我們必須對《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三項作狹義的解釋,即只有在承租人佔有租賃物而延付或拒付租金時,才應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如果出租人與承租人已終止了租賃合同關系並就租金數額及其支付達成一致意見,此時就不應再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而應適用兩年的一般訴訟時效。
Ⅳ 民法總則租賃合同期限是多久
《合同法》第214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因此,房屋租賃合同包括續訂房屋租賃合同的最長期限均為20年。
相關知識補充:
①房屋租賃合同期限最長20年,是指當事人每次簽訂的租賃合同所約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並非指數次簽訂租賃合同或者數份租賃合同的總租賃期限不能超過20年。
②房屋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續訂租房屋賃合同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20年。
③房屋租賃期限超過20年,並非整個租賃合同無效;而是超過20年部分租賃期限無效,也就是租賃期限按20年計算。
Ⅳ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一般是三年,最長時效二十年,延付、拒付租金時效是一年。
《民法通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5)租賃設備合同糾紛法律時限多久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中還有中止和中斷的情況。
《民法通則》第139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的最後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為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如地震、台風、水災、戰爭,以及權利人喪失行為能力等。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參考資料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