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買了一套二手房,因為房價上漲幅度很大,賣方違約,我可以怎麼辦
他違約,可以跟他打官司,我也是做房產的,這個他必須要賠違約責任!!這個你肯定贏的
⑵ 我去年買了一套二手房,由於房價上漲,賣家違約
房產證未發下來,就出售房屋,賣方本身已經違法。
如你跟他有紙協議,但於房價上漲情況下,賣方不賣了,除合同第一條和最後一條外。你可以要求賠償去年至今年房屋差價。(因你耗費了不必要的等待時間,和錯過其他房屋的選擇機會,在房價上漲後,你承擔了不必要的多出來的費用。)
⑶ 二手房買賣容易出現哪些糾紛如何解決糾紛
二手房買賣常見糾紛類型:
一、房價上漲過快,賣家毀約引起的糾紛。
二、買家貸款出現障礙引起的糾紛。
三、交易稅費計算出現誤差而產生的糾紛。
四、由於支付定金而引起的糾紛。
五、中介費支付引起的糾紛。
六、因戶口問題引起的糾紛。
二手房買賣常見糾紛解決辦法:
一、房價上漲過快,賣家毀約引起的糾紛的解決辦法:
1、如果僅僅是簽訂了《購房意向書》,如果《購房意向書》中已明確了房產買賣的主要條款,這些主要條款有:價格、房屋位置、付款時間、過戶時間、交房時間等,則可視為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買家有權選擇要求賣家繼續履行該合同,或者解除合同,要求賣家承擔違約責任。要求解除合同的,可選擇定金罰則,要求賣家雙倍返還定金,也可選擇要求賣家承擔違約責任,按房屋上漲的差額賠償你的損失。不過,大多數《購房意向書》都不全部具備上述條款,因此,不能視為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買家只能通過定金罰則來要求賣家雙倍返還定金。
2、如果已經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依據合同的約定,要求賣家支付違約金,如果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房屋上漲的損失,還可以主張賠償。
二、買家貸款出現障礙引起的糾紛的解決辦法。
買家向銀行申請貸款未獲批準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由於個人資信等問題,銀行不願貸款;二是由於信貸政策等原因,貸款不足。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會造成買家沒有足夠的資金按時支付房款,通常,由於銀行不貸款或不足額貸款,買家要用自有資金來付房款,否則可能構成違約。因為,幾乎所有的買賣合同中都約定,如買家貸款不足,則應在交易過戶時補足不足部分,所以貸款的風險要由買家來承擔。
為避免這類糾紛,買家應該盡早向銀行咨詢貸款事宜,問清楚是否能申請貸款,可以貸多少,不能只聽信中介對貸款情況的估計,最好直接向銀行咨詢。此外,也可在合同中約定:若因貸款未獲批或未足額獲批造成買家付款能力出現嚴重問題的,任意一方有權解除合同,買家應返還已收房款,雙方互不承擔違約責任。
三、交易稅費計算出現誤差而產生的糾紛的解決辦法。
由於交易稅費受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政策的影響較大,變動性很大。這些稅收主要有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契稅。現在二手房稅費政策性強,繳納標准經常會發生變化,所以一定要及時了解繳納標准。
關於稅收由誰繳納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雙方未約定,那麼應按照法律規定,各自承擔應付的稅費。
二是約定由買家來承擔所有稅費,賣家只管「實收價」。這種約定對買家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如果簽約後到交易期間,稅收發生變化,那麼增加的稅收只能由買家承擔了。尤其是一些商業地產,因歷史遺留問題,可能欠繳稅費,更應注意此類風險。
三是做低房價,即「陰陽合同」,「黑白合同」。雙方為降低交易成本而少繳稅,通常會將正式買賣合同中的房價做低,再以「裝修款」或「房屋補償款」的名義支付差額部分。此種做法違反法律規定,是逃稅行為。而且,做低的合同價經常在繳稅的時候遇到障礙,被稅務部門認為合同價過低而要求按評估價繳稅,這樣一來,買賣雙方常常會為了增加的稅收由誰承擔而產生糾紛,但一方不得以做低房價為由,主張買賣合同無效。
四、由於支付定金而引起的糾紛的解決辦法。
在簽訂正式合同之前,買家一般都要先支付定金,定金的作用是為了確保雙方簽訂正式合同。關於定金引起的糾紛有以下三種:
一是付了定金以後,其中一方違約,守約方可按照定金罰則處理,也就是說買家違約的話,賣家可以沒收定金;賣家違約的話,買家可以要求雙倍返還定金。
二是付了定金以後,雙方對定金合同以外的其他內容不能達成一致,而這些內容與履行合同有密切的關系,如不能協商一致,這時雙方都可以要求解除定金合同,賣家應當返還定金(不是雙倍返還)。但要注意的是這些在定金合同中未作約定並且在事後不能協商一致的內容應當根據誠信原則和交易習慣來確定,而不能是一方故意提出苛刻的條款造成的。
三是付了定金以後,定金並沒有交到上家手上,而是根據定金合同或居間協議交給中介保管。如果定金合同約定定金由中介保管的,那麼定金合同就生效了,賣家不能以自己沒收到定金為理由,主張自己可以不受定金合同約束。
五、中介費支付引起的糾紛的解決辦法。
一、由第一家中介帶看房並簽了《看樓確認書》,但價格沒有談下來,後來看到這套房子在其他中介也掛牌,而且價格也能談下來,這樣通過其他中介成交。此時,第一家中介如果說你利用他的房源成交,要求付他傭金。實踐中,第一家中介主張傭金,鮮有法院、仲裁機構獲得支持的。
二、私自成交。買賣雙方為了節省交易成本,在通過中介促成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後,避開中介,私下成交過戶。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誠信原則,損害了中介作為居間方的利益,跳中介後可能被中介告上法院要求賠償。
三、「飛單」,為了節省中介費用,中介業務員私下與客戶達成協議,不通過中介公司而是私自收取傭金,或者在第一間中介行簽了《居間協議》後,又跑到另一間中介行成交,這就是「飛單」。表面上看,客戶付出的費用減少了,但實際上風險很大。
六、因戶口問題引起的糾紛的解決辦法。
賣家賣房應當將戶口遷出,買賣合同中一般也會約定賣家交房前或者在交房後一段時間遷出戶口。戶口雖然不影響房產交易,但會影響買家落戶,如果買家買的是「學位房」,或者買房就是為了落戶,那麼對房屋內的戶口情況一定要有詳細的了解,對賣家戶口遷出時間一定要有明確的約定,否則不能達到買房的初衷。
買家在戶口問題上一定要防患於未然,予以充分重視。建議考慮以下三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在買賣合同中約定不遷戶口的違約金。按照逾期遷出的時間支付相應的違約金數額。但這種辦法的缺點是如果賣家拖延的時間較長,計算出來的違約金會較高,法院可能只會支持其中一部分,所以對賣方的制約力不強。
第二個辦法可將遷出戶口作為支付尾款的前提條件。即約定付尾款前,賣家應將戶口遷出,否則可以不付尾款,還可以追究賣家違約責任。買家可將尾款留得適當多一些,這樣對賣家的制約會更大。
第三個辦法是約定如果賣家逾期不遷戶口並且超過一定期限還不遷,買家可以解除買賣合同並追究場賣家違約責任。這對賣家的約束會更大,如果買家買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落戶,採取這個辦法能有效制約賣家拖延時間拒不遷出。
⑷ 二手房交易時如何避免糾紛糾紛的類型有哪些
常見的糾紛有:
(一)買賣雙方缺乏誠信,隱瞞真實信息導致糾紛。
當事人為了促成交易,往往隱瞞真實信息,如房屋質量問題、居住環境問題,在簽訂合同後另一方發現從而提起訴訟。對此,購房者可以在購房前向物業、鄰居、開發商了解情況,最好到現場看房,並對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如何承擔作出約定。
(二)房價變化快。房屋價格上漲了,一方反悔,以種種借口不辦理過戶手續。
房價上漲時,許多糾紛系賣房人在銷售房屋後,辦理過戶手續過程中,發現房屋價格又上漲了,於是導致反悔,以種種借口不辦理過戶手續,另一方起訴至法院。房價下跌時購房人以種種理由要求解除合同退房。對此,購房方不但要與賣房方簽訂合同,還要提前考慮房價上漲、下跌等因素約定好違約賠償責任,並在能夠辦理過戶手續時及時辦理,避免對方反悔。
(三)中介機構的不規范行為導致糾紛。
由於買賣雙方常常通過中介機構建立聯系,進行交易,而中介機構本身的機制和人員素質不一,常常在簽訂合同或辦理手續時出現問題,甚至合同約定內容與三方談判時表達的意思不一致,導致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內容產生爭議,從而提起訴訟。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買賣雙方在交易時應當選擇正規的中介機構,交易前應當充分了解各種事項,並對雙方談定的內容以書面形式約定好。
(四)二手房交易手續復雜,導致交易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產生不信任,交易難以進行。
所以買賣雙方都要在交易時充分了解房屋買賣需要的各種手續,最好選擇專業人士提供法律意見,再慎重簽訂合同。
(五)房屋產權登記制度不合理,導致難以發現房屋共有人情況,引起共有人提起訴訟。
現行的房屋產權登記制度僅登記一名所有權人,在交易過程中,交易的另一方很難發現還有共有人,交易之後常有妻子或其他共有人提起訴訟主張買賣合同無效的情況出現。對此,可以在簽訂合同時讓對方提供確保有權處分的證明或夫妻等其他共有人同意處分的證明。
如何避免糾紛:
1、須確認房主真實身份:對於業主證件的真實性和其與業主身份的一致性是簽訂買賣合同的前提條件,尤其在買賣雙方自己進行交易而沒有第三方作為居間擔保的情況下,該項問題更需引起客戶的注意。
2、必須明確雙方違約責任:因為房產交易復雜且金額較大,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導致違約行為。為了能避免以後出現扯皮現象,需要在簽署合同時就明確寫清雙方的責任和權利,以及違約金的償付金額和時間,遵循的原則就是雙方責權利對等。
3、必須標明付款過戶時間:在實際操作中買方會將房款分為首付和尾款兩部分在不同時間段打給房主;
4、必須註明費用交接時間。這是買方所應關注的房屋本身附屬問題,屬於「房屋交付」中的重要條款,一定要註明水、電、煤氣、物業、供暖等各項費用的交接年月日。
5、買方必須見房主:要求約見房主當面核實,可以揭穿其不軌行為;
必須學會使用補充協議。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如果遇到合同條款不明確,或需要進一步約定時,要在合同相關條款後的空白行或在合同後填寫附加條款,將合同中對雙方的意思寫明,會減少後續階段因意思含混而造成的不便與麻煩。
⑸ 二手房已入住,尚未過戶,因房價上漲,房東現在說要麼讓我補差價,要麼他付違約金,怎麼辦
可以要求繼續履行,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賠償損失。但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選擇最優的策略。像你這種情況,我辦理過,勝訴的機率很大。
一、房屋買賣合同糾紛的主要表現形式:
1、賣方要求大幅度增加購房價款;
2、賣方明確表達不履行合同;
3、賣方要求變更合同或者簽訂補充協議對原合同進行修改。
二、賣方如此這般的主要原因
賣方上述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房價快速上漲,造成其感覺自己賣虧了,房價上漲的幅度已經大於雙倍訂金及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所以,其寧願違約,也不願履行房屋買賣合同。
三、不同情形下的應對策略
根據劉尚發律師辦理案件的經驗及法律規定,劉尚發律師認為,應當結合不同的境況決定不同的策略。
(一)根據買方支付能力
1、買方支付能力不足夠強大。目前,北京房價動輒大幾百萬,甚至上百萬,一般的購房人都選擇按揭。根據目前的司法實踐,如果買方沒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必須貸款才能購買涉訴房屋,並訴求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要求對方配合辦理貸款手續,一般法院不會支持,即使支持了,該判決也無法強制執行,因為,法院不可能強制其去辦理相關貸款手續及簽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建議訴求以要求解除合同並支付賠償為妥。
那麼,解除合同可以要求哪些損失呢?
(1)雙倍定金或違約責任,可以選擇比較重的主張;
(2)開發商直接出售的商品房可以要求已付房款一倍損失;
(3)房屋漲價損失。
2、買方支付能力足夠強大,且要房意志比較堅決。再此種情況下,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並明確具體履行項目。在此種情況之下,又分為房子是否有抵押?是否有中介等情況不同策略有所不同,這里不再詳細分析。
(二)提起訴訟的時機
1、想要房的情況。在買方想要房的情況下,為防止賣方一房二賣,可以及時起訴,即使在合同履行期限沒有屆滿的情況下,也可以起訴,訴求可以只列繼續履行合同,並申請財產保全。這里的目的主要是財產保全,而不是要求合同真的能履行,以防止其一房二賣。改造期限屆滿後或即將屆滿之時,再次起訴,要求辦理房屋過戶手續。
2、不想要房的情況。這里,隨時可以起訴,要求解除合同,賠償損失,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種情況之下,需要提前收集對方違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