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兒輸液應該注意什麼/小兒輸液注意事項
第一、輸液過程中患兒不可到處走。更不可在室外走動或逗留,或將患兒抱回家,否則會受到污染引起輸液反應,或發生其他意外時不能夠及時治療。
第二,輸液的速度不可擅自調整。有些性急的父母為趕時間,擅自調整輸液的速度,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醫護人員根據患兒的病情調節輸液的速度,如果輸液速度過快會對患兒的心肺加重負擔,引起心衰、肺水腫,或者局部不適;但是也不可以過慢,不然會延誤治療,使葯效降低。比如常用的葯物葡萄糖酸鈣,如果過快的輸液會發生心率改變,若滲出血管則強烈刺激皮膚,甚至造成皮膚壞死。
第三,輸液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父母要仔細觀察穿刺部位及全身情況。比如穿刺部位皮膚顏色是否正常,局部是否腫脹,輸液管有無反折被壓等。全身情況要看有無面色蒼白或潮紅,有無寒戰,有無表情發呆、雙目凝視、呼吸急促或過緩,有無發熱等。如發現異常現象,父母要及時向醫生、護士反映,以便給予相應處理。第四,不要碰掉輸液針。
父母的疏忽,觸碰或是牽拉針柄往往造成小兒輸液漏針,有時也會由小兒抓扯造成。所以在給患兒輸液時父母要注意:哺乳或摟抱時,不要碰到孩子的注射部位,防止父母的身體碰到針頭,不要用任何物品觸及針柄處;當患兒哭鬧時,父母可用手固定輸液管,防止擺動時牽拉到針柄而引起滲漏。如果患兒易出汗,父母要注意膠布粘貼的是否牢固。如發現滲漏,應先關閉開關,再及時叫護士。
再有,父母要格外注意,由於小兒靜脈血管比成人細而且脆弱,穿刺較成人難度大得多,因而可能出現一次穿刺不成功,甚至多次穿刺不成功,父母這時不應指責、謾罵護士,否則護士的心理壓力就會增加,會使醫療操作更不順利。如果父母能理智的面對這種情況,並配合協助護士扶好孩子,對治療操作和醫患關系都有好處,孩子的療效也會達到事半功倍。
ps:網路的
Ⅱ 輸液的注意事項
建立患者告知制度 (1)靜脈輸液前,對需要做過敏試驗的葯物,告知患者試敏的意義,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過敏以後有何症狀。 (2)護士必須熟悉葯品性質,清楚用葯目的,對於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應事先告知患者,增加和患者溝通,避免產生護患糾紛。 (3)根據病情、年齡葯物的作用,決定輸液滴數對於甘露醇等葯物輸液應嚴格根據醫囑要求調整滴速,告知患者和家屬不要隨意調節滴速。 (4)輸液過程中,和時告知患者和家屬注意事項,不要隨意調節滴速,如發現葯物不滴或局部有腫脹、疼痛和其他異常情況,應立即和護士溝通。 (5)輸液結束後,告知患者拔針後按壓2~5 min,以免發生局部皮下出血等不良反應。
Ⅲ 小兒輸液時管道里有小氣泡進入血管有什麼危害有什麼體症需要什麼樣處理或服用什麼葯物治療嗎
病情分析: 在醫院輸液時看到一個小氣泡進入了血管,少量的氣體進入沒有影響意見建議:,即使有問題也應該是在你輸液氣體進入時就會出現不適,不用去醫院再檢查一下的。
Ⅳ 給小兒靜脈輸液不順利,應怎樣向家長解釋
沒什麼好解釋的,越解釋越讓家長生氣,因為問題出在你的身上,那就是技術不過硬,當護士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一針見血,如果連這也做不到,不怪家長生氣。抓緊時間苦練內功吧,多說無益,相信你能成功,也祝你早日做到一針見血,讓病人減少痛苦。 滿意請採納
Ⅳ 給小兒靜脈輸液不順利,應怎樣向家長解釋
手部靜脈穿刺方法的改進
改進方法:讓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護士用左手將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右手食指與拇指前後平行,持頭皮針柄使針頭與皮膚成10度~25度角(靜脈深淺與進針角度成正比),從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見回血後,針尾再向下壓,使角度小於15度向前送針。
@pagebreak@
對兒科護理糾紛進行分析,認為兒科護理糾紛高發與兒科病人是特殊群體、兒科特殊的護患關系、家長對護理服務不滿意、家長期望值過高、家長對治療護理結果不滿意、護理人員技術不過關、護理工作不到位等有關。指出醫院要建立高素質的兒科護理隊伍,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技術本領,做好護患溝通,提高護理管理水平,重視兒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是防範兒科護理糾紛的重要方法。
小兒靜脈頭皮針的頭圍固定法
在為小兒行頭皮靜脈輸液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可導致針頭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腫脹、疼痛。重新靜脈穿刺,不僅增加患兒痛苦,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量,我科採用小兒靜脈頭皮針的頭圍固定法,取得較好效果。
現介紹如下:材料:取一條長約35~40cm,寬2~3cm的松緊帶,兩端縫住成一圓圈。
方法:靜脈頭皮針穿刺成功後,常規用膠布固定,將頭圍圈套在頭圍處,壓住針柄及針梗處,使針頭牢牢固定於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於:1.由於患兒煩躁哭鬧、發熱患兒退熱期等出汗較多時,膠布粘貼不緊;2.有些小兒頭發很長,為了美觀,患兒家長要求給患兒頭發剃少些,致使膠布粘貼不牢固;3.靜脈穿刺成功後,患兒家長為了避免小兒哭鬧,抱在懷里不外地搖晃,使針頭滑出血管外。
體會:穿刺時握拳影響穿刺者的操作靈活性,且進針時針頭與皮膚角度大,需將針頭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狀手,使血管突出於該部位、易於穿刺,病人疼痛減輕。握拳時血管被拉長,穿刺時若針尖斜面進入血管內較淺,松拳後,由於血管輕微回張,針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脫出血管外,出現穿刺局部慢滲,胖大現象。而不握拳時上述現象較少見,穿刺成功率達99%以上,減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廣運用。
做好護患溝通,提高護理質量
護士與患兒家長的溝通有助於護士了解患兒的身心狀況,提高護理質量,同時也是患兒家長了解兒科工作性質、患兒疾病特點、治療護理要求,促進護患間的理解和支持,減少因不理解、不配合而發生護理糾紛。面對沒有表達能力和表達能力差的患兒
不同民族、職業、文化層次
的家長,護士在與他們溝通時應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培養護士良好的醫德修養和職業情操
兒科護士要富有愛心、耐心、誠心和同情心,要站在患兒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家長的心情,以寬容接納的態度對待家長的挑剔、抱怨和遷怒,安撫家長的不理智情緒,家長提出疑問要給出合理的解釋,對於脾氣暴躁、無理取鬧的家長,護士應採取迂迴的方式,避免與其正面沖突,盡量減少或消除其過激行為,防止事情擴大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端,努力使護理糾紛降低到最低限度。
Ⅵ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Ⅶ 小兒靜脈輸液的注意事項
靜脈穿刺及輸液時的注意事項
1
在配葯及穿刺過程中,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
2
穿刺時從靜脈一端開始穿刺,逆行順行均可,而不應從血管中段開始穿刺,以防穿刺失敗,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無法再穿刺。
3
固定膠布要牢固
固定時針頭不能漂浮在皮膚上,以致針頭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腫脹。
注意按壓方法
1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將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縱向壓住棉球,迅速拔出針頭,這樣可將進皮針眼及進血管針眼同時壓住,以防皮下瘀血。
2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質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兒在拔針時因疼痛及恐懼而哭鬧時頭皮血管內壓力增高。固需按壓3~5min。切忌邊壓邊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進血管針眼重新出血,發生皮下瘀血。
5
做好宣教工作
告知患兒家長在進行靜脈穿刺前不要餵奶喂水,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因哭鬧引起惡心嘔吐,造成窒息,發生意外。進行穿刺操作前告訴家長協助約束患兒頭及腿部的方法,可採取一人約束頭部,一人約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後可採用餵奶的姿勢抱患兒,並適當約束患兒雙手,以免患兒拔掉針頭。
6
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迴觀察以及時發現患兒面色,神志變化,及固定膠布的松動...靜脈穿刺及輸液時的注意事項
1
在配葯及穿刺過程中,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
2
穿刺時從靜脈一端開始穿刺,逆行順行均可,而不應從血管中段開始穿刺,以防穿刺失敗,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無法再穿刺。
3
固定膠布要牢固
固定時針頭不能漂浮在皮膚上,以致針頭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腫脹。
注意按壓方法
1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將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縱向壓住棉球,迅速拔出針頭,這樣可將進皮針眼及進血管針眼同時壓住,以防皮下瘀血。
2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質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兒在拔針時因疼痛及恐懼而哭鬧時頭皮血管內壓力增高。固需按壓3~5min。切忌邊壓邊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進血管針眼重新出血,發生皮下瘀血。
5
做好宣教工作
告知患兒家長在進行靜脈穿刺前不要餵奶喂水,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因哭鬧引起惡心嘔吐,造成窒息,發生意外。進行穿刺操作前告訴家長協助約束患兒頭及腿部的方法,可採取一人約束頭部,一人約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後可採用餵奶的姿勢抱患兒,並適當約束患兒雙手,以免患兒拔掉針頭。
6
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迴觀察以及時發現患兒面色,神志變化,及固定膠布的松動,針頭移位,局部的腫脹等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措施,保證輸液的順利進行。
7
利用小兒注意力易被轉移及喜歡表揚鼓勵等特點,穿刺前安撫及逗引患兒,語調柔切、語言溫柔、耐心和藹,消除其陌生和恐懼感,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以減輕哭鬧。小兒哭鬧時盡可輕輕拍一拍,摸一摸他們的臉頰、四肢等。並親切、溫柔的安撫他們,用愛心體貼和愛護他們受傷的小心靈。
Ⅷ 小兒輸液的原則是什麼
比如娃娃腹瀉,以上是輸液的目的、補血容量,我理解錯了小兒輸液和成人輸液目的是一樣的;補液。不好意思,這個好像不是很清楚。至於原則。但是這個要根據娃娃的病情來解釋,維持酸鹼平衡,輸液就是為了補水(怕娃娃脫水)、維持酸鹼平衡
Ⅸ 小兒輸液劑量問題
醫生可能是出於對抗陽性及陰性菌的治療前提?所以用了青黴素和氧哌嗪青黴素吧,是全天的用量一次輸注了,能分次用葯更好,但葯物代謝快,一般不會有損害,您不放心可以驗尿常規。
秦皇島市第一醫院-兒科-王桂蘭主任醫師
Ⅹ 小兒輸液原則是什麼
您好! 當寶寶出現高燒不能進食飲水時,醫生會採取輸液的治療的手段。輸液能迫使病兒卧床休息,提供給葯途徑,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控制輸入液體的速度、數量和成分,達到治病目的。 輸液兒童有一定的護理要求: (1)媽媽須和寶寶在一起,便於經常餵奶或餵食。給孩子進食時須抬高上半身,有嘔吐者可少量多次的喂給,以防食物吸入氣管導致窒息。 (2)對於精神緊張或煩燥不安的寶寶,醫生會給予適量鎮靜葯,以防寶寶手足亂動至針管回血阻塞或將針頭拔出。 (3)發高燒的寶寶為了降低他們的體溫,可減少蓋的被子,並多喂清潔飲料或涼開水。 (4)輸液過程中寶寶尿量明顯增多,無論何時尿布濕了,要及時更換,以防褥瘡形成。 (5)計數液體滴數,要求根據不同病情控制輸液速度,先向醫護人員請教。 (6)輸入液體還剩10~15毫升,及時通知護士換葯瓶或拔針,以防液體滴完後將空氣擠入血管內。 輸液如同用葯一樣,人體有時也會發生不良反應,即輸液反應。據統計,最常見的輸液反應為發熱反應,約佔80%以上。一般認為,輸液反應基本特徵如下: (1)在輸液的過程中,病兒突然畏寒或出現寒戰,數分鍾後發熱,體溫迅速上升達39~41℃或更高; (2)一般多發生在輸液開始後30~60分鍾內,滴入液體100~250毫升時; (3)通常在停止輸液後數小時,或使用鎮靜、脫敏葯後,病兒畏寒或寒戰現象消失,體溫能較快地恢復正常。 一旦發現病兒出現輸液反應,應立即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若病兒的病情還需要輸液,應及時更換輸液管、葯物及液體;注射非那根,嚴重者(發生休克)常規靜脈注射地塞米松,並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能吃葯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原則。孩子生病後尤其是普通感冒合並發熱,一般不必輸液,也不必隨意靜滴抗生素。理由有: (1)這類患兒用些對症治療葯2 |3天後多能退熱而逐漸痊癒; (2)在氣候炎熱的夏季,高熱患兒易出現輸液反應,重者可引起高熱驚厥進而危及生命; (3)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輸液都有嚴格的規定,很多孩子有病發燒都是吃葯治療,這樣做可以避免輸液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