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法中多人如何理解

侵權責任法中多人如何理解

發布時間:2021-08-04 02:42:01

A.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35條

1、《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的個人勞務關系的含義。

個人勞務關系是指提供勞務一方在從事勞務職能范圍內為接受勞務一方提供勞務服務,為接受勞務一方創造經濟利益或其它物化利益,並由此由接受勞務一方按照約定支付報酬而建立的一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勞務關系的建立可以為書面形式,也可以為口頭或其他形式。

2、《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中「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的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在提供勞務一方在提供勞務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時,接受勞務的一方是否對提供勞務一方享有追償權,沒有明確規定。

另一方面《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中「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的規定採用過錯責任原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該條並未規定接受勞務一方對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他人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享有追償權,存在不足。

(1)侵權責任法中多人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在審判實踐中正確理解和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方法。

1、在審判實踐中應借鑒《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九條、第十一條的規定,對於提供勞務一方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允許接受勞務一方行使對提供勞務一方的追償權,前提條件以提供勞務一方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

2、對於提供勞務一方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因一般過失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承擔替代責任後請求行使對提供勞務一方的追償權的不予支持。提供勞務一方在提供勞務過程中被第三人侵害的情況,在司法實踐中也是經常發生的,但《侵權責任法》對此並沒有明確規定。

3、在審判實踐中,如果遇到第三人侵害提供勞務一方時,仍應適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十一條中:「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的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法院網——關於《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的理解

B.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

《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
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解釋:
一是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並非確定死亡賠償金的一般方式,若分別計算死亡賠償金較為容易,可以不採用這種方式;
二是根據本法的規定,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原則上僅適用於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
三是本條特別強調,對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只是「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而不是任何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都「必須」或者「應當」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至於什麼情況下可以,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案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決定。實踐中,原告的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多數原告主動請求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的,當然可以;原告沒有主動請求,但多數原告對法院所提以相同數額確定的死亡賠償金方案沒有異議的,也可以適用這種方式。
四是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的,原則上不考慮受害人的年齡、收人狀況等個人因素。:這里還需強調一點,本條只是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對「死亡賠償金」以相同數額確定,對死者在死亡前產生的醫療費、護理費等合理費用支出,以及喪葬費支出,宜根據實際支出情況單獨計算,損失多少,賠償多少。

C. 侵權責任法中說多人是指多少人

有沒有具體的法條?有些法條會解釋出不同的含義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理解為超過一個人的,兩個人也可以算多人的,比如共同侵權。

D.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中的理性人

理性人是法律上的假想人,他被理想化和標准化了,具有法律所期望的一般內人所應有的容謹慎和理性。一般認為,理性人既不會過於謹慎也不會過於自信,他可以憑著一般經驗預見到其他人的疏忽,在突發的緊急狀態下仍保持冷靜。Alan Herbert先生甚至誇張地認為:「理智的人」沒有任何人類的弱點,沒有陋習,沒有偏見,沒有貪婪,沒有惡意,沒有惰性,不會心不在焉,像對自身安全一樣謹慎地對待其他事,這個優秀但也會令人反感的人物像紀念物一樣樹立在公正的法庭上,徒勞地號召他的公民以他為榜樣做人。 從理論上講,理性人標准作為衡量行為人過失的一般標准應該是客觀的,但英美法的司法實踐中,由於理性人標準的認定是由法官來完成的,因而具體判例中,不同法官認定的理性人又是千差萬別的,「在一個法官看來遙不可及的事,也許在另一個法官看來不僅自然,而且是有可能的。」⑸可以說理性人標准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具有靈活性,彈性很大的標准,那麼是否理性人標准就完全是法官個人判斷的事情,而沒有一定的規則可供因循呢?當然不是。以上摘自韓來峰的《試述英美侵權法中的理性人標准——兼論我國過錯理論的司法選擇》希望對你的理解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E.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的體系

侵權責任法的體系

侵權責任法共十二章九十二條。

第一章「一般規定」,主要內規定了立法容宗旨、保護的法益和刑事、行政、民事三種責任並存時民事責任優先承擔的原則。

第二章「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主要規定了歸責原則、共同侵權與連帶責任、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以及侵害人身權、財產權的一般性問題。

第三章「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主要規定了受害人與有過錯制度以及法定的免責事由(違法阻卻事由):不可抗力、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第四章「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主要規定了監護人、用人單位、網路提供者、旅館等安全保障義務人以及教育機構的侵權責任。

第一至四章規定屬於侵權責任法的總則性內容。

第五至十一章分別規定了產品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醫療損害責任、環境污染責任、高度危險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責任和物件致人損害責任,屬於侵權責任法分則性的內容。

第十二章為附則,規定了本法的生效時間。

F. 侵權法中的無意思聯絡的多人侵權問題

(1)共同危險行為是指二人及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的危險行為,對造成專的損害結果不能判屬明誰是加害人的情況。共同危險行為的特徵在於:一是各侵權人均實施了共同危險行為,各侵權人的行為是獨立的,而非共同構成一個整體的侵權行為。二是各侵權人均實施了行為,但致受害人損害的行為是哪個侵權人所為難以確定。學界普遍認為,在共同危險行為情況下,由於每個人的行為都有造成損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但又不確知加害人是誰,為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各加害人均應對受害人負連帶責任。

(2)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是指數個行為人事先並無共同的意思聯絡,而致同一受害人損害。其特徵在於:一是須有兩個以上的侵權行為人存在;二是數個行為人之間無意思聯絡;三是各行為共同造成受害人損害,缺少任何一個行為都不致產生損害。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的責任承擔,由於尚未有法律規定,審判實務中有按連帶責任處理的,也有按單獨責任處理的。

(3)侵權人承擔各自過錯而造成受害者損害的責任。屬於按份責任。

(4)火災屬於介入因素,打斷了之前的因果關系。所以,之前的各方都不需要對甲的死亡承擔責任。而是由醫院承擔。

G. 你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的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回的行為。
一般來說侵權答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有損害事實的存在,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但是我認為侵權責任法中的侵權行為,不一定存在過錯、違法、損害事實, 也就是說在一定情況下,這些不一定是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舉例來說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飼養人主觀上並沒有侵害他人的故意,但他依然要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H. 如何理解《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

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理解:

(1)將未成年人區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未成年學生的辨別能力的不同對學校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從而對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責任承擔作了不同規定。
(2)適用范圍:《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主要規范學校等教育機構及其之內的人員侵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權益的責任問題,行為人應當是學校等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或者與受害人同在學校等教育機構學習、生活的其他未成年人之外的人員。因此,第四十條規定的適用范圍限於行為人為學校等教育機構之外的人員,即教師、學生和其他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例如來學校接送孩子的家長、經許可或者未經許可進入到學校等教育機構的其他人員等。
(3)對侵權補充責任的正確適用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第三人的侵權責任和學校的補充責任有先後順序,首先應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由學校承擔補充責任。二是學校承擔的補充責任是相應的補充責任,即根據學校未盡到的管理職責的程度來確定其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的份額。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法中多人如何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