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您好,侵權責任法規定的責任抗辯事由主要包括:
(1)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
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A、執行職務的許可權來自法律規定,或法律的授權。
B、執行職務的行為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
(2)正當防衛行為。
正當防衛的構成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A、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合法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B、防衛的時間條件是侵害行為正在實施。
C、防衛的對象只能是加害人。
D、正當防衛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
(3)緊急避險行為。《民法通則》第129條緊急避險行為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A、必須有正在發生的危險,威脅到本人、他人的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B、除了採取緊急避險的方式外,沒有其他可以排除危險的方式。
C、緊急避險行為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所謂必要的限度,一般是指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利益應小於被保護的利益。
(4)受害人同意的行為。
這種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
A、有同意承擔損害後果的意思表示。
B、意思表示應採取明示的方式。法律 敎育 網
C、受害人同意的損害後果,不應違背社會公共利益與法律。
D、受害人的同意應當在損害發生前作出。
外來原因,是指損害的發生不是被告的行為造成的,而是被告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根據外來原因的不同,又分為:
(1)不可抗力。
(2)受害人的過錯。
即受害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存在過錯。受害人的過錯,既包括受害人的故意,也包括受害人的重大過失或一般過失。
(3)第三人的過錯,即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對造成原告的損害具有過錯。
第三人過錯的特徵是: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第三人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共同過錯,既無共同故意,也無共同過失;第三人的過錯可以免除或減輕被告的責任。第三人的過錯根據其構成,又可分為:
a第三人的完全過錯,即原告的損害完全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原告與被告均無過錯。被告因此可以免責。
b第三人與原告的共同過錯。
c第三人與被告共同造成損害。
2. 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抗辯理由是什麼
一、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抗辯理由是什麼
實踐中構成侵害名譽權要具備下列要件:
1.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並指向特定人,行為人的行為為第三人所知悉;
2.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
但在符合上述侵害名譽權構成要件的基礎上,如果行為人具有抗辯事由,仍然可以免責或減輕責任。抗辯事由也是阻卻違法事由,它是指被告針對原告提出的承擔名譽權責任的請求而提出的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成立或者不完全成立的事實。盡管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對此未作明文規定,但從世界各國法律和我國司法實踐看,抗辯事由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
一、內容真實
在一般情況下,只要行為人能證明自己的主要言詞是真實的、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就可以被免除侵害名譽權的責任,但是如果發生侵害名譽權與侵害隱私權的競合,則不能以此作為抗辯事由。
二、正當行使權利
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是指根據法律的授權或有關規定,在必要時因正當行使權利而有損他人的名譽的行為。其首先要有合法的授權或依據法律規定享有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其次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公民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的批評和建議,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提出的申訴、控告或檢舉行為等。即使該公民反映的情況不完全真實,或者僅是一種懷疑,也是正當行使權利。但如果出於誣告陷害目的,四處誹謗,擅自向外傳播,則另當別論。
2、各級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在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即使其在會議上的陳述會損害某人的名譽,也不能構成侵害名譽權。但這些被侵害人必須是議政范圍所涉及的對象。
3、有關黨政部門依據職權對自己管理的幹部、職工依據一定的事實作出涉及個人品德的評價。即使評價有不當之處,也不能認為是侵害名譽權。如果超出職權范圍,惡意散布有損他人名譽的言論,也可構成侵權。
4、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如父母對子女的教導,教師對學生的品行作出的評價等。
三、正當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新聞工作者以及其他人依法通過新聞媒介發表評論,對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等方面進行的批評監督。在現實社會中,為披露不法行為和不正當的行為,新聞報道和評論只要主要事實真實,而只是個別細節上有失真實或用詞造句不當,則不能認為構成侵權。
四、受害人同意
受害人同意指受害人事先明確作出自願承擔某種後果的意思表示。這種同意首先必須事先作出,其次必須出受害人自願,再次不得違背法律和公共道德。
五、第三人過錯
第三人過錯是指因為原、被告以外的第三人對原告遭受名譽損害結果的發生具有過錯。如果被告此時沒有過錯,則免除責任;如被告有共同過錯,則不能免除責任。
綜上所述,對於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抗辯最好要從內容和行為的正當上來對過錯方面來進行解釋,當然都會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也賦予被告抗辯的權利,合法的去爭取行使自己的權利,以保證自己的權益不受到他人的侵害。
延伸閱讀: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麼?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3. 商標侵權的抗辯事由包括哪些
一般人想要使用商標的,首先就要經過商標權利人的同意,可是一個商標裡面往往包含較多東西,有些人在使用他人商標的時候就會被認定為商標侵權。那麼商標侵權的抗辯事由包括哪些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了解下相關知識。商標侵權的抗辯事由一、正當使用抗辯1、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2、三維標志注冊商標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要的商品形狀或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3、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前,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於商標注冊人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該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適當區別標識。二、侵權不賠償抗辯1、注冊商標未使用抗辯注冊商標專用權人不能證明此前三年內實際使用過該注冊商標,也不能證明因侵權行為受到其他損失的,被訴侵權人不承擔賠償責任。2、合法來源抗辯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4. 侵害名譽權的抗辯事由是什麼
從以下三抄個方面找理由襲;一,有沒有法律依據證明你的行為屬於侵犯名譽權?二,有沒有事實依據說明你侵了權?三,比如對方犯過罪,你說他人品很壞,這不屬於侵犯他的名譽權,除非他能證明自己是好人!(類似的理由還有很多)。
5. 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抗辯理由有哪些
從以下三個方面找理由;一,有沒有法律依據證明你的行為屬於侵犯名譽權專?二,有沒有事實依據說明屬你侵了權?三,比如對方犯過罪,你說他人品很壞,這不屬於侵犯他的名譽權,除非他能證明自己是好人!(類似的理由還有很多)。
6. 侵權行為的特別抗辯事由
侵權行為的特別抗辯事由: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回》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答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二十八條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第三十一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7. 在微博揭露別人對自己造成名譽損害的事情違法嗎
如果你揭露的是別人乾的違法的事那就是正確的呀
8. 因為被人在微博謾罵、詆毀名譽,所以起訴她名譽侵權,但對方死不承認微博是她的!(我可以百分百確定就是
有沒有微博客服?如果有的話叫他查一下就知道了,順便把和他的對話錄下來就可以當證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