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此間的少年江南侵權

此間的少年江南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03 15:05:53

❶ 如何評價金庸狀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並索賠 500 萬

您好, 就我國目前的法院實踐而言,認定著作權侵權的標准基本上均採取了「作品+接觸+實質性相似+排除合理解釋」四個原則。具體而言:
(1)必須是具有獨創性、且能夠以有形形式復制的「作品」,才屬於著作權保護的對象
(2)侵權人是否曾接觸過被侵權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
(3)請求保護作品與被控侵權作品之間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即「實質性相似標准」),這也是本案中法院的重要關注點;
(4)排除合理解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❷ 特好奇,去年金庸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法院判江南輸了,然後呢,江南後來上訴了嗎這事就這樣

可以去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一下的,不涉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當事人隱私的裁判文書一般都在上面,不過也得看各個法院工作效率

❸ 金庸狀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對網文界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0月11日,金庸老先生一紙訴狀,將江南告上法庭,要求江南賠償500萬,並停止繼續發行《此間的少年》,此事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剛開始寫《此間》那會,江南可能是個小透明,無法聯繫到金庸老先生,問一下您老願不願意授權給我。可是現在江南自己已經功成名就了,他自己也清楚,《此間》的人物設定就是借用了金庸的,也知道同人文一旦商業化之後會有爭議,所以也去咨詢過律師(律師是否專業姑且不論),但是這么長時間卻始終沒有聯系過金庸老先生,問人家老先生一句願意不願意,也沒有和金庸主動提出付費,依然我行我素出版,現在還要影視化,一聲不吭的謀利著。盡管事情出來之後,江南有回應,回應的內容也十分得體,知錯就改,但是並不能為之前《此間》的商業化行為開脫。

就如05年的時候金庸老先生說的那般,「你是小孩子,我不來理你,要真理你的話,你已經犯法了」。

如今江南再也不是那個22左右的少年,金庸老先生應該也是忍無可忍了,05年老先生就已經表明了自己態度,結果江南怎麼做的呢?不僅出版了,還准備拍電影版,金庸老爺子自然就不樂意了,這已經大大的突破了金庸老先生的忍耐底線了。

就這件事情來看,我是絕對支持金庸老先生的,畢竟,《此間》現在已經商業化了,不是以前小圈子裡邊自娛自樂的作品,有些問題是該說清楚,有個了斷。

這件事對網文界特別是同人文造成沖擊是肯定的,判決結果出來,無論是輸是贏,都將會是沖擊網文界的大事,以及沖擊國內的出版業著作權領域的歷史大事件。畢竟此前大家對於同人文歸屬權、屬不屬於侵權問題的概念也一直很模糊。目前,網文界還有大量的同人作品,一旦判定江南的侵權行為的話,勢必也會影響到這些同人作品的出版,甚至會引發更多的原作者起訴同人文作者侵權事件。

❹ 如何評價金庸先生起訴內地作家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事件

同人作品與抄襲有本質區別,金庸先生與江南的侵權之爭,也許雙方都沒有錯,但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問題,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法治的進程。同人作品與抄襲有本質區別,如何保護二者的知識產權,法律如何適應時代變化,大家在討論和摸索中如何達成共識的行業標准和底線,這才是本案應當關注的重點。


一、同人作品與抄襲有本質區別

金庸先生的訴狀立論清晰,江南的回應也誠懇謙遜。此案情形與以往諸多抄襲事件的重要差異:《此間的少年》是一部金庸武俠小說的同人作品,只是對金庸小說中人物姓名的借鑒;而所謂抄襲,則是暗地裡的移花接木、李戴張冠。實際上,金庸也並未以「抄襲」為由起訴。

「同人」這個詞雖然是近代由日本進入中國的,但實際上這種創作方式古已有之,如清代小說《盪寇志》、《新石頭記》等即可看做《水滸傳》、《紅樓夢》的「同人」作品。

二、爭議案件反映社會文化變遷

《此間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的作品,江南也提到,在第一次出版時曾經擔心過法律問題並咨詢過律師。但由於《此間的少年》多次再版,期間社會文化背景,包括媒介環境、文化生產機制等都已發生巨變。雖說成文法變化不大,但從此案所處的民法范疇的角度,對金庸訴江南一案是可以參考行業規矩、交易習慣的。這就變成了一個需要去考慮時間跨度和文化環境變遷的復雜問題,目前很難下定論。

對於文化產業而言,不斷調整生產模式去適應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不僅僅會帶來內容上的變化,還附帶著法律上的模稜兩可。就本案件而言,隨著同人圈的日益成熟,同人作者向原作作者尋求授權的版權意識也日益明晰。法律如何適應時代變化,在討論和摸索中如何達成共識的行業標准和底線,這才是本案應當關注的重點。

❺ 關於金庸訴江南的《此間的少年》侵權事件最終結果如何法院怎麼裁定

調解了,沒判。江南賠金庸一筆錢,具體數額不知。

❻ 如何評價金庸狀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並索賠500萬

不懂法律,拋磚引玉咯。

金老爺子的控訴,無疑合理合法。網上一些言論根本站不住腳。金老一來控訴的是侵權,而非抄襲,沒在江南創業之初控告,已算是留情,二來也不差錢。單說這么多年,政治、文化、報社和經濟類影響,諸如馬雲爹等等效來的財富,你當都是假的么?

而最重要的一點,金老的人品怎樣不論,但無論如何,他都是個愛惜羽毛,想要流芳後世的人。

五百萬說少不少,金老為維權自己就花了二十萬,也能說明態度。對比江南的收益,也不算多。倒很有殺一儆百,敲打後生的意思。

人背負了影響力,就該做出相應的事。為此,金老不惜在新修版寫了很多別的,傳遞三觀,以求表率。無數同人文、游戲現在都支付著版權,《此間的少年》例外了,損害的不只是個人,也是規則。

ps1:
另說說江南和金老的文字。

金老倡導作家的原創性。 @林二說《此間》不止借鑒了人物,更重要的是,借鑒了「故事已完,天涯猶在」的氣氛,這點倒還不完全對。

江南小說不止一次有金庸的影子。在《龍三》,就有段以後世界很大,會遇見魔女、公主,但還是懷念最初的小紅馬,和武功平平的俠女的感慨,多半有《射鵰》、《笑傲》的影子。《龍四》里更徑直說,社會是這樣,小龍女黃蓉等女俠總會不再年輕,不再灑脫,灑脫的都是年輕的俠女。這些還有很多,都是江南作為金書的讀者,在情感上的闡發。

這些和江南愛寫的少年的孤獨和歲月一脈相承。因此說來,「故事已完,天涯猶在」的氛圍,倒也有原創的成分在。

但江南的原創性還是不夠,除去金庸元素,《此間》實在少了很多色彩。他長在婉轉細膩的描寫。寫的情感的面也太窄。

但不太好聽的話,江南的女主形象,多是一個靈動的小魔女(黃蓉),和犧牲奉獻的落寞(穆念慈)——此間開始,逐鹿、九州、龍族莫不如是。而江南極愛寫的數睫毛(書里、微博上),甚至是路明非數師兄的睫毛……怕也有些影子吧。

金老倡導作家不重復自己,並徹徹底底地做到了,而江南……

所以江南還差得遠啦。更別提商業化和文學追求的一統上,金老更是業內前輩。

看到有人說江南榜首,金庸藉此怎樣……也是懷疑自己老了。

ps2:
最後說說我對這次事件的後續發展的期待。控訴成功,樹立典範,以正視聽。金老估計會將五百萬中的很多捐獻出去。當年星爺主動給了金老錢,也被捐獻出去。江南代表了大眾的淺薄意識,得到教訓,而非私德。版權費照給,《此間》也未被封,畢竟寫得還好,從此名正言順。

從此兩人交好。文人嘛。總好留下一些雅事和雅名。江南現在再商業,也是不脫文人氣息的。

江南作為晚輩,很有天賦啦,以後就不要瞎寫一些《天之熾》之類的玩意兒了。回頭填填坑,慢慢寫,從金老的大ip中看到真正的好ip是什麼樣子,怎樣才能吃相好看地賺錢。郭霍比特的商業再成功,金庸的路也是條好路,說不定連賺錢的成效都能甩開一條街。

實在不行再來個三聯版新修版也是極好的。寧缺毋濫也好啊。

ps3:
《此間的少年》胡適也寫過。從此間二字的用法來看,或許也有從這里來的罷。

❼ 金庸vs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嗎

我感覺不算,可以說是同人作品吧。更像是向老查致敬。

❽ 如何評價金庸狀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並索賠 500

就我國目前的法院實踐而言,認定著作權侵權的標准基本上均採取了「作品+接觸+實質性相似+排除合理解釋」四個原則。具體而言:

(1)必須是具有獨創性、且能夠以有形形式復制的「作品」,才屬於著作權保護的對象(金庸先生的作品符合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標准);

(2)侵權人是否曾接觸過被侵權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本案中毫無疑問江南符合接觸了金庸先生在先作品的標准);

(3)請求保護作品與被控侵權作品之間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即「實質性相似標准」),這也是本案中法院的重要關注點;

(4)排除合理解釋(此案中江南應該很難舉出金庸先生的作品已經落入公有領域或超出著作權法規定的權利保護期限等合理解釋)。

需要注意的是,關於上述第(3)點「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著作權法在此處採取的是思想/表達兩分法,即「思想」或「情感」,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的保護應該延及表達方式,但不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在剔除思想等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部分之後,法院將剩下的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部分進行比對分析,判斷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在實務中,法院一般會採取「細節對照法」或「全部觀念及感覺對照法」(如採取此種方式進行判斷,《此間的少年》構成侵權的可能性較大)等方式進行判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間的少年》套用了金庸先生原著一定數量的角色關系,人物設定也有大量的借鑒或引用,應被納入對原著進行了改編的范疇;而江南未經金庸先生授權而使用,不能排除侵權風險。就此,法院的關注點會在於對案件所涉著作劇情的比對,以及法院對訴訟所涉角色關系的使用是否視為故事情節使用的認定;在已有判例中,存在著法院認為「對原著知名角色名稱、角色關系及人物設定的使用將構成對原著改編權的侵權」的情況。此外,除了著作權侵權,《此間的少年》以金庸先生作品中的人設及角色關系作為宣傳點,嚴格來說也涉嫌違背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將受到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由於不清楚金庸先生作品的商標注冊情況,因此從商標法侵權的角度我就不進行分析了。如果相應商標注冊的程序完備齊全,預計這也將是原告律師主張權利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此案的意義將會非常重大及深遠,將作為典型案例對後續相似案件的判決起到引導作用。

❾ 《此間的少年》真的侵權嗎

是的,已經做出判決了,具體如下:

2018年8月16日上午10時,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對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起訴作家楊治(筆名「江南」)《此間的少年》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一審宣判:楊治不構成侵犯著作權但構成不正當競爭,金庸獲判賠共188萬元。

金庸、江南今天均沒有親自到庭。各方訴訟代理人均未當庭明確是否上訴。

(9)此間的少年江南侵權擴展閱讀:

侵權後作者的回應:

《此間》一共出版了四個版本,如今,「該項目的出版對外授權已於數年前停止,並到期未再續約,相關開發,我也會在訴訟期間全部暫停。」江南強調,自己並未有侵權的想法,「無論昔日還是今日,我都一如既往地尊敬金庸先生個人和喜愛他的作品。

雖然不乏在收到稿費時的沾沾自喜,但落筆的那一刻,想的僅僅是寫出自己和身邊人的校園故事,並未有侵權的想法。」

作為讀者,與自己喜愛的作者首度交流,卻是在司法層面,江南「情緒非常復雜」。「鑒於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我已委託律師處理,不便就法律問題做回應,相信法院會公正審理。」

他自責道:「無論法律層面的結果如何,我都非常非常地抱歉於我22歲那年的孟浪和唐突,因此這些事情給金庸先生造成的困擾令我非常地自責。」

閱讀全文

與此間的少年江南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