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宅基地的糾紛兩大類

宅基地的糾紛兩大類

發布時間:2021-08-02 19:31:32

㈠ 關於宅基地的糾紛

憑此「政府已經繪圖,雙方簽字完成,各執一份」,你便可以拒絕,法律是講證據的!

㈡ 宅基地糾紛怎麼處理

石海波與石梅是堂姐弟關系。年9月,石梅夫婦在毗鄰的集鎮上購買了一間商品房。1999年9月23日,由土地管理部門頒發了正式房產證。房產證上載明該房屋系磚混結構,面積24平方米,房後宅基地長13.5米。石海波在得知土管部門允許各家在13.5米宅基地的范圍內自建住房,在徵得其姐石梅的同意後,在石梅的宅基地上搭建了兩間住房,並進行個體營業。
2000年3月,石梅將所購商品房出租給石海波使用。同年8月,石梅夫婦因遷居外地,以原房價轉賣給石海波,並到土管部門辦理了過戶手續。9月30日,雙方的房屋買賣合同經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合同第二條寫明「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所有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石海波買房後,等待石梅遷出期間,石梅又在其原住房旁搭建一間。石海波見石梅無遷出之意,便正式通知石梅遷出,石梅拒絕遷出。2001年10月,石海波、石梅曾請求鎮土管所處理,土管所曾主持雙方進行調解,初時曾達成石梅將自建三間住房以20000元價賣給石海波,自己另建住房的協議,後石梅反悔,調解未成。石海波訴至法院。
問題:石海波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嗎?
答:從本案來看,訴爭的宅基地實際上可分割成兩塊,一塊是 2 4平方米的商品房所佔有的宅基地,另一塊是 13.5米長的房後宅基地。第一塊宅基地因石梅夫婦將商品房轉讓給了原告,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也隨之轉讓給了原告石海波;而第二塊宅基地則一直為石梅使用,石梅在該塊宅基地上蓋起了兩間住房。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見,在當事人沒有分割轉讓的特別約定,而且未登記的情況下,本案中石梅將商品房的使用權轉移給原告石海波,應認為該商品房佔有的土地的使用權隨之發生了轉讓,但該房後的13.5米長的宅基地使用權並不自然發生轉移。如果要發生轉移,當事人之間應有特別約定。本案中,石梅將房屋賣給石海波時,在合同第二條寫明了「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使用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既然當事人已經對此作了特別約定,如果該條款能夠生效,那麼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顯然應轉移給原告石海波。
綜上所述,石海波已取得了該商品房的使用權及其宅基地的使用權,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法院理應支持。

㈢ 宅基地產權糾紛

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不能居住...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公民個人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所以不得轉讓、出租或抵押。。《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由此可見,城市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民宅基地或租用農民宅基地是違法的,一旦發生產權糾紛,理所當然不受法律保護。宅基地作為與房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指專門用於建造房屋(住宅)為目的的那部分土地。也就是說,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不能居住的土地及准備建房屋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根據我國農民的長期生活習慣,農村居民宅基地一般包括居住生活用地,如住房、廚房、牲畜房、倉庫、農機房、廁所用地;四旁綠化用地,如房前屋後的竹林、林木、花圃用地;其他生活服務實施用地,如水井、地窖、沼氣池用地等幾部分。在我國農村大多數地區,宅基地就是一家一戶的農民居住生活的庭院用地。農村居民宅基地的所有權依照法律規定歸集體所有,農民對宅基地依法只享有使用權,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群眾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

㈣ 宅基地糾紛的種類都有什麼宅基地糾紛應如何處理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正確理解此條規定的第三款可以知道,一方面,宅基地的取得只能是縣級政府批准,另一方面政府還可以隨時對宅基地進行重新審批,重新審批的主要目的是調查處理處罰各種相關的違規違法行為。不是糾紛,說爭議還能勉強說

㈤ 有關宅基地的糾紛

你為什麼不說他們有別的宅基地,憑一戶一地的規定不可能再批准他們?如果不批准他們,政府就不會和他們協商補償事宜,當然他們從政府哪裡也就得不到房子,以後政府也不支持他們要你們分的房子。政府既可以為宅基地確定使用者,也可以為群眾確定宅基地,差不多盡量滿足一戶有一地,當然對於符合發放條件而沒有宅基地的,政府負有責任,他們肯定考慮群眾的居住問題

㈥ 宅基地糾紛的起因有哪些

1、農民宅基地私有觀念思想殘余
數千年農耕社會對土地的依戀深深地積淀在農民的意識深處,雖然我們國家已將農民耕種的土地和宅基地收歸集體所有,但在農民內心深處,仍將宅基地作為私有財產看待,他們把宅基地看成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與自己的切身利益、家庭利益緊密掛鉤,一旦發現自家宅基地被他人侵佔,便「奮起抗爭」,以對宅基地權利的維護來維系其社會地位。因此,在建房時,村民們寸土必爭,互不相讓,以至引起糾紛。
2、經濟利益的驅動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對農業的各項投資建設,涉及農村和農業的政策也逐漸向著農民利益傾斜,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村土地的增值成為必然。
近年來,我國對農業和農民問題重視和支持達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水平。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城郊農村土地開發日趨活躍。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土地效益增加明顯,利潤成倍上升,土地的收益所帶來的誘惑是巨大的。新形勢的變遷,農民對土地渴求的增加成了爭執發生的現實誘因,土地效益的增加則成了土地糾紛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
當前,城市化進程加快,在城鎮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需要拆遷部分農村的住房和徵用土地,政府會對拆遷戶建造安置房,對失地農民給予土地補償款,這使得原本價值不大的農村土地身價倍增。面對誘人的經濟利益,以前的一些不太明顯的糾紛浮出水面,而另一些人對他人的宅基地動起歪腦筋引發糾紛。
3、村鎮土地規劃管理的不到位
雖然各鄉鎮均設立了土地規劃管理部門。但對農民建住房的行為沒有按照規劃方案進行監督,使農民建房的隨意性較大,建房時抬高宅基地、改變房屋座向等影響排水、出入通行的現象較為嚴重,以致產生糾紛。
部分村莊宅基地建設規劃混亂,有的村莊雖有規劃卻流於形式,部分鄉鎮土地管理部門存在著重審批、輕監管現象;少部分村鎮幹部缺乏責任意識,對因亂占、多佔宅基地引發的糾紛或推或拖,以致形成糾紛;更有少數幹部違法私自批劃宅基地,引發糾紛。
4、確權發證方面的原因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國建國以來,土地政策多經變化,一直處於一種多變的不穩定狀態。短短的60餘年,歷經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集體所有制兩個大的階段。宅基地登記發證,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登記發證:
第一次是在1950年發放的土地房產所有證,由於當時丈量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土地房產所有證的填寫不規范,宅基地邊界不明確等現象普遍存在,為以後權屬糾紛的產生埋下了隱患。
第二次是在1986年,根據當時政策規定,准備在農村實行有償使用宅基地工作。當時縣政府下發文件,規定了每戶使用宅基地的面積及發放臨時宅基地使用證的原則、方法和發放程序,由各村組織實施該村農戶的使用證的發放工作。但大部分在實施過程中自己制訂標准,有的按農戶的實際使用面積進行丈量;有的使用證填寫不規范,四至長寬尺寸與農戶實際使用的宅基地面積不相符合;有的村空白宅基地證管理不當,流失到農戶手中由農戶隨意填寫,因此產生了很多糾紛。
第三次是在1992年,由於當時中央下發了減輕農民負擔的文件,禁止向農民收取土地有償使用費.此項工作在進行過程中被迫停止,只有部分村莊的農戶領取了集體土地建設用使用證,而大部分村莊僅僅發放了一部分使用證,因此項工作未進行徹底,造成同是相鄰的農戶一方領取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而另一方農戶未領取,使得雙方形成糾紛。
5、處理部門和處理人員不統一
土地管法確定了由縣、鄉兩級人民政府處理宅基地糾紛案件,但由於處理此類案件需要經費而法律又沒有規定可以收取費用。因此,縣鄉兩級政府均不願受理。有的地方由土地部門處理,有的由信訪辦處理,甚至有些鄉鎮讓社會上的閑散人員處理,處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更增加了處理的難度,引起新的紛。
6、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心理
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群眾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不少人已經從溫飽時代進入享受時代,對住宅的要求從遮風擋雨發展為住的舒適、寬敞,紛紛建新房蓋洋樓,以往雙方不太明顯的界址碰撞日益顯現出來。

㈦ 農村宅基地糾紛有哪些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程序
1、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
2、雙方當事人出示舉證的材料和依據;
3、工作人員現場調查材料和取證;
4、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製作書面調解書;
5、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或者調節書送達前一方或者雙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門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錯處處理決定。
宅基地糾紛處理原則及調解
「農村工作兩台戲,計劃生育宅基地」。這句在我國農村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客觀地反映出長期以來宅基地問題一直是農村生產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復雜性、最棘手的問題,它是農村社會各種矛盾的焦點和誘發不穩定因素的導火索。因此,如何妥善解決好農村社會日益突出的宅基地問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對於基層國土所來講,既是職責所系,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下面,我就農村宅基地糾紛的種類、處理的原則及調節方法與技巧,談一下自己淺薄的看法與建議。
一、農村宅基地糾紛的種類及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宅基地糾紛起因很多,情況復雜。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客觀的、有主觀的;有積怨斗氣的、有胡攪蠻纏的……主要表現有侵犯權益、界址不清、遺產歸屬、私自買賣、擅自批劃和實施舊村調整改造規劃不徹底、不公正這六大類。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土地整理為目的的舊村改造、居民點搬遷等相繼實施,社會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多,由此也引發了土地權屬爭議的明顯上升,尤其是農村宅基地糾紛表現更為突出。以修武縣周庄鄉為例,雖然全鄉僅有16個行政村,2萬余農業人口,從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間,我們周庄國土所受理的50餘起信訪案件中,宅基地糾紛就有43起,佔到信訪總量的86%。如此之多的宅基地糾紛,不僅直接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而且還牽扯了各級政府的大量精力,同時,又給農村的社會穩定帶來巨大隱患。為此,嚴峻的形勢迫使我們國土部門解決宅基地糾紛刻不容緩。
二、農村宅基地糾紛處理的原則。
多年的基層實踐工作使我摸索出,在多數宅基地糾紛處理過程中,不能單靠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解決,這樣有時候不僅無助於糾紛的妥善解決,甚至還會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因此,我總結了農村宅基地糾紛處理的原則: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內,站在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確保社會穩定大局的高度,以調解處理為目標,以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為保障,通過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最終實現解決糾紛的妥善辦法。
三、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 。
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是門藝術,做好新時期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工作,不僅要掌握馬列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具備解決糾紛的必備業務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講究恰當的調解方法與技巧。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刻苦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總結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以下六種方法與技巧,是我在18年的基層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心得和體會,權輿拋磚引玉!
一、充分調查研究,找准問題的症結。
正確的判斷,來源於正確的分析,而正確的分析,又依賴於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充分的調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基層、沉到底、鑽進去,通過現場查看,走訪當事人、村幹部、鄰居及其相關群眾,掌握引起糾紛的第一手材料,並善於從紛繁、零亂、龐雜的調查材料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縷清糾紛的來龍去脈,摸清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圖,找准問題症結,正確把握解決糾紛的切入點,做到有的放矢。
二、善於利用關系,拉近情感距離。
農村宅基地糾紛,除個別的外,多數屬於歷史遺留、久拖未決的疑難雜症,在長時間無休止的爭強斗氣中,糾紛雙方積怨頗深,在調節工作中,當事人常常會把我們的工作人員視為對立面,或強詞奪理,或胡攪蠻纏,或歪曲事實,或以偏蓋全,甚至拒不配合。怎麼辦呢?我的體會是: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做到不急不躁,要善於利用當事人的親戚、同學、朋友、單位領導等各種社會關系進行協調和溝通,我們知道任何人都是有理智、有感情的,關鍵我們如何去利用,人們常有這樣的經驗之談,感情抵觸時,一點「鹽巴」也揉不進去,感情好了,說啥都行,這話雖不科學,但說明一個道理,做好糾紛調解工作,必須奠定思想感情基礎,感情融洽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適度運用法律,營造調處氛圍。
對宅基地糾紛,首先我們要進行的是當事人雙方宅基地合法性的審查,這既是我們進行調解的基礎也是保障調解成功的有力武器,在宅基地糾紛的調解過程中,適時、適度運用法律的武器,能為我們營造良好的調處氛圍。
所謂調解,簡單地說,其實就是一個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對於一宗宅基地糾紛來說,調解的過程很少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對當事人提出的許多不適當要求和不切實際的願望,調解既不能充當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又不能一味遷就和縱容那種自私自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蔓延,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適時指出當事人主觀意願的不合理性或違法性以及將會造成的嚴重後果,促使其幡然醒悟,恢復理智,並引導其權衡利弊,拋棄幻想,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爭議的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調解過程中利用法律的武器,務必要把握好時機、場合和度,避免矛盾激化,造成工作被動。
四、堅持「四心」原則,贏得理解信任。
在宅基地糾紛的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具備基本的思想素質,要堅持做到「四心」,即:耐心、誠心、公心、責任心。」如果說「四心」原則是水,那麼理解和信任就是其澆灌出的鮮艷之花,其最終必然達到成功調解之果。
首先是耐心。由於農村宅基地糾紛的尖銳性、復雜性以及處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矛盾對立性、多變性,我們常常要面對當事人或者個別不明事理群眾的圍攻、羞辱、甚至是責罵,有的當事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言而無信,反復無常,著實令人生氣。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想法使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須知人的思想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火上澆油,只能適得其反。
其次是誠心。調解的過程,又是彼此思想感情交流的過程,我們的態度客觀上能影響和決定當事人的態度,能否使當事人主動配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待老百姓的真摯感情,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心誠則靈」,可見,誠心能融化心靈的堅冰,誠心能換來真誠和敬慕。
再次是公心。公心者,公道正派焉,我們做調解工作的同志,應時刻牢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道理。工作中,既不能講情面、坐偏車,以權壓人,打擊報復,又不能見利忘義,以權謀私,失去人格民心。須知「公生明,廉生威」自古如此,一旦我們離開了公心這個為政、做人的根本,即使你工作方法再多,調解技巧再高,也是徒然。
最後是責任心。用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要求我們務必「恪守為民之責」,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以群眾利益為最高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五、注重發動群眾,創造調解環境
做好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工作,單靠國土所工作人員自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鄉、所、村三級思想工作網路,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尤其是要注重發動群眾,給糾紛的調解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條件下起變化的,可能是積極的變化,也可能是消極的變化,我們做調解工作,就是要創造條件盡量避免當事人的思想向消極的方面轉化。影響當事人思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親戚、朋友、鄰居、周圍各色群眾無疑是最經常、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者,因此,如何做好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我們前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人在暗裡說閑話、吹冷風、甚至鼓動鬧事,其結果極有可能前功盡棄或是勞而無功。因此,調解工作的根本保證就在於充分發動群眾,一切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打一場精心策劃、周密部署、上下聯動、人人參與的「人民戰爭」。
六、適時把握機會,順勢就崖搭梯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其目的就是要使當事人雙方消除隔閡、誤解、怨恨,摒棄那些不適當的要求和不切實際的願望,使其錯誤思想轉化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但經驗告訴我們,大凡宅基地糾紛,除個別的外,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往往具有強烈的私慾,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散落著狹隘短淺、粗暴魯莽、偏激固執的個性,這些不良的個性是在一定的家庭、社會、歷史條件的長期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比較頑固,不易遷移,藉助法律的威懾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即使再難的宅基地糾紛,在感情交流、思想疏導、政策攻心、法律威懾的共同作用下,當事人的思想防線也會被打破,退而求其次,希望得到一個光彩體面的下台階機會。此時,調解工作也就進入了一個實質性階段,我們應不失時機地根據發展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充分利用當事人思想轉變的積極因素,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積極有效地創造或提供有利於當事人雙方達成一致的主、客觀條件,最終實現糾紛的妥善解決。

㈧ 農村宅基地的糾紛有哪些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程序
1、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
2、雙方當事人出示舉證的材料和依據;
3、工作人員現場調查材料和取證;
4、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製作書面調解書;
5、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或者調節書送達前一方或者雙方反悔的,土地管理部門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錯處處理決定。
宅基地糾紛處理原則及調解
「農村工作兩台戲,計劃生育宅基地」。這句在我國農村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客觀地反映出長期以來宅基地問題一直是農村生產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復雜性、最棘手的問題,它是農村社會各種矛盾的焦點和誘發不穩定因素的導火索。因此,如何妥善解決好農村社會日益突出的宅基地問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對於基層國土所來講,既是職責所系,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下面,我就農村宅基地糾紛的種類、處理的原則及調節方法與技巧,談一下自己淺薄的看法與建議。
一、農村宅基地糾紛的種類及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宅基地糾紛起因很多,情況復雜。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客觀的、有主觀的;有積怨斗氣的、有胡攪蠻纏的……主要表現有侵犯權益、界址不清、遺產歸屬、私自買賣、擅自批劃和實施舊村調整改造規劃不徹底、不公正這六大類。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土地整理為目的的舊村改造、居民點搬遷等相繼實施,社會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多,由此也引發了土地權屬爭議的明顯上升,尤其是農村宅基地糾紛表現更為突出。以修武縣周庄鄉為例,雖然全鄉僅有16個行政村,2萬余農業人口,從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間,我們周庄國土所受理的50餘起信訪案件中,宅基地糾紛就有43起,佔到信訪總量的86%。如此之多的宅基地糾紛,不僅直接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而且還牽扯了各級政府的大量精力,同時,又給農村的社會穩定帶來巨大隱患。為此,嚴峻的形勢迫使我們國土部門解決宅基地糾紛刻不容緩。
二、農村宅基地糾紛處理的原則。
多年的基層實踐工作使我摸索出,在多數宅基地糾紛處理過程中,不能單靠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解決,這樣有時候不僅無助於糾紛的妥善解決,甚至還會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因此,我總結了農村宅基地糾紛處理的原則: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內,站在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確保社會穩定大局的高度,以調解處理為目標,以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為保障,通過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最終實現解決糾紛的妥善辦法。
三、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的方法與技巧 。
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是門藝術,做好新時期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工作,不僅要掌握馬列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具備解決糾紛的必備業務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講究恰當的調解方法與技巧。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刻苦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總結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以下六種方法與技巧,是我在18年的基層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心得和體會,權輿拋磚引玉!
一、充分調查研究,找准問題的症結。
正確的判斷,來源於正確的分析,而正確的分析,又依賴於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充分的調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基層、沉到底、鑽進去,通過現場查看,走訪當事人、村幹部、鄰居及其相關群眾,掌握引起糾紛的第一手材料,並善於從紛繁、零亂、龐雜的調查材料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縷清糾紛的來龍去脈,摸清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圖,找准問題症結,正確把握解決糾紛的切入點,做到有的放矢。
二、善於利用關系,拉近情感距離。
農村宅基地糾紛,除個別的外,多數屬於歷史遺留、久拖未決的疑難雜症,在長時間無休止的爭強斗氣中,糾紛雙方積怨頗深,在調節工作中,當事人常常會把我們的工作人員視為對立面,或強詞奪理,或胡攪蠻纏,或歪曲事實,或以偏蓋全,甚至拒不配合。怎麼辦呢?我的體會是: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做到不急不躁,要善於利用當事人的親戚、同學、朋友、單位領導等各種社會關系進行協調和溝通,我們知道任何人都是有理智、有感情的,關鍵我們如何去利用,人們常有這樣的經驗之談,感情抵觸時,一點「鹽巴」也揉不進去,感情好了,說啥都行,這話雖不科學,但說明一個道理,做好糾紛調解工作,必須奠定思想感情基礎,感情融洽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適度運用法律,營造調處氛圍。
對宅基地糾紛,首先我們要進行的是當事人雙方宅基地合法性的審查,這既是我們進行調解的基礎也是保障調解成功的有力武器,在宅基地糾紛的調解過程中,適時、適度運用法律的武器,能為我們營造良好的調處氛圍。
所謂調解,簡單地說,其實就是一個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對於一宗宅基地糾紛來說,調解的過程很少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對當事人提出的許多不適當要求和不切實際的願望,調解既不能充當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又不能一味遷就和縱容那種自私自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蔓延,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適時指出當事人主觀意願的不合理性或違法性以及將會造成的嚴重後果,促使其幡然醒悟,恢復理智,並引導其權衡利弊,拋棄幻想,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爭議的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調解過程中利用法律的武器,務必要把握好時機、場合和度,避免矛盾激化,造成工作被動。
四、堅持「四心」原則,贏得理解信任。
在宅基地糾紛的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具備基本的思想素質,要堅持做到「四心」,即:耐心、誠心、公心、責任心。」如果說「四心」原則是水,那麼理解和信任就是其澆灌出的鮮艷之花,其最終必然達到成功調解之果。
首先是耐心。由於農村宅基地糾紛的尖銳性、復雜性以及處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矛盾對立性、多變性,我們常常要面對當事人或者個別不明事理群眾的圍攻、羞辱、甚至是責罵,有的當事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言而無信,反復無常,著實令人生氣。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想法使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須知人的思想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火上澆油,只能適得其反。
其次是誠心。調解的過程,又是彼此思想感情交流的過程,我們的態度客觀上能影響和決定當事人的態度,能否使當事人主動配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待老百姓的真摯感情,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心誠則靈」,可見,誠心能融化心靈的堅冰,誠心能換來真誠和敬慕。
再次是公心。公心者,公道正派焉,我們做調解工作的同志,應時刻牢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道理。工作中,既不能講情面、坐偏車,以權壓人,打擊報復,又不能見利忘義,以權謀私,失去人格民心。須知「公生明,廉生威」自古如此,一旦我們離開了公心這個為政、做人的根本,即使你工作方法再多,調解技巧再高,也是徒然。
最後是責任心。用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要求我們務必「恪守為民之責」,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以群眾利益為最高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五、注重發動群眾,創造調解環境
做好農村宅基地糾紛的調解工作,單靠國土所工作人員自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鄉、所、村三級思想工作網路,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尤其是要注重發動群眾,給糾紛的調解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條件下起變化的,可能是積極的變化,也可能是消極的變化,我們做調解工作,就是要創造條件盡量避免當事人的思想向消極的方面轉化。影響當事人思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親戚、朋友、鄰居、周圍各色群眾無疑是最經常、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者,因此,如何做好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我們前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人在暗裡說閑話、吹冷風、甚至鼓動鬧事,其結果極有可能前功盡棄或是勞而無功。因此,調解工作的根本保證就在於充分發動群眾,一切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打一場精心策劃、周密部署、上下聯動、人人參與的「人民戰爭」。
六、適時把握機會,順勢就崖搭梯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其目的就是要使當事人雙方消除隔閡、誤解、怨恨,摒棄那些不適當的要求和不切實際的願望,使其錯誤思想轉化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但經驗告訴我們,大凡宅基地糾紛,除個別的外,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往往具有強烈的私慾,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散落著狹隘短淺、粗暴魯莽、偏激固執的個性,這些不良的個性是在一定的家庭、社會、歷史條件的長期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比較頑固,不易遷移,藉助法律的威懾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即使再難的宅基地糾紛,在感情交流、思想疏導、政策攻心、法律威懾的共同作用下,當事人的思想防線也會被打破,退而求其次,希望得到一個光彩體面的下台階機會。此時,調解工作也就進入了一個實質性階段,我們應不失時機地根據發展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充分利用當事人思想轉變的積極因素,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積極有效地創造或提供有利於當事人雙方達成一致的主、客觀條件,最終實現糾紛的妥善解決。

㈨ 農村宅基地兩家有爭議怎麼辦

您好,關於宅基地的爭議問題有以下幾大類。您可以參考:
一、土地管理部門違法審批引起的宅基地糾紛案件
因土地管理部門審批宅基地,侵犯了相鄰關系人合法權益而引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以行政案件立案審理。法院主要審查土地管理部門在作出審批宅基地手續這一具體行政行為過程中,是否有超越職權、濫用職權、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因而,土地管理部門從實體處理到審批程序各個環節中,只要有違法的情形存在,人民法院就應撤銷宅基地使用執照或責令土地管理部門重新作出審批。
對於土地管理部門審批的宅基地屬他人承包地、自留地,侵犯第三人土地承包經營權引起的糾紛,人民法院受案後,主要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的條件,所審批的宅基地是否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有無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有無考慮土地承包權三十年不變的規定等具體情況,作出撤銷或者維持審批文件的判決。
未經土地管理部門審批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建房手續用地建房,侵犯了集體或相鄰關系人利益引發的糾紛。
對於能夠確認村民建房未經審批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建房手續的非法用地建房,並且侵犯了相鄰關系人合法權益,如影響鄰人房屋通風、採光、通行等情況的,人民法院既可以作出排除妨礙、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的民事判決,也可以中止訴訟,建議土地管理部門作出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退出土地的處罰決定。人民法院在審理非法建築物買賣、確權等涉及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件時,應注意只能裁決建築材料的所有權,不宜明確非法建築物的所有權歸屬。
二、爭占宅基地以外的集體空閑地引發的糾紛案件
村民爭占除宅基地以外的集體空閑地的目的是為了多佔地皮、擴大牆院、堆放雜物等。對這類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到當地人民政府申請解決,不服政府處理決定的則可向法院起訴的,法院應以行政案件受理。土地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要求佔地者退出土地、排除妨礙,法院則應以民事案件受理,對當事人因爭占空閑土地引起的財產損害賠償案件,人民法院應根據具體案情處理。
三、建房戶私下調換宅基地引發的糾紛案件
村民根據各自利益的需要,私下調換宅基地引發糾紛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不僅要指出雙方行為的違法性,同時可以建議土地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建房手續,收回宅基地。如果一方或雙方已蓋好房屋,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可以在徵得土地管理部門同意後,責令雙方變更宅基地登記。
四、用地建房影響相鄰關系人利益引發的糾紛案件
不適當使用宅基地而影響相鄰關系的,如在同一規劃線上,後蓋的房屋宅基地基墊比先蓋的房屋宅基地高一些,造成雨水和生活用水向鄰人宅基地流淌,或後蓋的房屋和設施影響相鄰人房屋通風、採光、滴水、危及他人房屋安全,或在不適當地點建造廁所影響環境衛生、或擅自堵塞通道、截斷自然水流等情況引發的糾紛,人民法院應本著依法、合理的精神妥善予以處理,確實給鄰人造成損害的,應責令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
五、未經共同使用人同意,部分共用人擅自使用共用的宅基地而引發的糾紛案件
對一宗宅基地可由兩個以上村民共同使用,具有共同使用權,共有土地使用面積可以在共有人之間分攤。對於共同使用的宅基地在未經共有人同意,部分共有人擅自使用引發糾紛的,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後查明一方在建房時,對方明知而未提出異議的,可在不妨礙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情況下判令佔有人繼續使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人與他人合資建房後發生的房屋產權糾紛,因涉及宅基地使用權,處理時應先徵求土地管理部門的意見,如主管部門批准雙方共同使用宅基地的,可以判決明確各自的房屋產權;如主管部門不批准雙方共同使用該宅基地的,可以明確對房屋各自的份額後,判決房屋產權給有宅基地使用權的人。
六、未經有關部門確權和統一規劃的宅基地因界址不明引起的糾紛案件
對於未經確權和統一規劃的宅基地界址有爭議、四至不明而引發矛盾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到當地政府申請處理。當事人不服政府處理決定的,法院應以行政案件立案處理。對經過統一規劃和確權的宅基地因界址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以民事案件直接受理,查明土地使用證上的四至是否明確,長、寬、面積等數據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除四至確實被移動外,應以四至為准確定宅基地使用權;如果爭議一方土地使用證上所載明的面積與實際情況相符,另一方不相符或提供不出土地使用證的,人民法院應將該宅基地處理給實際情況與土地使用證相符的一方使用。

閱讀全文

與宅基地的糾紛兩大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