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侵權責任(名詞解釋)
1)經濟復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經制濟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2)經濟侵權責任是任何人都對他人承擔這樣一種義務,即不因為自己的錯誤(過錯)行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即能構成侵權行為,要對受害方承擔責任。
3)侵權行為基本上都是違法行為。
Ⅱ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現實問題
孔某和曹某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孔某住樓上,是新搬來的,在裝修過程中,裝修工不小心弄壞了一根排水管,導致樓上的水漏到了曹某家中。發現問題後,孔某立即修好了管道,並向曹某賠禮道歉。曹某接受道歉後,還要求孔某承擔漏水導致的損失,孔某覺得很窩火,自己也不是故意的,已經修好了管道,也賠了不是,漏水也沒有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自己不應當再行賠償。那麼,法律對於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有哪些規定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這是法律對侵權責任方式的規定。行為人的行為構成侵權責任的,就應當承擔具體的法律後果。侵權責任方式是落實侵權責任的具體形式,也是侵權責任的具體體現。
在這則案例中,雖然孔某已經消除危險、賠禮道歉,但如果其侵權行為確已造成曹某的損失,孔某還應承擔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賠償損失;(7)賠禮道歉;(8)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Ⅲ 侵權行為名詞解釋
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3)名詞解釋侵權責任可以劃分為擴展閱讀
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准對侵權行為概念進行界定。
一是從行為本身的性質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或過錯責任行為;
二是從行為所侵害的客體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三是從行為侵害民事權利的後果出發,得出侵權行為是一種承擔賠償責任的行為。由於缺乏一個共同標准,因此,學界對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分歧極大:
日本學者認為一般侵權行為成立必須具備四個要件:
(1)故意、過失的存在;
(2)違法性的存在;
(3)損害的發生;
(4)損害與違法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法國學者認為必須有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三個要件。
德國學者認為有過錯、行為的不法性、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四個要件。
Ⅳ 侵權責任法 (法律專業回答)
一、無過錯責任是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只要其活動或者所管理的人活著是物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權益,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責任的,行為人就要承擔侵權責任。
二、無過錯責任並不是絕對責任,在使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在案件中,行為人可以向法官主張法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是由。在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案件中,只是不考慮行為人的過錯,並非不考慮受害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在有的情況下可以減輕甚至是免除行為人的侵權責任。
Ⅳ 侵權責任指什麼
產品責任又稱產品侵權責任,是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因其生產的產品、出售的產品造成他人人身、該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而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民法總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於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同時廢止
Ⅵ 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責任抗辯事情有可概括為依法實施崗位的行事,正當防衛行為。從所作所為自身出發,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或過錯責任行為;從行為所有害的客觀出發,侵權行為是傷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從所作所為誤傷民事權利的產物,侵權行為是一種承當賠付責任的行為。
侵權行為是根據當事人而起的,且侵權行為所招惹的民事法律結局並錯事當事人所諒的,之所以,侵權行為屬於實況所作所為。侵權行為的違法性二話沒說迕刑名的確定,為法網所不許,其實質即若違反法度所確定的白白。這里所謂的法定義務。《民法通則》第5條確定、黎民百姓、法人的合法民事活受法度護衛,別樣組織和個私不興侵蝕。對此物權、人格權等絕對權而言,任何團隊和個體都裝有不可挫傷的似的分文不取。這種似的分文不取是侵權行為所基於的官方分文不取的非同小可來源。此外,經銷權也何嘗不可化作侵權行為所侵越的對象,但在血肉相聯要件上,內需更高的訣竅。
Ⅶ 侵權責任的基本概念
侵權責任(Tortious Liability)
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侵權責任是任何人都對他人承擔這樣一種義務,即不因為自己的錯誤(過錯)行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即能構成侵權行為,要對受害方承擔責任。侵權行為基本上都是違法行為。 侵權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在:
1、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民事義務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通過法律的強制性規范、禁止性規范設定的義務。這種義務對於每個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違反此種義務,即構成侵權行為責任。而約定義務則是特定當事人之間設定的某種義務,違反約定義務,構成違約責任。
2、侵權責任以侵權行為為前提要件
侵權責任產生的基礎是侵權行為,沒有侵權行為則不存在承擔侵權責任的問題。侵權責任正是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3、侵權責任的形式具有多樣性
侵權責任的行為人或責任人除了要承擔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財產責任外,在很多情況下,還可能同時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形式的責任。 《民法通則》規定的特殊侵權責任包括:
◆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務造成的侵權行為;
◆產品質量責任;
◆高度危險作業的侵權責任;
◆危害環境的侵權責任;
◆施工造成的侵權責任;
◆建築物及其附屬物造成的侵權責任;
◆飼養動物造成的侵權責任等等。
特殊侵權責任實行過錯推定或無過錯責任。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責任,只要證明三個方面:自己有損害;加害人有加害行為;損害與加害行為有因果關系。加害人要免除自己的責任,要根據法律證明符合法定的免責條款或自己沒有過錯。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Ⅷ 侵權行為分為幾類
侵權行為可分為:
1.侵犯人身權,譬如:強奸、大人等;
2.侵犯著作權:譬如:抄襲別人著作中的關鍵內容專冒充是自己筆下的文屬字等;
3.侵犯公民的名譽權:譬如:謠言誹謗等;
4.侵犯公民的相鄰權,譬如在半夜發出強烈噪音而影響鄰居休息等等、等等;
5.侵犯公民的政治權利,譬如:非法剝奪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等
6.侵犯公民財產權:譬如:偷盜、搶劫、強占他人財物等等。
以上這些分類只是大類,如果細分,侵權的行為就太多了,舉不勝舉。
Ⅸ 侵權責任名詞解釋是什麼
【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無過錯責任原則】 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以已經發生的損害結果為價值判斷標准,與該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問有無過錯,都要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法】是規定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侵權責任關系】是因行為人自己的加害行為或准侵權行為侵害受害人的受到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益而產生的以損害賠償為主要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 侵權的民事責任】簡稱為侵權責任,是指賠償義務人對自己的加害行為或者准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等後果依法所應當承擔的各種民事責任形式之總和。
【歸責】是指行為人因其行為和物件致他人損害的事實發生後,應以什麼依據使其負責。
【歸責原則】是指確定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准則。即在損害事實發生的情況下,確定侵權行為人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是否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 以過錯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判斷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的損害應否承擔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即在損害發生的情況下,與此相關的行為人誰有過錯誰就應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的行為人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過錯推定責任】的含義: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要推定其有過錯並承擔侵權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以已經發生的損害結果為價值判斷標准,與該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問有無過錯,都要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