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醫療糾紛案例論文2000字左右
也許能在(法學)這類的文獻上參考學習下,都是免費查閱的
B. 求醫患關系案例
案情簡介
1998年4月20日患者段某無誘因出現腹疼,到某市中醫院打針後緩解。4月21日早晨患者再次出現腹疼,伴惡心、嘔吐、發熱,於當日由其親屬陪同到被告某市人民醫院就診,經值班大夫檢查後,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並告知患者家屬「可能是闌尾炎,已經有腹膜炎,可能會穿孔,需馬上手術。」4月21日上午被告某市人民醫院對患者段某實施手術。第二日,患者體溫降至正常,腹痛減輕;第三日及其後腹痛逐漸減輕。至5月1日,患者出院,其出院時體溫正常,無任何不適,復查血象正常,痊癒出院。在患者出院前,被告某市人民醫院所做病理報告認為「闌尾乳頭狀胰腺癌待排除」,並建議其到上級醫院會診。
出院後,患者家屬將病理切片及組織蠟塊到上級某軍隊醫院(本案第二被告)會診,某軍隊醫院對該切片的報告為「闌尾高分化乳頭胰癌並急性炎症」,患者姨夫孫某某(本案第四被告,某軍隊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將此結果向其同事某軍隊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王某某(本案第三被告)進行了通報,結論認為應就近治療。
同年5月7日,經孫某某聯系,邀請某軍醫院外科主任醫師王某某主刀,在被告某市人民醫院內行硬膜外麻醉下「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見「盲腸及闌尾無異常」,闌尾呈盆位,長約8CM,直徑0.5CM,右輸卵管缺如,其殘端貼子宮角表面有一結扎線,(右)卵巢及韌帶無異常。左輸卵管正常,(左)卵巢有一直徑約4CM大小囊腫。因原切除組織病理報告為「高分化乳頭狀腺癌」,但術中發現闌尾完整存在,術者經與在手術室內觀看手術的孫某某商量,決定修改術前制定的手術方案,將切除「右半結腸」改為切除「包括右子宮角少部分(漿肌層)連同輸卵管殘端,卵巢及部分韌帶組織」,並行左側卵巢囊腫開窗術及闌尾切除術。術後病理檢驗報告為「(右側卵巢)卵巢白體形成,可見卵泡;(右側宮角)子宮內膜呈增殖期改變,周圍平滑肌組織未見特殊,間質可見炎細胞浸潤,合並出血;(闌尾)闌尾組織未見特殊」。
後經多方檢驗,患者第一次入某市人民醫院手術後的病理切片診斷報告為「急性化膿性輸卵管炎」;其第二次手術後的病理切片診斷報告為「卵巢組織;血管、脂肪、平滑肌組織;慢性闌尾炎」。
原告訴請
原告向法院起訴後,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包括兩次住院、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住宿費、通訊費、復印費、殘疾生活補助費、間接受害人撫養費、精神損失費、律師代理費、繼續治療費、三次鑒定費、訴訟費共計739050.41元人民幣。
被告辯稱
患者與我院分別建立了兩次不同的合同關系——第一次為急診手術,此次手術治療,解除了患者痛苦,達到了治療目的,我院對患者不構成侵權;第二次手術中,無論是依院外的診斷要求其到我院就近治療,並自請外院大夫手術,還是手術操作都不是我院進行的,因此,我院不應承擔責任。
鑒定結論
本案經過三次醫療事故鑒定,分別是縣級市的醫療事故鑒定、市級醫療事故鑒定、省級醫療事故鑒定。鑒定結論分別為:
縣級市醫療事故鑒定結論認為:此例不構成醫療事故。
市級醫療事故鑒定結論認為:第一,第一次手術把急性化膿性輸卵管炎誤認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切除,是術者對病變組織的辯認錯誤。但化膿性輸卵管炎有手術適應症,治療符合原則,達到了治療目的,而第二次手術切除切下的闌尾病理證實無明顯急性炎症;第二,第二次按照「癌症」實施手術是錯誤的病理診斷造成,給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痛苦,但卵巢系雙側器官,切除一側,保留另一側卵巢不會導致功能障礙。因此,本例不構成醫療事故。
省級醫療事故鑒定結論認為:第一,根據患者病史、症狀、體征、輔助檢查及術後病理報告結果,診斷:急性化膿性輸卵管炎並發腹膜炎。應予手術治療。患者右下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全腹壓痛、反跳痛,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升高,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是可以的,具有手術治療指征。手術切除了已化膿的右側輸卵管,達到了治療目的;第二,某市人民醫院在對患者第一次手術時,術者違反操作規程,沒有按操作常規探查病變器官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將病變的右側輸卵管誤認為闌尾切除。術者和送檢人員堅持認為手術切除的是「闌尾」,對錯誤的病理診斷起到了誤導作用;第三,闌尾和輸卵管的組織形態在顯微鏡下是容易區分的,某市人民醫院和某軍隊醫院對第一次的病理切片分別作出的「闌尾乳頭狀腺癌待排除」和「闌尾高分化乳頭狀腺癌伴急性炎症」的病理診斷是錯誤的;第四,第二次手術方案是依據錯誤的病理診斷制定的,錯誤的診斷導致了不正確的治療方案,是患者病情所不需要的。當術中所見與術前診斷不符合並涉及婦產科專業領域時,術者未請婦產科醫生會診,而與從事腫瘤內科工作的孫某某醫師商量治療方案,錯誤的切除了患者正常的組織器官右側子宮角和右側卵巢及部分韌帶組織。因此,本例醫療糾紛屬於三級乙等醫療事故。
法院判決
一審法院經查明後認為:原告在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入住某市人民醫院,即與該院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原告因患有「急性化膿性輸卵管炎並發腹膜炎」而右下腹疼痛、惡心、嘔吐等,被某市人民醫院當時診斷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是可以的,具有手術治療指征,手術切除了原告已化膿的右側輸卵管,達到了治療目的,所以原告第一次手術切除部分輸卵管而構成九級傷殘要求的傷殘者生活補助費、間接受害人的撫養費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但被告某市人民醫院在對患者第一次手術時,違反手術操作規程,沒有按操作常規探查病變器官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將病變的右側輸卵管誤認為闌尾切除,被告某市人民醫院存在過錯,應適當賠償原告第一手術支出的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伙食補助費、交通費。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原告再次到某市人民醫院就診,即與某市人民醫院第二次建立了醫療服務合同,被告王某某、被告孫某某到某市人民醫院為原告實施二次手術是經某市人民醫院的許可,其二人行為應視為某市人民醫院的行為,由於某市人民醫院在對原告進行第一次手術後,術者和送檢人員堅持認為手術切除的是「闌尾」,對錯誤的病理診斷起到了誤導作用;某市人民醫院和某軍隊醫院對第一次切片所作出的病理診斷是錯誤的;第二次手術方案是依據錯誤的病理診斷制定的,是原告病情不需要的,並且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因涉及婦產科專業領域時,術者未請婦產科醫生會診,而與從事腫瘤工作的孫某某商量治療方案,錯誤地切除了原告的組織器官,所以被告某市人民醫院對二次手術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承擔主要責任,被告某軍隊醫院由於所做的病理診斷是錯誤的,其行為和原告所受損害的後果有關聯,所以應承擔第二次手術給原告所造成的損失的次要責任,被告孫某某和王某某對原告實施手術代表的是某市人民醫院。所以被告孫某某、王某某不應承擔責任。
C. 醫患糾紛如何賠償案例
[醫患糾紛]王XX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作者:liuguangjun 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一、案情簡介
2007年1月初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患者王XX因心悸等原因在克什克騰旗醫院被診斷為風心病,後又到赤峰市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漏(中度)合並心衰II度。2007年1月19日到被告XX醫院住院治療,被診斷為「風心病、聯合瓣膜病,心功三級」,該院於2007年2月3日上午邀北京專家實施冠脈肌橋松解術以及二尖瓣+主動脈瓣置換術。術後患者直接進入重症監護病房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病情一直未能改善,後於2007年2月9日患者無意識出院,並在院外死亡。患者親屬認為王XX死亡純屬醫院治療錯誤所致,為此特委託本律師作為其訴訟代理人,將XX醫院訴至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並最終勝訴。
二、鑒定
(一)原告方起訴後,被告方XX醫院向受理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王XX醫案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紅山區人民法院通過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委託赤峰市醫葯衛生學會對該案進行了醫療事故鑒定。該醫葯衛生學會組織專家進行了鑒定,並於2007年11月6日作出了赤峰醫鑒[2007]034號《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其分析意見為:
1.醫方對該患者手術前的診斷明確;具有手術適應症、無禁忌症;術式選擇正確。
2.術後彩超顯示心功能改善。
3.醫方為該患者術後應用抗凝葯物合理;以呼吸機給氧符合心臟術後治療常規。
4.醫方履行了病情告知義務。
5.病情加重原因為癲痴所致;因患者死於出院後,且未實施屍體解剖檢驗,所以患者的確切死因無法判定;患者最終死亡與放棄治療存在有一定關系。
其結論為:醫方在該患者的醫療服務過程中,無違規過失行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三十三條之規定,該醫療糾紛案不屬醫療事故。
(二)原告方依法向紅山區人民法院提出了要求對王XX死亡原因及被告的診療過錯與王XX死亡有無因果關系司法鑒定的申請。紅山區人民法院委託北京法源司法科學證據鑒定中心進行鑒定,該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後派專家親臨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組織聽證,並於2009年6月3日作出了(京)法源司鑒[2009]臨鑒字第55號《法醫學鑒定意見書》。其分析意見為:審查送檢病歷材料以及醫患雙方的陳述,患者因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收入赤峰學院XX醫院接受瓣膜置換手術治療,術後病情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最終患者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自動出院並在院外死亡。由於未實施屍體剖驗,未能在病理學上查明:①患者心臟原有疾病程度及范圍;②手術治療效果及對心臟功能影響;③肺部疾病的性質及程度;故對於患者死亡原因的病理學判斷未能得出,也影響到醫療行為與患者死亡結果的因果關系評價。本案患者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病變累及二尖瓣及主動脈瓣,且伴有心肌肌橋病變,臨床術前診斷正確,患者具有接受手術治療適應症。術後患者出現的並發症主要為心肌缺血性損害、嚴重心律失常和氣胸。審查病歷材料和手術記錄、體外循環記錄,提示醫院在術前檢查、術中心肌保護和術後對症處理方面存在不足,醫院在診療工作中存在過失。但由於患者最終拒絕治療自動出院,未實施屍體剖驗,對於其心臟病變及手術相關因素評價缺乏病理學依據;此外,心臟手術治療本身存在的風險性,故本次鑒定認為醫院的過失與患者術後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次要的因果關系,法醫學參與度理論數值C級1。
其結論為:XX醫院在對患者王XX的醫療服務工作中,存在醫療過失,該醫療過失與患者王XX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存在次要因果關系。
三、裁判
經過開庭審理,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於二00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作出了(2008)紅民初字第1942號民事判決。該判決認定: 2007年1月19日,原告親屬王XX到被告處入院就診,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聯合辯膜病、心功能III級。2007年2月3日,被告為王XX進行手術治療,2007年2月9日王XX死亡。2007年11月6日,赤峰市醫葯衛生學會作出赤峰醫鑒(2007) 034號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結論為:醫方在患者的醫療過程中,無違規過失行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三十二條之規定,該醫療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2008年6月18日,原告申請本院委託有關機構對王XX的死亡原因及是否存在醫療過錯進行鑒定,本院依法委託法源鑒定中心進行鑒定,法源鑒定中心於2009年6月3日作出(京)法源司鑒[2009]臨鑒字第55號鑒定意見書,分忻意見:本案患者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病變累及二尖瓣及主動脈瓣,且伴有心肌肌橋病變,臨床術前診斷正確,患者具有接受手術治療適應症。術後患者出現的並發症主要為心肌缺血性損害、嚴重心律失常和氣胸。審查病歷材料和手術記錄、體外循環記錄,提示醫院在術前檢查、術中心肌保護和術後對症處理方面存在不足,醫院在診療工作中存在過失。但由於患者最終拒絕治療自動出院,未實施屍體剖驗,對於其心臟病變及手術相關因素評價缺乏病理學依據;此外,心臟手術治療本身存在的風險性,故本次鑒定認為醫院的過失與患者術後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次要的因果關系,法醫學參與度理論數值C級。鑒定意見:XX醫院在對患者王XX的醫療服務工作中,存在醫療過失,該醫療過失與其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存在次要因果關系。
另查明:王XX於2007年1月19日在被告處入院,於2007年2月9日出院,期間支付醫葯費59002.10元。原告均系非農業戶口,王XX生前系農業戶口,原告家庭於1999年搬遷至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東小井行街居住生活,並在當地購房一處(房權證號為:克旗房權證經棚字第03658號)。本案法庭辯論終結前的上一年度為2008年度,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相關統計數據為:職工平均工資為2176元/月;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職工平均工資為15770元/年;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為區內40元/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431元/年。
判決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尊重和保護人的權利是憲法和法律確定的基本原則。不論是何種性質的侵權行為,只要損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就應當給予經濟賠償,這是法律給受害人的最基本的救濟方式。本案的醫患糾紛經法源鑒定中心鑒定,被告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存在有一定的過失行為,且與原告的人身損害後果存在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被告應就其醫療行為而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訴訟中被告申請重新鑒定,因其要求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本院不予准許。赤峰市醫葯衛生學會鑒定結論雖認為雙方的醫療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但因為被告在醫療過程中存在過失,故被告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被告提出雙方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應不承擔責任的意見,本院不予採納。因王XX的損害並非由醫療事故造成的,故本案應按照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確定賠償款額。根據法源鑒定中心鑒定結論,被告的過夫與患者王XX術後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次要的因果關系,法醫學參與度理論數值C級。因C級的理論系數值為25%,故被告應賠償原告各項損失的25 %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五條之規定,被告應賠償原告下列損失: 1、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總額為59002.10元。賠償額應為59002.10元x25%=14750元; 2、護理費:因護理人即原告喬國林無固定收入,護理費每日金額應參照內蒙古自治區(以下簡稱內蒙古) 2008年度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即15770元(年平均工資) 除以250天(年工作日)= 63.08元,被告應賠償原告護理費應為: 63. 08元x 21天x 25 % = 331元;3、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內蒙古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 40元/日)予以確定,應為. 40元x 21天x25%=210元; 4、喪葬費:按照內蒙古2008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每月2176元),以6個月總額計算,應為: 2176元x 6個月x25%=3264元;5、死亡賠償金:因王XX家庭於1999年己遷至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東小井行街居住生活,並在當地有固定住所,經常居住地在城鎮,故應按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死亡賠償金。按照內蒙古2008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准(14431元),按20年計算,應為: 14431元x 20年x25% =72155元; 6、精神損害撫慰全:參照《內蒙古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方法》的規定,當事人死亡其近親屬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沖撫慰金按照總敖50000元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應為50000元X25%=12500元。上述各項合計為103210元。對原告主張的營養費損失,因無醫療機的營養意見,該訴訟請本院不予支持。對原告主張的交通費損失,因原告提供的交通費票據並非在患者治療期間發生,故不能作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的有效證據使用,該訴訟請求本院不予保護。綜上,主審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前述條文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XX醫院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賠償原告醫療費14750元、護理費331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10元、喪葬費3264元、死亡賠償金72155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2500元,合計103210元。
四、評析
1、本案雖然不屬於醫療事故,但是根據司法鑒定被告方有醫療過錯,其診療行為與患者的死亡有因果關系,故被告仍應承擔賠償責任;
2、本案雖然發生在2007年,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的時間在2009年,因此應該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的上一年度即200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為依據確定賠償數額;
3、死者王XX雖然是農村戶口,但由於其經常居住地在城鎮,應該按照城鎮居民的補償標准進行賠償。
D. 醫患糾紛的著名案例有哪些
曹操斬華佗
E. 歷史上最著名的醫患糾紛
廣東省化州市,作為粵西地區的一個貧窮的縣級市,因出現一樁離奇的醫患糾紛案(醫生將患者嚇死),令到這個小地方聲名在外。
在 2008年6月的一天,當時患者彭XX因連續發高燒不退,到當地化州市人民醫院就診,接診的外科蘇醫生第一日安排患者抽血檢查,作了乙肝等常規檢查後,在得知患者曾有過不潔性行為後,第二天又要求患者再次抽血檢查,這次抽血後又說是常規檢查,叫患者回家等消息。
因為醫生在第二次抽血檢查時,沒有說明是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更沒有要求患者或其家屬簽署檢查同意書或書面授權,所以患者及其家屬都不知道第二次是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但是第二天在患者及家屬毫無心理准備之下,卻被該醫生電話告知患者家屬:患者感染HIV(艾滋病),並告知不能幫患者擦汗,要分開吃飯,汗液口水都可能傳染等。而當時患者正好在電話旁,聽到醫生講到自己感染HIV(艾滋病),嚇得患者與其家屬抱頭痛哭,患者也因接受不了這個打擊而於第三天離家出走,失蹤至今杳無音迅,患者家屬報警查找也無任何消息,
事後患者家屬按照該醫生的吩咐,全家人到上一級疾控機構作HIV(艾滋病)抗體檢查,全部都沒事;患者家屬為進一步核實患者是否真的感染了HIV(艾滋病),到該醫院核查患者檢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是:該醫院檢驗科無任何該患者的HIV(艾滋病)檢驗記錄(包括電腦檢驗決錄),甚至連檢驗科的患者登記資料都是由接診的蘇醫生填寫而不是檢驗科醫生填寫,更為離譜的是,檢驗科連患者的血液標本都沒有保存,這些發現讓患者家屬感到震驚、憤怒,為此患者家屬將該醫院告上了法院。
按照規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一定要患者或其家屬自願同意並簽署同意書或書面授權,檢查為疑似病例時,要上報疾控機構並作進一步確診,當地醫院這些違法違規的過錯行為競被當地化州市人民法院以「經患者同意而作HIV(艾滋病)抗體檢查」為由認定醫院無過錯,駁回了患者家屬的訴求(醫院不提交任何證據,也無任何證據證明其做HIV(艾滋病)抗體檢查得到過患者或其家屬同意),而對於為何沒有該患者的檢驗記錄、為何不保存血液標本、為何不上報當地疾控機構等問題,判決書卻是隻字不提,目前該案正在二審當中
F. 因侵權引起的醫療糾紛案例有哪些
【案情】
2005年8月27日,王女士因臨產入住醫院。次日下午,醫院准備對王女士實施剖腹產手術。術前,醫生在未詢問病史、未辦理麻醉告知手續等情況下就為王女士進行了麻醉。在手術尚未消毒完畢時,王女士突然出現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狀,醫生馬上給予葯物控制,同時實施了手術。王女士雖然最終生下了孩子,但是,在手術當中,王女士一度出現呼吸、心跳驟停險情,血壓、脈搏為零,心電圖監護也一度呈直線。經搶救,王女士脫離了危險。之後,她昏迷了長達20小時。1個月後,王女士出院。出院診斷為:骨盆畸形,羊水過少,癲癇持續狀態,原因待查;心肺腦復甦後,貧血(輕度)。
【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醫院與王女士為醫患關系。醫院應當履行其職責和義務,為患者提供及時、高效和安全的醫療服務。醫院在為王女士麻醉過程中處理不當是導致王女士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昏迷的直接原因,即該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故醫院應當承擔造成王女士人身損害的民事賠償責任。據此,人民法院作出判決:醫院賠償王女士包括精神損失費在內的各項費用共計8萬余元。
【評析】
近年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日益增多,而在這類案件處理中的責任認定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我國現有法律表明醫療侵權訴訟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仔細分析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通知以及一些判決案例,不難看出我國醫療訴訟審判有對醫方採取嚴格責任的傾向。
對於嚴格責任定性和適用,在法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嚴格責任見於英美侵權行為法中,是一種特殊的歸責原則,在大陸法系的侵權法以及我國侵權行為法中,並未直接使用這一概念。一般認為,從比較的角度來看,嚴格責任在功能上兼容了傳統的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的特點,它事實上是介於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之間的中間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四條第八款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嚴格責任主要通過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實現。醫療爭議訴訟中,醫方舉證不能則敗訴。
在嚴格責任中受害人不需要對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進行舉證,受害人只需要對因果關系舉證,即患者只需就其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醫療關系並發生醫療損害的事實負有舉證責任。實際上,嚴格責任採取舉證責任倒置,將過錯舉證負擔轉移給被告,加重被告的舉證責任。它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過錯推定,行為人不能舉證證明法定抗辯事由存在,則推定其有過錯,從而承擔責任。《證據規定》要求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醫方舉證不能則推定醫方過失。本案中,受害人僅出具在醫院就醫的單據證明與之存在醫療關系即可;而醫院則不能對王女士在手術當中出現的呼吸、心跳驟停險情,血壓、脈搏為零,心電圖監護一度呈直線等問題提出非因其先前麻醉行為不當引發該症狀之外的原因,故而推定醫院對王女士出現上述症狀及其後遺症狀存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法院據此作出判決,維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由此可見,嚴格責任與過錯責任相比,其職能從教育、預防的作用向賠償作用傾斜;它是形式正義向實質正義的轉變,是過錯責任向公平責任的轉變,是個人權利向社會責任的轉變,強調對社會利益的保護。對醫療行為實施嚴格責任的初衷,相信是為加強對弱勢群體救助,尋求社會穩定。醫療訴訟之所以舉證責任倒置,是由於患方在訴訟中居於難於取證證明醫院醫療行為與自身受到傷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弱勢地位。為保護患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利,在醫療侵權訴訟中採取舉證責任倒置,在較大程度上可以緩解醫患之間的社會矛盾,為病員實現自己的權利提供確實可行的救濟途徑。
G. 典型醫療事故案例及分析!(要求有具體的案例及分,最好是當今的熱點醫療糾紛)
腦癱患兒訴上海某醫院醫療事故賠償案案件簡介原告張某之母於2006年10月4日(雙胞胎待產)急診入院,凌晨3:45醫生告知B超單檢查顯示胎兒的胎心和胎動並未異常後,被安排在產房待產區。但原告胎膜早破,羊水外流長達6個多小時,被告(醫院)未採取任何具體治療及檢查措施。原告於同日上午9:30出生,醫生告知,原告重度缺氧,在兒科病房的暖箱中搶救有所改變出院,但於2008年原告查出腦癱,原告家人於2009年2月將在被告處的病例調出後才知,原告的病情是由被告造成。2009年3月原告將被告上海某醫院訴至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就此醫療事故承擔賠償責任。 案件解析作為本案原告的代理律師,自接受委託後,我們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進行調查取證,就該案件的主要法律事實與證據,從專業知識角度以分析,並做出相應的方案,在該案件中主要爭議有:一、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被告方提出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我們認為被告對此法律概念和適用存在理解錯誤,依據《民法通則》和《意見》等相關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即應從權利人能夠行使請求時開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8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因此本案訴訟時效應從2009年2月在被告處調出病例,確定的病情是由被告造成時開始計算。二、被告是否存在醫療過錯被告對原告在出生過程中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一直持否定態度。在審理過程中,我們申請法院委託司法鑒定,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委託上海市虹口區醫學會就被告對原告的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其醫療行為與現狀有無因果關系及本案病例是否構成醫療事故,被告對原告的診療是否存在過錯進行鑒定,上海市虹口區醫學會鑒定結論為不構醫療事故。面對這樣的鑒定結論,無疑是一個沉痛的打擊。本案要想取得賠償,這個鑒定結論是關鍵,律師和原告都不服這樣的鑒定結論。我們重新申請鑒定,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接受了申請,並委託上海市醫學會就被告對原告的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其醫療行為與現狀有無因果關系及本案病例是否構成醫療事故,被告對原告的診療是否存在過錯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原告與被告的醫療爭議構成醫療事故。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第四條,《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六條,本病例構成二級乙等醫療事故,醫方承擔主要責任。 判決結論 原告訴被告上海某醫院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楊浦區人民法院認定該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支持了我方原告的所有訴訟請求,判決如下:一、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醫療費人民幣5090.40元;二、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住院伙食補助費人民幣280元;三、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住院陪護費人民幣1515.50元;四、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護理費人民幣201,600元;五、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殘疾用具費人民幣280元;六、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交通費人民幣210元;七、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24,441.48元;八、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殘疾生活補助費人民幣244,414.80元;九、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律師費人民幣3500元。 法律依據 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五十條 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准計算:(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