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論醫療糾紛的調解機制

論醫療糾紛的調解機制

發布時間:2021-08-01 02:52:41

Ⅰ 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模式與法律問題研究 這句話翻譯成英文

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模式與法律問題研究
On the 3rd Party Mediation Mechanism Mode for Medical Tangle and Related Legal Issues

正式論文用 On + 主體,不用 research on , study on 等!

Ⅱ 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的意義

調解機制的介入,在醫患雙方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調解時雙方地位對內等,使得和解變得可能。調解的容成功有利於有效緩解醫患關系,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建設和諧社會。
程序的便利性和處理的靈活性與合理性是調解的優勢所在,具體體現在:
調解程序非正式化,有利於當事人本人參與糾紛的解決,即使當事人本人行為能力較弱也不致於影響調解的結果;不公開的調解過程使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免於暴露;規范適用的常識性和廣泛性使當事人易於達成一致滿意的處理結果;調解還可以在一個受控制的安全氛圍下,通過開展對話重建被破壞的相互關系。
通過調解方式處理醫療糾紛,被告可以解釋糾紛背後的原因,對已造成的傷害表示遺憾,原告公開接受道歉並與被告達成調解協議,這些對當事人雙方都是巨大的解脫。原告表示原諒被告及被告接受原告的這種諒解對雙方都有著重大意義。調解當事人通常都希望取得雙贏的效果:這樣的調解往往讓雙方免於爭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妥協。

Ⅲ 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有哪些優勢

  1. 第三方的中立性和公平性。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出現,相當於扮演民俗中的「老娘舅」角色,它不隸屬於任何衛生行政部門或醫療機構,以一個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場,能夠獲得患方和醫方的信任,提高了醫患雙方的接受度,為醫患雙方建立起一片「緩沖帶」,把「院內糾紛」引向「院外調解」,成為醫患雙方僵持關系中的平衡力量。

  2. 患者申訴和維權渠道暢通。2002年9月1日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了醫療事故處理的三條途徑:一是醫患雙方共同協商解決,二是衛生行政機關調解解決,三是人民法院訴訟解決,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遇到種種困難。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雖然方便、節省,但往往因缺乏患方信任,容易造成協商破裂,或即使協商成功,患方也很容易反悔,又走上行政處理和訴訟的道路,所以效果比較差。調解協議可以申請司法確認,避免訴訟及違反協議的情形,最大限度地維護醫患雙方的正當權益。

  3. 柔化醫患對話。通過將醫療糾紛在第一時間引向調解中心,當事人情緒趨向冷靜,及時避免了糾紛惡化的可能,醫療機構也能從無休止的糾紛中解脫。成功的調解使醫患雙方握手言和,及時消除了對立的矛盾狀態,也為社會有關方面減輕了壓力。

  4. 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把醫患雙方的行為規范在法律范圍內,使雙方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從而調解、解決醫患關系中的沖突問題。調解庭內「調解員、記錄員、當事人、代理人」的三角牌,意味著調解的充分協調和調解結果具有仲裁的法律效力。

  5. 賠付數額理性化。配合醫療責任保險機構,使必要的賠付及時到位。調解中心按照規定計算賠付額,避免了確定賠付數的盲目性,減少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Ⅳ 發生醫療糾紛後醫患雙方怎樣和解調解

發生醫療糾紛,首先可以醫患雙方進行協商調解,調解不成的,醫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請求。衛生行政部門受理後會指派專人妥善保管原始資料,封存有關醫療物品,組織工作人員展開調查,並形成文字材料。調查研究後,衛生部門會給出處理意見,一般會再次協商調解。協商不成的,會建議則建議患者或家屬訴諸三級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如對三級鑒定結論不服,可申請復儀或二級鑒定。如仍不服,則申請復議和一級鑒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醫療單位根據鑒定結論和有關法規及制度作出相應處理。如對處理結果仍不服的,可以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然,雙方自行協商、請求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都不是必經程序,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Ⅳ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步驟

調解如下:

當醫療糾紛發生後,醫療機構及時撥打相關專線報案電話,由電話中心向當地醫調委轉報案;由醫調委安排調解員及時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將醫患糾紛由醫院內引導到醫院外解決。

根據需要組織評鑒會或合議會對糾紛進行定性、定責、定損、定賠。調解員按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調解原則,根據評鑒結果進行調解,簽署調解協議;賠處中心根據調解結果向保險公司出具賠款支付通知單,保險公司在約定的時間內,向患者支付保險賠款。

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建立,使醫療糾紛處理更加方便、快捷、賠償快、效率高,向「還醫院以寧靜、還醫患以公正、還社會以和諧」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調解工作不向醫患雙方收取任何費用。

(5)論醫療糾紛的調解機制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是中國現實中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暴力傷醫事件頻繁發生,全國每年發生的醫療糾紛數平均為1300萬件左右。醫療糾紛已經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成為一種社會傷痛。隨著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需要從制度層面「對症下葯」,重構和諧醫患關系。

常見的醫療糾紛問題有:使用假葯產生的醫療糾紛;使用高價新葯產生的醫療糾紛;小病大治發生巨額醫葯費產生的醫療糾紛;醫生的行醫過失產生的醫療糾紛;醫療方法研究出現醫療事故產生的醫療糾紛等。

閱讀全文

與論醫療糾紛的調解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