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舉報投訴電話有哪些
不同政府機關都有不同的舉報電話,例如:
1、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舉報電話:12388
2、中共中央組織部,舉報電話:12380
3、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電話:010-12309
4、重大建設項目違規網上舉報及聯系電話:010-68501111,價格監督舉報電話:12358
5、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電話:010-12300,傳真:010-12300- 2
6、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舉報熱線:12377
7、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聯系電話:86-10-65205114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舉報電話12336、法律咨詢熱線010-16829999
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農業安全生產事故和緊急事件- 舉報電話: (010)59192316
中國消協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站- 投訴電話: (010)67347472
農業部種子案件-舉報電話: (010)59192079 (010)59194511
農業部農葯案件-舉報電話: (010)59192810、(010)59194066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電話:59881193、59881208 傳真:59881193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走私舉報:010-65222882,廉政舉報:010-65124083
2. 投訴材料的提供來源必須說明么
(1)投訴應當由投訴人向有管轄權的勞動行政部門遞交投訴文書。投訴文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版: ①投訴人的姓權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和聯系方式,被投訴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以及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情況; ②勞動保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和投訴請求事項,並應有投訴人的簽名或蓋章。 (2)投訴人證明材料。投訴人的身份證復印件(應提供原件核對);用人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或注冊登記資料(確實不能提供的,經說明後可不提交)。集體投訴推薦代表的還需要提交推薦人簽章的推薦委託文書。 (3)相關證據材料。提交必要證據材料以證明投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訴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所造成的,如證明勞動關系及與投訴請求有關的證據材料。
3. 舉報和投訴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投訴是指消費者購物或接受服務,與企業發生爭議後,通過電話、書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自己權益遭受侵害的事實,請求協助解決爭議的行為。
舉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舉報既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
2、提出者不同:
投訴人是認為自身權益遭受侵害的消費者;而舉報人是發現違法行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這種違法行為未必對其自身權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處理依據不同:
投訴的處理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等;舉報的處理依據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
廣大勞動者舉報投訴應注意以下事項:
1、明確區分舉報和投訴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了勞動保障監察的舉報制度和投訴制度。勞動者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如果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了自身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
2、通過快速有效方式進行舉報
勞動者舉報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時,可以通過快速有效的方式,如可以撥打本市勞動保障政策咨詢和舉報電話「12333」或者登錄上海勞動保障服務網http://s.yingle.com等便捷的方式進行舉報。
3、舉報時應盡量提供詳實信息
勞動者在舉報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時,應明確提供被舉報單位的名稱、地址及違法具體行為。為更有效地對用人單位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勞動者在舉報時可以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同時也可以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便於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與舉報人聯系。
4、勞動者應及時維權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規章的行為在2年內未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處。因此,為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勞動者應及時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以防超過維權時效。
5、勞動者應注意收集證據材料
勞動者在工作時應注意保存好用人單位的招工招聘記錄,考勤記錄,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用人單位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相關工作憑證,以便舉報投訴時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提供,或在申請仲裁時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供。
4. 什麼原因會造成顧客投訴
看你什麼行業了,一般顧客會投訴都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態度問題,俗話說伸專手不打笑臉人。不管屬是什麼問題,只要你有解決問題的態度,顧客都能原諒。其次就是質量問題,試想一下,就是你自己購買了一個東西,回頭不就能用了,你也得生氣上火,能不投訴嗎?是吧
5. 投訴和舉報有什麼區別
投訴和舉報的區別
1、概念不同
投訴是指消費者購物或接受服務,與企業發生爭議後,通過電話、書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自己權益遭受侵害的事實,請求協助解決爭議的行為。
舉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工商等行政部門反映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違法行為。舉報既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
2、提出者不同
投訴人是認為自身權益遭受侵害的消費者;而舉報人是發現違法行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這種違法行為未必對其自身權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處理依據不同
投訴的處理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等;舉報的處理依據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
4、處理方式不同
投訴的處理方式是「調解」。工商部門在收到投訴後,審核該投訴是否符合受理規定。對於受理的消費爭議投訴,工商部門採用調解方式來處理。在工商部門指導下,企業與顧客平等協商,就修理、更換、退貨、賠償等事項進行充分溝通,並就達成共識內容製作調解書;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工商部門將終止調解,並建議顧客與企業通過請求消協等社會組織調解、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方式解決爭議。
舉報的處理方式是「查處」。工商機關在收到舉報材料後,根據核查結果決定是否立案。通過法定調查程序,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最終作出給予行政處罰、不予處罰、移送、銷案等處理結果。
5、投訴「和解」可以撤回
舉報「私了」不能撤回
投訴可以撤回。如消費者與企業「和解」後不想投訴了,或對企業就修理、更換、退貨、賠償等事項提出的解決方案表示滿意了,都可以撤回投訴。
舉報不能撤回。舉報人舉報後,以來信、來電或其他形式要求「撤回」舉報的,並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部門仍然會對舉報人所反映的案件線索進行調查核實。如果查實企業存在違法行為,即使企業與消費者自行和解,甚至給予高於法律規定額度的補償,也不能免除企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機關仍然會依法依規對企業做出相應處罰。
6、強制執行力不同
投訴處理中,最終是否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取決於企業與顧客的自身意願,且調解結果不具有強制執行力。
舉報處理中,查處工作則具有強制力,是工商部門作為市場監管者,履行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法定職責,查處結果具有強制執行力。
6. 投訴一詞由來
投訴,指投狀訴告。
源自《北齊書·魏收傳》:「時論既言 收 著史不平, 文宣 詔 收 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討,前後投訴百有餘人。」
《新五代史·唐臣傳·蕭希甫》:「刑獄之冤者,何可勝紀。而匭函一出,投訴必多。」
7. 投訴 名詞解釋
英語
投訴Complaint
complaint
[kEm5pleint]
n.
訴苦, 抱怨, 牢騷, 委屈, 疾病
complaint
Complaint is single expression of discontent or dissatisfaction with something.
For example: Many businesses or companies have the apartment to receive complaints.
投訴、抱怨
complaint
com.plaint
AHD:[k…m-pl³nt「]
D.J.[k*m6pleint]
K.K.[k*m6plent]
n.(名詞)
An expression of pain, dissatisfaction, or resentment.
抱怨:對疼痛、不滿或怨恨的表達方式
A cause or reason for complaining; a grievance.
抱怨的緣由:引起抱怨的原因;憤恨
A bodily disorder or disease; a malady or an ailment.
疾病:身體的失調或疾病;疾病或小毛病
The symptom or distress about which a patient seeks medical assistance.
病症:病人尋求醫療救助的症狀或病痛
Law
【法律】
The presentation by the plaintiff in a civil action, setting forth the claim on which relief is sought.
原告的控訴:在民事訴訟中原告的陳述,在其中提出請求以獲得救濟
A formal charge, made under oath, of the commission of a crime or other such offense.
控告:經過發誓的對犯罪或其它違法行為的正式指控
Middle English compleinte
中古英語 compleinte
from Old French complainte [from feminine past participle of] complaindre [to complain] * see complain
源自 古法語 complainte [] 源自complaindre的陰性過去分詞 [抱怨] *參見 complain
complaint
[kEm5pleInt]
n.
申訴;控告
If your neighbours are too noisy then you have cause for complaint.
"如果你的鄰居太喧嘩,你就有理由投訴。"
不滿的理由或原因;抱怨的緣由
疾病;身體不適
Do you consider his complaint dangerous?
你以為他的病危險嗎?
complaint
[kEm5pleint]
n.
訴苦
控訴; 控告
疾病; 不適
complaint department
顧客意見接納處
He poured out his complaints before me.
他在我面前傾訴苦衷。
He who makes constant complaint gets little compassion.
[諺]經常訴苦, 少人同情。
lodge a complaint
提出不滿意見, 對...提出控告
make a complaint
提出不滿意見, 對...提出控告
lodge a complaint against
提出不滿意見, 對...提出控告
make a complaint against
提出不滿意見, 對...提出控告
complaint
詞源同前條
8. 投訴表發自是什麼意思
投訴表發字。想發的是根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才有一定的投訴。所以才能去對這個投訴表的。去證明
9. 舉報和報案,控告的區別
第一,提出的主體不同。控告只能由被害人提出;舉報只能由與案件無關的第三人提出;而報案可以是被害人,也可以是第三人提出。
第二,是否知曉具體的犯罪嫌疑人不同。控告和舉報已經知曉具體的犯罪嫌疑人,而報案只知曉犯罪事實存在,但是卻不知曉犯罪嫌疑人是誰。所以大家從這兩點來把握,基本上可以准確的區分控告、舉報和報案。
報案,是指有關單位或個人發現犯罪事實發生而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報告的行為。
舉報,是指有關單位或個人將其發現的犯罪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發、報告的行為。
控告,是指被害人(包括被害單位)將其發現的犯罪事實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發、報告的行為。
(9)投訴源自於擴展閱讀:
意義:
1.便於與舉報人(舉報單位)取得聯系,詳細了解被舉報人(被舉報單位)的情況;
2.便於檢察機關及時調查取證,盡快掌握和查清被舉報人犯罪事實和證據;
3.節省人力、物力;
4.表明舉報人敢於承擔舉報責任,對所舉報的內容敢於承擔法律後果;
5.便於答復查處結果、反饋信息;
6.便於表彰、獎勵舉報人,弘揚社會正氣。
參考資料:網路-報案
參考資料:網路-控告
10. 國家教育部的投訴,服務電話
國家教育部的投訴,服務電話:010-66092315/3315。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接受社會監督,教育部對不同業務領域的監督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進行了整合歸並。
自2012年9月3日起,教育部啟用24小時統一監督舉報電話,號碼為:010-66092315、66093315。
同時啟用統一監督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10)投訴源自於擴展閱讀
教育部設立統一監督舉報電話和郵箱接受社會監督,電話010-66092315/3315(7×24服務,全年無休)。
根據國家教育部投訴舉報溫馨提示:
1、當您利益受損時,請先盡快向所在地教育部門舉報。
2、向我們舉報前請備齊以下材料:舉報事項、當地的處理意見、您的姓名和身份證號。
3、舉報後,請保持手機暢通,便於後續查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