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淘寶上代購國外商品,是侵權嗎違法嗎
只要你不是賣假貨,都不是違法的。
2. 代購是否違法
截至2019年12月,代購並不違法,但代購獲得利潤後沒有向國家納稅就屬於違法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第十一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依照前條規定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在首次納稅義務發生後,應當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請辦理稅務登記,並如實申報納稅。
第七十一條國家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特點的海關、稅收、進出境檢驗檢疫、支付結算等管理制度,提高跨境電子商務各環節便利化水平,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等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倉儲物流、報關、報檢等服務。
(2)網上代購侵權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規定:
第八十條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核驗、登記義務的;
(二)不按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稅務部門報送有關信息的。
第八十六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有本法規定的違法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記入信用檔案,並予以公示。
3. 淘寶代購侵權嗎
我遇到跟你類似的問題,但我那是代理,跟代理方協商好就沒事了。。你這個不用慌,內只要自容己的產品是真貨就行!然後你要有自己賣的產品的防偽鑒定書之類的,等淘寶聯系你要求你下架時,你把這類證據材料上傳給客服看,跟他們好好說,是沒問題的,淘寶客服大多數都是女孩,很好說話的,沒事的。。。淘寶的電話是0571-83308138 ,我一有事就打,呵呵。。。
4. 如果做代購,將買回來的東西掛在淘寶上賣,會侵權么
這樣是不會構成侵權的,只是現在的市場並不好做不管是做淘寶還是在代購類的,生意沒有自己的客戶群都做的比較的累呢。
至於你說的是否會侵權是不用擔心的,因為這個是沒多大問題的啦!請放心
安易購
5. 代購違法嗎
海外代購需符合相關規定,則不是違法行為。
因此經營代購的企業或個人應該注意,在代購時都需要向海關報備,否則一旦被查到就可能定性為走私。具體如下所述:
根據2014年8月1日起施行的《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海外代購需符合相關規定:
1、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支付企業、海關監管場所經營人、物流企業等,應按照規定通過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台適時向電子商務通關管理平台傳送交易、支付、倉儲和物流等數據。
2、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支付企業、物流企業應在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申報前,分別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信息。
3、電子商務企業在以《貨物清單》方式辦理申報手續時,應按照一般進出口貨物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手續,並提交相關許可證件;在匯總形成《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時,無需再次辦理相關征免稅手續及提交許可證件。
個人在以《物品清單》方式辦理申報手續時,應按照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手續,屬於進出境管制的物品,需提交相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5)網上代購侵權嗎擴展閱讀:
海外代購有風險,遭侵權,難維權:
1、奢侈品質量是否存在瑕疵難認定
對奢侈品質量的鑒定,代購中的習慣為支持專櫃驗貨,但專櫃往往拒絕對來自海外或機場等免關稅物品進行驗證。訴訟中,消費者提出要求司法鑒定部門予以鑒定,這不僅帶來增加訴訟成本的法律風險,且目前我國的司法鑒定機構是否接受類似的委託以及能否做出鑒定結論尚不十分明確。
2、訴訟對象難確定
代購奢侈品的多為各地航空公司的空姐、海外留學生及各網站店鋪,發生糾紛後,消費者難以確定維權對象,亦難以提供對方真實信息,導致法院難以送達,消費者個人承擔不利風險。
3、銷售憑證缺失,消費者保存證據意識淡薄
銷售憑證在訴訟過程中是消費者的主要證據材料,消費憑證缺失將無法確認訴訟標的物的具體價值。訴訟中,消費者往往只能提交購物小票的復印件或只有所購買奢侈品的殘缺發票,這些發票均屬於非原始票據,在訴訟過程中不具有證明力,將直接導致消費者承擔敗訴風險。
海外代購過程中,雙方一般藉助互聯網、QQ、旺旺或網站站內信的形式交流,消費者往往不會對該類交流記錄進行保存,更不會進行網頁公證。一旦產生訴訟,只有經過公證的網頁才具有證明效力,拿不出有效的證據,消費者只能承擔敗訴風險。
6. 代購算侵權嗎從國外拿的物品回來網上銷售算侵權嗎
這涉及知識產權法律中的平行進口的問題。
中國目前的法律及司法實踐確定的規則是:如果是國外的正品,也就是說是原產商投放在當地市場的產品,不是冒牌貨的話,可以在中國銷售,不侵權,前提你也不能做損害商標權人商譽的行為,比如出售過期的奶粉;如果是非正品,比如冒牌貨,那就構成侵權了。
7. 幫人網上代購,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網上代購如果涉及到偷逃稅款,就是違法行為。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量刑標准,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為了牟利的代購,在入境環節又是以「物品」申報入境的,涉嫌偽報貿易方式,具有走私嫌疑。反之,不具有牟利性質的代購,一般不能被認為走私。本質在於有無以自用物品申報,而實際上為銷售或轉讓牟利的主觀故意。
一、不超過一定限度,代購是合法的
「代購」不等於「違法」,其實有兩種形式的代購是合法的:一種是本人從國外購買不超過一定價值和數量的物品,供自己使用或饋贈親朋;另一種是專門的代購商家進行代購,但這些商家的物品是按法律交稅的。
2010年,海關總署第54號公告規定,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 並且限自用、合理數量,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對於郵寄,海關總署第43號公告指出,個人郵寄進境物品應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 予以免徵。而《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中闡明:「自用」,指旅客或者收件人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者出租;「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或者收件 人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
也就是說,把握一定的限度,普通人出國回來買點東西,可以不繳稅,享受一定實惠。另外,代購生意也可以在合法范圍內做,比如一些代購網站,對國內稀缺商品進行國外采購,而後快遞給客戶,他們會在最終價格上計入稅款,或者客戶簽收時補繳稅款,這也沒有問題。
二、超過限度,不僅逃稅違法,繳了稅再去賣也不行
當然,存僥幸心理,超過以上法律政策規定,為了逃稅而代購是違法的,「空姐」的行為自然觸及了以上法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超額繳稅了,但只要轉手牟利,也涉嫌違法。
海關法律政策中的「合法代購」要求必須「自用」,那樣的物品具有「非貿易性」的特徵,即入境後不用於出售或出租。顯然易見,海外代購產業中,這些商品將再次進入貿易領域,所以海外代購的商品是貨物,無論其價值多少,都要照章納稅。
這意味著,代購貨物達沒達到5000元或50元並不重要,因為這兩個是針對自用的限制,而用於牟利的代購,即使單次價值和數量都很小或者按自用繳了稅也不行,也應該按進口貨物來繳稅。當然,現實中對是否是自用很難辨別,一旦被查到,後果才嚴重。
三、除了直接代購人,轉售、購買代購品同樣違法
在庭審中,「空姐」辯解道,「有一部分貨物是從國內代購網站上購買的,因此這部分不應計算在內」,事實上,不管是誰,只要主觀上明知是「代購品」而購買的,都涉嫌違法。
《海關法》中規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貨物、物品的也應追究法律責任,由於很多代購行為涉嫌「走私」,於是買代購品的人也是涉嫌參與「走私」的;而《刑法》中規定,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將構成走私罪。
由此觀之,代購雖然成了產業鏈,不少消費者享受著代購的實惠,但按照現行法律,購買代購品的確涉嫌違法犯罪。
8. 請問網上做代購的算是侵犯知識產權嗎
網上代購是一個商業行為,只要流程和手續是合法的,並不涉及知識版產權的問題。權
代購是一個委託和被委託的行為,這個行為本身並沒有知道產權的問題。
所謂的知識產權,一般是指產品、技術等領域,比如,你通過一個軟體進行代購,而這個軟體是盜版的,那就涉及知識產權問題了,但這個侵犯知識產權並不是代購本身,這是軟體盜版。
再有,購買的商品是仿造的,不是真品,那這個銷售行為是違反知識產權的,那麼,你替別人代購,收取費用,如果你明知是仿造品,仍然還為用戶代購,那麼你就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
9. 代購是否侵犯商標權益
代購行為本身並不涉及侵權。這里涉及到商標權權利用盡的法律問題:商標專注冊人或者被許屬可人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以後,他人再次銷售的,無需獲得商標注冊人的許可,也就不視為侵犯商標專用權。
如果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是他人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而投放市場的,則不存在權利用盡。如果被許可人超過許可合同的范圍使用,超過范圍部分的商品不適用權利用盡原則;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會涉嫌商標侵權。
還有,未經商標權人授權,擅自使用商標進行宣傳,會涉嫌侵犯著作權,尤其是一些圖形商標。該商標設計完成之日,自動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
10. 代購算不算侵權
你好,經過合法委託授權的行為屬於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回權,或代理權終答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合同的,該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被代理人有追認或拒絕追認合同效力的權利,但若構成表件代理(第三人有證據足以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如代理人經常代被代理人與第三人簽訂合同,而代理人的代理權終止後被代理人沒及時通知第三人),則被代理人仍須履行合同,但可告代理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