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拖欠了7年的物業費 物業要起訴我 我該怎麼辦
一、前業主欠下物業費,在物業費用未補齊之前是不能對外買賣的,該費用應版由前業主繳納權的。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 ,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 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⑵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 幾個業主一起開庭合法嗎
是合法的,相同的案件或者同一種類的案件,法院是可以合並審理的。
《民事訴訟法》第內五十三條規容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⑶ 物業合同糾紛中為什麼業主總是敗訴
你好,物業費糾紛,可以說是目前居民小區最主要的矛盾:一部分業主———有的小區比例甚至達到50%,以物業公司的服務不到位或自家財物受損為由,拒繳物業費;而物業公司則以物業費收繳不足為由,縮減服務內容、降低服務質量。這個矛盾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近日,某法院對近期物業費案件審理情況作了通報,在已審結的有關拒繳物業費的817件案件中,除調解成功或物業主動撤訴外,其餘177件均以業主敗訴告終。
此事有點出人意料。糾紛難以調解,訴諸法律裁決,本是一個好的選擇。法院判決,也肯定於法有據。難以置信的是,敗訴的竟然全是業主!
如古鎮街道周先生因房屋滲水要求物業解決,物業派人查看後便沒了下文,於是他選擇了以拒繳物業費的方式「維權」。物業公司多次催討未果,就將周先生告上法院。因為房屋滲水原因很多,解決起來比較復雜,經法院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周先生當場繳納了物業費。
如宗漢街道佟女士一天回家發現愛車上有傷痕,懷疑被其他車輛碰撞所致,於是找到小區物業要求賠償。但物業公司不認同佟女士的說法。因為按照合同約定,物業公司沒有義務保證停放的車輛不被刮擦碰撞。氣急的佟女士乾脆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起訴到法院,法院明確支持物業公司要求佟女士支付物業費的請求,佟女士敗訴。
還是宗漢街道的王先生,以家中被盜為由,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告到法院,法院判決王先生仍須繳納物業費。
177個案例中業主敗訴的具體起因不盡相同,但根源是一樣的:「業主弄錯了法律關系「。業主該不該繳納物業費,與業主財物受損、人身受傷害等物業公司該不該賠,適用的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擅自折抵。就是說,業主按時足額繳納物業費,是法律規定,否則就違法。而業主人身、財物受損,物業公司應不應該賠償,適用不同的法律及與業主訂立的合約。業主動不動用拒繳物業費的方式「維權」,用一句方言來比方,就是「紅蠟燭記到了胡蘿卜賬上」。
法院有關物業費官司的判決結果集中發布,給我們以多重啟示。
啟示之一:作為業主,自己的利益受損後,維權的行為要合乎法律,不能僅憑直覺就採取行動,這樣才能避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結局。
啟示之二:作為物業公司,在業主拒繳物業費而又催繳、協商無果後,積極的應對辦法就是訴諸法律。目前一些物業公司普遍採用減少服務項目、降低服務質量的做法,不僅會帶來惡性循環,而且侵犯了按時繳納物業費的業主的利益,也讓自己陷於不履行合約的被動境地。此時如果繳納了物業費的業主起訴物業公司,敗訴的就不是業主了。
啟示之三:作為小區的有關組織,包括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現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向全體業主宣傳與物業費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告知合法利益受損時反映與投訴的途徑,使他們的維權行為遵守法律的規則。業主們之所以動不動以「拒繳」作為維權的手段,大多數是由於不懂法,明知故犯者肯定是少數。
社區是城市的最基層組織,是市民賴以生活、休閑的重要場所。城市居民的一生,超過1/2時間在社區里度過。所以,能否保證社區的安全、有序、舒適,直接關繫到市民的幸福與社會的穩定。而緩解業主與物業的矛盾,至少在當前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有關各方都應把它當一回事。
網頁鏈接
⑷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物業公司起訴新業主承擔原業主物業費。
物業是認房不認人。房子在,就得交物業費。
為避免矛盾升級,你可以找原房東商議補交。
未交清應付費用就接受房屋,交易存在瑕疵。
⑸ 我與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二審判決不服.因為他物業服務公約里十條有八條沒做到.影響業主正常生活,沒有安全...
你只能申訴,不過申訴一般解決不到問題,因為物業合同的特殊性決定了不管物業服務質量如何,在履行合同中一般都要主張物管費。如果你對物業深惡痛絕,那麼你只有號召小區業主,要求街道、社區、業委會組織業主大會,以業主大會業主決議的方式,與物業解除物管合同,就是叫物業走人,另行選聘物業服務企業。這才是唯一的正道。
⑹ 與物業產生糾紛,物業合同糾紛上訴狀怎麼寫
起訴狀,物業公司的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物業合同,對方專違約的證據材屬料,對方的身份信息等。程序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⑺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未履行合同,判決結果會怎麼樣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未履行合同,那麼有可能會判業主勝訴,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業主拖欠物業費,物業才把業主起訴的,所以還是盡快繳納物業費。
物業費,是這樣的情況。
物業管理公司為業主或用戶提供的管理和服務項目,向業主或者用戶收取物業管理費時天經地義的。但是無論如何,有關物業管理費的事宜,物業公司應當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商品房的物業管理費一般由以下一些項目構成: (1)公共物業及配套設施的維護保養費用,包括外牆、樓梯、步行廊、升降梯(扶梯)、中央空調系統、保安系統、電視音響系統、電話系統、配電器系統、給排水系統及其他機械、設備、機器裝置及設施等。 (2)聘用管理人員的薪金,包括工資、津貼、福利、保險、服裝費用等。 (3)公用水電的支出,如公共照明、噴泉、草地淋水等。 (4)購買或租賃必需的機械及器材的支出。 (5)物業財產保險(及各種責任保險的支出。 (6)垃圾清理、水池清洗及消毒滅蟲的費用。 (7)清潔公共地方及幕牆、牆面的費用。 (8)公共區域植花、種草及其養護費用。 (9)更新儲備金,即物業配套設施的更新費用。 (10)聘請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費用。 (11)節日裝飾的費用。 (12)管理者酬金。 (13)行政辦公支出,包括文具、辦公用品等雜項以及公共關系費用。 (14)公共電視接收系統及維護費用。 (15)其他為管理而發生的合理支出。
物業維修范圍。
1、物業負責管理房屋的公用部位,是指一棟住宅樓中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房屋的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梁、板、柱、屋頂等,此外還有樓梯間、通道、專用房間、外牆面、屋面防水、樓內自行車存車庫等。
2、共用設施是指住宅區內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的非市政道路、路燈、綠化、建築小品、化糞池、非市政排水管線、窖井、非營利性的休閑廣場和健身器械等。
3、共用設備是指住宅樓內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的下水管線、落水管、電梯、避雷裝置、電氣線路、加壓泵房;非業主、物業使用人自行安裝的住宅入口防盜門及住宅區內電子監控系統、電控門、垃圾桶、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