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律上有沒解釋房改房不適用物權法
「房改房」物權確權糾紛案,適用於國家、地方和工廠 「房改政策文件」;適用於「上海高院」關於《處理公有住房出售後糾紛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1996)滬高法(1996)250號】文件;適用於《民法通則》的帝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不適用於《物權法》。
「房改房」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職工福利分房和優惠購房,每個職工家庭只能享受一次。「房改房」是國家對職工工資中沒有包含住房消費資金的一種補償,是我國「住房分配製度」向「住房商品化」過渡的一種基本形式。 國家「房改政策」大約始於90年代初,結束於90年代末。
「房改房」與後來出現的「商品房」具有本質區別。一旦涉及「房改房」的產權問題,就不能脫離「房改政策文件」、「職工家庭福利分房」和「職工家庭優惠購房」這個本質特徵。
『貳』 房改房買賣糾紛怎麼解決,我可以起訴嗎
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比較復雜。有的單位和職工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長期未辦理產權過戶,但是由於這些房屋本來就是職工承租的單位公房,因此沒遇到拆遷時職工一般對有無產權無所謂,但是一遇到拆遷問題就來了。例如,單位不同意拆遷補償安置或者有的單位改制後新的負責人不同意履行當初的購房合同等等。
與一般房屋買賣合同不同的是,房改房買賣合同除了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內容外,還要受到房改政策的制約,不完全等同於以市場價格支付對價。由於房改房買賣涉及我國現行的房改政策,所以因房改引發的糾紛,法院是否受理,應當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判斷。
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是房改房的買賣問題,則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益之爭,處理時涉及房改政策的,如追索購房定金、購房款、辦理過戶手續及產權證等,法院應當受理;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為是否適用房改政策以及如何適用房改政策,如職工是否應參加房改,如何計算優惠條件等,不屬於民事糾紛,法院不宜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屬於單位內部管理性問題,或者純粹是國家政策問題引起的糾紛,這種情況下法院不予受理。
二、房改房糾紛能向法院起訴嗎
起訴是一種民事訴訟法律行為,可能引起訴訟程序的發生和訴訟活動的進行。因此,起訴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凡是有訴訟權利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既可以成為原告,也可以成為被告。但要成為一個具體案件的原告,還必須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被告。
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認為侵犯了自己權益或與自己發生爭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必須明確,不能泛泛而指。如果沒有明確的被告,原告的請求就無人承認,法律關系無法證實,人民法院也無從開始審判活動。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四個條件缺一不可,不符合其中任何一個條件,起訴均不能成立。從上文關於房改房糾紛法院是否受理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到,即使具備了前三項要件,但是房改房糾紛不符合第四項要件,即不屬於法院受理的范圍。
『叄』 關於房改房的法律糾紛問題
首先,根據房改房的有關規定,你們的房子未完成登記變更,你父親和母親仍是這套房改房的產權人,這個是沒有疑問的,你們肯定是可以拿回房子的。
第二,房改房的房產證你們雖然已經拿到了,但產權不一定是你們全部所有,這個你個還是要看房產證。但你們已經住了20年了,應該是你們所有。
第三,關於退房。我認為沒有必要退房,如果你們不想住了,可以向原單位的房產科申請房改房上市交易。
第四,你父親和母親是房子的共同所有人,房產轉讓屬於重大事項,需要夫妻雙方的一致同意。你父親在房產進行轉讓時並不知情,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母親的轉讓行為也是無效的。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因為現在這個房子裡面已經有人住了,建議你父親聯系原單位或者剛開始過來收回你們房子的人,了解清楚這個情況,請求單位讓住在房子里的人限期搬離,並可要求他們按市場支付租金。如果單位不予處理或者處理無效果,建議你們及時收集固定證據,向法院訴訟,走司法程序。證據方麵包括:房產證、身份證、收據、周圍人的證言、單位房改房的政策規定、住在裡面人居住的照片等。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房改房案件人民法院受理嗎
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比較復雜。有的單位和職工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長期未辦理產權過戶,但是由於這些房屋本來就是職工承租的單位公房,因此沒遇到拆遷時職工一般對有無產權無所謂,但是一遇到拆遷問題就來了。例如,單位不同意拆遷補償安置或者有的單位改制後新的負責人不同意履行當初的購房合同等等。
與一般房屋買賣合同不同的是,房改房買賣合同除了當事人自行約定的內容外,還要受到房改政策的制約,不完全等同於以市場價格支付對價。由於房改房買賣涉及我國現行的房改政策,所以因房改引發的糾紛,法院是否受理,應當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判斷。
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是房改房的買賣問題,則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益之爭,處理時涉及房改政策的,如追索購房定金、購房款、辦理過戶手續及產權證等,法院應當受理;如果當事人爭議的核心和焦點為是否適用房改政策以及如何適用房改政策,如職工是否應參加房改,如何計算優惠條件等,不屬於民事糾紛,法院不宜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為什麼法院會不予受理此類案件呢?原因是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有出台一個《關於房地產案件受理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騰房等房地產糾紛法院不予受理。但該規定主要是指屬於單位內部管理性問題,或者純粹是國家政策問題引起的糾紛,這種情況下法院不予受理。
『伍』 房改房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產物。
房改房為於1994年國務院發文實行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產物,我國城鎮住房由從前的單位分配轉化為市場經濟的一項過渡政策,又稱已購公有住房。城鎮職工根據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規定,按照成本價或者標准價購買的已建公有住房。
按照成本價購買的,房屋所有權歸職工個人所有,按照標准價購買的,職工擁有部分房屋所有權,在5年後歸職工個人所有。
(5)房改房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擴展閱讀:
房改房購買注意事項:
1、買家須了解該房改房是否欠交物業管理費以及水電煤氣費用,或者房屋是否抵押給銀行,可向管理處或就近的居民了解情況。如有配套設施的,要現場使用以確認是否有損壞,觀察戶內外電線是否有老化現象。
2、在房產證中,包括建築面積、使用面積和戶內實際面積;產權證上一般標明的是建築面積、戶型、土地使用期限、是否已補分攤。
3、確認產權的房主是否與賣房人是同一人,可到房管部門查詢產權證的真實性,要確認原單位是否允許轉賣並了解房屋的性質。一定要確認原單位是否同意出讓,因為大部分公房進行房改時原單位都保留優先回購權。
『陸』 房改房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你的第一個問題,夫妻共同房屋一方簽字另一方沒有簽字進行的買賣合同無效的法律條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十七條婚姻法第十七條關於「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