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侵權之訴的賠償范圍
你好,我現在回答你的問題:《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違約與侵權責任競合,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一進行訴訟,正如唐律所說,選擇違約或是侵權之訴,都包括了財產和人身損害賠償,而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只有侵權之訴才有。但訴前選擇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應著重考慮訴訟時效。如合同違約之訴,訴訟時效一般為兩年。而人身受到傷害的侵權賠償之訴,訴訟時效為一年。
2、應著重考慮管轄法院。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約定的人民法院管轄;因侵權損害提起的侵權之訴由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或侵權結果發生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應著重考慮索賠額。違約之訴索賠額一般為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或賠償金,以及預期可獲得的利益;侵權之訴索賠額一般以法律規定為據。如因受欺詐而發生的消費行為,可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1倍1的賠償,有些侵權之訴還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但通常不包括合同預期可獲得的利益。
4、應著重考慮舉證責任。法律規定訴訟當事人負有對自己的主張予以舉證證明的責任。在違約之訴中,權利人須舉證證明對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的事實、因違約而給自己造成損害的事實、損失的計算依據及損失的發生和對方當事人違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在侵權之訴中,如系一般的侵權責任,權利人應舉證證明對方當事人因侵權給自己造成損害的事實、損失的計算依據及該損失的發生和對方當事人的侵權行為存有因果關系。如對方的侵權責任屬特殊侵權責任,則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特殊侵權行為人承擔舉證責任,如醫療事故糾紛,醫院承擔舉證責任。
5、應著重考慮對方當事人的賠償能力。如因產品質量缺陷而引起的糾紛,違約之訴通常只能以存有合同關系的銷售者為被告;而侵權之訴則可以適用《產品質量法》以銷售者和生產者為共同被告,以增加受償的可能性。
如果權利人在起訴前請求權選擇不明或起訴前已選擇,但起訴後又欲變更請求權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0條的規定,權利人必須在一審開庭以前提出變更請求,以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的保護。
⑵ 侵權責任賠償范圍是什麼
侵權損害賠償,是指行為人因侵權而造成的他人財產、人身和精神的損專害,依法應承擔屬的以給付金錢或實物為內容的民事責任方式。侵權損害賠償是一種適用非常普通、並經常出現的民事責任方式。由於其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所以我們可以說,損害賠償又是一種法律制度,它是由賠償原則、賠償范圍、賠償方式等各項制度構成的一個制度體系。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
⑶ 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復關於審理人身損害制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⑷ 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規則
契約責任
侵權行為責任與契約責任
侵權行為法調整的是一般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一般保護義務」),與契約法調整的是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特別保護義務」)不同,因此在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法)的發展過程中,比起適用范圍不斷膨脹的契約責任(例如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第三人效力契約、附隨義務與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侵權責任做為一般保護義務一直以來都被嚴格限縮。
侵權行為法中義務人承擔的多為消極的不作為義務,而契約法中由於當事人的接觸因而其所承擔的往往是積極的義務。另外契約法中通常需要保護當事人之間的信任利益,而侵權法則無。從現有的中國法律實踐來看,二者的區別還在於,契約法所引起的違約責任是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但是侵權可能會承擔精神賠償責任。
民事責任
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1)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侵權民事責任的特徵
①侵權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不是道義責任;
②侵權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不是刑事、行政責任;
③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財產責任;
④侵權責任以補償性為主。
⑸ 論述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
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是侵權行為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自從羅馬法開始,特殊侵權損害賠償就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不過,那時候不是叫做特殊侵權行為或者特殊侵權損害賠償,而是叫做准私犯。以後疊經發展,經歷了法國法上的准侵權行為以後,最終形成了現代侵權行為法上的特殊侵權行為,其承擔責任的形式,就叫做特殊侵權損害賠償。因此可以說,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歷史與侵權行為法的歷史一樣悠久。
在當代的司法實踐中,特殊侵權損害賠償在民事司法中同樣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事司法實踐中,法官審理的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大部分是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在審度每一個具體的案件時,幾乎差不多都是特殊侵權案件,甚至想找到一個純粹的一般損害賠償案件都不大容易。這也說明,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在實踐中是大量的,法官、律師和其他司法人員是每日都可以遇見的民事案件。
但是,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之所以稱為「特殊」,必然有其特殊之處。這,就是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規則有異於一般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例如,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其適用的歸責原則不同於一般侵權損害賠償案件。此外,其法律規則的適用,侵權責任的構成,賠償責任的形式,以及其他方面等等,都有不同之處。正因為如此,很多法官和律師以及檢察官,都認為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規則較難掌握,感到很棘手。在最高人民法院剛剛公布、執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專門對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舉證責任倒置作出了新的規定。這些新的司法解釋怎樣結合司法實踐予以應用,也是急需明確的問題,需要結合實踐,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
幾年前,我曾經出版了《特殊侵權損害賠償》一書,出版後受到司法界朋友們的歡迎。大家認為,這本著作的內容結合實踐,著重提出了處理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基本方法和規則,很有指導意義。經過幾年,作者正想對本書進行修改,增補新的內容,可巧正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的出台,所以就結合舉證責任倒置的問題,對全書進行全面的修訂,結合實際提出適用的辦法。
這次對本書進行修訂改版,主要的修改、補充的內容如下:
第一,增加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舉證責任倒置的具體內容,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對在實踐中怎樣貫徹落實司法解釋第4條規定的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舉證責任倒置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例如,面對司法解釋規定醫療事故侵權訴訟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和過錯推定的規定,在實踐中如何適用,並如何對待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問題,進行了實際的分析,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法。
第二,對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總論」部分進行了重要的修訂,對原有的內容進行了調整,補充了很多的內容。例如,在特殊侵權案件的損害賠償問題上,結合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等新的司法解釋,對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都做了新的補充。
第三,對原有的十一種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具體闡釋,進行了詳細的修訂,補充了新的內容,對原來論述不夠清楚的地方,進行了補正。同時,對十一種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排列順序,修正了過去次序不明確的問題,把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特殊侵權放在前邊論述,然後闡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侵權。這樣,就使全書的層次更加清楚。
第四,增加事故責任的新內容。各種事故責任是侵權行為法的重要內容,侵權行為法理論一般是將其放在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中進行研究的,其主要特徵也基本符合特殊侵權損害賠償的特點,放在特殊侵權損害賠償中闡釋事故責任,是順理成章的。本次修訂,增加了道理交通事故責任、醫療事故責任、工傷事故責任、學校事故責任和火災事故責任五種事故責任,具體闡釋了這五種事故責任的構成機理以及處理辦法。其中對學校事故責任和火災事故責任的闡釋,是我的最新研究成果,貼近實踐,論述符合實際。
對本書做這樣的修訂,目的就是使本書的內容跟上司法實踐發展的進展,有助於法官、律師等司法人員使用的需要,期望讀者朋友在讀了本書之後,能夠有所幫助,明確處理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基本規則。在經過了半年多的修訂之後,作者期待著讀者朋友的反映。
應當提到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決定將加快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我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之一,擔負了民法典人格權法和侵權行為法專家建議稿的起草工作,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草稿的起草工作。面對著國家和民族制訂民法典這樣重大的任務,除了盡自己的力量做好工作以外,宣傳民法典,宣傳侵權行為法的內容,使其深入人心,成為行為的准則,辦案的尺度,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部著作中,對特殊侵權損害賠償所做的深入研究,也是其中的任務之一,願意將它作為民法典大廈基礎中的一個卵石或者一份砂漿,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⑹ 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怎樣規定
《解釋》第8條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以支持。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⑺ 侵權損害賠償的類型有哪些
1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
2侵害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
3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
4侵害人身的損害賠償
⑻ 侵權損害賠償的種類
侵權損害賠償是指行為人因侵權而造成的他人財產、人身和精神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以給付金錢或實物為內容的民事責任方式。侵權損害賠償是一種適用最為普通、經常的民事責任方式。由於其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所以我們可以說,損害賠償又是一種法律制度,它是由賠償原則、賠償范圍、賠償方式等各項制度構成的一個制度體系。
種類
1、侵害財產的損害賠償
2、侵害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
3、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
4、侵害人身的損害賠償
特徵
1、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方式以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
在各種責任形式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均不能以實際造成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財產、人身或其他權利遭到侵害、面臨危險或受到妨礙,即可要求行為人承擔此幾項責任;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做、更換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只以財產受到侵害為前提;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這幾種責任的承擔通常僅以人身權或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為前提。而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既可以以他人財產受到損害為前提,也可以以他人的人身受到損害為前提。
2、損害賠償以給付金錢或實物財產為內容
在其他責任形式中,侵權行為人不存在向受害人給付金錢的問題;即使以實物財產賠付,該財產也應屬於侵權行為人所有。而在返還財產的責任形式中,侵權人向受害人返還的財產本來就屬於受害人所有或管理。
3、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受各種因素的制約
其他形式的責任,在實際承擔時較為簡單,易於操作。而損害賠償責任在實際承擔時卻較為復雜,通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要考慮到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的計算、侵權人和受害人的經濟狀況,在故意侵權中,還要考慮到懲罰性賠償,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