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六大新規分別是七日內處理消費者投訴、投訴需提供雙方信息、七種投訴不受理、投訴適用網路購物、60日內終結調解、消費者可自選管轄部門。
一、七日內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中第十五條規定: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人。同時,作了限定,一是符合規定的投訴予以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二是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二、投訴方提供雙方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消費者投訴應當符合條件並提供投訴雙方的信息。消費者投訴要有明確的被投訴人、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三、七種投訴不受理
1、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
2、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
3、已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
4、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
5、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6、消費者知道自己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
7、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
四、投訴適用網路購物
根據《投訴辦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的,依照本辦法執行。網路交易中產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同樣適用該辦法,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以根據投訴辦法進行投訴。
五、60日內終結調解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受理消費者投訴之日起60日內終結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需要進行鑒定或者檢測的,鑒定或者檢測的時間不計算在60日內。
六、自選管轄部門
本著「方便消費者」的原則,《投訴辦法》明確了消費者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自主選擇管轄部門,收到投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首辦責任的原則處理。
B. 今年8月出台的新規,有關於哪些方面的新規則
2020年7月即將接近尾聲,8月即將到來。在8月,將有住房、醫療、教育等涉及多個方面的新規開始實施。
上述通知、意見、新規均將在今年的八月份開始實施,除上述新規外,銀保監會、退役軍人事務部、財政部也有新的規定出台,這些新規也都將於今年八月份開始實施。
C. 工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有哪些新規定
工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有新規定工商總局2014年2月14日以第號令公布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該《投訴辦法》將於2014年3月15日生效施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消費者申訴暫行辦法》、《工商行政管理所處理消費者申訴實施辦法》同時廢止。新《投訴辦法》主要有以下調整:一、調整工商機關處理消費者投訴的管轄原則。首先,在級別管轄上,明確由縣(市)、區工商機關管轄。但上級工商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處理下級工商機關管轄的消費者投訴;下級工商機關管轄的消費者投訴,認為需要由上級工商機關處理的,可報請上級工商機關決定。有管轄權的工商機關也可授權其派出機構(如基層工商分局),處理派出機構轄區內的消費者投訴。其次,在地域管轄上,明確由經營者所在地或者經營行為發生地的工商機關管轄。消費者因網路交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經營者所在地工商機關投訴,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機關投訴。兩地以上工商機關因管轄權發生異議的,報請其共同的上一級工商機關指定管轄。二、調整工商機關處理消費者投訴的時限及告知方式。老《辦法》要求工商機關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訴人。新《投訴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有管轄權的工商機關應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將是否受理的決定及不予受理的理由告知投訴人,未再限定必須書面告知。也就是說,對於是否受理的決定及不予受理的理由,工商機關可採取當面口頭告知、電話告知等方式,但應當有錄音、筆錄等證據來證明自己履行了告知義務。根據新《投訴辦法》第二十九條,調解終結或終止的時限,明確為有管轄權的工商機關受理消費者投訴之日起六十日內(老《辦法》是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算)。需要進行鑒定或者檢測的,鑒定或檢測的時間不計算在六十日內。終止調解的,也應及時告知投訴人及被投訴人,以免投訴人認為工商機關違法不作為。三、明確省級或設區市級工商機關的分送職責及告知義務。這兩級工商機關及其設立的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中心收到消費者投訴的,應當進行記錄並及時將投訴分送有管轄權的工商機關處理,同時告知消費者分送情況。分送及告知時間,未作明確限定但要求「及時」;告知方式也未作限定,但應當有告知記錄並留存備查。省級或設區市級工商機關對自己收到的消費者投訴,決定自行處理的,也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告知投訴人。四、細化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消費者投訴的情形。根據新《投訴辦法》第十六條,消費者投訴存在以下七種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一)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二)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三)已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四)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五)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六)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七)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五、對消費者投訴事項組織調解的啟動程序有新規定。根據新《投訴辦法》第十七條,工商機關受理消費者投訴後,經征詢當事人意見,當事人表示同意調解的,工商機關應當組織調解,並告知當事人調解的時間、地點、調解人員等事項。對職業打假人員以消費者身份提出的投訴,也可同樣處理。老《辦法》有關要求被申訴人進行答辯的規定,未再保留。六、明確終止調解的法定情形。新《投訴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了五種應當終止調解的情形:(一)消費者撤回投訴的;(二)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者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三)消費者在調解過程中就同一糾紛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四)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的;(五)其他應當終止的。七、細化調解中的證據規則。根據新《投訴辦法》第二十條至二十三條,工商機關在調解過程中應充分聽取當事人各方的陳述,可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也可依法自行調查取證或者委託異地工商機關協助調查取證;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經當事人協商一致,相關事項可交由具備資格的鑒定人或檢測人進行鑒定、檢測;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鑒定或檢測費用由主張權利一方當事人先行墊付,也可由雙方當事人協商承擔。因此,當事人雙方未就鑒定檢測費用協商一致的,工商機關在調解中不主動決定送檢(但若已有證據證明被投訴的經營者涉嫌違法經營,另案啟動行政處罰調查取證程序且依法需要鑒定檢測的,辦案機關應當依法委託鑒定檢測)。另外,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對耐用商品和服務存在的瑕疵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經營者在法定時限法定范圍內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若其舉證不能就應承擔退賠等責任。
D. 投訴處理協會有關客戶投訴管理制度的規定具體是什麼
客戶投訴管理制度明確指出處理投訴要及時,不要拖而不決,減少投訴處理的環節和人員有很多的時候,客戶投訴升級的原因是因為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懸而不決,並不是處理問題的方法,只是迴避問題的一種措施,而此舉往往只會增加客戶對於此事的期望值,使得客戶投訴由於人為原因而自然升級。 中國投訴處理協會(www.tsglw.com)客戶投訴管理制度指出與客戶交心溝通,處理問題時因人而宜,關鍵在處理問題,而不是在解釋問題,適宜的方式方法可以讓客戶投訴處理事半功倍。了解客戶投訴的目的和要求,從而有的放矢,而不是在與客戶座談走訪多次後,其真實的目的是什麼都沒有掌握。同時,還必須注意,有效的減少客戶投訴的環節和處理人員可以有效的提高問題處理成功的機率。客戶帶著所要投訴的問題多向一個人傾訴一遍,他的期望值就會自然的升高,所希望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大,因此必須認真的落實所要求的"首問負責制"。 更多有關客戶投訴處理制度參考:中國投訴處理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