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追償權是什麼意思
保證人追償權又稱「保證人求償權」,是指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得請求主債務人償還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第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保證人所享有的追償權,在本質上是一種代位請求權,也就是保證人在清償債務後,代替原債權人的地位,在其與債務人之間形成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⑵ 最高人民法院新案由有沒有追償權
您好,案由中並沒有單獨命名為「追償權」的案由。具體內容可參照《最新民事案件案由規定(2013年修訂)》。
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摘錄部分)
十、合同糾紛
89、借款合同糾紛:(1)金融借款合同糾紛;(2)同業拆借糾紛;(3)企業借貸糾紛;(4)民間借貸糾紛;(5)小額借款合同糾紛;(6)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糾紛;(7)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
120、服務合同糾紛:(1)電信服務合同糾紛;(2)郵寄服務合同糾紛;(3)醫療服務合同糾紛;(4)法律服務合同糾紛;(5)旅遊合同糾紛;(6)房地產咨詢合同糾紛;(7)房地產價格評估合同糾紛;(8)旅店服務合同糾紛;(9)財會服務合同糾紛;(10)餐飲服務合同糾紛;(11)娛樂服務合同糾紛;(12)有線電視服務合同糾紛;(13)網路服務合同糾紛;(14)教育培訓合同糾紛;(15)物業服務合同糾紛;(16)家政服務合同糾紛;(17)慶典服務合同糾紛;(18)殯葬服務合同糾紛;(19)農業技術服務合同糾紛;(20)農機作業服務合同糾紛;(21)保安服務合同糾紛;(22)銀行結算合同糾紛;121、演出合同糾紛;122、勞務合同糾紛;123、離退休人員返聘合同糾紛;124、廣告合同糾紛;125、展覽合同糾紛;126、追償權糾紛;127、請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
⑶ 保證合同糾紛與追償權糾紛有什麼不同
保證合同糾紛是因 保證合同履行、解釋、變更、解除等由爭議而產生的糾紛。
追償權糾紛 是對追償權的 成立、行使 等存在爭議而產生的糾。
⑷ 是「民間借貸糾紛」還是「追償權糾紛」
法院認定民間借貸一般看三個證據:借款合同,轉賬憑證(現金交付的需要說明現金的來源)以及收條。如果借款是轉賬的話,法院可能會要求提交轉賬憑證,如果是現金交付的話需要對現金的交付的具體情形以及現金的來源組成做一個說明。法院在綜合各項證據的基礎上作判定。
⑸ 追償權的定義是什麼
保證人追償權又稱「保證人求償權」,是指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得請求主債務人償還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第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保證人追償權的成立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保證人追償權
保證人向債權人履行了保證債務
不論保證人依何種方式履行債務,也不論保證人是履行了全部還是部分債務,只要保證人承擔了保證責任,就可享有追償權。
因保證人的履行而使債務人免責
所謂使主債務人免責,是指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因保證人的履行而消滅,並非指債權債務消滅。債務人非因保證人的保證債務的履行而免責的,保證人不享有求償權。例如,債務人因自己的清償行為而免責時,即使保證人又履行了保證債務,保證人也不享有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於此情形下,保證人只能依不當得利的規定請求債權人返還。
保證人履行保證債務無過錯
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上有過錯的,保證人喪失求償權。例如,保證人在債權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時,應行使主債務人的抗辯權而未行使,致使承擔了不應承擔的責任的,在此范圍內,保證人喪失向主債務人追償的權利。又如,保證人在為清償或其他免責行為後,應當及時通知主債務人,以免造成主債務人的重復履行。如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怠於通知主債務人,致使主債務人善意地再為履行時,保證人也喪失追償權
⑹ 追償權的定義
【什麼是追償權】關於追償權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權利?
在司法實踐當中,追償權一般有下列幾種:
一、保險公司在對財險進行賠付以後,對於侵害人取得追償權(由被害人轉讓);
二、擔保人保證人替債務人償還債務後取得對於債務人的追償權;
三、單位在對外承擔了賠償責任後對於犯有錯誤造成侵權的有責任的個人,可以追償,這也是一種追償權。
從這些情況來看,追償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權利呢?本人認為:追償權是一種不確定的債權,一種請求權,一種准許權,這種權利基於一定的前提基礎法律關系而產生,專屬於一定的民事主體。追償權,只是法律給於付出一定義務的人一種經濟上的請求補償的權利。這種權利在行使之前僅僅是一種可能,只有在專屬於有追償權的人主張的時候才產生實體的法律意義。追償權因權力擁有者的不主張,不行使而不具有現實的意義。
在權利人追償的時候,也不是必然的全部追償,可以部分追償,也可以全部追償,之於是全額追償還是部分追償,取決於追償權人。
這種追償與否,追償多少皆不明確固定,因而追償權是一種不確定的債權,只是一種請求權,只是法律上的一種准許,一種設定。這種權利之所以專屬於追償權人,是因為換做別人是不能夠被准許的,別人無此資格。即便是追償權人的債權人,也不能夠向被追償的人主張權利。在代位權行使的情況下,由於追償權的這種不確定性(數額是多少?)和追償權人的不主張而不存在這種債權,所以,這種權利不能夠成為代位權行使的債權請求權。
在司法解釋的專屬於債務人的債權當中,我們看到撫養、贍養、婚姻、繼承的債權被界定為具有專屬於債務人的債權的性質,這里,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專屬債權的性質一般都有主張才存在,不主張僅僅是一種可能的屬性在裡面。主張多少,比如贍養費500元/每月可以,還是700元/每月,都是不確定的,界限在於負擔人的能力。而保證人保險人的追償權利也是這樣,可以追償,追償多少,不確定,界限是保險賠付額或者是替代償還的保證債務。
⑺ 什麼是追償權糾紛
追償權糾紛包含兩種情況,一是擔保責任追償權糾紛;二是合夥債務追償權糾紛。擔保責任追償權,又稱為代位求償權,是指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第三人,在承擔了擔保責任後,享有的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擔保人只要按照擔保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清償或者依據法律規定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即可取得對債務人的償還請求權,即追償權。合夥債務追償權是指清償了合夥債務的合夥人對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部分向其他合夥人追償的權利。
⑻ 關於追償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追償是保險標的發生損失後,保險人以代位求償權向第三者責任方提出索賠的行為。
追償權是一種不確定的債權,一種請求權,一種准許權,這種權利基於一定的前提基礎法律關系而產生,專屬於一定的民事主體。
在司法實踐當中,追償權一般有下列幾種:
一、保險公司在對財險進行賠付以後,對於侵害人取得追償權(由被害人轉讓);
二、擔保人保證人替債務人償還債務後取得對於債務人的追償權;
三、單位在對外承擔了賠償責任後對於犯有錯誤造成侵權的有責任的個人,可以追償,這也是一種追償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保證人所享有的追償權,在本質上是一種代位請求權,也就是保證人在清償債務後,代替原債權人的地位,在其與債務人之間形成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8)追償權糾紛是什麼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侵權責任法》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擔保法》
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
第五十七條 為債務人抵押擔保的第三人,在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七十二條 為債務人質押擔保的第三人,在質權人實現質權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