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來攝影作品著作權歸屬發生爭源議時,一般採取如下原則進行認定:
1、膠片相機拍攝的攝影作品,以膠片作為認定依據。因為一個攝影作品,只有一個膠片;
2、數碼相機或者其他數碼攝影設備拍攝的攝影作品,以數據電子文件作為認定依據。如果爭議雙方均持有電子文件,則以電子文件屬性中的生成時間,生成方式來認定。並且,電子文件一般會表示拍攝設備的型號及拍攝時間。
二、作者對攝影作品擁有著作權。確定賠償額的方式以作者證明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者的獲利來確定賠償額。當依據上述辦法無法確定賠償額時,由法院根據侵權情節等進行酌定。
B. 如果攝影作品侵權如何賠償呢
首先應當確定的是,侵權賠償數額應當能夠全面而充分地彌補權利人因被侵權而受到的損失。
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主要方法有三種:
一是權利人的實際損。
二是侵權人的違法所得。
三是法定賠償。
應當注意的是,適用這三種計算方法時,應將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列入賠償范圍,並與其他損失一並列入賠償數額。
在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可以基本查清的情況下,應當對賠償數額予以確定,盡量不直接適用法定賠償方法。
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確定賠償數額,損失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許可使用費、稿酬、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等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
二是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公證費等調查取證費、審計費、交通食宿費、訴訟材料印製費及其他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或訴訟支付的合理開支。
但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確定賠償數額,雖表面上適合了民法上的 「填平原則」,但經常發生的問題是即使兩方面的損失均滿打滿算,賠償額仍低得顯失公平,難以真正彌補權利人的損失及訴訟付出。
同時,使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付賠償與正常使用應支出的費用相差不大,也不足以起到懲戒侵權人的作用。
因此,更多的權利人在提起侵權訴訟時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以此確定侵權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的侵權責任,似無大礙,但以此確定侵權廣告主的賠償數額,在司法實踐中卻難以操作。
明白了嗎?以上內容挺詳細的了,如果不明白,可以在咨詢我們!
C. 如何判定攝影作品被侵權的事實
太簡單了:
★滑鼠右鍵點擊圖片看屬性,裡面有拍攝者姓名,相機品牌,型號,專鏡頭型號,拍攝時屬間。即使拍攝者當初沒設置姓名,根據這些信息挨個詢問照片持有人何時拍攝?用的什麼相機?什麼鏡頭。誰能回答正確誰就是原創作者。
★再有,誰能提供拍攝時的原始RAW格式圖片,誰就是原創作者。
D. 攝影作品侵權案件作品需要鑒定嗎
攝影作品侵權案件一般不需要進行鑒定,法官憑自己的經驗就可以判斷兩幅攝影圖片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以確定是否構成侵權。
E. 攝影作品的侵權主體有哪些,攝影作品的侵權賠償
照片版權,對方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 私自使用你的圖片就已經構成侵權
F. 什麼情況下屬於侵犯版權
什麼情況下會侵犯著作權法
侵犯著作權法(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 ...
侵犯著作權法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九)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十)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侵權行為,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方式有:
(一)停止侵害,是指侵權行為人正在實施侵害他人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時,權利人為了防止損害後果的擴大,有權制止正在實施的侵權行為,要求其停止侵害。例如,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正在現場錄制其表演時,表演者有權要求侵權行為人立即停止這些侵權行為。
(二)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是指非財產性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適用於侵犯權利人人身權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適用時,原則上應當是侵權行為人在多大范圍造成的影響,仍應在多大范圍內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也可以以雙方當事人約定的方式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例如,當面賠禮道歉,在一定的場合公開賠禮道歉,也可以在某一種報刊上刊登賠禮道歉的文函等。
(三)賠償損失,是指侵權行為人造成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損失時,應當以其財產賠償權利人的經濟損失。賠償損失是一種較為普遍適用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除適用侵權責任外,也適用於違約責任,例如,出版合同中約定了作者交付作品的時間和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時間,如果一方遲延履行了義務,並給對方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即應負賠償損失的責任。本條是針對侵權行為規定的賠償責任。
除上述民事責任外,根據侵犯著作權的實際情況,還應當承擔其他民事責任。上述民事責任,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G. 根據我國法律,在以下哪一種情況下,引用他人作品不構成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條 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利。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H. 攝影作品如何認定侵權
有證據證明照片的拍攝者是本人,當你在其他位置發現有人盜用你的圖,但是並沒有通知你,或者給你稿費,你可以告其侵權
I. 誰知道攝影作品侵權主體包括哪些呀
是這樣的
根據侵權情況的不同,侵權主體也有不同。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比較多見的侵權形式有兩類:
第一個:是廣告主委託廣告公司製作廣告在媒體上發布,在廣告中使用攝影作品;
第二個:是媒體自身將攝影作品作為插圖或配圖使用。這一類的侵權主體一般包括以下三方,廣告經營者、廣告主、廣告發布者即媒體。
其中廣告經營者是故意侵權,廣告主和媒體在明知的情況下是故意侵權,在放任的情況下是未盡審查義務或未盡合理注意義務的過失侵權,一般情況下,在訴訟中,訴訟請求以廣告公司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廣告主與媒體承擔連帶責任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