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有關裁員的勞動糾紛調研報告

有關裁員的勞動糾紛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21-07-27 13:17:27

❶ 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向勞動局報告時應提供哪些材料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❷ 關於處理員工勞動糾紛的請示報告怎麼寫

寫給誰的,,說清楚,,如果寫給勞動仲裁的,,他們那裡有範本的

❸ 公司裁員,跟人力就經濟賠償談不攏,人力覺得我不懂相關法律,所以在這請教大家

勞動合同法第41條和第47條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根據以上法條可知,人力的做法合法。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❹ 關於勞動糾紛-裁員後及加班費問題

1、你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的合同,相當於按《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的勞動合同。因不知你簽訂的合同中到底有什麼內容,所以無法確定你的仲裁請求是否能得到支持。但如果明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內容肯定約定無效,是可以得到支持的。如果你不簽訂這個合同,你可以得到《勞動合同法》第48、87條規定的賠償金(也就是經濟補償的兩倍)二個月的工資,和第40條未提前一個月通知的額外一個月工資,共三個月工資。

另外補償金的計算范圍或標准應執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規定。

2、加班報酬的計算按以下規定執行:

1、《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3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44條。
3、《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❺ 遇到勞動糾紛:公司裁員,不願意按照法律規定補償,想變相趕人走,怎麼辦

有無合同?第一,經濟補償是以單位與你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基數,不應該包括放假時間在內,因為放假期間所發的不是工資,而是生活費。

第二,現在不存在臨時工一說。

第三,單位未與你簽訂勞動合同,你可以自裁員日起,要求單位每月支付雙倍工資,可要求11個月。

❻ 勞動法關於用人單位裁員

是的,公司應提前三十日通知,否則要額外支付你一個工資作為代通知金的。另外解除合同, 要按工齡,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補償金。

❼ 經濟性裁員爭議,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爭議如何確定

一、經濟性裁員爭議

經濟性裁員爭議主要表現為:①企業經濟性裁員不符法律梘定的實體及程序要求,員工要求確認為無效且要求恢復勞動關系;②企業採取無薪放長假?等方式變相裁員導致勞動爭議;③裁員對象主體不適格、未履行優先錄用法律義務等糾紛。

二、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爭議

通過協商解除勞動關系的常見爭議有:①實施非過失性裁員過程中,有的用人單位為了減少支付提前通知替代金等費用而強行要求員工以協商方式離職導致的糾紛;②員工以用人單位過錯欲依法解除勞動合同並索賠,用人單位為減少損失強行以協商方式解除勞動關系而產生的爭議;③協商解除程序合法性認定爭議。有的企業本欲與員工通過協商方式解除勞動關系,但辦理過程中未採取書面形式導致離職員工「反攻倒算」遭受損失導致的糾紛;④企業將與員工協商解除勞動關系視為過失性裁員處理導致的糾紛等。

❽ 關於公司以經營不善為由裁員問題,望解答,謝謝

單位因經營不善,經營困難而裁員,一般是要求單位召開職代會或者是工會予以說明,你所將的叫了一部分員工開會,也可以理解為職代會,公司大量裁員的確要到勞動部門進行備案。建議您可以到勞動部門進行查詢,如果單位並沒有出現經營困難,那麼對於辭退你們就屬於違法解除,你們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要求單位給予賠償金。單位給你一個月的工資補償還是合理的,如果屬於經營困難而裁員,那麼的確就是給經濟補償金,那麼你工作的時間來講就是一個月的工資補償。但如果不屬於經營困難而裁員,那麼你有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單位屬於違法解除,就要給你賠償金,也就是雙倍經濟補償,兩個月的工資。另外一種途徑,你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

❾ 裁員賠償和勞動仲裁的一些問題

1、經濟補償金:工資不包括津貼,按照勞動合同上約定的工資,一般來說,貼票拿的算報銷不屬於工資喲,這點要注意,原則上是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最多不超過12個月,那麼,如果你的工資高於社會平均工資,那麼是不得超過3倍的。具體的規定你看法條就行。
2、要上稅。繳納方法不明。
3、這個你要有證據證明是脅迫,如果沒有證據,讓你們簽字的多為協議書,那麼就視為協商一致解除。
4、要有證據。可以。
5、准備證據,沒有人給你打包票,視證據決定。仲裁目前不收取費用,一審5塊,二審10塊。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❿ 關於勞動者保護權益的調查報告

關於勞動者權益保護專題調研報告

伴隨著市場化的進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由於勞動力中買方市場的存在以及法制不完善等原因,勞動者權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必須樹立法律意識,充分貫徹、實施勞動法律法規,加強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勞動者權益保護做出貢獻。針對我縣自1995年1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推行勞動合同制至今,特別是近幾年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勞動法》及有關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穩定勞動關系,促進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情況,政協社會法制、民宗委員會於二00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由政協副主席劉志成帶隊,政協常委、委員一行8人,到阜蒙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及相關部門進行了專題調研。
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局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我縣的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近幾年來為維護勞動者的全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在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專門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基本法律,自1995年1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縣、縣政府高度重視《勞動法》的貫徹實施,勞動保障部門認真履行了其職能職責,採取切實的有效措施,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各有關的部門也密切配合,協調推進,確保了《勞動法》在我縣的順利貫徹實施,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協調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2003年以來,縣勞動監察大隊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通過日常巡查檢查、專項監察和舉報專查等方式,依法查處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等各類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平均每年對近250家單位貫徹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共查處案件近260件,補簽勞動合同1萬余份,追繳社會保險費500萬元,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近1000萬元。
(二)、促進就業,發展職業教育
近兩年來,我縣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年2006年裡,我縣培訓工作更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根據《阜機關報市2006年普惠制就業培訓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縣申報認定縣職業中專,博育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百志技校、利群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東方駕校、雅舒服裝學校康太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八家普惠就業培訓基地。阜蒙縣全年就業培訓任務為175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為1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為750人。我縣截止全年末共完成培訓人數5171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培訓1469人,進城務工農民3702人;按產業類別劃分一產1972人、二產1974人、三產1225人。就業率達70%以上。其中,完成下崗失業任務的14%;完成進城務工農民任務的494%;總體完成任務的296人%,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任務。
2007年是我縣普惠制就業培訓工作開展的第二年,根據《阜新市2007年普惠制就業培訓工作方案》文件精神,阜蒙縣全年就業培訓任務為28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為13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為1470人。在07年裡我縣就業培訓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加強基地建設,整合培訓就業;三、加大第一產業的培訓力度,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截止2007年上半年,我縣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1066人,共開設12個專業,25個班次,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培訓157人,為市政府下達培訓任務的12%,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909人,為市政府下達培訓任務的62%。就業率達到70%以上。
(三)、積極推行勞動者社會保險和福利權益維護
為切實維護勞動者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我縣自1989年推行國有企業社會養老保險統籌以來,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應該說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特別是經歷了2001年至2003三年全省完善城鎮社保體系建設的宏偉工程,作為一個省級貧困縣份,我縣社保能力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一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開始建立起來。從今年年初開始,為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能力建設,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我們舉全縣之力狠抓社會保險擴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擴面工作在全地區兩縣五區中位次領先,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個險種協調推進,正在向應保盡保的目標邁進。
鑒於企業改革中職工福利保障問題的矛盾顯現,我縣在推進企業保險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把維護職工福利權益放在重要位置。從1998年全縣大面積推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至今,無論是出台企業改制政策,或者是在日常保險福利工作管理中,總是把保險和福利統籌加以考慮,無論企業改革採取何種方式,職工包括離退休人員的醫療補助、冬季取暖補助、遺囑補助等項福利一直被保留或變通一次性發放。從2007年開始,我縣對改制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的獨生子女補助也作為硬性規定,列為完善企業改制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政府責成財政、勞動保障和企業主管部門聯合把關加以落實。總起來看,全縣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權益得到了較好地維護。
1、企業養老保險
參保人數:25995人
參保率:76%
離退休共計7484人,其中離休72人,退休7412人。
2、機關事業保險
在職7166人,離退休1825人。
3、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525人,參保率96%。
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912人,參保率5%,其中工傷1—4級享受待遇人數81人。
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168人,參保率2%,07年享受待遇4人次。
4、失業保險
參保人數9200人,參保率60%,享受待遇24人。
5、農業社會養老保險
截至2006年12月末參保人數19.3萬人,享受待遇1505人。
(四)、提高辦案質量,及時對勞動者權益爭議進行處理
近幾年來我們加強參《遼寧省勞動爭議仲裁辦案規范》的落實情況,加強勞動仲裁隊伍自身建議,完善辦案機制,全面提高辦案質量,進一步加大勞動爭議受案力度,提高辦案質量。在人少案多、任務艱巨的情況下,克服困難,依法及時處理勞動爭議案件,五年間累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50起,共結案150起,法定時效內結案率100%,逐步建立了仲裁例會制度、生大疑難案件會審制度、案件報告制度、結案報告制度等。有效地維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勞動關系和諧和社會穩定。
(五)、加大力度,做好新《勞動合同法》的學習、宣傳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日頒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即,我們著力抓好對《勞動合同法》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引導工作,高度重視本系統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開展研討等方式,有計劃、分層次的組織人員認真學習《勞動合同法》,深刻領會和准確把握各項法律條款的精神實質,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與此同時,我們逐步加強了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管理,在農民工密集的煤炭、鐵選等行業實現了農民工合同簽定率100%。加強了勞動合同基礎管理,建立健全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凡是簽定勞動合同的單位,都要建立勞動合同手冊登記制度,實現對勞動合同簽訂、續訂、變更、解除、終止等各個環節的動態管理,促進了勞動合員依法履行和勞動合同制度的規范運行。為即將展開的《勞動合同法》宣傳、推廣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六)、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來看,我縣的勞動爭議案件總量持續增長,涉及勞動者人數不斷增多,一方面,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勞動關系將繼續呈急劇變化的發展態勢,不僅企業破產改制過程中的勞動關系矛盾十分突出,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企業與職工的債權債務、拖欠工資、欠繳社會保險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也進一步凸現。另一方面由於就業壓力增大,部分勞動者的劣勢地位難以根本改變,一些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例如礦山、鐵選等勞動環境惡劣、超時加班、拖欠工資、工傷事故頻發損害了勞動者利益,致使一些勞動者勞而無獲,嚴重地損害了農民工的利益,影響了農民進城打工緻富的積極性。如何正確認識,引導勞動力走向市場,消除妨礙勞動力走向市場的種種障礙,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就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一)必須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制定勞動力市場法規。政策,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加強勞動力市場管理,注重勞動力市場信息,加強勞動力培訓,保證勞動力正常流動,使勞動者通過市場等價交換自己的勞動力,從而實現勞動者的人生價值。要把建立勞動力市場,作為完善我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勞動力市場不是可有可無,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要求。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統一認識,堅持「積極引導,面向市場,城鄉開通,形式多樣,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的指導思想,構建勞動力市場體系,確定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和原則,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勞動力市場的運作程序,把發展、培育和完善勞動力市場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支持和鼓勵城鎮、農村剩餘勞動力合理正常流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公安、交通、鐵路、民政、勞動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搞好勞動力市場的秩序整頓,保證勞動力正常流動。
(二)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勞動監察,規范勞動人事制度。從一些勞動力市場糾紛案件可以看出,當前勞動市場中,用人單位仍處於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權益的現象還很普遍。勞動行政管理部門應在依法足額支付工資、交納三險、落實工傷待遇等方面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察。同時要求用工單位內部應依法建立規范的勞動人事制度,對勞動關系的建立、解除、終止等情況下應有程序、勞動合同內容等事項作出周密的規定。對於涉及與勞動者建立、解除、終止勞動關系等重大事項的,應要求必須把相應文件送達勞動者本人並要求其親筆簽收。
(三)、加強勞動力市場管制,取締勞動力黑市。這里提到的勞動力黑市,實際上就是勞動力交易的地下市場。這個市場不受法律的認可,更不受法律的保護。在許多城市都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自發形成的勞動力市場。一些人手中提著「木工」、「瓦工」、「廚師」等字樣的木牌或木片、紙片,這就是僱主或中介人;另外有一些尋找工作的人們跟他們討價還價,我縣也存在這種黑市現象。當管理部門執法人員一來,他們就作鳥獸散;執法人員一走,他們又卷土重來。在勞動力黑市上的勞動力交易無人管理、無人批准、不合法,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招工的審批手續,沒有任何的保障和監督。一般地,它是城鎮外來人口的主要集散地。在這個市場也存在一些邊緣服務業(比如洗頭房、桑拿房、歌舞廳等)的從業人員,甚至從事色情服務的人員也在此尋找「工作」。由於在勞動力黑市找工作的人多為農民工,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差,很少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更不用說辦什麼統籌、保險,因此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事會經常發生。勞動力黑市屢禁不止的真正原因在於,各種勞動力管制政策對勞動力就業的限制。由於那些限制,勞動力在正規勞動力市場進行交易的成本大大提高,從而使不少農民工勞動力仍然選擇停留在黑市進行交易。那些黑市勞動力最多的呼聲就是「門檻低些,門縫開大些」、「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方便」。所以,在加強勞動力市場管制同時,應當切身為勞動者著想,降低門檻,少收費用,多提供政府服務,使勞動力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四)、堅決杜絕拖欠農民工資現象,維護農民工勞動權利,民工工資是勞動權利的核心內容,也是勞動行為追求的終極目的。如果勞動者付出勞動後不能得工資,則法定的勞動權就會在現實中落空,勞動者的勞動目的也從根本上得不到實現。現實的嚴酪性還在於,勞動者的工資是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生存的依靠,無論是勞動者本人的穿衣吃飯、看病住房,還是家人的養成老、上學都指望著它。所以,勞動者拿不到應得的工資就會使其本人和家人的生計無著。從這個意義上說,用人單位或僱主對勞動者工資的佔有就如同對公民其他財產權的侵犯一樣,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影響了農民進城打工緻富的積極性。對此,中共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要及時足額發放,並積極實行了保證金制度,但社會上仍然有拖欠農民工資現象,對此,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勞動監察,對於拖欠農民工資的企業、單位要加大處罰力度。對於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的拖欠農民工資,公安、司法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五)、規范就業指導,重視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加入WTO之後,我國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勞動力在數量上雖然供過於求,但在質量上卻缺少大量高質量的專門人才,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就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我縣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和進行陽光工程計劃,都是對提高務工人員的素質有益探索。規范就業指導,加強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包括政府培訓項目、積極的勞動力市場計劃等。政府應為勞動者提供低價或免費培訓以幫助受訓者提高素質,就業的技能。同時,要提高培訓師資水平和培訓設施的投入,以培訓高質量的專門人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綜上所述,我們要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制定勞動力輸出和輸入政策,包括合同的訂立、工資、福利、勞動保險等具體規定,經彌補法律法規的不足。政策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合理、嚴肅、具有統一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國家要授權專門機構和有關部門加強對勞動力市場法規,政策的執行和監督,做到政出一門,直線下達,分層監督,違者必究,保證勞動力市場法規,政策的順利實施。

閱讀全文

與有關裁員的勞動糾紛調研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