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糾紛扣押財物追索債務公安立案嗎

糾紛扣押財物追索債務公安立案嗎

發布時間:2021-07-27 08:09:51

A. 公安警察能否干涉公司債務糾紛

債務糾紛屬民事糾紛,以通過法院或私下協商解決,但警察不能幹涉!為了防止警察會以當事人涉嫌經濟犯罪、一般詐騙等刑事犯罪為幌子,干涉企業間或者公民間的債務糾紛。
對於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公安部曾經發出《公安部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公安部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加以規范。其中要求,對於把經濟糾紛當成詐騙案件辦理的公安機關且不予改正者,要追究主管領導責任,並通過新聞媒體曝光。

法例具體內容如下:

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
發文單位:公安部
文號:[89]公治字30號
發布日期:1989-3-15
執行日期:1989-3-15
生效日期:1900-1-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最近發現一些基層公安機關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案件為名,直接插手干預一些經濟糾紛案件的處理,有的甚至強行收審、扣押一方當事人做人質,替另一方逼索款物;有的還按比例從爭議金額中提成取利。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既干擾經濟糾紛案件的依法公正處理,侵犯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又損害公安機關的形象,必須堅決加以糾正。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必須劃清經濟犯罪和經濟糾紛的界限,嚴格依法辦事。在當前詐騙、投機倒把等經濟犯罪日趨嚴重的情況下,依法查處按管轄分工應由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犯罪案件,這是各級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公安機關應當十分重視嚴厲打擊嚴重經濟犯罪的工作,採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查處大案要案,以保證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的順利進行。工作中,要注意劃清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的界限,決不能把經濟糾紛當作詐騙等經濟犯罪來處理。一時難以劃清的,要慎重從事,經過請示報告,研究清楚後再依法恰當處理,切不可輕易採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以致造成被動和難以挽回的後果。
在查處經濟犯罪案件的過程中,地區之間要相互配合,協商辦事,不允許搞地方保護主義,偏袒本地當事人或擅自凍結款項。
二、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問題的處理。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要去干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經濟糾紛問題。否則,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當事人和主管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三、遇有到公安機關投訴的經濟糾紛事項,應當告知當事人到有關主管機關去解決,或及時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
四、禁止用非法手段提成牟利。有關罰沒款提成問題,應嚴格依照財政部、公安部及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超越職權范圍,以查處詐騙罪為名,干預經濟糾紛,替當事人追索欠債,從中提成牟利。非法動用強制措施,侵害經濟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對借機中飽私囊的,要依法嚴肅處理。


公安部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
(發布日期:1992年4月25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1989年,公安部下發的《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89〕公(治)字30號)中嚴令各地公安機關不得插手經濟糾紛案件,更不得從中牟利。大多數地方令行禁止,糾正得力,維護了公安機關依法辦事為警清廉的形象。但是近來發現一些地方公安機關在辦案中又重犯此類錯誤。主要表現在:(一)超越公安機關許可權,插手合同、債務等經濟糾紛案件;(二)亂用收審手段拘禁企業法人代表和有關經辦人作「人質」,強行索還款物;(三)到外地抓人追贓不辦法律手續,也不通過當地公安機關,搞「綁架式」行動,非法搜查住宅、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四)對當事人拷打虐待、逼迫「退贓」和承認「詐騙」;(五)有的公安機關袒護本地犯罪分子,對外地來人正常辦案不予配合,以種種借口設置障礙,橫加阻擾,不讓依法拘留逮捕本地的犯罪分子,不讓追贓;(六)對明顯的詐騙、投機倒把案件,不認真偵察調查,只追贓罰款,甚至與犯罪分子談判「私了」,「退款放人」;(七)向受害單位和當事人索取「辦案費」,要款要物等。必須充分認識上述這些問題,既是嚴重的不正之風,更是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它嚴重損害公安機關的形象和聲譽,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引起當事人的不滿和憤怨對立情緒,有的甚至引發一些不安定因素。近來,已有些當事人的單位或親屬接連向公安部和一些省、市公安機關打電話,發電報或送控告材料,強烈要求解決扣押「人質」問題和懲治違法違紀的幹警,有的甚至申請到北京上訪和跨省遊行。這些問題已引起有關方面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務請各地公安機關的領導認真重視,採取堅決措施,徹底糾正。
為此,再次重申:
一、各地公安機關承辦經濟犯罪案件,必須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要正確區分詐騙、投機倒把、走私等經濟犯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准確定性。凡屬債務、合同等經濟糾紛,公安機關絕對不得介入。
二、嚴禁濫用收容審查手段。在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對於不符合國務院和公安部規定的收審條件的人,不得使用收審手段。對來華的外國人中犯詐騙罪或有重大經濟犯罪嫌疑者,應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不得採用收容審查手段。
三、堅決杜絕強行抓捕收審經濟糾紛當事人作「人質」,逼債索要款物,徹底糾正「以收代偵」、「退款放人」的非法做法。
四、各地公安機關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報案單位和當事人索要辦案經費,不準截留繳獲的贓款用作辦案經費和其他經費,不允許搞「辦案提成。」
五、公安機關派人到外地執行辦案任務,要依照規定持完備的法律手續,並同當地公安機關取得聯系,在其協助下開展工作,嚴禁超越管轄區,避開外地公安機關自行抓捕案犯。對外地公安機關來本地辦案的,要積極支持,熱情配合協助;對依法執行調查取證、拘留逮捕案犯和追繳贓款贓物任務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延阻撓。
以上通知,各地公安機關務必嚴格遵照執行。對於已經發生的幹警嚴重違法亂紀行為,要堅決嚴肅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繩之以法;今後違反本通知的,更要從嚴處理。
請各地將本通知立即報告當地黨委和政府,同時轉發至縣級公安機關。

公安部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
發文單位:公安部
文號:公通字[1995]13號
發布日期:1995-2-25
執行日期:1995-2-25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公安機關在保衛經濟建設,打擊經濟犯罪的斗爭中,偵破了一大批有影響的重大詐騙案件,懲處了一批詐騙犯罪分子,為國家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防止公安機關和民警越權干預經濟糾紛,公安部已經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公安機關不得干預經濟糾紛,切實糾正辦理經濟案件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和不正之風。但近來不斷發現仍有一些地方公安機關和少數民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為了本地方或某部門的經濟利益而置國家法律和黨紀政紀於不顧,越權辦案,把不屬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糾紛、債務糾紛立為詐騙案件,為一方當事人追款討債,有的故意混淆經濟糾紛與詐騙案件的界限,謀取私利;有的採取違法收審、扣押人質、非法拘禁等手段強行抓人,長期關押,「還款放人」;個別地方竟以已經檢察機關批捕來轉嫁責任,應付上級公安機關追查,嚴重侵犯了公民人身權利和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和極壞的社會影響。對這種嚴重的違法辦案、越權辦案的事件,各級公安機關負責同志必須高度重視,堅決查處,要做到對法律負責,堅決維護國家法律的統一和尊嚴。
今後偵辦詐騙案件及辦案中採取強制措施,必須嚴格執行有關法律和公安部有關規定,完善辦理案件的程序。加強監督和制約,建立、健全辦案協作配合制度,努力提高辦案人員的政治素質、執法水平和辦案能力。對於繼續把經濟糾紛當成詐騙案件辦理的,上級公安機關應予警告糾正;對不予改正者,要追究主管領導的責任,並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對因越權干預經濟糾紛造成行政或刑事賠償的,按《國家賠償法》的規定,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民警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未經批准,擅自抓人、扣人或以種種借口拒不執行有關法律和規定,拒不執行上級公安機關依法糾正的指令,嚴重違法違紀的民警,特別是有關領導,要堅決處理,直至撤銷職務;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 公安機關對經濟糾紛中私扣財產的處罰

1、採取扣押財產的強制措施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進行,其他任何單內位和個人都無權進行。A方私自容扣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之規定;
2、該案系民事糾紛,公安機關無管轄權,應當由人民法院管轄。A方將B方公司的財產和法人代表個人的財產混為一談,B方公司法人代表可以個人名義起訴A公司,要求A公司返還財物並賠償損失。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六條 採取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必須由人民法院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採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財產追索債務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予以拘留、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一十七條 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

C. 因經濟糾紛,對方扣車是否合法公安機關是否有權管轄

扣車行為屬於違法的,公安機關有權管轄。

D. 非法扣押,佔有他人財物一定時候違反什麼法構成什麼罪

非法扣押,佔有他人財物一定時候違反《刑法》第270條規定的侵佔罪。被侵佔期間的收益歸所有人所有,造成的損失由侵佔方負擔。對數額沒有要求,界定要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其犯罪對象僅限於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佔罪與其他侵犯財產犯罪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侵佔包括兩個密不可分的行為特徵,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為人將自己業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物非法轉歸為己有,並且拒不交出、拒不交還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明文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代為他人保管的財物、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拒不退還的是侵佔罪。可見除了要佔有他人財物之外,還必須具備「拒不退還」的行為才構成侵佔罪。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什麼是「拒不退還」有著很大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財物所有人發覺財物被侵佔後,要求佔有人退還而不退還的就是拒不退還。

第二種觀點認為,拒不退還是指財物所有人向法院起訴前多次向佔有人索要而不退還的行為。

第三種觀點主張,拒不退還是指在一審判決做出前,佔有人仍不退還的行為。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4)糾紛扣押財物追索債務公安立案嗎擴展閱讀

非要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的案件

2017年11月28日,某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管某安排社會人員王某、朱某等5人到某縣「收取」一輛分期付款但未按時還貸的白色奧迪Q3越野車,王某、朱某等人找到該車輛後,未對車上人員說明情況。

以推、拉、抬、抱等方式強行將車輛駕駛人饒某寶以及車上乘坐人員饒某從車內趕出。在強行「收車」過程中,饒某寶與饒某兩人受輕微傷。當地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後,以涉嫌尋釁滋事罪立案偵查,並將朱某等人刑事拘留,並提請審查逮捕。

當地檢察機關在審查認為當事人之間存在經濟糾紛,不構成犯罪,未批准逮捕,並要求當地公安機關撤銷案件。該案件中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不一的情況,其實也是我國司法實踐中,處理非法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案件的現狀。

在實務中,沒有統一處理標准,有的按民事糾紛處理,有的以違反治安管理進行行政處罰。2017年1月23日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在《人民公安報》第05版實務周刊中刊登了題為「收不回款扣押對方車輛,是債務糾紛還是搶劫?」一文。

文中闡明男子胡某與女子曹某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到了還款日期,曹某卻無力償還,經胡某多次催要後仍以各種理由搪塞,且故意躲避胡某。一次偶然機會,胡某發現曹某在南陵縣經濟開發區附近駕駛一輛寶馬轎車,待曹某停車後,胡某便上車要求曹某還款。

遭拒絕後,胡某明知汽車非曹某所有,卻將車鑰匙拔走後離開。基於案件事實,本案亦存在兩種爭議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曹某與胡某之間屬於民間借貸糾紛;第二種觀點認為胡某的行為涉嫌搶劫罪。

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認為胡某未對曹某施以暴力或威脅手段,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且胡某扣押車輛後未進行處分,故不構成搶劫罪,遂定性為債務糾紛,不予立案。

筆者以為,在我國刑法現行的罪名框架下,胡某的行為雖不符合搶劫罪的犯罪構成要件,但胡某在明知汽車為他人所有的情形下,無視我國法律規定與社會秩序,依然私自扣押他人車輛,若以存在民事糾紛為由,不予立案,他人合法財產又如何得到有效的保護?

私自扣押他人車輛輕則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財產所有權,重則嚴重傷害他人身體健康,非法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的行為顯然具有違法性,不應按民事糾紛處理了之。

對於如何處理非法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的行為,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7)蘇06行終503號行政判決中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2016年2月16日王平駕駛一輛奧迪小型越野車與龔某、高某等人在啟東市呂四法庭門口發生爭執,啟東市公安局接到龔某報警後,立即指派民警出警,經調查了解,王平與龔某、高某等人存在經濟糾紛,於是當地公安機關以情節輕微,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處理了之。

當晚,龔某等人為防止王平將車開走,將王平停在呂四法庭門口的奧迪小型越野車的輪胎放氣。王平發現輪胎氣被放後,遂開車至某汽修廠充氣,高某、龔某等人知曉後,趕赴該汽修廠,意圖阻止王平派去開車的人將車開走。

並在該車輛行駛至水產路時,龔某等人用汽車將王平的車前後圍堵,王平的外甥見此情形,立即報警,出警民警以告知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了之。次日王平派人去水產路開車時,發現車輛被搶走。

王平便報警,當地公安經調查發現,該車系被高某等人扣押,且車輛後輪被卸掉。當地公安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高某等人扣押車輛是為了王平能夠出面解決雙方的經濟糾紛為由,不予立案。當王平再次向啟東市公安局提出刑事立案要求時,啟東市公安局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

高某等人沒有犯罪事實為由出具不予立案通知書。由於啟東市公安局以雙方存在民事糾紛為由不予介入,王平的車輛一直被高某等人扣押,王平遂要求啟東市公安局對高某等人的非法扣押行為予以行政處罰,啟東市公安局再次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為由,告知王平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

王平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啟東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啟東市公安局以存在經濟糾紛為由對王平車輛被扣未做處理的行為,構成行政不作為。啟東市公安局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

二審法院認為存在民事糾紛並不構成公安機關履行保護公民財產權這一法定職責的障礙。高某等人以私力強占方式實施的自我救濟行為,侵犯了王平的財產權,且扣押行為不具有合法性,存在民事糾紛並不成為當事人可以實施違法行為的正當理由。

亦不構成公安機關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的障礙。由於社會經濟生活的迅速民事化,公安機關對民間糾紛案件有義務從防範公共安全風險和維護民事生活和社會秩序的角度進行及時和必要的干預,以壓抑頻繁出現的不正當私力救濟。

E. 為啥有簽合同的債務不還公安機關不受理呢

民間債權債務糾紛不屬於公安機關的立案受理范圍,同時明文規定公安機關不得越權干預經濟糾紛。

公安部曾經發出《公安部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公安部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加以規范,明確不得隨意超越職權范圍,以查處詐騙罪為名,干預經濟糾紛,替當事人追索欠債,從中提成牟利。非法動用強制措施,侵害經濟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對借機中飽私囊的,要依法嚴肅處理。

F. 欠錢不還先報警當警察面扣押物品屬違法行為

民事糾紛不屬於公安機關受理范圍。而且當著警察面扣押物品也不會改變扣押物品的性質,仍然屬於違法行為。

對於欠錢不還的,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償還欠款。提起民事訴訟時需准備:民事起訴狀,對方身份證復印件(企業則為營業執照),證據清單和證據材料(即對方欠款的證據)。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材料後,會在七日內決定是否受理、立案。對於不予受理的,會作出裁定書;若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受理立案後,會安排時間開庭審理。適用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會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的,經批准可以延長,並會出具延期審理通知書。

人民法院在審理結束的,會依法判決並出具民事判決書;判決書中會寫明判決結果和作出該判決的理由。

當事人若對判決不服的,可在收到判決書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G. 因經濟糾紛而引發旳非法扣押財物是否違法犯罪

因經濟糾紛復而引發旳非法扣押財物,既制然是非法扣押財物,肯定屬於違法行為。
但是,如果扣押財物一方確實是債權人,並且扣押的財物並沒有明顯超出享有的債權,在沒有使用暴力等手段的前提下,公安機關通常沒有作為刑事案件處理。

H.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他人財物公安機關又撤銷了刑事案件的應該怎麼辦

去法院立案起訴,法院會凍結相關財產,查封物品。

閱讀全文

與糾紛扣押財物追索債務公安立案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