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涉及農村宅基地排水溝的民事糾紛,如果法院判決。但對方據不執行,該如何處理
相鄰權糾紛,可以提起民事訴訟,但被告只能是鄰居,村委居中調停無法成為內適格被告。另,如經村委調停容已經達成書面協議,寄希望訴訟推翻則有一定困難。此外,因對糾紛情況不了解,無法幫你確定訴請類型,但從你敘述看,大體應是排除妨害等類型。
㈡ 請問我該如何處理農村房屋排水糾紛
如果排水溝沒影響他家,他家應修復排水溝.反之,排水溝應建別處.這是民法中的相鄰權,但如何行使,由法院判斷.
㈢ 請問農村宅基地滴水糾紛
根據實際情況,宅基地滴水屬於相鄰權糾紛,如果雙方當事人協商無效,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承擔相關的責任。具體情況請自行按實際進行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六條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條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條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九十條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九十一條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九十二條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㈣ 農村老屋宅基地被鄰居建築物嚴重影響排水,通行怎麼維權
類似糾紛在農村很抄常見,是民法中的相鄰權問題,但處理起來很復雜,我僅是從理論上提供一下思路。 如果鄰居是在自己宅基地上澆注水泥和建圍牆,是可以的,但不能侵害到他人的相鄰權。也就是說,如果鄰居的行為導致你的必經之路無法通行,那麼法律上是不支持這種行為的,因為這侵害了你的相鄰權,你可以請求法院,要求鄰居停止侵害、排除妨礙。這其中復雜的就是,你要求的通行,是開拖拉機通行,這就牽涉到是否必要等的認定,這個我不好說。還有他們把地澆的高於路面時,如果影響到你的通行權、排水權,或者造成水流因此向你家倒灌,都是可以要求排除妨礙的。 村委會的調解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有助於鄰里關系的良好維持,但這不是必經之路,如果村委會堅持不調解,並且鄰居的行為確實侵害了你的相鄰權,那麼可以考慮向法院起訴。
㈤ 農村宅基地排水歸哪個部門管
農村的宅基地排水,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管理。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治組織,負責本村的生產服務和協調,以及村務管理工作。
如果村委不管,可以找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要求協助解決。
法律鏈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八條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經濟,承擔本村生產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促進農村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引導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村民委員會應當尊重並支持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維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承包經營戶、聯戶或者合夥的合法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㈥ 農村宅基地的糾紛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於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於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的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此外,宅基地糾紛還可以通過人民調解來解決。人民調解是指在調解委員會(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規勸疏導,促進糾紛當事人互相諒解,平等協商,從而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群眾自治活動。
㈦ 大家來出主意;農村宅基地的排水溝;鄰居間產生糾紛;村委會處理有失水平;請問大家這種情況能否通過訴訟
相鄰權糾紛,可以提起民事訴訟,但被告只能是鄰居,村委居中調停無法成為適格被告。另,如經村委調停已經達成書面協議,寄希望訴訟推翻則有一定困難。此外,因對糾紛情況不了解,無法幫你確定訴請類型,但從你敘述看,大體應是排除妨害等類型。
㈧ 農村前後鄰居之間的排水糾紛。
這屬於相鄰關系,這類糾紛向來難於處理,畢竟是鄰居關系,建議找村裡協調一下,實在不行可以選擇法律道路。
㈨ 農村蓋房子滴水問題糾紛
農村建房子,原則應保留滴水。
如果給對方造成損害,應承擔賠償的責任。
任何一方版無權擅自堵截權。
法律鏈接:《民通意見》98、一方擅自堵截或獨占自然流水影響他方正常生產、生活的,他方有權請求排除妨礙;造成他方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
99、相鄰一方必須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應當予以准許;但應在必要限度內使用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損失的,由受益人合理補償。
102、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的,應當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㈩ 農村宅基地排水不暢歸哪個部門管理
農村宅基地排水不暢,屬於宅基地使用權糾紛,屬於民法中相鄰權的范疇。處理農村宅基地排水不暢問題,涉及到他人土地權利的,雙方當時人可協商解決,協商不一致的,可通過居委會調解、行政處理、或上訴的方式妥善解決。
《土地管理法》第十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第七條村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劃生育等委員會。
第八條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經濟,承擔本村生產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促進農村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