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律講堂」死亡賠償金是遺產嗎
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是侵權人給死者近親屬的賠償。
《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B. 死亡賠償金是否屬於死者遺產或夫妻共有財產
死亡賠償金,不算是遺產,因為死亡賠償金是有具體明細里,一般裡面會涵蓋父母的贍養費,孩子的撫養費,喪葬費等等。屬於誰的那一部分歸誰
C.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是否屬於遺產如何分配和處理
法律沒有明確定義,但是也沒有表明其屬於遺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空難死亡賠償金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的復函》答復如下: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死亡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
獲得空難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故空難死亡賠償金不宜認定為遺產。
該復函雖系個案答復,但也充分體現出死亡賠償金不宜認定為遺產的價值取向,對審判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來看,死亡賠償金也不應認定為遺產,該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公民的收入;
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死亡賠償金並不屬於前六項中任何一項,至於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也未將死亡賠償金列為遺產。
D. 死亡賠償金是遺產嗎
不是,主要理由為:
①從財產權益產生的時間來看,根據《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是公民生前就已經合法所有的,而死亡賠償金是因公民死亡而產生的財產。
②從財產權益的所有人來看,死亡賠償金是因他人致害死亡後由侵權人給死者近親屬一種物質補償,並非對死者本人的賠償,因而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
③由於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因此也不能完全按照《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分割,一般情況下應以受害人的近親屬作為權利主體,以與死者的關系的親疏作為分割多少的依據。
E. 死亡賠償金是否屬於遺產 在繼承糾紛訴訟中應怎麼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版產,權也就是說遺產是公民生前或死亡時存在的個人合法財產。死亡賠償金是在受害人死後才產生的,在公民死亡時並不現實存在,故不符合遺產的法律特徵。因此,將死亡賠償金作為遺產處理,在我國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中找不到依據。
死亡賠償金應由死者家屬或法定繼承人享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之三款規定,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第二十九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由上述相關規定,可以確定死亡賠償金的內容是對死者收入減損的賠償,其性質是賠償義務人支付死者家屬或法定繼承人的財產損失,不屬於遺產,應由死者家屬或法定繼承人享有。
F. 死亡賠償金是遺產嗎
不是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也就是說遺產是公民生前或死亡時存在的個人合法財產。死亡賠償金是在受害人死後才產生的,在公民死亡時並不現實存在,故不符合遺產的法律特徵。因此,將死亡賠償金作為遺產處理,在我國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中找不到依據。
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死亡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獲得死亡賠償金的權利人是死者近親屬而非死者,故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不能用於償還死者生前債務。死亡賠償金的獲得者是死者近親屬,死者近親屬可以用其份額內的死亡賠償金來償還個人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