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朱燁隱私權糾紛案

朱燁隱私權糾紛案

發布時間:2021-07-23 07:06:53

⑴ 美國1974年《隱私權法案》規定了個人的信息權利有三個,以下哪個不是

我要跟中國的隱私法,他的不一樣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很沒有界限感,父母不知道如何去界限自己跟孩子的位置,總以一句:我都是為你好來要求孩子「聽話」「懂事」,小時候我們聽太多了,即使不想認命,但卻忍耐造成心理的創傷。

小芸記憶中有一件事特別清楚,她討厭翻她抽屜的媽媽,但是只是心裡偷偷的恨,讓事件隨著時間去消失。初三畢業後就外出打暑假工,暑假工時認識了一堆相處不錯的朋友,其中有個男孩子喜歡她,但是只是普通的愛戀。小芸也是青春期懵懂的狀態,兩個人從來沒有越過朋友的界限。

在一次聊天中,小芸才知道自己和這個男孩子是同一天生日的,所以大家都想在小芸回家讀書前辦一次生日宴會。挺開心的,那次是小芸第一次喝酒,後來他們一起去照相館拍照留念,大家慫恿他們兩個合照一張。男孩子只是手放在小芸的肩膀上,兩個人笑得挺甜蜜。後來她就回家念書了,把照片也帶了回去。

有一天放學回來,媽媽生氣的把她大罵,說她不單純,罵出賤之類的難聽話,小芸才知道媽媽翻了自己的抽屜,還看了照片。只是一張很單純的照片,讓媽媽很生氣,以為女兒做了什麼大錯事,問都不問直接大罵。後來爸爸還生氣的打了她一巴掌,對於小芸來說她不敢違逆父母的說法,也不知道法律有保護未成年兒童的說法。況且她也不可能用法律去對付自己的父母。

因為在當時這個社會環境里,父母的話大於一切,特別是還小,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時候,聽話懂事就是父母愛自己的交換條件。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與意識,小小年紀會有自己的看法,不再跟小芸那個年代一樣,只覺得聽父母的話就是對的,懂得如何更好保護自己。

這項法律雖然執行起來太艱難,但是可以教導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小編覺得至少可以有引導作用,讓孩子們知道父母是不能隨意打罵自己的,父母說的不一定是完全對的。

分享最有趣真實的育兒路,最現實犀利的媽媽經,歡迎點擊關註:媽咪育兒生活記。

⑵ 急需兩例侵犯隱私權的案例

隱私權案例
案例:患者隱私部位能否當作教學「標本」?

阿靜因未婚先孕到醫院檢查,大夫在為其檢查時叫進20多名醫學院實習生,以阿靜為「標本」現場講解,阿靜羞愧難當,無地自容。2001年10月8日阿靜向新疆石河子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新疆石河子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當事醫生侵犯其隱私權,要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此案在全國醫學界和法學界引起了爭議。

9月15日,22歲未婚先孕的阿靜在男友陪同下來到新疆石河子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做人工流產,在婦產科醫生孫某的安排下,阿靜按要求做好准備,躺在檢查床上等待檢查。這時,醫生叫進20多名身穿白大褂的男女圍在床前,阿靜非常緊張,要求醫生讓他們出去。醫生說,沒關系,他們都是實習生。醫生讓阿靜躺好,一邊觸摸阿靜的身體,一邊向實習生介紹各部位名稱、症狀等,檢查講解過程約五六分鍾。

據了解,那天的見習生是石河子大學醫學院九七級本科生。

事後,氣憤難平的阿靜和男友經咨詢律師,決定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一事件在全國醫學界和法學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醫學界認為,作為教學和實習醫院,這種做法很正常,談不上侵犯隱私權,不然,怎樣完成培養醫學院學生的任務。按照慣例,一般都不提前給患者打招呼,如徵求患者意見,患者肯定不同意。再說幾十年來各醫院都是這么做的,也沒有法規和文件規定不能這樣做。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基本都認同這一觀點。

而為阿靜提供法律援助的新疆天宇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次松認為,醫院的做法嚴重侵害了患者的人格尊嚴和隱私權。人的特殊部位有權利不讓他人觀看、探究或拍攝。醫生檢查患者身體原則上不構成侵犯隱私權,因為患者去醫院看病,接受相應的檢查甚至很多專家會診有時是必須的。但此事的關鍵是接診或主管醫生以外的人對患者的隱私部位進行觀看和講解,這是不能允許的。對醫學院學生的實習,應作出相應的規范。很多資深律師也都同意這一看法。

據了解,這是全國首例因患者被醫院當作教學對象,而被提起訴訟要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例。醫學界和法學界的專家認為,不論此案判決結果怎樣,都將對我國的醫學院校學生實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案例:當隱私權遭遇生命健康權

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卻侵犯了病人的隱私,日前在廈門市某醫院發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有關人士「隱私權、生命健康權究竟哪個更重要」的爭議。

19歲的宮小姐因子宮出血,一個星期前走進了一家心理門診就診,在心理醫生作了「絕對保密」承諾後,宮小姐袒露了自己的心病:自己因未婚先孕擅服流產葯物造成子宮出血不止。就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宮小姐開始出現昏迷狀態。為搶救宮小姐的生命,這位醫生違背承諾,向有關的婦產科醫生道出了實情,並請求婦產科醫生進行緊急救助。

經搶救,宮小姐脫離了危險,但心理醫生的一片善良之心卻遭來了宮小姐的責怪聲:本來不為人所知的隱私,現在很難再遮遮掩掩。趕來醫院的父母親也從她難以自圓其說的回答中隱約感到了女兒的秘密。此後,雖然宮小姐的子宮出血病一天天痊癒,但她的心病卻一天天加重,19歲的她始終感到難以抬頭見人。

一些人士認為,在本人不同意的情況下,醫生絕不能公開病人隱私。宮小姐已經向心理醫生陳訴過保密要求,而且心理醫生也已承諾「絕對保密」,雖然這位醫生向他人公開隱私是為了病人的生命,卻違背了病人本人意願,侵犯了隱私權。

許多醫生認為,生命健康權大於隱私權。省人民醫院的張醫生認為,醫生當然應該尊重病人的隱私權,但當病人出現病危、昏迷時,首先考慮的是搶救,這是醫生的職業道德。

福建八閩律師事務所的蔣金音律師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醫師必須保護病人的隱私權。但當患者的隱私權危害公共安全時(如按規定,患者患了傳染性性病,醫師必須將其上報衛生防疫站),隱私權必須服從公共安全。而當隱私權與生命健康權發生矛盾時,生命健康權應該大於隱私權,也就是說,當一種危害必然發生時,當事人可以選擇較小的危害避免更大的危害。

⑶ 隱私權的爭議事件

2014年以來,從薛蠻子到李代沫再到柯震東、房祖名,明星屢屢被爆出嫖娼、賭博、吸毒的丑聞,不過梳理發現,這些明星上電視新聞,「待遇」很不一樣,有的臉部被打上馬賽克,也有的完全露臉;字幕有的用「某某」代替,也有的直接用真名。但是警方公布的對這些涉案人的視頻里,所有人均被進行了馬賽克處理。
未打馬賽克 字幕用真名
2013年8月25日的新聞聯播里,薛蠻子在講述嫖娼過程時,臉部並沒有打馬賽克,字幕用的是「嫌疑人薛必群(網名薛蠻子)」。
2014年7月9日,央視在通報郭美美案件時,郭美美的臉部也未做馬賽克處理,字幕打出「犯罪嫌疑人」郭美美。其他電視新聞節目在播報高虎、張默等人涉毒事件時,也都採用真名,且無馬賽克處理。
打馬賽克 字幕未用真名
2014年6月14日,張元在央視新聞頻道里講述吸毒過程時,臉部被打上了馬賽克,字幕顯示的是「導演張某」,並無嫌疑人字樣。
2014年6月24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了寧財神的吸毒過程,寧財神的眼睛部位被打上了馬賽克,字幕顯示的是「陳某某(筆名寧財神)」,同樣沒有嫌疑人字樣。但此後央視其他節目在播報此事時,寧財神的臉部卻沒有打馬賽克。
2014年8月17日,柯震東吸毒被控制後,在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里,出現了柯震東痛哭流涕悔過的視頻畫面。畫面中,柯震東眼部被打上馬賽克,字幕顯示的是「嫌疑人柯震東」。 新聞欄目不應該雙重標准
央視一檔法制欄目相關負責人稱,他們內部也就該問題進行過討論,覺得新聞欄目操作手法有些雙重標准,容易引起公眾猜疑。一般情況下,法治節目出現視頻畫面,對受害者、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警方線人及警方人士都會打上馬賽克,同時馬賽克還要嚴格按照「看不出任何臉部特徵」的要求執行,如受訪者有要求還需要對聲音進行特殊處理。
律師說法 是否「打馬」無規定但應盡量不露面
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刑事部表示,對於涉案人員面部是否要做馬賽克處理,目前並無具體標准,但他認為打馬賽克標准不一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目 前中國法律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規定,但是如果按照《刑法》未經判決,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的規定來看,涉案人員在法律意義上的尊嚴和權利理應受到保護。公眾人物享有的隱私權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人物要小,但不意味著沒有,為避免先入為主,影響司法公正或輿論,應打上馬賽克,或盡量不露面。

⑷ 公民的隱私權的法律的判決說明了什麼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隱私權是公民對自己個人信息、個人寧靜生活以及決定私人事務等享有的一項重要民事權利,它包括個人信息的保密權、個人生活不受干擾權和私人事務決定權。作為公民的一項人格權,隱私權在性質上是絕對權,其核心內容是對自己的隱私依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負有不得侵害的義務。然而,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化社會里,隨著信息傳播手段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隱私越來越面臨著被侵犯的威脅。據了解,全國各地法院受理的因公民隱私權受侵犯而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
隱私權糾紛增多的原因在於許多人尤其是一些新聞媒體對公民的隱私和隱私權及其法律保護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甚至錯誤地以為我國法律對個人隱私權沒有明確保護,以至於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還不知是違法。其實從70年代以來,國際上對於隱私權的保護就已經從消極保護演進到積極保護。我國採取間接、分散的立法方式,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層面的隱私權法律保護體系。
有關的法律文書包括:

1、《憲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2、《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人格權就包括隱私權】

3、《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4、《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註:目前盛行的網路「人肉搜索」,也會造成侵權。法律中指出:「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而民事權益則包括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和隱私權等權利。「人肉搜索」中,難免會涉及到當事人照片、閱歷等內容,其間不乏個人隱私,網路公開之後又常為當事人帶來負面影響。】
第六十二條【患者的隱私權】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5、《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一百三十四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第一百五十六條公眾可以查閱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6、《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第一百五十條 採取技術偵查措施,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措施種類、適用對象和期限執行。偵查人員對採取技術偵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第一百八十三條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⑸ 哪位高手知道我國網路侵犯隱私權第一案

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幕後之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月29日 14:08 電腦報2008年7月9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起特殊的案件三審難斷——原告缺席,雙方律師各持己見,爭執不下,法官唯有宣布擇日再審。隨後,54名高級法官就此案件展開熱烈討論,但仍然難以決斷。同時,網路上對此案的討論達到一個新的高潮。這是一起什麼樣的特殊案件?隱藏了什麼秘密?這件案件為何難以決斷、矛盾重重?為何吸引從網路到媒體的熱烈討論?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人肉搜索第一案」始末一切都要從「死亡博客」說起,這個名為「北飛的候鳥」的博客承載了本案所有的秘密。博客主人姜岩是某公司售後部的員工,31歲。去年10月,姜岩關閉了自己的MSN SPACE公共瀏覽許可權,兩個月後突然打開。空間里記載了丈夫王菲的出軌及自己內心欲挽回而不得、欲棄之而不舍的煎熬,隱晦地表達了輕生的念頭。2007年12月29日,在試圖挽回丈夫無果後,姜岩從自家24層一躍而下,「死亡博客」由此得名。「從姜岩的朋友那裡聽說了這件事,我就把這個事情發到了天涯」。這位名為「撒加的橡皮鴨」的網友告訴記者,她是姜岩事件最早的爆料者,動機簡單而又明確,但她沒有料到事情會朝難以控制的方向發展。這篇題為《哀莫大於心死,北京從24樓跳下自殺的MM最後的日記》的帖子,幾個小時內回復破千,瀏覽無數。網友群情激奮,認為是王菲和第三者「逼死」了姜岩。不久,大旗網刊載專題報道,天涯等社區出現了更多的貼文。為了替「姜岩討回公道」,網友們展開了規模浩大的人肉搜索。王菲及第三者的電話、地址、公司被一一曝光,王家每天接到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隨著「人肉搜索」入侵現實生活,王菲從此過上了「驚弓之鳥」般的生活。王菲就職的公司也迫於網民壓力,辭退了他。2008年3月,王菲將大旗網、天涯網、北飛的候鳥(姜岩朋友張樂奕所設祭奠網站,內有部分王菲信息)三家網站告上法庭,首次將「人肉搜索」和「網路暴力」推向司法領域,催生出「反網路暴力」中國第一案。盡管此前有「銅須門事件」、「虐貓事件」等網路暴力事件,但真正進入司法程序的,這在中國還是第一例。隨後,本報記者多次試圖聯繫上王菲,但均未果。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王菲自從被「人肉搜索」引來就深居簡出,拒絕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每天都有許多人在屋外晃盪,我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是不是想害我!」王菲曾對該知情人士如此說。直擊第一案庭審現場2008年7月9日,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第三次開庭審理「人肉搜索第一案」。一大早,就有很多網友專門趕到這里旁聽,本報記者也偽裝成普通網友,「混入」了旁聽席。對於此案,到場的網友們議論紛紛。前來旁聽的網友多是「倒王派」的,他們不相信「人肉搜索」觸犯了法律。一位網友對甚至笑著對記者說「如果王菲勝訴,將是今年聽到最大的笑話」。此案曾在今年4月17日和5月4日兩次開庭審理,未能定案。這次,原告王菲仍未露面,天涯網也未派代表出席。開庭前,原告王菲的代理律師張雁峰與被告之一「北飛的候鳥」網站代理律師李春誼相視一笑。幾個月前,兩人曾在這里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今天,雙方將為人肉搜索是否觸及法律底線的問題再次展開交鋒。法官宣布開庭,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到場的網友們保持了絕對的肅靜,他們知道,審判結果將為「人肉搜索」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法庭調查階段,原告律師張雁峰提出新的訴訟請求,以被告侵犯了王菲的名譽權、隱私權為由,要求被告分別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及2萬元到4萬元不等的賠償金額。該律師認為,三被告屬於網路暴力的協同者,是「以鍵盤為武器,砍下他的頭,給死者作祭品」。第三次審判開庭前,被告方「北飛的候鳥」網站負責人張樂奕提交了新的資料,證明北飛的候鳥網站提到的有關王菲的信息,別的網站之前已經披露過。「屬於轉載性質,報道公共事件並不構成侵權」。張雁峰立即回敬,「其他網站泄露的主要是王菲商業交流方面的信息,而王菲的家庭信息則是在『北飛的候鳥』中首次泄露,張樂奕難辭其咎」。另外,原告方認為幾家網站在侵犯原告隱私權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本來只有100個人知道的私人信息,你轉載後200個人知道了,可以因為你是轉載就不構成侵犯隱私權?笑話!」張雁峰律師在事後接受采訪時對此舉證表示匪夷所思。在辯論階段,法庭上的氣氛也到了一個高潮,雙方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原告律師認為,網民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發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對王菲及其家人名譽造成嚴重損害。被告律師李春誼辯稱,「名譽不等同於美譽,王菲因婚外情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給他帶來了負面的社會評價,不能稱之為名譽受損」。另外,王菲的姓名、單位、電話等屬於商務場合用於交流的信息,並不在隱私信息之列,披露這些信息並不構成對王菲隱私權的侵犯。辯論階段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一位旁聽的網友堅持要進行筆錄,聲稱要「還原一個真實的現場」,經法官勸阻無效後被強制離場。在法官主持調解階段,原告方同意和解,但遭到被告方的拒絕。在經過近2個小時的審理之後,法官宣布審理結果將由合議庭合議之後擇日宣判。百家爭鳴的「人肉搜索」日前,北京朝陽法院召開高級法官聯席會議,54名高級法官就「人肉搜索第一案」展開熱烈討論。會上關於「人肉搜索」的三個關鍵問題被提出:一是公布普通公民的個人信息與隱私權侵犯之間的關系;二是網站對網友的不當留言有無監管義務及承擔責任的程度;三是道德批判與隱私保護的限度。如果這三個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不僅對本案審判有幫助,也將為日後同類案件提供參考依據。

⑹ 找幾個典型的網路侵犯隱私權的案例

1、【艾滋女】事件是典型的互聯網上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案例。2、【死亡博客】案
2007年12月29日,留學海外多年的31歲的北京女白領姜岩從24層樓跳樓死亡。在自殺之前,姜岩在網路上寫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記錄了她生命倒計時前2個月的心路歷程,並在自殺當天開放博客空間。之後的三個月里,網路沸騰,姜岩的丈夫王菲成為眾矢之的。網友運用「人肉搜索」將王菲及其家人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照片、住址以及身份證信息和工作單位等全部披露。王菲不斷收到恐嚇郵件;網上被「通緝」、「追殺」、圍攻、謾罵、威脅;被原單位辭退……
2008年3月18日王菲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張樂奕、北京凌雲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海南天涯在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7.5萬元損失及6萬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該案被媒體冠為「人肉搜索第一案」或「網路暴力第一案」。
2008年12月20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被告張樂奕停止對原告王菲的侵害行為,刪除刊登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的《哀莫大於心死》、《靜靜的》、《心上的月光》三篇文章及原告王菲與案外人東某的合影照片;在「北飛的候鳥」網站首頁上刊登向原告王菲的道歉函;賠償原告王菲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公證費用684元。大旗網和「北飛的候鳥」兩家網站的經營者或管理者構成對原告王菲名譽及隱私權的侵犯,分別判處停止侵權、公開道歉,並賠償王菲精神撫慰金3000元和5000元;天涯在線因於王菲起訴前及時刪除了侵權帖子,履行了監管義務,經判決認定不構成侵權。

⑺ 各位大神,侵犯隱私權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安陽律師談住宅權案例6
作者: 孫海軍律師發布日期:2012-10-20
電台住宅權6
主持人:你好,孫律師,今天帶來什麼案例呢?
安陽律師:今天這個案例是有關居民住宅權的案例,這個案例中提到的情況是許多市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下邊還是請主持人介紹案件事實。
主持人:雷某家住在二樓,三樓的鄰居李某國慶節期間外出。一天雷某突然發現天花板開始滴水,他意識到可能是三樓李某家漏水了,便向物業管理公司反映情況,該公司稱:三樓住戶李某不在家,不能入室檢修。結果情況越來越糟,雷某的屋子裡就像下了雨,天花板、傢具、衣服、被褥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其中一些物品受損程度還相當嚴重。盡管雷某一再要求但物業管理公司仍以上述理由不予維修。雷某沒有辦法只好求救於110,在警察的要求和監督下,物業管理公司砸開三樓房門入內維修,發現屋內的東西也被泡得不成樣子。三樓住戶李某回家後對於他們破門而入的行為不滿於是將物業公司和雷謀一並告上法庭請求賠償損失、賠禮道歉。
主持人:這個案件涉及到鄰里關系,相信有些聽眾朋友會遇到類似問題,那麼孫律師,本案涉及到哪些法律問題呢?
安陽律師:這個案件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比較多,首先是三樓李某的住宅權的問題。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私人生活的載體,是公民最安全、最隱密、最獨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隱私權、財產權及其他權利和自由的落腳點。我國法律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以使公民能夠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得以保障。
主持人:那麼法律上是否對公民的住宅權有所規定呢?
安陽律師:《憲法》第39條規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法》第245條規定:"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這是刑法規定的非法侵入住宅罪。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這既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的憲法權利,也是一項被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的人權理念和准則。法學界有一句名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這句古老的關於保護公民住宅權和私有財產權的經典諺語是法治社會對公民生存權的最基本承諾。
主持人: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這句名言說的非常好,這么說在任何情況下他人都不能進入李某的房屋嗎?
安陽律師:這樣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法律保護公民的住宅權,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是允許他人合法進入的。必須承認:任何權利都不是絕對的也不得濫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就本案而言,為了保護雷某不再遭受樓上漏水的侵擾法律就規定了緊急避險權。
主持人:孫律師提到了緊急避險權,這是個什麼法律概念呢?
安陽律師:緊急避險權就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採取損害另一較小的合法利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利益的行為。就本案而言三樓漏水,損害了住在二樓的雷某的財產,在三樓住戶家中無人的情況下,為了減少損失,就必須破門而入修復三樓水管、水道,但客觀上勢必會對三樓住戶的門窗、玻璃等財產造成損害,類似這樣的行為都是緊急避險行為。
主持人:關於緊急避險我國法律有規定嗎?
安陽律師:緊急避險行為由於其所保護的利益大於其所造成的損害,具有合理性,因而我國《民法通則》對此予以認可。該法第129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主持人:本案中並不存在危險引起人,那麼三樓住戶李某遭受的損失應當如何處理呢?
安陽律師:當然,三樓住戶李某可能也是無辜之人,由於緊急避險而遭受的損害,是否應受賠償,如何賠償,也是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6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因此當出現漏水等情形時,在不存在"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的情況下,無論是物業管理公司還是二樓住戶雷某都不應承擔民事責任。但從法律的衡平功能來分析作為受益人的雷某也可以給予其適當的補償(特別說明不是賠償)。另外,該緊急避險的行為減少了積水對三樓李某家的損害,所以該三樓住戶李某實際上也是受益人之一,因此三樓住戶李某也應當承擔一部分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講,雷某的補償應限定在很小范圍之內。
主持人:怎麼說二樓的雷某可以適當補償,這個案件還涉及到哪些法律問題呢?
安陽律師: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本案中也出現了派出所民警的介入。但我個人理解此處的警察行使的並非公共管理職能而是服務職能。
主持人:在這樣的情況下

⑻ 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有哪些規定

您好:
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有哪些規定
1、該法首次正式確認隱私權,有利於強化對隱私的保護。再如,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維護了個人的人格尊嚴,並將有力遏制各種「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網路賬戶、販賣個人信息、網路電信詐騙等現象。
個人信息保護入民法總則,侵害行為表現形式明晰。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前段時間,「一個手機號能查出全部個人信息」的新聞被公眾熱議,一些不法分子在網上隨意叫賣他人的各種信息,給大家帶來了不少困擾,然而,公眾討論的重心都在於「信息到底如何泄露」這個源頭,被侵權的群眾只能追究「泄露者」的責任,而且取證相對困難,對「信息販子」的追責也只能以「侵犯隱私權」為由,保護相對薄弱。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從民事基本法的層面確立了個人信息的法律地位,個人信息的法律地位、法律屬性,侵害行為的表現形式更加清晰明確,使公民的個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強化。
以上就是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的全部規定。我國民法總則的公布,在民法總則的條款中,有了很多的創新點。尤其是對於公民的權利的保護更加全面。例如,在民法總則,對於隱私權給予了確定。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具有十分重大的進步意義,民法總則實施之後,將有利於打擊隱私犯罪,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利。

⑼ 黃奕名譽權糾紛案勝訴,黃奕與黃毅清之間發生了哪些事

黃奕名譽權糾紛案勝訴,黃奕與黃毅清之間發生了哪些事?

2011年7月15日,黃奕坦言,因為主演秋瑾走出了離婚時的低谷,在祭拜時一度淚灑當場。11月26日,黃毅清首次在微博上承認與黃奕的戀情。2013年,黃奕於美國當地時間1月19日在洛杉磯醫院產房,產下一女。


2014年11月6日晚,黃奕轉發律師朱曉磊的關於「黃奕女士針對黃毅清先生涉嫌誹謗一事的律師正告函」的微博,並寫道:你捏造事實,扭曲人性,卑鄙無任何底線。

2014年11月22日凌晨,黃毅清分享一篇題為「這一刻,你我只是鐺爸鐺媽…別無其他」的長文,大打溫情牌,媒體評論稱其欲與黃奕講和。

2017年4月,黃奕訴黃毅清名譽權、隱私權糾紛案一審勝訴,黃毅清被判向黃奕公開致歉並賠償黃奕各項損失共計133500元。

⑽ 關於隱私權的案例和相關法律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只有《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
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閱讀全文

與朱燁隱私權糾紛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