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小學生因糾紛處理案例簡介

中小學生因糾紛處理案例簡介

發布時間:2021-07-22 17:24:15

Ⅰ 青少年犯罪案例

2002年6月16日,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了,然而這一天發生的震驚全國的北京「藍極速」網吧縱火案卻令人刻骨銘心。
這天凌晨2點40分左右,位於北京海淀區學院路20號院內一幢小樓2層的招牌為「藍極速網路」的網吧突然起火。頓時,烈焰騰騰、勢不可擋,大火還引起電器設備和顯示器屏幕玻殼爆炸。由於網吧只有一個門,著火時還鎖著,窗戶也都被鐵護欄封住,網吧里的人無路逃生。經市民幫助撬開個別護欄和及時趕到的消防隊採取緊急措施後,部分被火圍困的網民從窗戶跳出或被救出。待9部消防車將過火面積達100平方米的大火撲滅,火災當場燒死20人,17名傷者送醫院搶救,後受傷者中又有5人死亡。
這場火災造成的群死群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傷亡最多的,而縱火者是幾名十三四歲的中學生,因和網吧服務員發生糾紛後起意報復,故意縱火將網吧點燃。北京市檢察院對此案提起公訴,認為這幾名中學生劉××、宋××、張×,其行為已構成放火罪,因三人在犯罪時均未成年,依法對他們從輕處罰,判處劉××、宋××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判處張×(女)有期徒刑12年,參與縱火的還有張×(男)因不滿14歲,未追究刑事責任,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養。
人們之所以對此案無比震驚,不僅是因為這場火災造成北京市傷亡之最,更主要的是對幾名十三四歲的中學生的罪行竟如此惡性,如此危害社會和他人而觸目驚心。

Ⅱ 結合學生身邊的小糾紛,從法律角度,寫一下案例分析。從來沒任何法律知識,求大神指教。

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的復內容,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權利。人是權利的主體之一,人生而擁有權利直至死去,甚至有些權益是即使身死依然會得到法律的保護。這里的人指的是所有的有生命的人類個體,不分老幼病殘。
學生,列如小學生,因其理解力和控制力的局限,在法律上被視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民法刑法上對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具體年齡各有不同,您可以很容易在網上查到),很多行為都被規范到效力待定。但小學生作為法律關系中平等主體的人,他的有些權利是不會受到局限的。例如,人格權和身份權。在學生中間的小糾紛中如果侵犯到了這些權利,權利主體是有權利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爾採取適當手段的。

Ⅲ 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

找到青少年犯罪判決書103篇 。

被告人伍文武、鍾世能犯運輸毒品罪一案
文書字型大小:(2015)臨中刑初字第216號
文書類型:刑事判決書

雲南省臨滄市中級人民法院
刑事判決書
(2015)臨中刑初字第216號
公訴機關雲南省臨滄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伍文武,男,◑◑◑◑年◑◑月◑◑日出生,湖南省新化縣人,漢族,初中文化。因本案於2014年12月28日被鎮康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15年1月30日被逮捕。現羈押於鎮康縣看守所。
被告人鍾世能,男,◑◑◑◑年◑◑月◑◑日出生,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人,漢族,小學文化。因本案於2014年12月28日被鎮康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15年1月30日被逮捕。現羈押於鎮康縣看守所。

公訴機關指控:2014年12月27日,被告人伍文武、鍾世能攜帶毒品在南傘乘坐車牌號為雲sxxxxx的客車准備前往臨滄,13時35分,途經軍賽檢查站接受檢查時,執勤人員當場從被告人鍾世能攜帶的一透明塑料袋內的2瓶銀鷺花生牛奶飲料瓶內查獲外用保鮮膜包裹的毒品海洛因75顆,凈重444克,後被告人鍾世能從體內排出外用保鮮膜包裹的毒品海洛因1顆,凈重4.5克;當場從被告人伍文武攜帶的一透明塑料袋內的1瓶銀鷺花生牛奶飲料瓶內查獲外用保鮮膜包裹的毒品海洛因34顆,凈重188克,後被告人伍文武從體內排出外用保鮮膜包裹的毒品海洛因2顆,凈重11.5克。本案被告人伍文武共攜帶毒品海洛因36顆,凈重199.5克;被告人鍾世能共攜帶毒品海洛因76顆,凈重448.5克。
http://www.lawxp.com/case/c13570993.html

Ⅳ 小學生犯罪案例

在海口市秀英小區陳先生的14歲兒子受吸毒仔控制,由一名在校中學生輟學變成了小偷,並因搶劫偷竊被派出所抓過兩次,現在與吸毒仔混在一起不再回家了。

海口市的一名10多歲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齡更小的小學生強行勒索錢財時,被過往行人抓了個正著。如此小的孩子竟學會了敲詐勒索,讓圍觀群眾感嘆不已。

文昌市某中學一初一女生被四女生輪番抽打了200多個耳光,耳膜破裂住院。在暴行長達一小時的時間里,她的室友躲在寢室里,不敢相救。

……

校園暴力,低齡兒童犯罪這本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將關注的目光聚集在由於道德教育缺乏和流失而引發的校園暴力和低齡兒童犯罪上,仍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調查:

小學生比中學生

易受暴力侵害

一般來說,校園暴力包括了發生在校園中的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以及學生與校外人員之間的暴力行為。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當前的校園暴力現象一般呈現如下特點:第一,暴力程度日益凶暴。如校園殺人、強奸、搶劫、惡性傷害等校園犯罪案例日益增多。第二,表現形式多樣。如體罰、起綽號、打架、欺負弱小同學甚至傷害老師、校園兇殺、校園搶劫、校園性侵犯、校園黑社會等。第三,暴力分布普遍。校園暴力在任何國家、地區的任何學校都有發生。第四,施暴地點集中。多在空教室、體育館、樓梯間、廁所內、運動場或其他少人注意的死角,而且多在上學或放學時發生。

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遇到侵害或敲詐的比率為27.0%,中學生遇到侵害或敲詐的比率為14.1%。也就是說,小學生和中學生遭遇「校園暴力」侵害的風險率不同,小學生遭遇「校園暴力」的風險率更高。從遭遇侵害或敲詐的次數來看,小學生遭遇多次侵害或敲詐的情況也明顯多於中學生。當問到受到侵害或敲詐後受害學生是如何處理的問題時,有38.0%的學生向老師匯報,有20.3%的學生向家長匯報,還擊或報復的佔13.9%,自己默默忍受的佔13.9%,有10.1%的受害學生設法躲避,報警的佔3.8%,另有1.3%的學生表示滿足他們要求。

尚未受到侵害或敲詐的學生,認為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處理呢?有50.7%的學生說向老師匯報,有26.7%的准備報警,23.7%的向家長匯報,11.0%的准備還擊或報復,8.0%的准備躲避,1.0%的准備默默忍受,4.3%的學生不知道怎麼辦?

案例一:

為吃宵夜搶同學錢財

在海口市某中學讀初一的鄭某與杜某,商量著去吃夜宵,但又沒錢,兩人便決定去學生宿舍找同學強行索要。鄭某用襯衣蒙住臉,杜某則戴一頂旅遊帽,竄入同年級某班宿舍,將門撞開後,向室內的學生索要錢物,並叫道誰不給就打死誰,並用掃把猛打床板恐嚇學生,兩人同時動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搶得幾元錢後,兩人到校外去買了一瓶礦泉水,並買了幾支煙抽後,復又回去竄到另一個宿舍,採取同樣的方式向同學們「要」錢,當時一個同學口袋裡只有幾元錢,他央求兩人給他留一塊錢第二天吃早餐,兩人丟給這名同學一元錢後揚長而去。當晚,兩人共搶得現金31.5元,均被兩人用來抽煙喝水和炸東西吃。自以為找到了「快速發財」的捷徑,僅隔一天兩人又再次闖入學生宿舍准備搶劫時,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衛人員和民警現場抓獲。

法院審理此案後認為,鄭某與杜某兩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暴力威脅手段劫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構成搶劫罪,但因兩人未滿18歲,又系在校生,具備法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一審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00元。

點評:因為在校中小學生超前消費與經濟實力不能滿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搶劫案件在校內外並不鮮見,有的搶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犯罪。這說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防止為超前消費而去犯罪,應當成為對在校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這起案件中的兩名學生的行為值得我們所有的學生、學校和家長們警醒。

案例二:

三個月內11名低齡女生被輪奸

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由海口市兩所中學為主的19名在校生和輟學學生組成了一特大輪奸犯罪團伙,瘋狂作案15次,輪奸11名被害人。該犯罪團伙成員固定,年齡偏低,最小的15歲,最大的18歲,成員固定,其中1988年出生的就有13人,在校學生11人。該團伙以搭順風車、到海邊玩,去酒吧、燒烤園喝酒等借口為由,借機實施輪奸。被輪奸的被害人女生中年滿12歲的1人,13歲的3人,14歲的3人,15歲的2人,其中在校女生8人。2004年6月,海口市某小學一名年僅12歲的女生被該團伙成員輪奸三次,強迫賣淫未遂一次。2004年7月,該團伙13名犯罪嫌疑人在海口市某賓館客房內持刀威脅、毆打年僅14歲的某中學初中一女生,然後13人輪奸了該女生。

點評:性侵害行為不僅包括性交,還包括撫摸、暴露性器官、手淫等。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是不可隨便讓別人觸摸的,與異性需保持一定距離。同時要提高孩子的警惕性。犯罪人往往利用孩子的特殊心理,以給零花錢、糖果等為誘餌或以關心學習、考試給高成績、同情家庭遭遇等為借口,或採取威脅、恐嚇等手段對孩子進行性侵害。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加強孩子的識別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即使事情發生了,與父母的及時溝通交流都是防止被長期、多次侵害的有效方法。

案例三:

沒有完成作業被體罰

海口某中學一名初一的老師因為學生沒有完成布置的作業對學生進行體罰,一名姓謝的家長告訴記者,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女兒說手疼,是在學校里被老師打的。他很奇怪為什麼孩子在學校會被打?女兒說英語老師讓默寫單詞,默寫不出一個就打手心一下。以前她數學考試不好,考了41分,就被數學老師打過82下,當打到20幾下的時候,她的手都麻木了。「數學老師用竹棍打手,而英語老師是用細木板打手」女兒所在班上的四十多名學生,幾乎都有被老師打過。英語老師也坦率地承認自己確實打過學生,那是因為上課的時候他們沒有紀律性,總是吵吵鬧鬧的,如果不讓他們安靜下來,那會影響到別的同學學習。英語老師還強調不給學生施加壓力,學生就不會有動力。

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侮辱、毆打教師,禁止體罰學生。對違反規定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解決:

學校家長學生共同努力

海南日新律師事務所律師說,目前在未成年人保護的立法中,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缺,公安部門對於校園暴力主要是以教育為主,懲處為輔。同時,他還認為,校園暴力對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和身體方面的侵害,監護人是需要負民事賠償責任的。而一般的民事案件,公安部門是不會介入的,只有當該案件構成了刑事案件時才能插手,所以目前防止校園暴力主要是靠學校和家長、學生共同努力

海口市美蘭區檢察院檢察官認為,校園暴力是社會消極因素在青少年身上的一種反映,近年來之所以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形成有著重要作用,再次,不少家長仍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輕德育,很少甚至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校園暴力背後的一群邊緣青少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預防校園暴力首先要抓好家庭教育,家長應當積極履行好監護責任,尤其注重培養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們學會給予和奉獻,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

支招:

遭遇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

海口市美蘭區法院法官還支招說,遭遇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以減少損失,盡可能不發生沖突,以減少肉體傷害。如果勢單力薄,要什麼給什麼是一種緩兵之計,但一定要把對方的體貌特徵看清楚,以便協助公安機關把他們抓獲;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告訴家長,家長要幫助解決問題,不要袖手旁觀,也不能斥責,更不能幫著實施暴力手段;對受害者一定要鼓勵其報警、報告老師和學校,甚至告到法院,以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要在教育心理專家的幫助下,消除心理陰影。

Ⅳ 介紹幾個小學生在校發生的事故案例

小學二年級學生甲某(10歲),下午放學後在學校操場玩耍,不甚自己從單杠上摔下,導致右手摔斷,事發後周圍學生未報告老師,學校保安,老師等沒有把學生送往醫院,也沒有通知家長。後是一同學的母親通知了家長,才將孩子送到醫院,這已是事發兩小時後了。請問學校是否有責任?有什麼責任?是否需賠償?賠償多少?依據哪些法律條款?如果不同法律條款有沖突,又怎麼辦?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的處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

第四條 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助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五條 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第六條 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七條 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託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 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章 事故處理程序

第十五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 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 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章 事故損害的賠償

第二十三條 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的范圍與標准,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時,認為學校有責任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相應的調解方案。

第二十五條 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存在爭議的,可以委託當地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醫院或者有關機構,依據國家規定的人體傷殘標准進行鑒定。

第二十六條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

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二十七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後,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 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九條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經調解形成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應當由學校負擔的賠償金,學校應當負責籌措;學校無力完全籌措的,由學校的主管部門或者舉辦者協助籌措。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舉辦者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傷害賠償准備金等多種形式,依法籌措傷害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 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創造便利條件,但不得從中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章 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學校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整頓;對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第三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未履行相應職責,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受傷害學生的監護人、親屬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者侵犯學校、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的,學校應當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造成損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賠償。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的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本辦法所稱學生是指在上述學校中全日制就讀的受教育者。

第三十八條 幼兒園發生的幼兒傷害事故,應當根據幼兒為完全無行為能力人的特點,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 其他教育機構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在學校注冊的其他受教育者在學校管理范圍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實施,原國家教委、教育部頒布的與學生人身安全事故處理有關的規定,與本辦法不符的,以本辦法為准。

在本辦法實施之前已處理完畢的學生傷害事故不再重新處理。

Ⅵ 關於學校一件糾紛事件

你好
學生傷害事故屬於緊急突發事件,學校應對的時間從事故發生之時就已開始。在第一時間內介入事故的處理,既是學校的法定義務,也是學校為今後贏得糾紛處理的主動權並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的一次機會。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在救助上,一是要及時,不能拖延。教師一經發現學生受到傷害,要馬上採取相應措施。實踐中,對於外部的傷害,教師易於辨認,對於一些不是外露於身體表面的傷害(如心臟疾病等)則不然。如果學生反映身體不舒服或者教師發現學生身體出現異常,此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找醫務人員進行檢查,而不能掉以輕心。疏忽大意、不以為然有可能導致學生錯過最佳的救治時機。如果因學校的延誤而導致損害後果擴大的,則校方應當對擴大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二是救助方式要合理。救助的措施要符合醫學常規,不能起反作用,反而加重學生的傷勢。由於教師並不一定掌握救助常識,因此救助時要格外謹慎。一般情況下,學校應讓校醫務人員進行簡單、必要地緊急處理後馬上送往正規醫院救治。如果因學校所採取的救助方式不合理、不恰當而導致損害後果加重的,則校方應當對加重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除了救助之外,學校還須履行的另一項義務是及時通知受害學生的家長。學校應當在救助的同時,立即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讓學生家長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到學生身旁,以保證治療活動的順利進行。
需要指出的是,學校對學生的救助及對學生家長的通知義務是不附帶任何先決條件的。無論傷害事故本身是否因學校的過錯而引起,校方都應履行救助和通知義務。從危機公關的角度來講,學校的積極救助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受害學生家屬對校方的埋怨、對立情緒,為下一步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奠定基礎。
二、分清責任,妥善應對學生家長的不理智、過激行為。
一般而言,在救助階段,學生家長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一旦救助結束(包括傷愈出院和死亡兩種情形),既成的損失趨於明朗,學生家長在悲痛之餘開始考慮損失的彌補、責任的追究問題。尤其是在學生死亡的情況下,家長的悲痛急轉為怨恨,希望責任人能夠得到嚴懲,讓責任人在經濟上承受較大的負擔,以寬慰自己受傷的心靈,填補自己那根本無法以物質來衡量的巨大損失。在此情形下,學生家長極易向學校提出過分的要求,做出不理智、甚至過激的行為。此時此刻,學校該如何應對?
學校首先應當做的事情是明辨誰是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主體,然後區分自身責任的有或無、輕或重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分清責任是學校正確處理傷害事故的前
滿意請採納

Ⅶ 急:求一篇關於教師與學生以及家長的糾紛的案例

昨天下午,我校初三某班級學生的家長來到學校,跟班主任吵架甚至開口罵老師,原因版:老師權對學生管理嚴格,不符合這位家長的教育風格,讓那學生心情不好了。家長來了三個,學生的家長來了三位,父母以及阿姨,學生的父親就在學生的班級門口拉著班主任要打,一領導在旁邊勸架,那家長不服氣,仍舊三張嘴巴齊罵老師,要找校長評理。
我不知道那個班級的學生看了這樣的鏡頭有什麼樣的感受,幸災樂禍還是惋惜?
老師以後還怎麼在學生面前立足?
現在每家都是一個孩子,很多孩子也被家長寵上了天,老師對學生怎麼管理才能讓班級百十來口子學生的家長同事滿意?不管?輕管?還是嚴管?
面對不學習還搗亂紀律的學生,老師又該怎麼辦?管嚴了,家長罵!管不嚴,家長還罵!到底該怎麼管?
(註:那位老師我我們學校公認的對學生認真負責的老師。
在這里,我並不是想為這位老師說話,只是想向社會上每一個家長徵求一下意見。)

現在9年義務教育階段不準開除學生。面對頑劣的學生,老師們一個個也是束手無策:管了,家長鬧;不管其他家長罵!

Ⅷ 如何處理小學生之間打鬧被家長投訴的案例

小孩子平時打打鬧鬧免不了,關鍵是怎麼教育孩子。首先不應該教孩子去打人,更不能以暴還暴。孩子之間的爭執打鬧,只要不存在肉體傷害,家長盡可能不要介入,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糾紛。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小孩子打架根本不需要調解,他們自己一會兒就和好如初了,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早把糾紛忘得一干二凈了。而大人一旦介入,就變得復雜了,本來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摩擦,結果可能演變成兩家大人之間的矛盾。如果是孩子主動向家長「告狀」,要求家長出面干預的話,家長也不要急於下結論,而要先問清情況,讓雙方都有講述理由的機會,然後對孩子加以引導,盡可能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對於較小的孩子,或者根本沒必要解決的糾紛,家長可以提出一個新的話題或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新的協作中學會團結,從而忘卻矛盾,和好如初。孩子打架闖禍以後,如果不太嚴重的事情由孩子自己處理,比較嚴重的事情,必須由家長出面的話,必須帶上孩子,讓他親歷處理問題的全過程,需要賠禮道歉的,必須要孩子與家長一起向被傷害者賠禮道歉,該下跪磕頭的,孩子一定要下跪磕頭,應該賠償的,賠償的錢物要由孩子親手交給受傷害者。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具體的心理感受,才會懂得什麼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次教育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自然不會被欺,讓孩子學會寬容,不管別人是無意或有意的,都應該寬容地去對待。畢竟以後在人生的路上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和事。如果是在受到欺負時,也不要表現得太懦弱,可以大聲地斥責對方,表示對他的行為不滿,可以大喊我不喜歡你打人。以後你不許再打我,等等。讓孩子去處理,鍛煉一下他的處事能力。

Ⅸ 求中小學生犯罪事例

案例1、15歲的初三學生庄海在初一年級時就加入了共青團,當選為班長,工作負責、學習優良,先後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有一天與父母告別後准備回家時,發現一個初二學生在他父母後面做鬼臉,這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問一問、說一說,都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庄海非常生氣,認為是對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幾個同學一起上去教訓他一頓。原以為被教訓者不會怎樣,沒想到卻引起這個學生邀約一幫人來報復。為了不甘示弱,又發生了對報復者的報復,在雙方毆打中,庄海拿出隨身帶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傷,法院判處庄海犯故意傷害罪。在監獄里,庄海面對鐵窗、鐵門,回顧這不該發生事,無限悔恨

案例2、小王與小顧是同校同學,小王讀初三,小顧讀初一。一天二人發生口角,小王順手打了小顧一下,不當一回事就揚長而去。不想小顧人小氣盛,當晚就約了幾個小哥們找到小王家,要給小王給一點顏色看看,由於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門吵鬧一陣。王回家知道後,第二天連續三次找小魏幫助,小魏自認為是小兄弟的頭,欺侮小兄弟就是給他小魏難看,所以一口答應,當即叫了一個朋友,准備了一把長砍刀,到校門口等候,當顧放學剛走校門,上去對准顧就是一刀。顧經搶救雖脫離危險,但顱骨骨折,構成九級傷殘。

魏家境貧困,母親體弱,魏犯罪後其母舉債請律師,到處奔走,勞累、憂郁成疾,在魏判刑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說:「這不爭氣的兒子一刀下去,活活追去了他母親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王是獨生子,家庭不僅要承擔請律師、經濟賠償等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案發前正值王初中畢業面臨中考,在他進監獄的時候,職高的錄取通知書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斷送了自己的學業、前途,也毀掉了家庭的幸福。顧也是獨生子,受害致殘,今後一輩子怎麼辦,父母整日以淚洗臉。魏的一刀不止毀了小顧一人,而是一刀毀了三個家。

案例3、某市職業中學接連發生學生搶劫、敲詐、盜竊的案件,11名學生走上了受審台,他們有的是家境貧寒,卻貪圖享受、擺闊氣、錢不夠花,就拉幫結伙,當「老大」,去偷去搶;有的是怕受欺負,找靠山,求保護,主動靠近惡勢力,跟著學抽煙、喝酒、一起混,搶劫團伙的成員;有的原本學習不錯,老老實實,成為團伙搶劫、敲詐的對象,被幾個嘴巴打下來,就們在一起了,從受害者變成害人者。為什麼這么多學生走上搶劫犯罪的道路,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外,學校無所作為,歪風邪氣彌漫,打架斗毆不斷,大欺小、強凌弱、敲詐勒索,司空見慣,成為犯罪團伙滋生猖狂的溫床也是重要原因。

案例4、某地四名初二學生受社會高消費的影響,經常上酒樓、穿名牌,大把大把地花錢,遠遠超出自己家長的經濟負擔能力。他們從電視錄像中看到搶劫來錢很容易,於是自恃人高膽大,經常晚上持刀闖入本校宿舍對外地學生威脅,索取錢財,猖狂時一個一個宿舍挨著搶,同學看其窗凶極惡的樣子,敢怒不敢言。發展到後來,他們竟在學生晚自修時強行搜身,造成有的學生心神恍忽,不敢上學,對學生的身習健康、財產安全以及教學秩序造成的危害。他們自己還認為沾校時搶同學的錢無所謂,最後當然沒有逃脫法律的制裁。

案例5、陳興、單豐均為在校學生 ,一天陳約單去某中學打龔成,因龔向另一學生強索錢財。兩人在校門口,正好碰上學生胡某欄住龔,陳上去就打,打後胡提出要錢,龔只好同意交出70元錢由陳、胡等人分。不到一個月,陳又約單、王兩人商量說,現在中學正交學費可以去強索或搶學生的錢,之後三人走到學校附近,碰上一名學生,陳上去索要錢財,被害人不服,陳等三人一起上去推打並拉住被害人雙手,從身上搜走150元。幾天後小單也來約陳、胡、王等四人,說張某有錢,找到張索錢時被拒絕,於是陳等對張踢打,張被迫只好交出身上的錢。他們甚至於向小學生索要錢財,一個小學生被拿10元錢後大哭不走,他們又還給這個小學生6元。盡管這幾名學生都只有16歲,而過去沒有犯過這類罪錯,根據刑法的規定還是被判處刑罰。

案例6、16歲的小朱與15歲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學,平時就好自稱大,恃強凌弱;二人家庭經濟都較困難,很羨慕有錢的同學穿名牌。一天,一個低年級學生穿了一雙耐克鞋在路上一腳把一塊石頭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氣想教訓教訓這個小同學。小李一看一雙新的耐克鞋,就說把這雙鞋換過來穿穿算了,小同學不肯,二個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腳,小同學只好把鞋給了小朱。小同學的家長報了案,小朱與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經查,小朱和小李還數次向其他小同學強索人民幣,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強索17元,後因被害人要求返還7元,總共強索金額31元,學生家長反映十分強烈。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條例》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了處理。

案例7、劉雲是某醫學院的學生,從小父母悉心培養,學習美術、音樂、舞蹈,原本是個多才多藝的花季少女,令人羨慕的好學生。16歲認識了一個男青年,墮入愛河。男青年是個小混混,小兄弟很多,帶著她玩、跳迪斯科、打架,父母反對,她搞假自殺逼父母讓步。在男朋友的教唆下,又跟小混混逃走,放棄學業,騙錢,用安眠葯使人睡覺然後中進行盜竊,為了一段本不該發生的「戀情」淪為盜竊,付出了自由、前程、青春和才華。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因糾紛處理案例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