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林權糾紛裁決書

林權糾紛裁決書

發布時間:2021-07-22 06:04:45

❶ 單位之間發生林權糾紛由什麼部門調解

森林法:
第十七條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❷ 林權糾紛調處申請書

林權糾紛調處申請表基本情況姓
名性
別職
務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法人證書號碼住址或地址糾紛現狀糾紛面積公頃(畝)林木蓄積(或株數)糾紛所在地縣



小地名糾紛地塊四至東南西北附圖情況糾紛事由(包括時間、原因、過程等)當事人的
申請請求當事人的
協商意見備

申請人(簽名):
申請時間:


❸ 關於林權方面的的糾紛!

這不是單獨的林權糾紛,主要還是遺產糾紛,所以,你們必須先從遺產上把資產脈絡理清。從遺產關繫上,如果你大伯已經久居城市並對老人沒有盡太多的贍養義務,並且他手裡沒有什麼遺產證據,你們的官司是可以贏的。
另外,關於林權糾紛方面的事情可以咨詢「綠銀盛世」,他們是專門弄這方面咨詢和林權交易代理的。

❹ 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如何認定林權證書的效力

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以下簡稱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的規定,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要確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首先應以依法核發的林權證為准。
但是,我國山林權屬政策自解放以來經歷了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各個時期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在當時確權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性及人為性失誤,導致現在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認定林權證書效力成為了難題。
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確定土地個人所有,為群眾頒發了土地證;此後的合作化運動,個人所有土地山林隨人入社,土地、山林集體所有;1961年至1963年對土地(林地)、耕畜、農具、勞動力進行了「四固定」,按屬地原則對土地林地進行統一的調整,歸就近的生產隊集體所有;1981年至1983年的「林業三定」,為生產組集體和各戶頒發了山界林權證、社員自留山使用證。每次的社會歷史變革都會帶來林地權屬的變化,而林權確權工作的不規范、登記發證制度的不健全導致部分林權證錯漏填寫、重復填寫等情況時有出現,當然,存在這種錯填、漏填、重復填的現象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一是六十年代的「四固定」工作不徹底,且「四固定」當時主要是對耕地和林地,對當時未開發的荒地,一般不固定,對在「四固定」時期的土地(林地)確權基本上也沒有法定形式的文字記載,記載不規范。二是八十年代初落實「林業三定」工作時,工作組的人員本身水平不高,頒證工作粗糙,填證不規范、不統一、不全面,產生了證件的錯發、重發。比如有的山林權證四至范圍寫成「上至山頂,下至田邊,左至大松木,右至某某甜竹根」。結果是松樹砍掉了,甜竹根也不見了,界線沒有了,引發糾紛;或者當年的小松樹也長大了,到現在全部都是大松樹,你說是這棵,我說是哪棵,這也引起了爭議;而有的山證的四至界線寫成左與張三交界,右與李四交界,雙方對界線各持己見,亦因此引發糾紛。而且,當時有些證是蓋好印,然後發給各戶自己填的。我們在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就見過空白已蓋印的山界林權證和社員自留山使用證。
在審判實踐中,對於採信山界林權證、社員自留山使用證這類書證並沒有統一的標准。本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就因為時間跨度長,土地改革、「四固定」不徹底,「林業三定」工作粗糙,加上當時的工作人員不重視資料的完善和保存,造成無據可查或資料丟失,以致當事人發生權屬爭議無法找到相關證據,普遍存在當時的證人難找、有效的書證、物證難查,證據鏈難連的問題,因此,事實難以查清。所以,有的法官如果見到一方有山證的話,基本承認其效力,而有的則一概否認其效力。那麼,對於這種山證,我們在審理中如何更好認定其效力呢?
筆者認為,鑒於歷史的原因,對於這些山證的效力,既不應一概否認,亦不應一概肯定,這些證據應結合其他證據以及管理事實等才作確認比較妥當。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要遵重歷史,遵重現實,要從有利於生產、生活,有利於管理和利用的原則來處理爭議。
對於因山林政策調整所形成的權屬證書、登記確權底冊等書證,是確定山林權屬的主要證據,要正確認定山林權屬糾紛中這些書證法律效力,應把握當時的社會政治、法律、政策背景,根據證據的客觀性、合法性、關聯性,結合現實情況加以認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林業三定」時的山證,無爭議的應當確認其效力。對因錯發,重發等情況引起爭議的,則應查明情況,參考「四固定」的確權依據作出處理。如合作化、「四固定」時期沒有有效權屬依據的,應通過田畝造冊、交糧納稅、經營管理及使用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認定,在以上因素欠缺的情況下,可參照土改確定的權屬處理。爭議山林的林木性質以及對山林的經營管理也是認定山林權屬的證據之一,在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的經營管理情況。
對於有些山證,如我們見到過有的山界林權證沒有蓋縣人民政府的印章,有的填報負責人處沒有人簽名,有的審查同意單位(社、隊)處沒有蓋印,有的沒有填寫日期,有的填寫有錯別字,對方當事人都會對這些漏填錯填的山證有異議。對這類證據,如果僅僅是證據形式上存在瑕疵,結合其他證據材料能夠印證該份瑕疵證據所要證明事實的,可以認可該份證據的證明效力;但是,如果僅有該瑕疵證據,沒有其他證據予以印證的,一般情況下不應認定該瑕疵證據的證明效力,當然,如果幾個瑕疵證據之間能夠相互印證證明某項事實的,也可以不否定該瑕疵證據的證明效力。
認定山林權屬的書證主要有「林業三定證」(包括山界林權證、自留山使用證、林業生產承包合同等)、「土地證」(包括清冊)、「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包括入社資料、協議書、調解書、政府處理決定、法院判決等),這三類證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在適用上應有順序之分,認定的順序應該是先「林業三定證」再到「土地證」最後是「權屬變更憑證」。
在有「林業三定證」而且是正確有效的情況下,應以「林業三定證」作為認定權屬的首要依據。如果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證據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經得到了「林業三定證」的肯定,因而不發生「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的適用問題;如果這些「合法的權屬變更」證據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後,這些憑證則作為認定山林權屬的直接依據,「林業三定證」不能作為依據。

❺ 林權糾紛處理決定書怎麼寫

一、處理依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證書,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 二、處理程序 (一)當事人協商調處程序。所謂當事人協商解決是指,山林糾紛產生後,當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動使用自己的權利,向糾紛的對方提出解決爭議的建議,以求得糾紛的協商解決。 (二)行政解決程序。山林糾紛當事人反復協商未能得到解決,當事人依法報請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處理,縣政府依法作出處理的,稱行政解決程序。 1、申請申請人向縣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提交《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申請書包括以下內容:①當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②爭議的現狀,包括爭議面積、林木蓄積、爭議地所在的行政區域位置、四至和附圖;③爭議的事由,包括發生爭議的時間、原因;④當事人的協商意見。 縣調處山糾辦公室在接到《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後,應當及時組織辦理。 2、受理縣調處山糾辦公室接到當事人請求調處山林糾紛的申訴或者申請後,應首先審查是否屬於山林糾紛和是否符合行政解決的條件,決定是否接受申訴或者申請,並通知當事人。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則通知當事人按有關規定辦理;如果符合的,由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作出受理決定,即接受當事人請求,組織處理,並通知雙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提出山林權屬的有關證明材料等。 3、調查核實,收取憑證。 4、組織協商調解。 5、裁決。山林糾紛當事人在縣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的調解下未達成協議並無繼續調解必要的,由主持調解的縣政府調處山糾辦公室依據林業政策、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理決定,製作決定書,分送有關當事人,並註明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三、處理范圍 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政府依法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鎮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按分級負責制,一般由鎮級人民政府處理)。 四、收費處理林權爭議工作中所需的測量、鑒定、制圖、立界樁等費用,由爭議各方當事人共同承擔。

❻ 林權與土地糾紛

您好。林權證來和土地證的發源證單位不同,持有林權證和土地證所享有的權益,也是有所區別的。就您反映的個案看,我個人認為,如果該荒地原先的權利人為一社和四社,即使一社持有林權證,那也只能證明一社有林權,在土地權屬未依法變更的情況下,該土地權屬仍應歸原先的權利人一社和四社。

❼ 林權糾紛處理

首先,對方要想爭有兩條途徑:一,訴訟;二,申請行政裁決;訴訟也好裁決也罷,內都適用誰主容張誰舉證的原則,即他說是他的不行需要提供證據證明。
其次,據你陳述的事實你已經合法取得林權證,即林權證上登記的權利人是你。根據《物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林權的權利人已林權證及政府相關部門的記載為准,據此可以證明你就是權利人。
最後,如前所述,對方只有提供證據證明林權證記載有誤的證據才可能推翻你是林權所有人,故而你現在只需要靜觀其變,見招拆招,不要杞人憂天。

❽ 林權糾紛案件中是先撤銷林權證還是先確權

建議先撤證,因為調處部門會根據權屬憑證來裁決。除非你有充分的歷史耕作事實和擁有早於其的相關書面權屬憑證(房產登記證,林權證等)證明其辦證的權屬來源不符合法律。

❾ 林權糾紛

我覺得你並沒有把矛盾說清楚,林改的時候填了?是不是這一次林權改革內的時候你的林容權證是把那片山林核發給你了?如果是林權證已經把那片山林核發給你了,那不用著急呀,證都是你的了,別人還能賴走嗎?
而且你那片林地如果真的是有0.5平方公里的話,不能算是小林地了吧?0.5平方公里的林地,應該是有1500畝了。
歡迎您作問題補充!
如果林權證沒有用的話,那這一次的林權改革還有什麼意義呢?林權證上蓋的是國家林業局的大印,完全具有法律效力,怎麼會沒有用呢。
當然,如果你們對一塊林地的歸屬權有異議,可以提請林業主管部門裁決,各方拿出證據證明這一塊林權屬於已方。但你們的這一起糾紛,由於現在這一塊林地是落在你的名下,對方想要證明這一塊林地屬於他,他負有主要舉證責任,如果他不能提出有效證據證明這一塊林地是屬於他的,那麼這一塊林地仍是你的。
不過各地方的政策有所不同,建議您去咨詢當地的林業主管部門,這樣得到的答案比較切合您的實際。

❿ 同村不同組的林木林地糾紛由誰處理

由村委會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條 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第十二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閱讀全文

與林權糾紛裁決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