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動車被非法佔有,能否在侵權行為地起訴
當然可以,一般是在案發地,即侵權行為發生地起訴。
㈡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管轄依據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的管轄依據是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㈢ 汽車維權找哪個部門
協商不成,到消協投訴不成。到法院起訴,主張銷售商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章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一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四十五條因產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四十六條產品投入流通後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採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七條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㈣ 自行改裝品牌汽車侵犯他人商標權嗎
商標侵權是指違反商標法的規定,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或者服務上未經商標權人同意擅自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損害商標權人合法利益的行為。從表面上看,涉案車輛的車主李某涉嫌侵犯了保時捷汽車製造商的商標權,因為他在相同的汽車類別上未經同意擅自使用相同標識。但是,在我國,目前終端消費者一般不被認定為侵權主體。
第一,終端消費者的行為一般不被認定為商標「使用」行為。要構成商標侵權,首先要構成對他人商標的「使用」。而所謂的商標「使用」,一般理解為對他人商標的經營性使用,即用來表明商品來源、吸引潛在的消費者或者達到某種商業性的目的。但是對於一般的終端消費者來說,並無經營性的目的,而僅僅是自行消費,因此在身份上並不符合商標侵權的主體內涵。
第二,是否可能導致消費者發生混淆即「混淆可能性」,是商標侵權的基本判斷標准,而終端消費者的自行「改裝」行為,只會導致「售後混淆」,而我國目前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並不認可「售後混淆」。對於一般意義的商標「混淆」而言,是指消費者在買賣商品過程中因為他人商標侵權而對商品來源產生的混淆,而在前述新聞中,改裝者自己就是消費者,自然非常清楚汽車並非來自保時捷公司,因此並未誤解商品來源,不會產生一般意義上的「混淆」。但是,改裝者的行為,卻會對除改裝者之外的其他汽車消費者產生國外商標侵權理論中的「售後混淆」。例如,汽車改裝者自己清楚知道所購買的商品並非某種知名品牌,但在其擅自改裝後,因改裝後的汽車的外觀、款式和知名品牌汽車會產生近似,導致汽車改裝者之外的人會產生混淆,從而給知名品牌的權利人造成損害(例如降低商譽)。必須指出的是,售後混淆是從美國判例中發展出來的商標混淆理論,適用的范圍主要是奢侈品類商品,但在我國立法和司法中尚未得到承認。
然而,這種對高檔商品的擅自改裝行為亟待引起各界重視和規制。如前文所述,盡管目前終端消費者難以被認定為商標權的侵權主體,同時我國尚未認可商標侵權包括「售後混淆」的情形,因此,對於一般的汽車愛好者的私自改裝行為,尚難以被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為牟利而提供各種品牌汽車「改裝」服務的經營者,卻無疑完全符合商標侵權的主體條件,因此涉嫌侵權。
㈤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由哪個地方的法院管轄
現實困惑
家住A區的楊某駕駛自家的中型拖拉機途經區一路口時,不慎將韓某撞倒,致使韓某受傷住院。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楊某對此次事故負主要責任,韓某負次要責任。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韓某欲起訴楊某。那麼,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由哪個地方的法院管轄?
律師答疑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的受理法院有侵權行為地、侵權人住所地或承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保險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權利人可以在以上三處法院中選擇任一法院提起訴訟。本案中,韓某可以在此次交通事故發生地B區、楊某的住所地A區或承保楊某拖拉機的保險公司所在地三者中任選一法院提起訴訟。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應當將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該保險公司已經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
法律解讀
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遭受損害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侵權行為性質在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被告住所地包括侵權人住所地及交強險保險公司所在地,因為兩者須列為共同被告。
㈥ 汽車停在人家的窗外算不算侵犯人權
汽車停在人家的窗外不算侵犯人權,如果停的這個位置不是劃定的停車位,只不過這樣的行為屬於不合理的停車
㈦ 公司利用差價買賣汽車是否為侵權行為
這不觸犯刑法,但是構成了民事侵權。
該業務員的行為給公司造成了損版失,侵害了公司權的權益。作為公司的業務員,他知曉了公司客戶的信息和公司產品的價格,這些都屬於公司秘密,他利用這些秘密,賺取差價,獲取利益,侵犯了公司的權益。
另一方面,他與公司建立了勞動關系,卻從事與公司有競爭關系的業務,這違反了競業限制規定,違反競業限制給公司帶來損失的,應當作出賠償。
㈧ 請問侵權行為(故意阻攔營運車輛)造成停運怎麼起訴
停運損失可以申請鑒定。先起訴後由法院委託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鑒定。鑒定的材料包括:行駛證、保險、規費等材料。停運損失=每日純收入+每日不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