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張寶才返還財產糾紛一案

張寶才返還財產糾紛一案

發布時間:2021-07-22 04:18:15

『壹』 返還原物糾紛一案與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有什麼區別

返還原物是物權請求權,而財產損害賠償是債權請求權。

『貳』 什麼是返還原物糾紛

這是物權保護中的返還原物(財產)糾紛。返還財產一般須是原物,原物即可以是特定物,又可以是種類物。

『叄』 侵佔財產要求返還什麼案由

侵佔財產要求返還的,應定案由為返還原物糾紛。但是如果原物已經損壞而要求賠償的,則案由應該定為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非法侵佔他人財產的,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在民事上有返還原物的法律義務,所以,如果是要求侵佔人返還原物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規定,案由應該定為返還原物糾紛。

《刑法》

第二百七十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3)張寶才返還財產糾紛一案擴展閱讀:

必須是將他人的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拒不交還的行為。

所謂占為己有,是指應當將他人交為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當成自己的財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處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將財物出售、贈與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費、充抵債務、設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毀壞這種處分。

具有後者這種行為,應以故意毀壞財物罪治罪科刑。所謂拒不交還,是指依法、依約而當將他人的財物退回而拒不退回,如財物所有人明確提出交還並舉有證據證明屬及所有,行為人仍視而不見,明確表示不予舊還;

或者雖然表示歸還,但事後又擅自處分致使實際無法交還;或者採用諸如謊稱財物被盜、丟失等欺騙手段而拒不歸還;或者攜帶財物逃離他鄉而拒不歸還;或者已經非法處分而拒不追回或者賠償的等等,

當然,行為人如果最終還是交出或者退還了財物,或者是在他人明確提出主張交還前處理了財物事後已作了或答應賠償的,甚至是在他人提出主張後還擅自處分財物但又作了賠償的,等等,就不應以本罪論處。

『肆』 返還原物案件中不能確定財產在哪裡法院如何處理

返還原物案件,不能確定財產在哪裡,只要能夠證明財產被被告侵佔,法院就可以判決被告返還。

『伍』 返還原物糾紛案件,到執行廳了,如果還是不返怎麼辦什麼條件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已經到執行庭的話,說明對方已經申請了強制執行。
如果不返還,按照法律規定,對於逾期未履行的,法院將採取查封、凍結、扣押、劃撥、拍賣、變賣(單位)財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等執行措施。拒不履行的,將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

『陸』 民事行為的無效或被撤消的法律後果,其一是返還財產。怎樣的情況69

民事法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被撤消的法律後果
(1) 財產返還
A. 單方返還:過錯方返還給對方,對方不返還,依法處理。
B. 雙方返還:雙方分別返還給對方。
(2) 賠償損失
締約過失責任合同法第42、43條
「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或其他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是我國《合同法》對於《民法通則》有關無效民事行為的一般化後果的具體化規定。締約過失責任是指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在締結合同過程中,基於其主觀過錯而違反法定的締約義務,致使所欲訂立的合同未能成立或者無效,並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依法承擔的法律責任。締約過失的實質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使締約過失的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這樣規定是為了使當事人信守合同,為對方當事人提供真實情況。
(3) 追繳財產

『柒』 股東作為原告,起訴被告損害公司利益,請求被告向公司返還財產。依據我國公司法152條第三款的規定,股...

不需要。因為能損害公司利益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般持有法人章,他是不可能蓋法人章,讓股東以公司的名義起訴自己的。因此,為維護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法才有此規定。

『捌』 該案是繼承糾紛還是不當得利糾紛

1、本案不應定為返還財產糾紛,因為返還財產糾紛是最高法院原來設立的案由,在2011年新頒布的《案由規定》中已經沒有了這一案由,故不應定為返還財產糾紛。
2、本案也不應定為法定繼承糾紛,因為本案侵權車主賠償款不屬於李乙的遺產,不存在對這些賠償款發生繼承的情形。所謂遺產,應當是死者生前即已取得的財產,而爭議的財產是李甲因車禍死亡而由侵權方向死者近親屬支付的賠償款,賠償款發生時李甲已經死亡,所以不能作為遺產處理,也就不能定為法定繼承糾紛。
3、本案應定為不當得利糾紛。因為本案中李甲領取並佔有了屬於李乙父母的財產,是侵犯了其父母的權益,同時李甲取得上述財產沒有法律上的依據,屬於不當得利。不當得利按產生事實上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給付不當得利和非給付不當得利。給付不當得利是指基於給付所產生的不當得利,在這種不當得利中,受益人的所得利益是受損人給予的,也就是說這種不當得利是受損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非給付不當得利是指非因給付所產生的的不當得利,主要包括侵害他人權益不當得利、支出費用不當得利和求償不當得利。本案中甲的行為是不當得利與侵權的競合,應當定位不當得利糾紛。

『玖』 返還原物糾紛法律依據

依據是《物權法》。
行使物權請求權中的返還原物請求權,其請求權基礎是物權法第三十四條關於無權佔有不動產或動產的規定。但由於返還原物請求權系依物權產生的權利,如果物權消滅,則返還原物請求權隨之消滅;若原物滅失,則返還物權請求權隨之喪失。
一、返還原物糾紛訴訟的法律適用
處理返還原物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34條的規定。
二、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返還原物與返還財產並不完全相同。返還原物是指物的返還,返還財產是指財產的返還,財產的形態既包括物也包括權利。所以,返還財產的范圍要大於返還原物的范圍。返還原物是指對物質形態的物的返還。
三、返還原物糾紛訴訟的管轄
返還原物糾紛區分返還物屬於不動產和動產而分別確定管轄。不動產返還糾紛,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4條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專屬管轄。動產返還糾紛,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產生返還請求權基礎法律關系確定管轄,如因合同關系佔有動產的,按照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規定處理,如因不當得利返還的,按照一般地域管轄的規定處理。
四、返還原物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這類訴訟是指原告訴請被告返還其佔有的動產或不動產的訴訟。在多數國家,這類訴訟的舉證責任由不佔有財產的一方當事人,即原告負擔。不少國家的民法規定,對物的佔有具有權利推定的效力。
我國民法通則及民法理論均未承認佔有具有權利推定的效力,但從審判實踐看,物品的佔有者在舉證責任問題上也是處於有利地位的。這是由於未佔有物品的原告是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他首先必須證明作為訴訟請求根據的事實,即證明對所爭執的物品享有合法權利的事實。如證明對該物品享有所有權,享有佔有權等。如果原告主張的引起權利發生的法律事實得不到證明,而被告也未能證明對該物享有合法的權利,人民法院通常也會依據被告外觀上佔有物品的事實,作出有利於被告的裁判。

閱讀全文

與張寶才返還財產糾紛一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