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處理戀愛糾紛
對戀愛中的男女來說,都希望能夠戀愛順利、過程甜蜜,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可事實上並不能盡如人意。
生活中,有很多不太幸運的人在和戀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一方或雙方感覺不適應,感到不滿意,從而出現戀愛挫折。
有的戀愛挫折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修復,盡力調和,反而會愛得更真切、愛得更深情了。可是有的戀愛雙方非但不能和好,反而生出了不少矛盾糾紛,甚至激化到互相傷害的地步,給對方帶來傷害的同時,也給自己造成了遺憾。
那麼,如果在戀愛過程中產生了糾紛應當如何處理才妥當呢?以下這三招,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一、不要意氣用事,做出過火行為
曹君和一公司女職員曉梅相戀,最初兩情相悅,關系親密,半年後兩人訂了親。訂親時曹君花了不少錢, 成了未婚夫妻後關系比以往更深了。可是,沒多久兩人的關系便出現了裂痕。
曹君原是一名教師,由於不願意從事辛苦而又不掙錢的教育工作,曹君便托關系想從鄉下調到城裡。很長時間過去了,曹君調動工作的事一直沒有進展,他現在的單位效益不好,月工資又低,曹君為此苦惱萬分:曉梅當初和曹君談戀愛時,認為曹君調動工作沒有問題,現在看到曹君這邊希望不大,心裡便有了想法。
曉梅怕跟了曹君以後,將來生活沒有保障,便想斷絕關系。最初她只是催促曹君盡快調動工作,後來乾脆對曹君說,如果他調動的事再辦不成,她不會嫁給他了。
曹君工作調動不順利已經夠鬧心了,又聽到未婚妻說這樣的話,兩人當場就吵了起來,曉梅也就藉此機會提出分手。曹君知道不可能馬上調進一個好單位,滿足不了曉梅的虛菜心。於是,同意分手。
但是,曉梅卻不肯退還訂親時曹君給的禮金。曹君所掙工資不多,對訂親時花的那些錢也比較在乎,他多次向曉梅追要,曉梅就是不給。氣急敗壞的曹君一怒之下邀上親朋好友,跑到曉梅家大打出手,把曉梅打成重傷,而且還毀壞了她家不少物品,曹君因此被勞教了兩年。
原本只是戀愛糾紛,卻發展成了令人遺憾的惡性悲劇。戀愛中產生糾紛的男女應當以此為戒,在處理感情糾紛時,千萬要冷靜, 不可意氣用事、做出過火行為,以免追悔莫及。
二、處理戀愛糾紛,應以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為主
因為當事雙方最熟悉糾紛的原委,只有雙方冷靜理智,多考慮對方的難處,共同協商是不難解決問題的。
同時,在處理戀愛糾紛時要有誠意,不管戀愛結局如何,都要帶著解決問題的誠意,切不可因為 戀愛不成,便記恨在心,專挑對方的毛病,給對方找尋麻煩,製造痛苦,方解心頭之恨,才會使自己感到舒服一點。
其實這種打擊報復的做法是相當狹隘的,一方面說明你的涵養和素質低劣,顯示了你心胸的狹窄;另一方面給對方造成痛苦,你自己也不一定能得到真止的快樂。而且做過了頭,自己反而會受到道義、甚至法律的懲處。
三、處理戀愛糾紛時應抱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
當出現戀愛糾紛時,常有的心態是將責任推向對方,這時昔日籠罩在對方身上的光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心中的陰影。如果將對方的長處掩埋,只突出對方的短處,並越放越 太,最後的結論是對方一無是處,產生戀愛糾紛的責任在對方而不在自己。這樣把自己當成無辜的受害者,滿心委屈、一肚子忿悶。
持這樣的態度自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激化矛盾,使矛盾擴大、升級,最終不可收拾。如果真心想要解決戀愛糾紛,應多做自我批評,防止感情裂痕的加劇,鑄成難以收拾的後果。如果雙方仍有愛意,舊情難以割捨,就多想想對方以往給自己的關心、呵護和情意,昔日的溫情往往能彌補爭吵時產生的裂縫。
一旦雙方情意已絕,涉及到中斷戀愛關系,則必須持慎的態度。在感情好的時候,要看到對方的短處;在產生情感裂縫時,要想到對方的長處,要珍惜曾經的愛情,不要人為地製造或擴大裂痕。
在雙方戀情發生矛盾時,有過錯的一方應主動承認錯誤,並用實際行動予以改正,以取得對方諒解。如果實在沒有和好的可能,或者一方堅持中斷戀愛關系,也應面對現實,為了今後的長久幸福,果斷地中斷戀愛關系。
另外,中斷戀愛關系時,要妥善處理好以下事項:
① 把對方寄來的情物盡可能退還對方,一是可以防止睹物傷情,二是可以去掉心病,三是以後找到新戀人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麻煩。
② 在戀愛中用於共同吃喝游樂的費用,不管誰花得多,誰 花得少,通常以不結算為宜,一是很難算清、也不值得花時間花精力去算,二是清算過程中反而更容易激化矛盾。
③ 對於饋贈的禮品,一般可以不索還。如果怕睹物傷情,也可主動歸還。但類似鑽戒、金首飾之類的貴重物品,提出中斷關系的受贈方應主動退還對方為好。因為贈予珍貴禮品是以存在戀愛關系為前提的, 一旦中斷戀愛關系,其贈送的前提已不存在,不能讓失戀一方在承受失戀的打擊之後,還要蒙受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總之,在處理戀愛糾紛時,如果雙方都能為對方著想,以理智、冷靜的態度去解決,糾紛就會很快平息。我們應該尋求這樣的效果:即使做不成戀人,也可以做朋友,盡量不能結成冤家對頭。
❷ 戀愛期間的財產糾紛如何處理
,男女相互向對方給付財物的現象是較為普遍的,給付的性質有時候是饋贈,有時候是借貸。由於戀愛期間對戀人的信任,借貸不打欠條的現象時有發生,或者給付的性質不好意思寫明白、寫清楚,一旦分手就可能釀成糾紛。
一、戀愛期間借款
戀愛期間相互借款,在戀人之間雖然常見,但絕大部分出借人都不好意思開口要戀人打借條,覺得這樣做是對雙方感情的不忠貞,或擔心對方懷疑自已看錢太重。這些思想最終釀萬戀愛不成的財產糾紛。
由於上述情況的發生,致使出借人的權益很難受到保護。如果有借條,是小額的則追回的可能信較大,但是若金額巨大,如只有一張借條,那麼案件本身會因對方的一些抗辯而變的錯綜復雜。如果沒有借條,只有付款憑證,如銀行存款憑證,那打借款糾紛的案子會因沒有借條而變得復雜,常見出現不當得利糾紛或者其他案由。
因此,對於戀人的借款,盡可能做到親兄弟明算帳,讓對方出具借條是最起碼的要求,而對於金額較大的,除出具借條外,還應通過銀行匯款比較保險。
二、戀愛期間饋贈財物的糾紛
戀愛過程中的日常開銷現在也越來越大。隨著戀愛期的延長,戀愛的成本也必將越來越大。如果最終沒有結合,戀愛期的花銷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有時雙方會因上述財物而產生糾紛。
婚前給付不一定是婚前贈與。婚前給付一般可以分為三種況:一是基於習俗,一方給付另一方錢款或物品作為訂婚的標志,通常稱為彩禮;二是一方贈與對方貴重物品及生產生活資料,如住房、汽車、金銀首飾等,在雙方締結婚姻關系之後接愛雙方以嫁妝的形式融入家庭財產中,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可以稱為婚前贈與財產;三是相互贈送小額錢款、禮品及衣物等,屬於雙方之間的禮尚往來。
對於上述財物發生的糾紛,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較多。一般情況下從法律的角度定性為贈與比較合理。
❸ 分割戀愛期間共同買房屬於民事訴訟什麼案由
屬於解除同居關系的析產糾紛,或者直接就是房屋所有權糾紛,無論案由是什麼,你的訴訟請求都應該是確認你對房屋享有全部或者部分的所有權,即法律上的確權之訴
❹ 在戀愛期間買房,該如何避免糾紛
人們常說吃穿住用行,房子是人們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很多人都會想方設法的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哪怕是東湊西借按揭貸款。很多人也會在結婚之前買一套屬於自己的婚房。那麼在戀愛期間,買房應該如何避免糾紛呢?
關於“在戀愛期間買房,該如何避免糾紛?”這個話題,各位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❺ 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案處理案例
1、案情介紹
案例概述
高毅律師受李媛橘(化名)委託訴秦管朝(化名)同居關系析產糾紛一案,該案歷經一審、二審和執行三個階段,該案明確了同居關系解除時物權登記的最高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物權登記的無因性理論。
案件事實(原被告雙方的描述)
李媛橘對事實的描述及證據情況:
原、被告於2004年相識,並於後確定了戀愛關系,雙方於2006年4月30日共同出資購得位於珠海市拱北港昌路129號***棟***房,房價總額約為人民幣20萬元,該房產登記為按份共有,雙方各佔50%的份額,購買方式為按揭,貸款五成共10萬元,按揭款已於2009年支付完畢,現該房產無產權糾紛。
李媛橘提供了房產證(共有證)原件、購房合同及購房款收據,未能提供付款憑證。
秦管朝對事實的描述及證據情況:
認可短暫戀愛關系(從2005年初—2006年8月左右止),但認為購房款首付部分和按揭供房部分都系其個人支付,原告李媛橘於2006年8月即離開珠海,其一直無法聯系,直到本案糾紛前見面。
秦管朝提供了房產證原件、水電費繳費單、水電費扣費賬戶、銀行按揭賬戶、首付購房款中的7萬元左右支出的銀行流水。
2、法律分析
一審原告律師的代理意見(摘錄主要觀點):
(一)就本案房產部分,僅需按照不動產登記簿所登記的份額進行分割即可。
本案雙方爭議分割的,主要部分為雙方按份共有的住房一套。在處理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時,一般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法(民)發<1989>38號,以下簡稱《意見》)處理。《意見》第10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
該《意見》出台時,《物權法》尚未頒布,所以《意見》僅規定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但未明確區分「動產和不動產」、也未區分「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
《物權法》頒布後,對上述問題有了明確規定。《物權法》第94、95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本案中的涉案房產,登記為二人按份共有,各佔有50%的份額。此項份額登記,為雙方對享有該物權份額的唯一、有效證明。《物權法》第99條規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因此,原告有權隨時要求對該按份共有房產權屬進行分割。
至於按份共有人之間對購置共同財產的具體出資比例,已被房產權屬登記證書所記載的份額比例阻卻,失去意義。即是,在各自產權份額明晰且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雙方出資額的多少並不影響對該按份共有房產權益分配比例的認定。原、被告雙方應按各自份額對共有房產分享權利,即本案涉案房產應嚴格按照50%:50%份額進行分割。
(二)原告出資情況說明。
雖然出資比例對按份共有財產比例沒有影響,但應法庭要求,也為查清本案事實,對原告出資情況作以下說明:
以下略。
後續:
本案一審判決後,被告不服上訴到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其代理人以下幾點理由要求二審法院改判(簡述):
1、購房款(出資)的嚴格區分,認為因上訴人(一審被告)為實際出資人,因此認為一審判決忽略上述事實;
2、引用「毒樹之果」理論,認為原審法院未能從權利產生的源頭查清事實,確定真正的權利人,認為僅依據房產證顯示的權利人就獲得法院支持,顯然不合法,致使沒有權利來源的「毒樹之果」被認可,這樣將傷害到真正權利人的利益;
3、關於道德的公平:以被告系港澳人士不懂大陸法律為由,認為一審法院判決不同情理。
二審中,原告代理人(二審被上訴人)答辯意見如下(簡述):
1、被答辯人關於本案起因的描述既非事實,也與常人的基本邏輯不符,更於法無據:
1)上訴人捏造事實,損毀被上訴人形象:略
2)上訴人所述「事實」不符合基本常人之邏輯:一套房產動輒幾十萬,上訴人既非未成年也非其他民事行為能力有限制之人士,應當對物權登記的效力有基本的認識;其次如果上訴人所述為基本事實,則五年前上訴人就該知道其遭受「詐騙」,理應到公安機關立案追究被上訴人的刑事責任,另外當上訴人知道自己被欺騙系「五年」前,當時除了刑事救濟途徑,還可以採取民事救濟,最後假設物權登記機關登記錯誤還可以走行政救濟途徑,而事實是上訴人並未採取上述任何一種挽回自己「損失」的方式。
3)上訴人濫用訴權:略
4)關於房產購買過程的事實:略
2、一審法院適用法律正確,應用法理得當。
即使拋開以上事實不論,眾所周知的法理是物權基於其具有的排他權、優先權(尤其當物權與債權並行時的優先效力明顯)、追及權及物上請求權以及其本身要求的公開性、對世性而成為最高效力的一種民事權利。本案之糾紛表面特徵是析產關系糾紛,但這其中夾雜著普通財產的析產分割,也包含有物權的分割,一審法院採用了以物權登記為準的做法,不僅在法理上能站住腳,在法律條文中也有明確規定,且司法實踐中也是常態。
上訴人所謂的「毒樹之果」法理,「毒樹之果」的理論源於英美法系,特指在刑事案件中對非法證據的排除,是美國刑事訴訟中對某種證據所作的一個形象化的概括,意指「根據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所獲得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口供,並獲得的第二手證據(派生性證據)」。以非法手段所獲得的口供是毒樹,而以此所獲得的第二手證據是毒樹之果。「毒樹之果」原則一種對非法證據的排除准則。
本案中,即使我們強行的把英美法的刑事證據排除准則創造性的應用到民事行為中,被上訴人提交的物權證明(房產共有證書)與上訴人提交的物權證明(房產證主證)完全一致,房產登記證書在物權登記薄上進行了清楚的公示,登記行為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共同在登記機構辦理,此過程既無脅迫也無錯誤,程序公開合法,何來「毒樹之果」。
鑒於以上,上訴人所述的「事實」與基本事實不符,其所認為的法律依據及法理既無法律規定,也無法理支撐。其上訴行為不過是故意拖延被上訴人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而濫用訴權,懇請人民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依法維護被上訴人的民事權利。
3、判決結果
一審法院判決(簡述)
1、原被告雙方於2006年4月30日,原、被告購買了涉案房產(房產具體描述略、其他動產情況描述略)。
2、對於戀愛時間和出資情況,法院僅引用雙方各自描述,未進行認定。原被告雙方一致同意該房產現在可以按8500元/平米計算房價總額。
3、本院認為:《物權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法律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法律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案中涉案房產系原被告在同居期間購買,登記為原被告兩人共有,原告享有蓋房50%份額,現雙方分居,被告應補償該房現值的50%給原告(動產傢具等因價值較少,本院不另行進行分割),鑒於雙方均認可按8500元/平米計算現價(房產面積為42.5平米),故判決被告應當補償原告180625元,被告支付補償款後,原告配合被告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本案受理費2550元,由原告承擔550元,被告承擔2000元。
二審法院判決結果(簡述)
1、二審法院基本與一審法院判決理由基本一致,但增加了部分判決理論,認為:即使所有房產出資繫上訴人支付,但其同意將李媛橘(一審原告)登記為共有人,且已辦理登記手續,亦應當認定為屬於履行完畢的贈予行為,根據合同法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的規定,上訴人以房款為其個人支付來撤銷物權登記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2、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250,由上訴人秦管朝承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執行階段
本案判決後,秦管朝拒不直接履行法律義務,原告申請強制執行,分別向法院提出限制秦管朝出入境及申請對涉案房產進行查封拍賣的申請後,秦管朝向法院支付了補償費用,該案現已執行完畢,完整結案。
4、律師建議
律師點評:
1、關於立案:此類案件的法院訴訟費是按爭議財產標的額收取費用的,因此高毅律師認為:立案時提直接進行財產分割的行為作為訴訟標的,立案庭如果要求明確爭議數額則按爭議財產的購置原價寫明「原購置價為: 」,尤其在房產分割的案件中,房產增值部分的數額可能非常大,採用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的委託人省去很可觀的訴訟費用;
2、關於審理:在同居關系訴訟糾紛過程中,作為少出資或者未出資方,一定要避免去糾結出資款的問題,要將法律適用重點突出物權登記方面(包括物權理論);
3、一審法院最終採納了原告代理人的「物權優於債權效力」的意見,直接以物權法下達了判決結果,一審法官在一定程度了認可了物權無因性理論,這樣的判決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說理性不夠導致了被告上訴,二審法院增加了大量的說理性內容,可能會讓敗訴方較為容易接受判決結果。
4、執行過程:採取的申請內容一定要有的放矢,找到被執行人的軟肋,本案中被執行人系港澳人士,需要常出入境,一旦採取限制出入境則其自然就履行判決了。
法律知識普及:
物權無因性: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在19世紀前期通過對羅馬法交付規則的無因化解釋,尤其是通過對羅馬法非債清償規則的擴張詮釋,逐漸創設了現代意義上的物權行為理論。在1840年出版的《當代羅馬法體系》一書中,他寫道:"私法上契約……首先是基於債之關系而成立之債權契約,其次是物權契約,並有廣泛適用。交付(Tradition)具有一切契約之特徵,是一個真正的契約,一方麵包括佔有之現實交付,他方麵包括移轉所有權之意思表示。此項物權契約常被忽視,例如在買賣契約,一般人只想到債權契約,但卻忘記Tradition之中亦含有一項與買賣契約完全分離,以移轉所有權為目的之物權契約。"
後該理論受到德國法學界的重視,並最終確定為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典型理論,但相比其他法律模式,物權無因性對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最為優厚,而對出讓人的利益保護十分薄弱。所以在當前中國,是否採納物權無因性理論,在法律界並無普遍意見。因此,在處理現實同類案件中常因法官的個人理論基礎出現偏差。目前:除德國外,物權行為理論的追隨者尚有中國台灣省等。
❻ 對因戀愛關系破裂而引起的財產糾紛應怎樣處理
戀愛期間,男女相互向對方給付財物的現象是較為普遍的,給付的性質有時候是饋贈,有時候是借貸。由於戀愛期間對戀人的過分信任,借貸不打欠條的現象時有發生,或者給付的性質不好意思講明白、寫清楚,一旦分手就可能釀成糾紛。這里,我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常見的案例,給戀愛期間的戀人們提個醒兒,戀愛需要感情的沖動,也需要理智的清醒。
慎重之一:購房出資要慎重。
戀愛的目的是結婚,婚房是戀人考慮的大問題。很多戀人在結婚登記之前就開始籌劃買婚房了。買婚房不要緊,但一定要「買婚房、明算賬」。特別是戀人之間還並非夫妻關系,購房過程中,若操作不慎,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出資都「打水漂兒」了,將會追悔莫及。
案例1:
張某(男)與王某(女)2003年2月初相識,戀愛期間相互感覺都還不錯,並且發展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2004年9月,張某提議購買房子,以便雙方婚後共同居住。王某同意,雙方約定ÿ人出資7萬元合計14萬元付首付,以後還貸二個人一塊兒還。由於對張某的信任,王某一次性將7萬元現金交給了張某,也沒有讓張某打收條,王某也沒有太在意購房的過程以及簽訂合同的相關程序。購買房產後,王某在裝修房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陸續往裡投了1萬余元的錢款。2005年5月,雙方在談到具體結婚費用時產生分歧,雙方家長鬧得也不開心,雙方決定分手,這時王某才發現,張某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只是用了自己的名子,購房發票也只有張某一個人的名子。王某要求按出資比例分割購房遭到了張某的拒絕,無奈之下,王某訴至法院。
在購房時,由於張某與王某並非夫妻關系,加之購房時合同及發票上都是張某的名子,因此,從法律角度來講,這套房子物權屬於張某,而非與王某的共同財產。現在王某主張分割房產權利,法院支持的可能性不大。
其實在這個案件中,王某將7萬元現金交給張某而不讓張某打收條的行為也是非常Σ險的,一旦張某不承認收到這7萬元現金,王某將陷入舉證不能的尷尬境地,甚至連出資7萬元的本錢也難以索回。王某在房屋裝修過程中的出資也都是交給張某購買材料,一旦張某否認裝修過程中王某有出資,王某也必然陷入被動。
最後,在法院主持調解下,此案由張某返還王某7萬元人民幣調解結案,王某算是挽回了損失,但其在這個過程中消耗的精力以及裝修花銷卻無法彌補。
因為購房出資涉及較大金額,所以戀愛期間購房出資一定要慎重,共同購房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名子寫到購房合同中,或讓對方打張收條,並註明收款的用途,不要不好意思開口,以免一旦糾紛出現,後悔不及。
慎重之二:戀人借款要慎重。
戀愛期間相互借款,在戀人之間雖然常見,但絕大多數出借人都不好意思開口要戀人打借條,覺得這樣做是對雙方感情的不忠貞,或擔心對方懷疑自己看錢太重。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對於小額借款,比如幾百上千,不好意思讓對方打借條也就算了,但如果幾千幾萬的借款,還是奉勸借款的一方慎之又慎,不然,可能會「保了面子丟了錢」,真的沒必要。
案例2:
小黃(男)與小李(女)戀愛期間,小李對小黃說她叔叔李某因做生意資金周轉不開,急需用錢。小黃正在追求小李期間,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表態說,自己手上有五萬元「閑」錢,可以先給小李的叔叔周轉一下。小李一聽很開心,就打電話給他叔叔李某要了賬號,讓小黃從自己的銀行卡里匯了五萬元過去。幾個月後,雙方因故鬧分手,小黃向小李索要借給其叔叔李某的五萬元,小李說這不關她的事,讓他去直接找其叔叔李某要錢。李某卻說是小李自己願意匯錢給自己的,是贈與不是借貸,故也不願意還這五萬元錢。
因為小黃是從自己名下直接打款給小李的叔叔李某的,因此,如果打官司,小黃是不能起訴小李,而應該直接起訴李某的。但是,由於李某與小黃之間只有匯款的單據,沒有借條,因此,到底事實上他們是借款關系還是贈與關系,或者還是不當得利關系,都可能會是法院查案的難點。事實上,只有匯款單據而沒有欠條,法院也不好直接判定小黃與李某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還需要有其它相關證據佐證借款關系成立。看來,小黃即使有匯款單,但想順利打贏這場官司也並不容易。可見,戀愛期間的金錢給付,還是得當心些!
慎重之三:饋贈財物要慎重。
戀愛過程中的日常開銷現在也越來越大。隨著戀愛期的延長,戀愛的成本也必將越來越大。如果最終沒有結合,戀愛期間的花銷也不是一筆小的數目。
案例3:
小江(男)與若蘭(女)是雙方父母撮合認識的。小江的母親很喜歡若蘭,戀愛期間沒少買東西給她。什麼衣服啦,香水啦,過年過節的紅包啦等等。戀愛二年來,這些花銷總算下來也有三、四萬塊錢,但開銷上去了,小江與若蘭的感情卻沒有升溫,後來兩人分手。小江的母親聽說二人分手了非常難過,又感到這二年來為兒子戀愛在若蘭身上花了好幾萬塊錢,又覺得非常不合算,就找若蘭說,不和小江結婚是她的自由,但必須還清這幾年來小江在若蘭身上花的五萬元錢。若蘭不同意,小江的母親和小江來到律師事務所尋求幫助。
戀愛期間的贈與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不是所有的贈與在結婚不能時都必須返還。小江和小江的母親在二年多的時間里,陸續在若蘭身上的開支不同於借婚姻索取財物的性質,從法律上來說應該定性為贈與。雖然小江和若蘭婚沒有結成,但財物由於贈與關系成立,不好通過法律手段強行索回。因此,律師向小江的母親講清了道理,並奉勸小江的母親以後在小江戀愛期間給女孩子贈與財物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量力而行。
綜上所述,戀愛期間由於男女尚不享有夫妻的權利義務,不管出於哪種原因,一方向另一方支付錢款時一定要注意,給付錢款是什麼性質,是贈與還是借貸,並注意書寫和保存相關的單據,以防止日後產生爭議時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❼ 戀愛期間房屋糾紛處理,男方出的首付款購房合同寫在女方,現在該怎麼樣拿回房產權
這種情況主要是女方同意更名,如果女方同意更名,就可以簽訂協議,然後到公證處進行公證。如果女方不同意更名,就要調取首付款銀行記錄,以證明上男方出的錢,很可能需要通過訴訟解決
❽ 法律:戀愛關系中的房產
房產證是房屋產權歸屬唯一合法憑證.
產權人有權處分自己名下的財產.至於其他問題,那是債權債務的問題,可以另案處理.
先歸還按揭,再處分是個比較好的選擇,法律上沒有問題,事實上可能會有爭議.
主動權是在產權人一方,請結合實際情況,慎重衡量.
❾ 怎樣處理好戀愛糾紛
人流貼吧很多女孩敞開大腿免費奉獻肉體解決光棍性慾,在床上發浪發騷,內懷孕就墮容胎,再懷再墮……所以以肉慾結合苟合姦情才會有戀愛糾紛!古話說得好:奸出人命,賭出賊!
否則單純以結婚為目的戀愛,大家都潔身自好,像朋友一樣以思想溝通為主的戀愛怎麼會有戀愛糾紛?發現對方世界觀思想價值觀不同不合適作為自己的終生伴侶的,平和分手好了。沒必要會有戀愛糾紛!不合適,再換一個戀愛對象很正常的,只要沒睡過,大家都有權利選擇合適的結婚對象。
網路搜索一下「色情泛濫對現代人的傷害」視頻,請多看!
守貞貼吧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