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員工如何投訴企業
1、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局投訴。
2、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專投訴。
較經濟的做法:屬
1、向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請求他們來調查。
2、如果他們不來調查的話,就向勞動局申訴,寫出書面材料。
3、向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要求仲裁。
4、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訴。
Ⅱ 怎麼舉報公司
根據描述公司的這種做法是違法的,可以採取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
投訴所需的材料:
1、《員工來訪登記表》;員工親自來投訴的,由員工本人填寫;員工通過來電、來信(函)、電子郵件投訴的,由工作人員根據投訴內容填寫
2、員工有效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
3、員工勞動關系證明資料(如:勞動合同、工作證、工卡、廠牌、工資表(單)、入職登記證明、被處罰憑證、被開除/除名/辭退/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或證明等)
4、工資收入憑證原件(如:銀行蓋章確認的流水單、用人單位蓋章確認的工資單);
5、委託他人投訴的,提交《授權委託書》原件、被委託人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授權委託書》要有員工本人的簽名,同時寫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一、依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依法為員工參保單位為職工辦理參保手續並為職工繳納社保費不是一個可以商量的問題,一旦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就必須依法為員工參保!參加社保是用人單位和個人的義務和權利,雙方都必須共同遵守,共同承擔。
解讀:根據規定,單位應為職工辦理參加社會保險手續,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個人承擔的部分由單位從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職工入職一定要與單位簽訂合同,一旦發生糾紛,合同可以作為職工與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憑證,按照《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只要存在勞動關系,企業就應該為員工辦理社保。
對於職工入職沒有簽訂合同的,職工可以將歷年的工資條、蓋了章的證明、工作服裝等各種可以證明與單位有勞動關系的材料保存下來。一旦單位不給辦理社保,可以向當地勞動部門投訴,由政府部門進行檢查監督,並責令補繳員工社保。「根據勞動合同法,公司未為員工繳納社保費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與單位發生爭議,申請仲裁時效
勞動人事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一般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三、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能確認與用人單位有勞動關系
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可以參照工資支付憑證、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材料來判斷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由於該工作涉及多條法律法規,情況復雜,需要具體研究。請當事人線下與市人社局勞動監察局電話2189275進行聯系,以便我局調查核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Ⅲ 怎樣向稅務局投訴企業
書面投訴、口頭投訴等。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五條 納稅人進行書面投訴的,可以採取當面遞交、郵寄或者傳真等方式提出,並應當在投訴材料中載明下列事項:
(一) 投訴人的姓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二) 被投訴單位名稱或者被投訴個人的姓名及其所屬單位;
(三) 投訴請求、主要事實和理由;
(四) 投訴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十六條 納稅人採取口頭形式提出投訴的,應說明第十五條規定(一)至(三)項內容,由投訴事項記錄人填寫《納稅服務投訴事項登記表》,交投訴人核對或向投訴人宣讀,並由投訴人確認,有條件的可以簽字蓋章。
第十七條 國稅機關在告知納稅人的情況下可以對投訴內容進行錄音。
第十八條 有條件的國稅機關可以接受以電子郵件形式提出的投訴申請。
納稅人以電子郵件形式提出投訴的,參照本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執行。
(3)向企業投訴擴展閱讀
《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九條 舉報中心受理檢舉事項的范圍是:涉嫌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虛開、偽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發票,以及其他稅收違法行為。
第十條 實名檢舉和匿名檢舉均須受理。檢舉人不願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地址、聯系方式或者不願公開檢舉行為的,稅務機關應當予以尊重和保密。
檢舉人應當至少提供被檢舉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稅收違法行為線索等資料。
檢舉人檢舉稅收違法行為應當實事求是,對提供檢舉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不得誣陷、捏造事實。
舉報中心受理實名檢舉,應當應檢舉人的要求向檢舉人出具書面回執。
第十一條 受理檢舉的稅務人員應當文明禮貌,耐心細致,正確疏導,認真負責。
鼓勵檢舉人盡可能提供書面檢舉材料。
受理口頭檢舉,應當准確記錄檢舉事項,交檢舉人閱讀或者向檢舉人宣讀,經確認無誤以後由檢舉人簽名或者蓋章。檢舉人不願簽名或者蓋章的,由受理檢舉的稅務人員記錄在案。
Ⅳ 如何投訴企業
方法:
1、如果所在的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可以撥打12333進行舉報。
2、還可以撥打單位所在地內的的區縣勞動局容電話進行舉報。
3、同時可以進行網路舉報,網路舉報流程是
4、首先進入上海市人力與社會保障12333網站。
5、直接打電話其同意書就可以了。
Ⅳ 向電信公司投訴.還可以向什麼部門投訴
當遭遇電信消費問題時,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撥打10000號查詢處理。其實電信提供了多版個渠道方便用戶反饋權使用問題、收集用戶提供的改善建議。除了大家所熟悉的10000號和QQ客服,還能登陸網上營業廳反映投訴問題。網上營業廳還提供投訴處理進度的查詢功能,讓你及時了解處理情況。網廳反映投訴,操作簡單,又方便用戶把問題和要求描述清楚。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打開電信官網並登陸,在首頁選擇「我的服務」,在點擊「網上投訴」。點選網上投訴以後,准確填入您的個人信息。選擇您的投訴類別,填入您的投訴具體內容和原因。打入驗證碼後點確認。然後請您耐心等待您的投訴處理結果。網頁鏈接
Ⅵ 如何舉報一個公司
方法一:復撥打12315電話制舉報。
方法二:本人前往工商行政部門舉報。
方法三:寄信給工商行政部門舉報。
方法四:使用微信或支付寶進行舉報。
方法五:使用12315互聯網投訴舉報平台投訴,步驟如下:
1、網路搜索12315互聯網投訴舉報平台,並點擊進入官網。
(6)向企業投訴擴展閱讀:
揭發、檢舉、舉報三者的區別:
1、揭發 檢舉 舉報三者的對象不同:
揭發的對象是壞人、壞事、錯誤或缺點。
檢舉的對象是有關部門或組織揭發違法、犯罪行為。
舉報的對象是上級部門。
2、揭發 檢舉 舉報 三者的概念不同:
揭發是將壞人壞事揭露出來概述揭發。
檢舉是指向有關部門或組織揭發違法、犯罪行為概述檢舉。
舉報是向上級報告。
Ⅶ 怎麼向工信部投訴
首先一定要先確定好投訴的原因,如果說不清楚可以先寫在紙上,最好可以把投訴要求也寫下來,接線員接通以後就可以直接把問題敘述一遍,然後再陳述一下投訴要求。這樣效率也會比較高。
根據投訴經驗,客服會在48小時內答復。
向工信部投訴網站申述注意事項如下:
申訴時請認真填寫姓名、手機號、電子郵件和通信地址等通信方式,切勿填寫虛假信息。申訴後應盡量保證通訊方式暢通;
申訴後(一般為一到兩個工作日,如果超出這個時間請耐心等待。)有會有工信部投訴電話010-12300或010—XXXXXXXX的電話打來,不用緊張,又不是110給你打電話,工作人員會先自我介紹是工信部工作人員,然後你詢問確認一些具體情況,如實回答即可;
還有一種情況是,工信部不給你打電話,直接把問題轉給被申訴企業。比如你投訴的是移動,可能就是移動的客服人員直接給你打電話,有可能不是10086直接的外呼電話,而是一個普通的手機號碼,請注意接聽;
在填寫被申訴企信息時應該注意正確填寫企業名稱;
投訴內容是重中之重的部分,請務必認真填寫。投訴內容開頭應再次說明投訴對象和投訴人等信息。在填寫投訴內容時應注意所使用語言的正式性,投訴內容要具體、客觀,事實根據要有理有據,邏輯關系要清晰明確;
申訴要求要合理,不可無理取鬧或存在報復心理;
對於計費錯誤問題,一定要堅持「話費誤差,雙倍返還」的原則。
9、可以要求運營商在執行應有的賠償要求之外進行合理的補償
Ⅷ 我想向公司投訴我的上級領導投訴信該怎麼寫
首先應明確寫投訴信需要如實反映的情況:投訴者的相關信息,如姓名、聯系電話等;被投專訴者的相屬關信息,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投訴的事實和理由;具體的賠償要求;與事實相關的真實的證明材料,如各種票據、合同等。
寫投訴信,首先要寫標題「投訴書」。
之後寫投訴人的相關信息,一定要確保信息的真實性,而且不得有誤。
確保投訴人信息無誤之後,然後寫被投訴人的相關信息,也一定要確認無誤才可以,否則你的投訴就是無效的。
寫完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相關信息之後,就需要寫投訴所要請求的事項了,事項必須真實的,是投訴人應該獲得,比如拖欠的工資、工傷補償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必須要說清楚的就是投訴的事由,事由必須是真實發生的,可以考證的,不可虛構,不然造成誹謗了哦,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哦。由於每起投訴的事由都各不相同,我在此就不詳細寫事由了,記住事由一定要是真實事件的描述。
Ⅸ 如何舉報企業違反勞動法
舉報企業違反勞動法,可以直接聯系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舉報,勞動監察部門對於回單位的違法行答為會予以處罰。
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
(9)向企業投訴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