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如何承擔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㈡ 請問教唆指使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導致發生人命案的,這個人在法律上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教唆者和被教唆實施犯罪者構成共同犯罪,對案件的發生所起的作用大體相當,在判刑時基本也應該是差不多的刑期,當然,也要考慮雙方案發時和到案後的態度,有無自首等情節,分別按照所起的作用來量刑。
㈢ 請問教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被教唆人的監護人是否要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要!
監護人要罰,但不需要定罪
㈣ 教唆幫助他人侵權 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教唆對象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分為教唆、幫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教唆人、幫助人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及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原則上教唆人、幫助人承擔單獨責任,但例外是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的情形,即教唆人、幫助人與監護人之間承擔按份責任。教唆人、幫助人侵權責任的成立,需特別滿足教唆行為與加害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幫助行為客觀上使加害行為易於實施,教唆和幫助均是出於故意,故意並非是針對損害後果,而是分別針對加害行為的發生和幫助行為。因此,受害人在舉證上無需舉證教唆行為、幫助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只需證明存在教唆行為和幫助行為即可。至於第二種情形中,監護人是否承擔責任及承擔多大的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由受害人或者教唆人、幫助人負舉證責任證明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才可要求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九條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㈤ 成年人教唆幫助無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的,該成年人和被教唆人的監護人構成共同侵權嗎
成年人教唆幫助無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的,該成年人和被教唆人的監護人構成共同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九條【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㈥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復法》第制九條的規定,
1、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教唆人、幫助人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2、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3、實施侵權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㈦ 成年人教唆未成年人侵權,被告應當是誰
《侵權責任法》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內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容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被告應該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㈧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現實問題
馮某和陳某是鄰居,由於一些瑣事產生了矛盾,還為此爆發了幾次爭吵,有一次還差點動了手。一次馮某的朋友褚某得知了此事,他向馮某提議應該教訓教訓陳某,讓陳某吃點苦頭。由於陳某新買了輛轎車,褚某提議讓馮某把陳某的車子刮花,並把輪胎扎破,褚某還為馮某找到了小刀和錐子。馮某聽從了褚某的教唆,破壞了陳某的轎車。事發後,陳某將馮某和褚某告到了法院,要兩人賠償損失。褚某提出自己只是說說,並沒有親手實施,不應承擔責任。那麼,法院會如何處理呢?
律師解答
依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依據這條規定,在教唆人、幫助人實施了教唆、幫助行為,教唆人、幫助人具有教唆、幫助的主觀意圖,被教唆人、被幫助人實施了相應的侵權行為這三個條件都具備的條件下,教唆人、幫助人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受害人可以請求教唆人、幫助人或者行為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賠償全部損失。
在這則案例中,褚某教唆馮某實施侵犯陳某財產權的行為,並提供了工具,馮某也實施了該侵權行為,故褚某應與馮某承擔連帶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㈨ 教唆他人侵犯專利權構成侵權嗎
可能不算,具體參考專利法規定的侵權行為如下: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第六十條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一條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相關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進行檢索、分析和評價後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審理、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