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提供一些護患糾紛事例
2009年8月,荊門59歲的鄧爹爹因四肢無力和腹脹到醫院檢查,被確診患上了丙肝。他想起了16年前到武漢某醫院做疤痕切除手術,期間輸血600毫升。鄧爹爹到洪山區法院起訴,向醫院索賠23萬余元。對此,醫院稱鄧爹爹不能證明感染系當年輸血導致,且醫院沒有義務去檢驗血液里有沒有丙肝病毒,拒絕賠償。
醫院提取了當年的檔案,顯示輸血時對鄧爹爹做了配型及適應症的試驗,血則來自兄弟醫院,為合法血源。
法院則認為,醫院使用別家醫院的血是違規的,因為國家有明確規定,除了急救外,醫院自採的血只能供自己使用,國家還規定醫院用血前有一套嚴格的檢驗制度,包括對血液品種、有效期等的核對,可本案中的醫院無法證明它都做到了,所以推定醫院有過錯;此外,醫院也不能證明除了輸血外,鄧爹爹通過別的途徑感染丙肝。
最終,法院判決醫院要承擔侵權責任,鄧爹爹的損失19.4萬余元全部由醫院承擔。
2013年2月,收到一審判決後,醫院不服向武漢市中院上訴,2013年5月底,二審維持了原判。
2010年初,老人羅結帶因病到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一日老人吃了橙子感覺腹痛且便秘,醫院為她進行兩次灌腸手術。老人就此病情急轉直下,3個月治療無果撒手人寰。親人悲痛之餘,認為醫院治療有誤,將之告上法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終審判決,院方應承擔六成責任,賠償83餘萬元。
2012年10月11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市民張女士產下一殘疾女嬰,她認為為其提供產前檢查、保健服務的通州某醫院未能及時發現胎兒肢體殘缺,沒有及時向其作出終止妊娠的醫學意見,存在明顯過錯,違反法定義務,給其和家庭帶來精神及經濟損失,遂一紙訴狀將醫院告上法庭。
2013年11月21日,醫院一名患兒家屬與一名兒科護士發生糾紛,突然將病歷夾、花盆等物品砸向護士,之後便沖進護士站,與該護士發生肢體沖突,該患兒女家屬扯住護士頭發,隨後被趕來的幾名護士將雙方拉開。結果造成護士頭皮撕傷,並伴有輕微腦震盪症狀。據警方介紹,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患兒家屬認為護士態度不好。
⑵ 有關兒科優質護理的典型事例
提前在這了解好的
⑶ 如何突出兒科護理帶教中的安全意識教育
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臨床帶教正是將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紐帶。隨著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和獨生子女的普及,給兒科臨床帶教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為進一步提高兒科護理帶教質量,現就兒科帶教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對策。
1 兒科臨床帶教中存在的難點問題1. 1 護生因素(1) 專科理論知識缺乏。護生在校時不重視兒科理論學習或選擇性學習書本上的內容,有些臨床常見的疾病對護生來說是空白。護生入科實習前沒有系統復習兒科理論知識,所以大多數護生的專科理論知識極為缺乏。
(2) 主動性差。進入21 世紀後,護理隊伍中獨生子女護士在不斷壯大,其動手能力、協作精神及主動性等方面明顯不足,絕大部分護生不願意從事基礎護理工作,其溝通技巧和工作適應能力也差。
1. 2 帶教老師因素兒科護士相對年齡較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學歷不高,理論知識較薄弱,教學能力相對不足,對帶教任務認識不深,這些都影響了護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教學質量。
且兒科工作高度緊張,勞動強度大,鎖碎細致,個別老師為了防止護理糾紛和差錯或嫌護生動作慢,一般只給護生做一些基礎性護理工作,不讓護生動手參與專科技術操作,從而降低了護生的工作積極性。
1. 3 社會因素(1) 獨生子女患兒與家長對兒科工作要求更高更嚴。兒科患者90 %以上是獨生子女,即使是幾乎對小兒沒有傷害的護理體檢項目,家長一看到嬰兒哭鬧便不讓實施,從而使護生失去更多的動手機會,進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 課程安排與教育不能滿足新發疾病的需要。
《兒科護理學》對最新出現的各種疾病如腸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 流感、性傳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兒不同年齡階段的各項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醫學院對《兒科護理學》的學時、實習時間的安排上,相對其他學科來說顯得有些不足。
(3) 臨床教學中的法律問題。在我國法制尚未健全,與護理有關的法律課程尚未普遍開設的情況下,帶教老師和學生雙方都存在著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患兒家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醫療糾紛逐年遞增。因此增強帶教老師及實習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2 對策2. 1 加強兒科理論知識培訓 掌握兒科護理常規入科後每個護生必須認真復習兒科理論知識,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經常提問,使理論聯系實際,強化記憶。按時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講課,內容為臨床常見病的護理知識,強化理論知識學習。組織每輪一次的教學查房,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護士長利用晨會時間進行提問,提問內容為教學計劃所要求掌握的內容,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 2 對護生進行崗前教育加強入科教育,由護士長或總帶教老師詳細講解科室環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種、工作流程及工作特點,以幫助護生盡快熟悉兒科環境和設施;講解各種規章制度、勞動紀律、醫用垃圾分類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護等。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嚴格按照《實習生管理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護生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精神。
2. 3 注重帶教老師的選拔帶教老師是護生臨床實踐的啟蒙者,在臨床教學中師德、師風直接影響著護生的心理和行為,選好帶教老師是提高臨床教學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通過公開競聘,選擇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工作責任心強、語言表達能力好、護師以上職稱人員為帶教老師,這樣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意識和責任感。
2. 4 探索新的帶教方式護理帶教不再是傳統技術層面上的傳幫帶, 更講究採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 做到技術立體化,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以症狀護理為主線,解決課程內容和結構問題。以實例將教學大綱要求的理論課內容按照臨床常見症狀的護理歸類:即以「常見症狀- 常見疾病- 主要疾病- 主要護理診斷- 護理措施」的思路設計教學的內容。從而達到重視能力培養,重視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護生為主體的護理教學查房。科室進行每月1 次的護理教學查房,充分發揮了教與學的主動性。此模式採取護生備課主講,現場提問,現場解答。結合具體病例,除探討疾病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以問題為中心。對病人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了哪些護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以及改進措施,都逐一進行分析判斷。逐漸培養主動、積極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思想。
三是體現「人性化」帶教。人性化的帶教要求帶教老師既嚴格按照帶教計劃執行帶教任務,又要具備良好的自身素質和職業態度,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關心和愛護護生,對護生的從業態度有正確引導作用我科採用「一對一」的帶教方式,以「一對一」的方式指導學生實習。身為帶教老師, 既擔任長輩的角色,又有老師的義務,通過主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及時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變傳統的權威化的教師角色模式,強調人性化的教學管理
四是採用雙向評價法。即通過定期發放自製評價表由護生對教師, 教師對護生進行教與學的評價,有利於調動師生雙方主觀能動性。出科前召開實習生座談會,重視實習生的反饋意見,促進帶教水平的提高。
2. 5 課程安排適當調整和增加兒科護理內容希望各醫學院校能經常開展社會調查,對各種新發病要及時補充相關教育材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學習途徑不能限於教材、教師和課堂,要遵循實踐- 認識- 再實踐的認識規律,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2. 6 進行安全護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識。
在臨床帶教中,從護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對護生加強安全教育,並根據兒科特點強化易引起失誤的要點。結合實際案例向護生講解有關法律知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我院的各項規章制度,使護生在臨床實習時,注意以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依法做事的思維或行為習慣。
3 小結由於兒科的特殊性給帶教帶來一定的困難,而且在醫療改革的新形勢下,患者對醫護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分析目前兒科護理臨床帶教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不斷總結和改進兒科護理的臨床帶教水平, 可使兒科護理臨床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⑷ 常見的護理糾紛有哪些
鑒於你比較急 我直接從別人那兒復制的
護理人員的自身因素 醫院管理內不規范,科室工作重容點不突出,人員安排不合理,無證護士及實習護士單獨進行護理操作,人性化服務措施不到位,醫院的各項制度及措施執行的力度不夠。醫護溝通不到位,對疾病與診療知識的告知不一致,護患溝通不力,對醫囑、護理操作、收費的執行交待不清楚,缺乏技巧。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表現在懶言懶筆,做得多記得少,不重視各項記錄的及時性、客觀性。少數護理人員未嚴格要求自己,服務態度差,行為舉止不規范,身體語言使用不當,崗上閑談,崗位厭倦,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服務態度粗暴,無端發脾氣,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安全的結果或差錯,以至發生患者或家屬的投訴[1]。同時,護理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也是導致投訴與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的開展,增加了醫療護理的風險。部分護士基礎不扎實、缺乏經驗、責任心不強、應變能力差,尤其是對某些急危重患者護理服務不到位時也很容易導致護理投訴與糾紛的發生。
⑸ 護理糾紛怎麼處理
護理糾紛怎麼處理?首先到醫院領導那裡,他應該有專門解決護理糾紛的人員,讓他們先來評定,如果不服氣。可以向當地的醫療管理部門來申訴
⑹ 兒科護士和患兒家屬發生醫療糾紛怎麼辦
醫院的
醫療糾紛
都是
醫務科
統一處理的,管理各種糾紛,單兒科而言,可以先找科主任解決,再找醫務科科長處理
⑺ 兒科護理學案例,誰知道答案謝謝!!
1、診斷:重症肺炎合並心力衰竭。
2、主要護理診斷:
①清理呼吸道無效(保持呼吸道暢通)
②氣體交換受損
③體溫過高
③心力衰竭
3、護理措施:
該患兒在輸液過程中應予吸氧,減慢輸液速度,並觀察患兒呼吸,心率,神志,體溫,尿量等生命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