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去醫院急診室看病後 醫院都會存有病例嗎,晚上去看的,醫療糾紛,對方不提供病例,醫院有就診記錄嗎
放棄吧,你沒有了急診病歷就等於喪失了所有權利,怎麼搞都沒用的!證據都沒有了,怎麼告??就算你走正常程序拿到既往住院病歷,那也沒用,急診是按當時情況處理的,你沒有就診資料就不能說別人處理不得當,其實就算有也很難說得清楚的,醫學本來就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一天一個樣,除非醫生犯的是原則錯誤,要不很難定性的,而且你是在急診,短短時間你又想別人如何詳盡了解你的具體情況,通常是對症處理的,你連最基本的病歷都沒了就更無從說起了。樓上說的找醫生出來作證??急診是一對一服務,你找誰作證啊?!搞笑!選擇就診的醫院或醫生比什麼都重要,醫療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太復雜了,沒有一個醫生一輩子都不會犯錯的,就算沒有犯錯,今天公認對的明天一個研究出來可能就會變成錯的,選擇了人家就要相信人家,全世界對醫生都是帶有尊敬和寬容的心態的,為什麼??你覺得外國的醫生失誤就比國內少嗎?我可以准確地告訴你,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為什麼外國沒有那麼多糾紛,這就是對這和行業的理解。中國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看病貴看病難,大處方大檢查,除了最主要的政策,體制原因(這里不方便詳細講)外,醫患矛盾的激化就是其他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了,當然這個也是政府媒體導向的結果。為什麼??你想想,病人動不動就說醫院失誤,漏診,醫生當然就大檢查啦,大不了你看不起病,他絕對不能漏診,不能犯錯,病人動不動就說醫生看不好病,醫生當然就給你用最高級的葯物啦,免得糾紛嘛,因為現在無論政府,媒體,醫院領導都是一出糾紛就把責任都推到主診醫生身上,誰敢跟你按流程慢慢來,說白了,就算按流程來醫治,有多少患者能理解,一般人還不是以治療時間論醫生的醫術?!對副作用,對日後影響的問題又有幾個外行人能懂!!?近十幾年的政府媒體導向,不斷增多的醫療糾紛,醫生都怕了,所以一切按原則,檢查盡量詳細,葯物盡量用作用面廣的,這就造成了當今中國的醫療局面。所以,很多國內外的有識之士都在呼籲中國要停止對醫療事業的過分報道,從新提高對醫生的尊重與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醫生從新回到學術的路上,而不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最後損害的是誰?還不是廣大的患者,這是雙敗的。真的,為了中國醫療的未來,只要不是特別特別嚴重的問題,就算了吧,當一個醫生不容易,中國醫生還是嚴重缺失的,就算被你搞倒了一個,對中國其他患者就是一個更大的損失,何況上面說了,你基本是沒勝算的,算了吧!!
⑵ 為了防控院前急救醫療糾紛與事故的發生我們應當採取的第一條主要措施是什麼
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規范執業。
⑶ 120急救產生的醫療糾紛,法院如何判責
120急救產生的醫療糾紛,法院如何判責
具體的建議看下文章中的內容
⑷ 醫療糾紛起訴狀 申請鑒定 怎麼寫
民事起訴狀
原告 (受害人 的女兒),女,19 年 月 日出生,漢族,通訊地址: 省 市 機修分廠,聯系電話: ,郵政編碼:
原告 (受害人 的配偶),女,19 年 月 日出生,漢族,通訊地址: 省 市 機修分廠,聯系電話: ,郵政編碼:
被告 xx市鍛造廠職工醫院 地址: 電話: 郵 編:
法定代表人 xx ,市鍛造廠職工醫院院長
請求事項
1. 確認被告醫院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行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xx元;其中:死亡賠償金 xx元、喪葬費 x元、被撫養人撫養費 x元、精神損害賠償金 x萬元、;以上各項共計:xx元。
2. 由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事實和理由
200x 年x月 x 日,受害人因病入住某市鍛造廠職工醫院,在住院治療期間,被告醫院的主治醫師工作極不負責任,在明確診斷受害人為支氣管哮喘的情況下,不按照醫療常規按時為患者解痙、平喘;x月 x 日凌晨,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時候,被告醫師缺乏搶救技能的培訓,在搶救過程中手足無措,慌了手腳,呆滯在病房裡,不知所措;在患者家屬的反復督促下,才對患者進行了處理;被告醫院的搶救措施缺乏針對性,反而一再延誤疾病的診斷治療。當患者家屬意識到被告醫師的醫療水平不足以救治患者的時候,患者家屬主動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此時患者已經進入深度昏迷狀態,呼之不應,不省人事,對外界刺激無反應,基本的生命體徵逐漸微弱!被告醫院此時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雖然經過多方搶救治療,但是患者始,症狀進一步加重,終因沒有及時處理、病情進一步發展、錯過了搶救時機,患者因呼吸、循環衰竭,經搶救無效於20x年x月x日凌晨死亡。
原告認為,被告醫院違反醫療規范與常規,在事先知道受害人為哮喘患者的情況下,沒有按照醫療規范作平喘治療,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時候,被告醫師缺乏搶救技能的培訓,在搶救過程中手足無措;搶救措施缺乏針對性,延誤了患者搶救的時機,導致患者死亡。被告醫院存在嚴重的醫療過錯行為,給原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後果,醫療過錯行為與原告損害後果之間因果關系十分明確,被告的行為構成侵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被告應當對此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要求被告賠償原告死亡賠償金xx元、喪葬費xx 元、被撫養人撫養費xx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有關規定,原告還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xx萬元。以上各項損失共計xx元。請求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此 致
省 市 區人民法院
附:本訴狀副本2份
證據材料 份
起訴人:
年 月 日
⑸ 請問急救中心120的待遇怎樣
供參考:
急救醫生工作的典型樣本
除了一天到晚忙著搶救、看病,身為急診科主任的劉勇也時常會思索中國目前的120。
與國外的120急救系統相比,中國的120沒有可比性,「差距太大」,這是很多急救醫生的共識,「中國急救系統要做的還有很多」。
醫生進入急救系統的門檻要提高,人才質量要保證。這種門檻的設定不光體現在入學考、畢業考上,而且在入職考試上應增加難度。「當然對於急救醫生的考核,不光只停留在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對醫生道德水平的考核」。劉勇強調,這種道德水平表現為對生命的敬畏、對病人的愛心,對病人的良好的溝通能力。
而在當下,重技術水平輕人文水平是絕大多數醫院在選拔急救醫生的通病。
除此之外,由於急救醫生要承擔病人進入急救室前的一切急救工作。作為一名急救醫生,每次出現場只是獨自一人面對突發的現場,還需要很強的抗壓性和獨立承擔能力。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醫院急診科通常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一個月前,北京急救中心人事科科長劉紅梅跑遍了京城的各大招聘會,並向各大網路、媒體及全市醫療機構公布了招聘信息,但截至6月28日,劉紅梅只收到了14份求職簡歷。
自2005年起,北京急救中心每年招收的本科畢業生數量就呈逐年下降趨勢。今年趕上經濟危機,劉紅梅原本以為「收成」會好些,但經過相關的審核程序,最終只有4人被錄取。
「這與急救醫生的待遇有很大關系」,劉勇分析。急救醫生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艱苦、承擔責任風險大、業務發展受限,但是這在工資收入上並沒有 「太多」的體現,相反,在一些醫院,急救醫生的『地位』相當低。
讓大多數醫學生放棄進入急救系統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急救醫生所面臨的高風險性。「必須要建立一個公正、科學的醫療事故評價機制」。劉勇表示,這個評價機制的作用在於「必須分清楚哪些是由於醫學技術水平所限導致的絕對誤診,哪些是由於醫生個人問題(如醫生醫療技術水平、醫生態度)所導致的相對誤診」。
以心肌炎為例,一位普通的發熱病人送進急診室,大多數醫生不會將「心肌炎」的可能性考慮在內。據了解,發熱病人「心肌炎」的發病率是萬分之一, 「如果每位發熱病人送進來都懷疑是心肌炎,都讓病人先做心電圖,患者的唯一反應就是醫生濫做檢查」。
如果一位急救醫生正好撞到了這個「萬分之一」的機率呢?如果把這個「萬分之一」的機率歸因於醫生,這是否合理呢?劉勇說。
此外,對於醫生時刻都會遭遇的醫療糾紛,從維持醫院的正常運營、維護醫生的合法權益出發,劉勇認為,「醫院應為醫生購買醫療責任險」。
而這個建議早已達成醫療界的共識。早在2007年,針對廣州市內醫院暴力事件呈上升趨勢,嚴重干擾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的情況,廣州市人大代表建議盡快形成地方法規並參照其他地區的做法,推進醫療責任保險。
在目前的醫鬧解決框架下,醫鬧通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往往是以醫院的巨額賠償收場,「醫療責任險可盡可能地挽回醫療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劉勇說。「有所為」在於,當醫院遭到醫鬧等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進行暴力襲擊的時候,政府應出面加以堅決鎮壓。「當醫患糾紛越過法律邊界時,政府及執法力量的不作為是任何『苦衷和苦心』都無法解釋的」。
而「有所不為」則在於,對於醫生的獎懲、醫療事故的鑒定,醫療糾紛的解決,政府應交由當地醫師協會解決,政府最好不要介入。「聽證制度也勢在必行」,唯有如此,醫療糾紛才有望和平解決。
采訪手記
采訪劉勇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是因為大牌,而是因為他確實沒有時間。6日下午向他預約采訪時間時,他急匆匆的打斷了39健康網的請求,話筒那邊的喧嘩告訴筆者,急診科「有事」。果不其然,劉勇很有禮貌地告訴筆者「現在忙」。第二次聯系劉勇已至晚上8點36分,此時劉勇的電話仍然是忙音,再試圖幾次撥打後,筆者終於打進了電話,但劉勇很友善地提醒筆者,「現在不忙,如果忙,不能繼續接受采訪的話,還請您見諒」。
沒有程式化地拿出采訪提綱,而是和劉勇隨意聊開。這種方式能讓我捕捉更多的細節,更能讓我去感受一個有血有肉的急救醫生形象。這種形象不是「高大全」,也不是「怨婦」,和所有堅守在醫療一線的醫生一樣,劉勇有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有著對患者不解的委屈,也有著對當前各種體制的無奈。但盡管這條路布滿荊棘,劉勇還是在這個崗位上呆了十二年,他說他會選擇繼續。原因在於當他看著一個個瀕臨消失的生命被自己及同事從死神的手中拽回來的時候,那一刻的欣喜,他很享受,也很陶醉。
采訪過程中,說到成就感,說到那個建築工人起死回生的那一幕,劉勇覺得就恍如昨日。而對於更多的事跡,劉勇表示不願多談,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 「應該」的。但是對於不理解醫生的患者,對於那些心有餘悸的醫鬧場面,劉勇的心情抑難以平復。猶如身上的傷疤,好了又爛,也許,這種痛會一直在。
「從事醫療急救十二年,你有過怨言嗎」?話筒那邊是長時間的沉默。
「有,不過不是針對工作本身,而是對於一些患者及家屬的不理解」,劉勇說。
結束采訪,已將近夜裡十點。當繁華的都市趨於沉寂,當忙碌的人們准備休憩,急救醫生們又等待著新的召喚。
⑹ 患者家屬對搶救過程中使用多巴胺劑量不準確而引發醫療糾紛。200mg多巴胺入5%GNS500ml 靜滴 對呼吸心跳停止
我還真沒用多巴胺搶救過病人,根據資料試著解答一下吧:
首先,提問者沒有說患者體重,而多巴胺的用量要依據患者的體重。權且算作60kg。
其次,提問者沒有說明滴速。即使濃度大,但滴得慢也不會引起過量。權且算作每分鍾20滴,即1ml/min。
最後,500ml液體帶200mg多巴胺,每毫升液體含400微克多巴胺。計算輸入速度為:6.6微克/(kg*min),屬於中等劑量,發揮的作用是興奮心肌β1受體,提高心臟輸出量和收縮力,擴張冠脈,提高血壓。
在多巴胺的用量用法上,我認為還是符合搶救規范的。當然,沒有恢復足夠的血容量之前,多巴胺是發揮不了明顯作用的。但是是否會起到負面作用,我暫時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綜上,我覺得醫院方在搶救過程中使用多巴胺存在不規范,但不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⑺ 急救中心誤診問題,請法律專家解答
臨床誤診的性質不同,涉及到法律責任也不同,從過錯原則上看,無過錯的誤診不承擔法律責任,有過錯的誤診有以下幾種法律責任。
一、醫療事故責任,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活動中存在過失,即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不良後果,損害程度必須達到《醫療事故處理條件》規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衛生部《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的規定要求,且過失行為不良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即構成醫療事故,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
二、民事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對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的誤診行為,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確定醫療機構承擔責任。
對技術性誤診,無論給患者造成何種程序的損害,都要由醫療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根據誤診給病人帶來的損害,醫院應賠償患者因誤診誤治增加的不必要醫療費、交通費,根據不同情況賠償病人因營養支持從而支出的營養費,因誤診誤治產生的誤工費,如侵權後果嚴重,還要承擔適當的精神撫慰金等。
三、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人員死亡或嚴重損害就診人身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