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仲裁分為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下面哪些情況屬於涉外仲裁
涉外仲裁指仲裁事項包含的法律關系為涉外法律關系的仲裁。包括仲裁當事人中有一方為外國自然人或法人,所涉法律關系的標的物所在地、履行地等在外國的等。涉及港、澳、台地區的爭議,比照涉外糾紛處理,所以也屬於涉外仲裁。
國內仲裁與涉外仲裁該如何區分?
涉外仲裁至少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是爭議的當事人具有不同的國籍,其主要營業地或住所地不在同一國家,或是依不同國家的法律組成的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二是爭議的標的具有涉外因素,即爭議的標的物所在地或合同的簽訂地或履行地在當事人一方或各方所在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
中國仲裁法對涉外仲裁與國內仲裁區別對待,所以區分涉外與國內則是非常重要的事項。眾所周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是中國的涉外仲裁機構,其受理的仲裁大都為涉外仲裁,其它仲裁委員會如北京、上海等屬於地方仲裁機構也可以稱為國內仲裁機構,它們受理的仲裁多為國內仲裁。隨著我國仲裁事業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也受理部分國內爭議,而地方仲裁機構也可能受理涉外爭議,所以涉外仲裁與國內仲裁劃分不能以受理機構來劃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法院在認定是涉外仲裁還是國內仲裁時,看所仲裁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如屬於涉外民事法律關系,則為涉外仲裁,反之則為國內仲裁。
『貳』 外企在中國的糾紛按照哪國法律處理的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全部都是中國法人,版而不是外國權法人,因此,他們在中國國內發生法律糾紛並涉訴的話,一律按照中國法律處理,如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民事訴訟法等等。
中國企業在國外發生糾紛的法律適用問題,首先要區分是合同爭議還是侵權爭議。如果是合同方面的爭議,首先看雙方簽訂的合同中的有關「爭議解決與法律適用」條款,只要不違反中國法的強制性規定,該條款就是有效的,如果雙方在該條款中約定適用外國法(如歐盟法或新加坡法),就適用外國法。但如果涉案的不動產位於中國境內,則對該不動產強制適用中國法。如果是侵權爭議,主要適用侵權行為發生地法、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受害人或被告人的住所地法等。
在中國打官司,理論上而言,當事人可以約定適用外國法(關於物權或債權爭議),但中國法中的強制性規定必須適用(例如一夫一妻與禁止重婚)。但在司法實踐中,中國法院審理案件基本上都是適用中國法的,不適用外國法,以加快工作效率減少不確定性風險。如果不是訴訟而是仲裁的話,適用外國法和外國仲裁規則的機會更大一些。
『叄』 中國公民在國外的經濟糾紛可以在駐當地的大使館仲裁嗎
大使館不管這些的,國外也有法院,有仲裁委員會,按當地法律程序救濟了。
『肆』 兩家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可以在國內仲裁嗎
當然可以只要他們公司的注冊地在中國,中國就有權利對其發揮法律效力。
『伍』 國內和涉外經濟糾紛在適用仲裁與訴訟關繫上的不同特徵
一、仲裁機構的選定可選中國的,也可選另一方當事人所在國或第三國的仲裁機構。
目前,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常設機構有:英國倫敦國際仲裁院、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國際商會仲裁院等。我國現有兩個常設機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總會均設在北京。
二、仲裁規則的選定在一定條件下,有限制地允許當事人協議確定仲裁規則。
如1979年我國同美國締結的《中美貿易關系協定》規定,仲裁可以採用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也可以在爭議雙方和仲裁機構同意的情況下,採用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仲裁規則或其他國際仲裁規則。
三、仲裁裁決是否終局不同。
一般來說,仲裁條款、仲裁規則或仲裁機構所在國法律均規定仲裁裁決是終局的,但有的國家規定,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可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如英國;有的規定可向法院上訴要求法院重新審判,如法國。
『陸』 雙方中方可否協議由外國仲裁機構管轄爭端
仲裁條款約定首先應該符合管轄規定。因為雙方當事人均為中國企業或自然人,應該適用中國的法律,選擇中國的仲裁機構管轄。
『柒』 國內和國外仲裁有什麼區別
相同點:1、都是商事仲裁。都是解決商事糾紛的一種渠道。2、都有強制執力。
不同點:1、申請法院執行時提交的手續不同。國內商事仲裁:申請執行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有仲裁條款的合同書或仲裁協議書。國際商事仲裁:申請執行國外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的,應當提交經我國駐外使領館認證或我國公證機關公證的仲裁裁決書中文本。2、在國內執行程序不同。對國內商事仲裁,我國法院可以執行,不予執行,撤銷,建議重新作出仲裁;對於國際商事仲裁,我國法院可以執行,不予執行,但不可以撤銷。
『捌』 仲裁機構是選擇國內好還是國外比較好
(1)《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六條規定:「仲裁委員會應由當事人協議選定。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因此你可以自行選擇解決糾紛的仲裁機構。(2)你如果本人在惠州的話,完全可以申請惠州本地的仲裁機構解決。從仲裁成本考慮,最好不要選擇國外的仲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