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婆媳矛盾糾紛社區處理

婆媳矛盾糾紛社區處理

發布時間:2021-07-11 05:12:16

① 如何處理婆媳矛盾

婆媳關系一直就是一道難題,真的是特別的難處理,但這種關系我們在生活中又不能避免,確實是很讓人煩惱,那麼在處理婆關系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化解婆媳矛盾呢?

5.適度討好婆婆

咱們做為晚輩,低點頭也沒有關系,可以適當的討好婆婆,當然不能太過於討好,因為太過於討好往往會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低了,可能會讓婆婆看不起,所以這還是要有一個度的。要和親媽一樣的熱情,但態度上卻要有些陌生的客氣感,這樣剛剛好。

婆媳關系雖然真的是很難相處,但咱們還是要盡量多盡自己的一份心,做到問心無愧也就行了。若是這些方式真的都不能讓婆媳關系變好的話,那隻能當作陌生人了,井水不犯河水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② 婆媳矛盾最好的處理方法

分開居住,勤於溝通


很久很久以來,我們提倡公婆和兒子一家共同居住,我們注意到,這是農耕社會特有的產物,為了勞動方便和照顧家庭,這樣的家庭模式無可厚非。但是,我們進入了新時代,年輕人的思想先進,比較開放。如果還採取這種模式的話,婆媳溝通就可能產生很尷尬的局面。所以,主張公婆一家和兒媳一家分開居住,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距離產生美,在這一張一弛中,婆媳關系就可以在比較好的距離中產生美。

兒子調停,中間說道


眾所周知,婆媳處理不好關系,作為兒子,不僅會處在很尷尬的境地,還有可能產生惡性循環,以至於傷及家庭。但是,身為兒子,身為男人,在承擔了這些壓力的同時,還要有沖中調停的方法。當婆媳爭吵的時候,如果事由婆婆產生,那作為兒子就好好好的哄好媳婦,讓媳婦本著孝順的原則不要和母親發火,長者為大。如果事由媳婦產生,兒子就要好好的和妻子溝通,心平氣和的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給母親道

歉。

③ 作為社區工作者如何處理婆媳矛盾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人

像這種事只能勸導男士站出來。站在一個合理的位置平衡。

④ 如何正確處理婆媳矛盾

首先要認清楚婆媳關系的本質
婆媳關系是一種比較尷尬的關系。婆媳既不是血親、也不是愛人,卻要像至親一樣相處,所以遠近要把握一個度。婆媳關系為什麼會緊張。也要從四方分析,即婆婆,媳婦兒,和男人(丈夫與公公)。
婆婆篇
自己養了二三十年的兒子突然去伺候體貼另外一個女人,或者這本是就心理上的一種爭奪戰,雖然不是刻意,但卻是本能的一種嫉妒和護犢心理。很多婆婆在夫妻間的小態度就是一種刻意的'作',其目的為的就是看看兒子會不會偏袒自己。甚至會因為兒子為自己去和媳婦開戰而心生優越感,覺得兒子沒白養,卻全然忽視了其關聯情緒和隱患的產生。
身為媽媽也是女人該懂得,這一輩子接下來的路,是由這個女人陪他走下去,若只滿足了眼前一點點的小虛榮,未來誰會繼續替你去照顧他的起居生活和情緒感受,同樣是女人,該懂得一個女人在失望後的情緒或報復心強弱的概率。只因為自己的一時私心,是否值得這樣用兒子的後半生冒險去交換虛榮心理?
女人隨著年紀的增加都會對細節越來越精緻,會有自己的一套經驗與理論,但千萬不要強制另一個女人雷同自己的思維去進行,時代下5年就已經有代溝,你與兒媳之間根本不存在共鳴的可能,想想自己當年是不是面對年長人,也會有無法融洽的時候,推己及人,適可而止。
也要記得這個女人在自己原生態家庭是小公主,嫁到你家不是保姆,伺候任何一人都不是應該,而是出於愛和尊敬,而且她有自主權去用自己的方式調教子女,所以給年輕人自由的空間,會讓你們的關系更加和諧,也會讓這個女人更加尊重你。
媳婦篇
身為媳婦千萬不要妄圖相信結婚時婆婆那句,我會把你當做自己女兒的門面話,那隻是客氣的寒暄,真的把婆婆當做媽媽,就會是矛盾的起源核心。你說了過火的話對方會不滿,會生氣,甚至記在心裡,她不會真的如媽媽那般包容你的小脾氣,更不會因為你的不開心,而有感同身受的情緒,因為本就不是自己的孩子,真心很難做到一視同仁。
所以千萬不要在婆婆面前調教自己的丈夫,不要輕信平日她讓你替自己管教的言語,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信以為真,她第一個和你拚命,你若有了孩子就該懂得這份護子心切的感受情緒。
只有真正意識上懂得了婆婆是最親近的外人,才能夠做到彬彬有禮少些計較情緒,人都是相互的,你的距離,在她認為反而是自家人的感覺,所以先弄清楚家人間的尺度關系,才能夠繼續維護更為和諧的婆媳關系,你的日子過的是老公和孩子,至於婆婆只要不太過分參與,大可不必計較理會,因為你的地盤你做主,但她的管轄范圍內,給予尊重和權利的退讓即可。
男人(兒子)篇
基本上家庭問題絕大部分的婆媳矛盾,源於男人的不夠圓滑情商太低,其實在某種程度來說媽媽的親密程度就是高於妻子,因為媽媽和你血脈相連,當你耍性子鬧脾氣的時候,她不會真的計較,因為是自己生的,很難產生仇視心理。
而妻子不同,她憑借的是彼此毫無血緣的欣賞和愛慕,然而當一次次現實狀態下的沖突與對自己的無視,她會失望,會傷心,會定義為自己是不被珍惜的保姆,以至於產生敵對情緒,因為除了丈夫的愛,這段關系毫無牽引功效,而態度和面對矛盾時候偏袒的站隊,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男人只有讓媽媽知道了自己愛女人的程度,和拒絕任何人傷害她的態度,才可以讓媽媽自我壓抑她內心醋意的本能。而也只有這樣的模式下,女人才會與你一條心過日子,一同孝順父母。
男人(父親)篇
平時大多情況下,都在說婆媳關系莫過於婆婆媳婦和兒子,其實公公的位置同等重要。之所以婆婆如此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兒子身上,患得患失的情緒,起因其實莫過於自己丈夫角色的缺失為原因,因為她在自己丈夫這里缺失的情感,投向了兒子身上,期待收獲相對的安慰與在意,所以婆媳關系與兩個男人都有關,身為人父,人夫,和兒媳的公公,請做出自己該有的缺位調整

⑤ 怎樣處理婆媳矛盾

轉摘: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在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最明顯和最常見的,是出現在婆媳關繫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搖頭嘆息的問題。

怎樣念好這本「難念的經」,使得婆媳和睦呢?這當然不會有什麼「標准答案」。這里有幾點意見:

首先,做媳婦的要尊重、關心婆婆。據有關方面調查,現在多數家庭是媳婦「執政」,因而在解決婆媳矛盾中,媳婦負有首要的責任。做媳婦的要注意尊重、關心婆婆,遇事多和老人商量,盡量做到「經濟公開」,並定期或不定期地給婆婆一些零用錢。每逢時節,或婆婆生日,要記著給婆婆准備點禮物。平時媳婦給自己的母親送吃的、用的,最好同時給婆婆准備一份。要照顧到老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經常做一些婆婆愛吃的食物,一家人同桌吃飯,要注意先把好菜給婆婆,不能只顧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要尊重、關心婆婆,還必須學會適應婆婆。婆婆大多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思想上、生活上、習慣上有時難免帶些舊的痕跡。媳婦思想較新,常常不易理解婆婆的習慣,故一些舉動,常會引起婆婆的反感,從而引起婆媳不合。在這種情況下,媳婦要注意控制自己,盡量照顧老人的性情和習慣。

只要不是什麼原則問題,就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舉動適合老人心意。必要時,甚至迫使自己遷就老人的某些習慣。等得到婆婆的歡心,再將老人的一部分舊習慣,用巧妙的辦法漸漸改變過來。這樣,婆就會慢慢消除隔膜,使關系和諧融洽。

在處理婆媳關系當中,兒子的作用很重要。婆婆有了煩惱,就找兒子訴說;媳婦受了委屈,要向丈夫傾吐。在這種情況下,做兒子的倘若只聽一面詞,信一面理,偏袒一方,指責另一方,那就火上澆油,使矛盾加劇。做兒子的只有一碗水端平,既不使母親感到失望,也不讓妻子有苦無處訴,才能緩解婆媳矛盾。比如:遇到婆婆數落媳婦的不是時,做為兒子要盡量替妻子承擔責任,緩和對方氣氛。若是遇到妻子訴苦,則宜向她多做解釋和安慰,要她看在夫妻情份上,原諒老人,使她消去怨氣。由兒子充當調解人,作好緩沖工作,婆媳矛盾才能日益好轉,家庭和睦才可能實現。

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系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系,如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以及祖孫關系。其二是指婆媳關系是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系。
婆媳關系可以說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中的一個傳統難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婆媳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系,媳婦必須俯首聽命於婆母,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是舊社會做媳婦艱難的生動寫照。同時,「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從而形成了一種婦女壓迫婦女的惡性循環。今天,這種婦女壓迫婦女的不良傳統已被廣大的新一代女性所擯棄了。現代家庭中媳婦有獨立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婆媳關系已基本成了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但是也應看到,即使在今天,相處融洽的婆媳關系也並不十分普遍。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婆媳關系如此難以相處?中年人應怎樣科學地處理好婆媳關系?
l.婆媳關系容易失調的原因
觀察和研究指出,婆媳關系容易失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1)關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關系有兩種:一是夫妻關系,一是親子關系,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系,如兄弟姐妹關系、姑嫂關系以及婆媳關系、祖孫關系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系在家庭人際關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系,也無血緣聯系,而是以以上兩種關系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系。因此,這種人際關系一無親子關系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系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2)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個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歸屬,自然也就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興旺發達。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時也常常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面發生分歧,出現矛盾,甚至明爭暗鬥。我國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內」的傳統,婆婆做了幾十年的內當家,現在把權力交給媳婦,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對這種角色的轉換,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適應。「有的婆婆雖已年過花甲,卻仍希望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經濟支配權,或者難以接受完全由媳婦掌握家庭經濟大權的事實;而做媳婦的也往往不甘讓步,這就難免發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婦共同持家,由於各自的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產生分歧。
(3)相互接納不良。
婆媳原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現在婆媳在一家生活,這就有一個逐步了解、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系緊張,矛盾叢生。
(4)中介失衡。
在婆媳關系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兒子的這種中介作用如果發揮得好,則可以加強婆媳之間的情感聯系,反之,則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出現「兩面受敵」的困境。盡管母子情深,也難以避免結婚以後這種關系變得復雜的事實。因為夫妻之間畢竟在活動、打算、開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在這些問題上,夫妻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兒子和母親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這樣就容易造成兒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親不理解,就會產生「娶了媳婦忘了娘」 的心態,誤認為兒子對自己的感情被兒媳奪去了,而遷怒於兒媳。
2.婆媳關系的調適
前面我們分析了婆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的原因,那究竟怎樣科學地處理婆媳之間的關系。這里,我們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1)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雙方要妥善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首先得對這種人際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婆媳雙方都要承認對方有獨立的人格和經濟地位,雙方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於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雙方或一方對這種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對方必須或應該聽從、服從自己,從而把這種平等的人際關系視為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則必然會在行動上、態度上表現出來。由此導致雙方關系的失調。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如經濟開支、涉及全家的事務等要共同商量,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則應互不幹涉,個人享有「自主權」。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系。
要發展良好的婆媳關系,雙方都需要學會諒解對方、體貼對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園,做媳婦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裡,應該一同前往,這樣婆婆也就不會產生寂寞孤單的感受。反之,媳婦對丈夫照顧較多,對婆婆相對照顧不周,做婆婆的也應多予體諒。如果婆媳雙方在相處中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相互諒解,婆媳非但不會出現大的矛盾,而且還會發展得如同親子關系那樣密切。
(2)避免爭吵。
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產生矛盾時,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即使一方發脾氣,另一方也應克制自己的情緒反應,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告訴我們,消極而強烈的情緒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導致沖突升級;爭吵還具有「慣性」,即一旦因一點小事「開戰」,日後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見會越來越大。因此,當一方情緒反應激烈時,另一方應保持冷靜與沉默,或者尋機走脫、迴避,等事態平息後再交換意見,處理問題。
此外,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捐東西越捐越少,捎話越捎越多」。說的就是「傳話」在人際關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親朋鄰里訴說,傳來傳去,面目全非,只會加劇矛盾。作為婆媳,應引以為訓。
(3)物質上的孝敬與情感上的交流相結合。
作為兒媳要和婆婆搞好關系,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只有彼此心理及時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才會縮短。因此,做媳婦的平日里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發揮兒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說,婆媳關系本來就是親子關系與夫妻關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系,兒子在婆婆關系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兒子作為婆媳關系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因此,兒子在處理婆媳關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①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所謂「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迴流。通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平日家中有什麼關於婆婆的好事,兒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親過生日,買了東西叫妻子出面送給老人等。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②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兒子可以起疏導作用。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通過兒子從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⑥ 怎麼樣能處理好婆媳之間的矛盾

在社區生活中,人們常議論的話題是婆媳關系。廈門話說:「達家(婆婆)心不(媳婦)壞相處,十個九個要冤家(吵架)。」婆媳關系是家庭人際關系中最難相處的,婆媳關系緊張幾乎是社區中的普通現象。

我曾經聽一個婆婆向人訴苦說:「媳婦與我相處了四年,我們間的感情仍是那麼疏遠。」後來,我又聽她媳婦說:「雖然我口裡叫婆婆為『媽媽』,可是我心裡,一直認定只有娘家的母親才是我自己的媽媽,我跟婆婆從來沒有親如母女的感覺,所以我從來也不指望婆婆待我如親生女兒。」如此心中執意要保持距離的相處在一起,彼此的關系又怎能有所進展呢?最多也只是不斷的意會到「她是別人,我要客氣一點」,如此而已。

的確,有些媳婦對待公婆,只是在表面上保持一份應有的禮貌,或盡一份兒媳婦應盡的孝道,並沒有象對待親生父母那樣親近。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當然,做媳婦的也有做媳婦的苦處。

有一次,我到一位女性朋友家中拜訪,那正好是晚餐後,我與朋友坐在客廳里聊天,還可以聽到家中老太太在廚房裡洗碗的聲音,這時,我的朋友嘆了口氣向我說:「我的婆婆年紀大了,兩腳時常感到透乏力,走路也不大方便,因此從前常常一個人自怨自艾,總認為人老了,沒用了,不能自由地到處走動,倒不如死了好,叫我們做兒孫的聽了好難受。她的脾氣也變得古怪而難以侍候。不久前,鄰居有一位老婆婆患病在床,已有好幾個月了,我婆婆去慰問一番,回來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非常高興,她同我們說:『我真比隔壁的老婆婆幸運多了,她現在要靠墊子支撐著頭,才能坐起來吃飯,沒有人扶著,連廁所都沒法上呢,想到窗邊望一眼外面的風景,還得等家人有空才行,真是可憐。』現在我婆婆變得好有精神,即使腿腳不方便,也高高興興地四處走動,你看!現在她不就正在洗碗嗎?」

能有這種頓悟,使我不禁也為老太太與她的家人們都感到慶幸。一般人都認為能為老人家准備一個房間,再為他們准備個舒適的床鋪被窩變可以了,不過,這只是就行動方便的老人而言,如果老人家行動不方便,便只有整天窩在房間里了。因此,對體弱多病的老人家作晚輩的要多給予關懷,而不要嫌棄。

我就曾經聽過一個年輕媳婦如此不耐煩的對人說:「家裡如果沒有老人的話,我們都可以買第二台電視機了。」這怎能不惹起家庭矛盾呢?所以有些老人傷心地對人說:「人老了連一台電視機都不如。」

兩代同處日久,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兩代之間如何自我剋制,總難免有些難以言傳的疙瘩存在,所以有些表面美滿的家庭實際上也是小矛盾不斷。而如何妥善處理好兩代間的矛盾對於家庭的和睦相當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婆媳之間產生矛盾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因,有些人受「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的舊思想、舊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當媳婦時受到婆婆的不公待遇,如今自己也當上了婆婆,有補償心理效應。

另外,由於婆婆與媳婦來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經歷不同,生活習慣脾氣性格各異,比較難溝通。加上生活在一起後,二者在家庭開支,小孩撫養,家庭管理,甚至爭奪兒子(丈夫)的感情等方面易起沖突,雙方又缺乏母女間的血緣之情,容易心存芥蒂。

有這樣一個事例,康老師無論在單位,還是在鄰里,與人們相處得都不錯,惟獨與媳婦合不來;退休在家後,與媳婦住一處,更是格格不入。其媳婦在外工作積極,人際關系也不錯,常被評為先進。但兩人還是矛盾不斷,都為此苦惱極了。事實上,婆媳之間的心理矛盾並非不可解決,現實踐證明,婆媳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家庭和睦,正如俗話所說:「婆媳和,全家樂」。

心理學家認為,要處理好婆媳關系,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是做父母的要擺正與兒子、媳婦的關系。有一位老人對我說:「我現在有一種不正常心理,希望兒子不要長大,因為兒子越大越不聽話,尤其在結婚後、就像是失去了兒子。」在這種情況下,作父母的就要想開些,要求兒子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是不現實的。只有明白這個道理,老人才能擺正與兒子、兒媳的關系,度過美好的晚年。

其次是小輩要尊重老人。有不少老人上了年紀後,離開了工作崗位,子女們相繼分居和外出;有的老人喪偶,親人的關懷與體貼少了,這些都可能使老人產生傷感、孤獨、抑鬱、寂寞等情緒,當媳婦或晚輩的,都應該設身處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特點,盡量將婆婆當作母親著待,積極地去關心她,體貼她,豐富和充實她的精神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決婆媳沖突時,丈夫(兒子)切不可偏袒任何一方,否則不但於事無補,還可能把關系搞僵,應在中間起勸解作用,以理服人。

再次是平等對待媳婦。老人要多體諒小輩,不要把媳婦當外人看,對後輩和媳婦應一視同仁不要有親有疏,更不要擺「婆婆」架子,過嚴要求媳婦。遇到矛盾沖突時,雙方應從對方角度多考慮,一切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小輩們在外工作也不容易,有時他(她)們在外遇到一些挫折,作長輩的應盡量給予關心和幫助。35歲的林女士訴說:「我在外已是十分辛苦,一回到家,見到婆婆那張緊綳的臉,怎麼能笑臉相迎?」這樣的婆媳關系怎麼能和睦呢?

最後是雙方互相溝通。宜心胸開闊,常常談心,有事多商量,非原則性問題不要太計較,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對方,不要說有傷感情的話。遇到矛盾時彼此忍讓,切忌賭氣不說話,盡量避免「家庭戰火」

主持人點評:婆婆媳婦來自不同的家庭,不論在生活習慣或思想觀念各方面都有千差萬別,在一起生活,哪能永遠像一幅完美的畫那般美好,婆媳偶而發生一點不愉快的事是在所難免的。所以雙方遇到問題時一定要互相溝通,晚輩要尊重老人,老人要體諒晚輩。大家互相關照,相親相愛。還是我們那句話:家和才能萬事成!

閱讀全文

與婆媳矛盾糾紛社區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