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認合同效力案件如何收取訴訟費
一、確認合同效力案件如果涉及到財產,那麼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條規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二、如果關於確認合同效力案件是非財產案件,那麼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條規定,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1)確認解除合同糾紛擴展閱讀
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具備下列條件:
1、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以及締約能力,才能成為合格的合同主體。若主體不合格,合同不能產生法律效力。
2、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往往難以從其外部判斷,法律對此一般不主動干預。缺乏意思表示真實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實,並不絕對導致合同一律無效。
3、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合同的內容合法,即合同條款中約定的權利、義務及其指向的對象即標的等,應符合法律的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當事人締約的原因合法,並且是直接的內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達到非法目的等規避法律的事實。
4、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生效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
所謂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將其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時,便成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備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當然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② 關於解除勞動合同糾紛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終止,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③ 法官把請求確認解除合同的訴請認為為請求法院解除合同,怎麼辦
當事人可以提起異議的。
如果合同守約方在立案時請求解除合同,實踐中不少法院以訴狀是否送達作為條件,認為如果訴狀已經送達違約方後。
該合同實際已經發生了解除效果,守約方再訴請繼續履行就喪失了請求基礎,因此不應當予以支持。
如果一方當事人請求確認解除合同通知效力的,法院經審查認為對方的異議不成立,則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如果一方當事人起訴請求判令解除合同,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約定解除或法定解除條件的,則合同自法院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
(3)確認解除合同糾紛擴展閱讀:
合同解除訴訟應屬確認之訴:
由法院作出判決才能使法律關系發生、內容變更或消滅的訴訟類型。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解除權系單純的形成權,通知即生效。
解除權之行使,只須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不必請求法院為宣告解除之形成判決。司法實踐中,大量存在的解除權人未履行通知義務而直接起訴要求法院解除合同。
通過研讀中國裁判文書網相關判決書發現,對於未通知而直接起訴的案件,絕大多數法官採取以送達起訴狀副本的形式向相對人。
合同解除訴訟,不管是解除權人訴前是否已經通知相對人而提起的訴訟,還是相對人提起的異議之訴,其實質都應是請求法院對合同解除行為的效力進行確認,而非形成之訴。
④ 民法中解除合同訴訟標的如何確定
也就是合同價款200萬,原告是付款方,預付80萬,約定的違約金是40萬。起訴時訴的是被告違約,訴訟請求是解除合同,支付違約金。
這種情況訴訟標的額是80+40=120萬。
⑤ 合同糾紛,在開庭過程中雙方願意解除合同,請問宣判時是不是對合同糾紛也解除了。
雙方能協商好解決方案,可以撤訴或庭外和解
⑥ 誰知道解除合同時對方如何行使異議權
《合同法》第93條第二款和第94條規定,合同一方當事人可以單方行使約定解除權或法定解除權。該權利應在約定或法定期間內行使,或在對方催告的合理期限內行使,逾期該權利消滅。
《合同法》第96條規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應通知對方,自通知到達對方時合同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解除的效力。
但《合同法》並未規定異議權的具體行使期間,實務中對合同解除的最終效力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導致大量爭議產生。為此,《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
當事人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的合同解除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對方對單方合同解除有異議,應在約定期間內或合同解除通知到達後3個月內,依據合同約定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確認合同解除的效力,逾期該異議權消滅,即無權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但合同解除並不影響合同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當事人仍有權依據合同約定追究對方違約責任。
--------------------------------------------------------------------------------------------------------------[建築專業律師簡介:]
李高來律師,北方交通大學工民建本科,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同時擁有全國造價工程師、一級建造師和監理工程師等注冊執業資格,並獲加拿大CCPE土木工程師認證,北京律協仲裁專業委員會委員。
李高來律師先後在中鐵建和中建總公司系統工作十餘年,並曾在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擔任高級管理職位,為多項國家及北京市重點工程建設提供法律服務,並成功代理數十起工程糾紛仲裁、訴訟案件,累計爭議金額達人民幣數億元,尤其擅長處理工程結算、欠款、索賠、停工等施工合同糾紛仲裁與訴訟、以及建設項目常年或專項法律顧問服務。
〔仲裁代理典型案例:〕
順義區某別墅工程停工結算糾紛仲裁案(爭議
2.2
億);朝陽區某駐華使館工程結算糾紛仲裁案(爭議30萬美元);朝陽區某房地產工程欠款糾紛仲裁案(爭議560萬);順義區某研究中心工程結算糾紛仲裁案(爭議600萬);昌平區某大學體育場工程結算糾紛仲裁案(爭議50萬);西城區某房地產工程欠款糾紛仲裁案(爭議5400萬);BDA某外資廠房工程合同解除糾紛仲裁案(爭議400萬);邯鄲市某醫院工程分包結算糾紛仲裁案(爭議280萬);北京某重點大學工程結算糾紛仲裁案(爭議1600萬);北京某酒店改造工程結算糾紛案(爭議
1.5
億元)等。
〔訴訟代理典型案例:〕
懷柔某室外工程結算糾紛訴訟案(涉訴2400萬);海淀某住宅工程結算糾紛訴訟案(涉訴3500萬);大連某水泥廠工程結算糾紛訴訟案(涉訴480萬);大興某藝術學校工程結算糾紛訴訟案(涉訴3700萬);豐台某公寓工程停工結算糾紛訴訟案(涉訴
1.27億);朝陽某開發小區住宅樓結構質量糾紛案(涉訴160萬);朝陽某部隊公寓樓外牆裝修質量糾紛訴訟案;河南某高速公路結算糾紛上訴案(河南高院);河北某住宅工程轉包糾紛上訴案(河北高院)等。
〔建設項目法律顧問:〕
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奧運村;數字北京大廈、吉利大學校區、青年溝公寓房地產項目;東直門某大型房地產項目、安哥拉某大型融資建設項目;BDA某科研及醫院建設項目、武廣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等。
⑦ 能否請求法院直接判決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法院不能直接判決解除合同,必須經過通知程序。
⑧ 解除勞動合同糾紛
1.提前30天書面通知解除合同 這是勞動合同法四十條所規定的強制性內容 即使合同不約定 也應該依法履行
2.勞動合同法四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對於實際經濟補償低於勞動合同法所規定的月工資水平的 該條款部分無效 不服的可以向勞保局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 仍有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