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護患糾紛對護生的對策

護患糾紛對護生的對策

發布時間:2021-07-07 07:36:28

1. 請問護士在工作中如何預防護患糾紛

1 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預防護患糾紛 護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以病人為中心,交流的目的在於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交流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切實為患者著想,使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有充分的信任感。在交流中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特點與需求,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每個患者的心理特點做到有效的溝通。 1.1 加強語言交流,預防護患糾紛 在臨床工作中因語言不規范,過於簡單、生硬而引起護患糾紛的例子很多,如某一護士為一位腦外傷顱內血腫患中耳炎的昏迷患者清洗耳道時,患者由於受到刺激而表情痛苦,陪床家屬很不高興地說:「你能不能輕點!」個做治療的護士口氣淡漠地說:「反正他又沒知覺,怕什麼?」陪床家屬生氣地說:「怎麼這個態度,我找你們院長去!」像這樣語言生硬引起的糾紛非常多見,如果這個護士注意語言和語氣,就可以避免與陪床家屬的爭執。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護士應學會語言溝通技巧,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2 非語言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溝通方式 護患之間的交流有兩:一種是語言形式的交流;另一種是非語言形式的交流,即身體姿勢、眼神、手勢、面部表情、護士的態度及行動。護士必須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增強患者的信任感。一個情操高尚、衣著整潔、動作輕柔、具有心理學素養的護理科技人員,其本身對患者就是一種重要的治療和安慰,往往能喚起患者的樂觀情緒,從而使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因此護士應該注意儀表、審美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親和護患關系,好地塑造護士形象。 2 在護理工作中熟練操作技能,提高服務意識 2.1 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技術操作水平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 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盡管護士態度和藹,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解釋到位,但是如果操作技術不熟練、手法不輕柔,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滿甚至反感,以致工作中的小小不當不能得到諒解,甚至引起患者的強烈不滿。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苦練基本功,提高理論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同時在進行護理技術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注意落實「三查七對」制度。 2.2 優化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在臨床工作中,護士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性的護理服務,還要為患者提供生活上、精神上及環境和社會性服務,建立整齊、清潔、安靜、舒適、美觀的生活與治療環境,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念。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者,對護理工作有著特殊的要求,因此要求護士從思想上、觀念上、行動上處處為患者著想,與患者進行換位思考,自覺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防範護理糾紛的發生。 3 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制觀念不斷更新,法律不僅保護患者合法權益,也保護醫護人員的合法權益[2]。這就要求護士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醫院的規章制度,使每位護士學法、懂法、用法,做到既尊重和保護患者就醫的權利,又保護自己和醫院的合法權益,使護士對自己行為產生的結果能充分估計利弊得失。

2. 你是一位護士,如何傾聽病人的對護患糾紛得申訴

導致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
服務態度差、擅自離守、違反原則執行醫囑不當、護理措施不到位、護患溝通不到位、患者期望值越高、文化程度低等。
護患糾紛中護士的心理應激反應
擔心、害怕 當護理人員意識到由於是自己的失誤導致糾紛時,擔心患者及家屬採取過激行為傷害自己,害怕影響自己的聲譽及發展前途,面對糾紛束手無策,心神不寧。
精神不振、心情抑鬱 部分護理人員因缺乏良好心理素質及心理應激能力的培養,當糾紛發生後,郁悶壓抑、心灰意冷,在這個時候如果得不到領導、同事及家人的及時關懷和幫助,常感到壓力大、前途渺茫,可引起自控力減退、精神不集中,久而久之,易產生憂郁,導致一系列的疾病。
焦慮、緊張 發生差錯後,護士往往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思維混亂,心跳加速,常因不知如何處置而情緒不穩,難以繼續進行正常操作。
過度謹慎、逃避 部分護士尤其是有過糾紛者,面對稍微復雜、曾出現過糾紛的護理操作或格外挑剔的患者及家屬時,易過度謹慎,產生逃避心理或讓他人操作,久而久之,產生心理障礙,影響工作正常進行。

3. 如何處理好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之間的人際關系專。護患屬關系從病人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後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於護理的全過程。而在臨床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最多的也是護士。面臨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形勢下,怎樣在護理工作中協調護患關系,減少摩擦與糾紛,已成為擺在護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護理工作者只有不斷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護患溝通,提供與社會進步、病人需求相適應的護理服務,才能有利於護患和諧的構建。

1 護患關系現狀分析

1

4. 臨床護士如何避免護患糾紛

隨著社會的進步,病人運用法律武器維持自己的正當權益,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並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1,2]。然而護患糾紛的發生卻呈上升趨勢,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專業素質訓練,增進彼此溝通,優化護患關系,避免護理糾紛,將是未來實際工作中的重點內容[3]。那麼在醫療糾紛中認真分析護理工作過程產生的護患糾紛,對完善護理服務質量是十分有益的。

1
引發護患矛盾的常見原因
1.1
法律意識淡薄:
現階段護患糾紛從數量、性質、處理途徑、結果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護患糾紛數量日益增多,內容也日趨復雜化[3]。處理的途徑上不單純依靠醫療行政部門解決,而藉助媒體施加壓力。糾紛的結果不單純是批評問題,而是要求經濟賠償。而有些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識,存在僥幸心理,對醫院的規章制度視而不見,工作馬虎,平時不注重業務學習和知識更新,導致捲入護患糾紛。如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嚴,對病人進行服葯、注射、輸液治療時未嚴格執行床邊2人核對制度,導致差錯的發生,引發護患糾紛。
1.2
主動服務意識不強:
言語、服務態度生硬,溝通不到位,對患者缺乏同情心,不理解患者的焦慮心情,當患者詢問病情或診治結果時,解釋不夠甚至極不耐煩,導致患者及家屬的反感,而產生糾紛[4]。特別是在急診病人多的情況下,很多護理人員未做好按序就診或對前來就診的病人指導工作不到位,造成病人就診時間過長,延誤病人治療。
1.3
工作責任心不強:
護理是一項瑣碎的工作,直接面對病人,如果工作稍有鬆懈或漫不經心,或談天說笑,都會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意和懷疑。如有些護士工作繁忙時。容易產生焦慮和煩躁,當病人有疑問時,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情,致使病人和家屬的反感,在情緒上與護士對立[5]。當個別病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護士沒有及時解釋其原因。同時有一些護理人員執行醫囑不嚴格,不遵照醫囑找借口拖延執行或對可疑醫囑不問清,執行醫囑及進行各種治療前不認真進行「三查七對」。而憑經驗、憑印象或帶僥幸心理匆忙行事,造成用錯葯、計錯量、抽錯血標本等而導致糾紛。
1.4
護理知識缺乏:很多護理人員理論知識的貧乏,當病人問及有關自己疾病的注意事項、飲食、用葯等方面的知識時,不能正確全面回答病人,或者醫護之間在同一問題的回答上是截然不同的觀念,如某種手術後的病人在問及飲食方面時,醫生不了解病情回答是可進流質,而管床護士的回答是4h禁食禁飲,卻造成病人對護士的不信任。同時技術不過硬,操作不熟練,比如很多護理人員在小兒頭皮穿刺和危急病人的搶救時,不能達到病人的要求。

1.5
病人保護意識增強:隨著法制建沒的發展,人們法律知識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社會上普遍開展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活動,使病人牢固樹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則,對醫療護理工作有一種戒備心理,對醫療護理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或一些不理解的行為都希望有個說法,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6.7]。同時對於一些重症患者,由於病情復雜,或當病因不明時,患者家屬情緒緊張、易激惹,希望能盡快找出病因並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所以當患者病情治療效果不明顯,對醫生工作挑不出問題時,轉而對護士的工作產生不滿,容易發生護患沖突。

2
護理人員避免護患沖突的措施
2.1
尊重病人:任何生命個體在人格尊嚴上沒有差別[8]。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這一點,然後在行動上自覺地做好份內工作,使病人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下康復。尊重病人利用我們的技術知識盡我們的全力護理病人,恢復病人的健康,是護士對病人的最大尊重,同情、關心、照料、合理運用技術等是這種尊重的具體內容。維護病人的人格和尊嚴,不歧視任何病人,尤其注意對性病、艾滋病、老年和臨終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病人的尊重,要承認和理解病人的信仰、習慣、愛好、價值觀、合理的需求。公正地看待病人平等、合理的醫療權利。不因病人經濟支付能力、地位、信仰等的差異而在服務上有所不同。讓病人了解和參與醫護的有關過程,承認和維護病人合理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2.2
培養慎獨精神:慎獨是指一種道德境界,也是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它會使人們在無任何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按道德的規范和范疇的要求行事[9]。轉變服務觀念,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道德。護理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活動,經常個人值班,獨立處置,無人監督,尤其需要具有慎獨精神。對護士而言,慎獨的前提是堅定的信念和良心,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識為約束力的。無論是在人前還是人後;無論領導在與不在;無論病人年長與年幼,昏迷與清醒,都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規程與要求一絲不苟地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否則,不能達到慎獨的境界,就會造成工作失誤,受到良心的譴責。因此,護士要按照自己的內心道德信念行動,任何情況下都要忠於職守,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2.3
塑造個性氣質:
護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樹立獻身護理事業的崇高理想,塑造個性氣質是優良心理素質中人格魅力的一部分[10]。如,護士應培養心靈、胸懷、氣質真實、純凈、自然、質朴上的美,感悟生命,精神飽滿,生機勃勃及深厚的文化修養內涵,具有感染力、親和力、號召力等人格魅力特徵。在這種情感氣質的支配下,就會自覺自願、竭盡全力地去為病人解除痛苦。護士應當具備的性格特徵主要是對病人誠懇、正直、熱情、有禮、樂於助人等對工作應當是滿腔熱情,認真負責、機智、果斷、沉著冷靜、作風嚴謹、干凈利落等;對自己來說,應當是開朗而又穩重、自尊又大方、自愛而又自強等。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若想,以病人的憂而憂,
以病人的樂而樂,形成真摯的同情心。有崇高的理想,才能理解護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懂得為什麼工作和應當怎樣工作,從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主動自覺地加強優良品質的培養。樹立崇高的理想,才有真正愛護並尊重自己的工作對象,把解除病人痛苦為己任。基於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會自覺地注意使自己的心理品質更好地適應病人的需要。樹立獻身護理事業的崇高理想,才能對搞好護理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不但能愉快積極地工作,樂於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善於探索研究。
2.4
保持個人與社會的協調一致:
護理人員有著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生活中的不同事件能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應,並伴有明顯的生理應激。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個體的應激反應可以起到緩沖作用,降低應激反應的強度,減少其有害作用[11]。護理人員健康心理水平與社會支持正相關,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加強實踐鍛煉,自覺地有目的的把實踐作為鍛煉心理素質的良好機會,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尊重自己的職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在批評社會現象的同時,從自身找不足,經常檢查自己,鞭策自己,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取得社會的稱贊和認可,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2.5
優化知識能力:
目前我國護士的知識結構基本沒有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和自身知識,了解病人病情特點,預見病情轉歸,這應該是一名優秀護士必備的技能[12]。護士在熟練掌握常規技術和基礎上,還要掌握相關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由於護理工作范圍拓展,護士將廣泛地參與到社會衛生保健服務工作中,獨立地做出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護理及康復計劃,及時准確地處理健康和疾病中有關問題,這一切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挑戰。當今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各門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溝通。護理學作為現代醫學領域的一門專門學科,其理論體系、功能任務、工作內容、活動空間等各方面都在發生重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護理技能,還要有語言技巧、綜合分析、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除了接受醫學和護理學的教育,還應主動學習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美學等相關學科。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維權意識的增強,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護患糾紛越來越引起病人和社會的重視。為此,我們應針對產生護患糾紛的內外部因素,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探索,加強服務理念,巧妙化解護患之間所發生的糾紛,給病人營造一個和諧、舒適的治病休養的良好環境。

5. 如若遇到護患糾紛,患者不配合,怎麼處理

如遇遇到互換糾紛患者不配合怎麼處理?在醫護關系方面的話,如果出現糾紛的話,最好把他們雙方都平靜下來之後進行協商,如果患者不配合的話,那就要想辦法想方設法去重新找方法去解決。

6. 如何針對護患之間的沖突進行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處理護患關系
1 護患關系的類型及特點
1.1 主動被動型 其特點是護士為病人做各種處置,病人處於被動地位,完全服從護士。
1.3 相互參與型 其特點是達到幫助病人進行自我護理的目的。
2 影響護患交往的關鍵性因素
2.1 護患交往障礙 護患交往不同於任何一種交往,其顯著特點是以病人為中心,以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為前提。因此,護理工作的好壞與護患交往密切相關,護患交往的多少與關系融洽與否也密不可分。造成護患交往障礙的大致原因有護士個性內向,不善言談;健康狀況欠佳,心情不舒暢;護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壓力大,沒時間,精力不充沛;新聘臨時性護士對護患交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懂溝通技巧,沒有長遠打算,不熱愛護理工作等等。
2.2 護患之間的心理矛盾 病人住院後,由於受疾病的影響,往往發生心理上的一系列改變,形成不良的心態,如恐懼、焦慮、緊張、孤獨感明顯、悲觀、抑鬱、依賴性和被動性增加、愛挑剔等等。希望得到護士的關心與幫助;希望知道自身疾病的治療情況及預後如何;希望知道自己所用的葯物有無不良反應;希望護士從平衡膳食,各項輔助檢查等應注意哪些方面問題多加指導幫助;希望護士多關注自己。而護士由於種種原因,不能或不願意去做滿足患者的願望,從而造成了護患之間的一系列矛盾。
2.3 護士的責任心,工作態度及專業技術能力低,病人患病後,由於環境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上醫院的一些制度約束,使患者常常處於被動狀態,甚至不知所從。此時護士不了解病人真正的心理需求,表情冷漠,態度粗暴,不懂溝通技巧,很容易造成患者的失落情緒,從而使患者變得非常敏感,愛挑剔和指責,甚至會有「我住院是花了錢的,你給我臉色看,我就跟你過不去」的偏激心理,導致了護患關系緊張。同時護士由於責任心不強,工作態度差,加上業務理論知識缺乏,不能及時正確回答或解決病人提出的某些問題,事事依靠主治醫生,造成了病人對護士的不信任,從而發生護患沖突。此外,在進行護理技術操作時,由於沒有過硬的基本功,造成操作失敗,給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急躁易怒,也是導致護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影響護患關系的其他因素:護士的社會地位低,護士再教育、進修學習的機會少,職稱晉升難,長期繁忙的超負荷的臨床護理工作,造成了護士擺脫不了的不平衡和壓抑心理,也勢必影響護患關系向好的方向發展。其次是過多的醫葯費用,頻繁的輔助檢查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造成病人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不滿,導致矛盾出現。
3 正確處理護患關系的具體措施
3.1 教育護士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忠誠於護理事業,具有崇高的護理職業道德修養;同時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鑽研業務,練就精良的護理操作技術,這是處理好護患關系基礎。
3.2 克服護患交往障礙
3.2.1 充分認識護患交往的重要性 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到,病人對醫院的許多事項都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陌生的,渴望與護士進行交流。護患交往,有助於護士了解病人的心身及家庭生活經濟狀況,也可向病人提供正確的醫院各方面信息,同時也是實現護士為病人服務,減輕其心身病痛,創造最佳心身狀態的需要,亦是促進護患間理解與信任,提高護理及治療效果的需要。
3.2.2 護患交往有技巧 在臨床上,護士與病人、病人家屬接觸的機會往往比醫生更多,在為病人服務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有效的護患溝通,而技巧在其中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護士要與被溝通對象建立信任的關系,要做到這點,護士對患者有熱情、尊重、同情及真誠;其次,要學會運用行為信息進行非語言交流,包括注意力集中:護士應把病人或家屬當作關注的中心,全身心關注常常伴有回應,回應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使手勢及眼睛接觸,在交流過程中要使病人了解,護士會為病人的信息保密,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3.3 注重護士形象,做好生活護理:護患關系密切是建立在雙方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而護士對病人的態度起主導作用。護士高尚的情操、整潔大方的儀表、穩重的舉止、親切的語言、開朗無私性格,都能喚起病人的樂觀情緒,贏得病人對護士信任感;相反,污皺的衣服、懶散的工作作風、生硬的語言、過分濃妝修飾等,會使病人反感而疏遠。在日常生活中,為病人剪指甲、整理床鋪、打水、倒水、蓋被等生活護理工作,可以讓病人從微小的事情中體會到護士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戴,增強了住院病人的安全感和對護士的尊敬感。
3.4 必要的護患角色及心理位置互換:在護患交往過程中,護士應能參照病人需要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不斷完善職業角色行為,做到經常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設身處地的為的為病人著想,才能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幫病人之所需。
3.5 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出院後護理工作由護士轉向病人及其家屬。出院指導應包括:疾病康復衛生指導、心理衛生保健指導、用葯注意事項及葯效觀察、功能鍛煉、飲食營養、復診時間的指導。做好出院指導工作,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體現了護士對病人的滿腔熱忱和對工作高度負責、以人為本的精神,並能進一步密切護患關系。

7. 如何處理緊張的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之間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從病人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後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於護理的全過程。而在臨床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最多的也是護士。面臨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形勢下,怎樣在護理工作中協調護患關系,減少摩擦與糾紛,已成為擺在護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護理工作者只有不斷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護患溝通,提供與社會進步、病人需求相適應的護理服務,才能有利於護患和諧的構建。

1 護患關系現狀分析

1?1 護理方面

1?1?1 護理隊伍年輕化,綜合素質不高,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技術。

1?1?2 護士的溝通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要求還遠遠不相適應,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溝通的理念、知識和技巧。具體表現如下:(1)語言不規范:過於簡單、生硬而引起護患關系緊張。(2)溝通方式和技巧欠妥:以自我為中心,不顧病人想法;使用說教式的語言主觀判斷;談話中隨意改變話題,阻斷病人表達感情和信息,這些使病人及家屬心情不愉快,有礙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建立。(3)在繁忙的工作情況下,溝通信息發出量大、速度快,急於求成;不講成效同時忽略了病人的感受。

1?1?3 工作中執行查對制度不嚴格,實施錯誤治療,使患者對護理人員不信任,甚至給醫院帶來了不良影響。

1?1?4 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不主動,護理人員對病人的生命表現出冷漠或不以為然,對待病人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或不耐煩,甚至指責病人或家屬,導致護患關系緊張。

1?1?5 向病人宣教疾病的有關知識和住院相關規定不到位,引起護患糾紛,導致護患關系緊張。

1?1?6 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編制缺額導致護理工作不落實,護士責任與義務履行不夠。

1?2 患者方面

1?2?1 缺乏應有的就醫道德規范,無端提出不合理要求。

1?2?2 患者預後不佳,將自身疾病的潛在風險轉嫁給醫護人員,引起護患糾紛。

1?2?3 患者對護士履行護理工作職責不予理解,不予配合,導致護患關系緊張。

1?2?4 患者及其家屬的過度維權。患者不了解醫療服務的特殊性,不懂醫學道理,將自己作為商品消費者對待,導致過度維權。

1?2?5 患者和家屬不尊重客觀事實,不遵守醫院規章制度和管理條例,過度強調自身利益。

1?3 社會方面 當前國內的醫患關系跌到了國外罕見、國內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低谷,醫患之間的誠信度大大降低。一方面,普通大眾、社會輿論極力要求擴大患者就醫的自主權、選擇權,另一方面又用過高的期望值要求醫務人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還有一些人對發生在醫患之間的類似事件作壁上觀,甚至彈冠相慶;其次一些媒體對醫患糾紛帶有濃厚情感色彩而非客觀公正的報道,直接影響了公眾對事件的正確判斷。

2 對策

提供與社會進步、病人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護理服務,是建立新型、良好的護患關系前提,也是未來系統化整體護理順利開展的關鍵。

2?1 護理工作者要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堅持工作原則和科學的工作態度。

2?2 護理工作者要鍛煉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術,及時、准確、熟練地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措施,為患者解除痛苦,避免因操作失誤或不熟練導致患者痛苦加重或延誤治療時機,從而引發護患糾紛。

2?3 護理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進患者信任感。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美化自身的言行舉止,滿足多元化知識結構的需要。

2?4 護理工作者要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4?1 正確運用語言,掌握好語音語調。語言應清晰、文雅、通俗易懂,不要過多使用專業術語或方言,語調應平穩、柔和,語速應流暢而不太快,真正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 以避免產生生硬難以接受或消極、怠慢、不重視感,語言可治病,也可致病。

2?4?2 正確使用身體語言。語言溝通過程中,配合相應的動作、表情、手勢等形體語言,如撫摸、攙扶等來表達對患者的關愛,強化溝通效果,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

2?4?3 對不同的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根據社會地位、文化層次、信仰、年齡及對疾病治療的需求不同實施相應的護理。

2?4?4 善於傾聽,誘導患者交談。在傾聽過程中,護士應充分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也不要隨意打斷患者的談話,從而使患者敞開心扉,展現內心世界。

2?5 護理人員儀表端莊、舉止穩重。莊重的儀表及大方的舉止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成為良好溝通的開始。

2?6 對工作認真負責,嚴格執行各項醫療制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獲得患者認同、贊賞、信任的良好基礎。

2?7 護理人員要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健康、穩定的情緒有助於營造和諧的心理氣氛,形成融洽的護患關系。護士應更多地從自身出發,多學習心理學知識,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調整情緒,用樂觀、向上、穩定的態度去感染患者,為患者樹立榜樣,促進護患間的人際吸引。

2?8 尊重患者隱私。護士應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患者的隱私保密,如無特殊情況,必須徵得患者同意,方可告知他人。

2?9 詳細、耐心向病人宣教疾病的有關知識和住院院相關規定。使病人對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和認識,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增進護患間的交流,為患者疾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保障。

2?10 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時刻站在病人的角度為患者著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將人文關懷滲透於護理服務的各個環節。真正把「以病人為中心」做到實處,滿足病人的全方位需求。

2?11 護理人員要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改變「懂醫不懂法、懂法不執法」的被動現狀,臨床工作中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操作程序、醫療護理常規等,避免護患糾紛。

2?12 加大對患者和家屬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培養正確規范的就醫行為和道德,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診療活動,遵守就醫程序和醫院有關管理制度。

2?13 護理管理部門要及時調整和補充護理人員,確保臨床一線護理工作質量到位,避免人員缺額導致護理工作不落實,甚至侵犯患者權益的事件發生。

2?14 呼籲社會支持。解決醫患糾紛,對抗絕對不是辦法,而且可能越走越遠。如果這種現象得不到遏制,每一個人都將有成為受害者的機會。中國的法制建設已經走上了正軌,現有的法律制度對處理醫患糾紛還是有能力的,關鍵是要保證執法的公正性,其次,醫患雙方相互理解和體諒、信任,攜起手來共同與疾病作斗爭才能達成和諧的醫患關系,從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最後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護患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和諧關系,從而促進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

8. 護理糾紛的防範措施及處理原則

護理糾紛防範四大措施:

護理糾紛的防範措施:規范護理行為;運用護理技巧,融合護患關系;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技能;護理記錄具有法律效應,記錄不可草率。

1.規范護理行為
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服務理論,加強對護士的素質教育、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加強業務和理論學習。根據不同病人的心理特點,使用保護性語言、用正確的溝通技巧對病人實施全方位的護理,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數,確保護理質量。

2.運用護理技巧,融合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增進病人與護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運用護理技巧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理解病人,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為病人排憂解難。熱情周到的護理服務能夠獲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助於化解工作中的矛盾,減少護理糾紛的產生。

3.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護理技能
大多數護理糾紛是因為護士工作失職或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引起的。因此,加強責任心是減少和杜絕護理糾紛的關鍵。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是加強責任心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必須嚴格遵守。應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及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才能保證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4.護理記錄具有法律效應,記錄不可草率。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記錄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記錄往往簡單重復,甚至有的護士認為有醫生的記錄就足夠了,護理記錄純屬多餘,不清楚它所具有的法律意義。而一件因護理記錄不全導致醫院敗訴的護理糾紛充分的說明了護理記錄所具有的法律效應。在護理工作中,護士一定要重視護理文收的書寫。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護理糾紛的產生

閱讀全文

與護患糾紛對護生的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