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權糾紛怎麼辦
一、收集證據,尤其是當時口頭協議的當事人以及見證人的證言。
二、調查村委會與外地承包人之間的流轉合同是否違法。如是否召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是否經過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如是2010年3月1日以後簽訂的合同,還必須徵求村民是否要求評估以及必須有林權證才能流轉等等,詳見《河南省森林資源流轉管理辦法》。
三、向信陽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四、要求村委會履行合同,支付分成,如不履行可以合同糾紛向當地法院起訴。
❷ 我家荒山有林權證,被鄰居強行挖了部分,現在村委以有糾紛收歸集體。請問政策是這樣嗎期待指點!!!!
這當然是違法的啊。
你家有林權證,是你家私有的。
當然不能收歸集體啊。
❸ 林權證登記錯誤發生林權糾紛20多年可以行政復議撤銷嗎
xx縣鄉xx村第1、2、4、11、12村民小組(下統稱第三人)與xx縣xx鄉人民政府、xx鄉xx村民委員會、xx村第3、5、6、7、8、9、10村民小組(下統稱申請人)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xx縣人民政府(下稱被申請人)於2011年8月2日作出黎府處[2011] 6號《xx縣人民政府行政處理決定書》(下稱《決定書》),該《決定書》將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劃歸第三人所有,並於2011年8月29日送達申請人。
申請人認為,《決定書》認定事實部分錯誤,其處理決定採信證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應依法予以撤銷。
一、《決定書》採信爭議山林土地權屬依據錯誤,違反法律規定
1、被申請人「查明事實」,屬自行編造。
被申請人在其《決定書》第5頁倒數第5行至第6頁第5行「查明事實」:申請人(指復議案第三人)提交的1983年10月3日制定的《鄉規民約》,是在林業「三定」期間xx公社管委會經召開大隊幹部、生產隊幹部、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的(有證人證言和時任xx公社幹部的調查筆錄佐證)。因此,該《鄉規民約》應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
被申請人的上述「查明事實」純屬子虛烏有,自行編造。1983年時期的xx公社作為最基層的人民政府,其所召開的任何會議,毫無疑問會有《會議記錄》,如果就其管轄內的涉及農村集體權利義務的事項制定《鄉規民約》,必先在該次會議上首先形成《會議紀要》,這是常識,也是政府機構的工作程序。同樣作為一級政府的被申請人,基層政府的工作程序不可能不知道,對1983年時期xx公社召開會議並討論通過制定的《鄉規民約》,用「證人證言」及自行「調查筆錄」形式來加以證實,而不是拿出當時的《會議紀錄》或《會議紀要》來進行證明,實在是荒唐之舉,其編造事實顯而易見。
被申請人之所以會自行編造這個《鄉規民約》出台的過程,無非是想說明《鄉規民約》程序合法,可被申請人用以佐證《鄉規民約》程序合法的「證據」(即證人證言和調查筆錄),根本就不具有證明效力。政府機構的某一次重要會議並討論通過關系「民生民權」事項的決議,用「證人證言」和「調查筆錄」形式來證明,這是被申請人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獨創」,這種「獨創」性不具有任何法律依據。
2、《鄉規民約》有違反法律規定內容,該部分內容屬無效約定。
被申請人確認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鄉規民約》,如前所述既無證據證實其制定程序合法,同時該《鄉規民約》就爭議土地權屬進行確權的內容是無效的,該內容違反了法律之規定:⑴《土地管理法》第11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⑵《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對國家和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進行登記,頒發林權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
上述《土地管理法》和《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相關條文之規定,非常明確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其所有權的確認權為縣級人民政府,鄉級人民政府無權確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權屬。《鄉規民約》性質上屬於鄉(鎮)村農民集體自行管理內部事務的約定,豈能對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確權劃分。被申請人不是不懂法,但偏偏要將《鄉規民約》違法內容部分認定為處理爭議土地權屬的有效證據,這說明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申請人徇私枉法;一是被申請人不依法行政是其常規。
3、被申請人採信《鄉規民約》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違反法律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1條、第13條和《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可知,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林地權屬管理實行登記發證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對國家和集體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林地進行登記,頒發林權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上述法條之規定說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縣級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所有權證、山林權證書等,是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確認權屬的合法依據。被申請人無視法律規定,將具有違法內容的《鄉規民約》認定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有效證據,顯然違反法律規定。
二、《決定書》適用法律錯誤
被申請人《決定書》依據《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和第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作出處理決定。申請人認為被申請人對本案「土地權屬爭議」的實體處理,適用法律錯誤。
1、《條例》第十八條第(二)項,是屬於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決定書》適用該法條並無不當。
2、《決定書》適用《條例》第十九條第(六)項的規定是適用法律錯誤。
《條例》第十九條的適用前提條件是「尚未取得林權證或者對林權證有爭議的」,而申請人與第三人就本宗土地(即xx林場)權屬爭議,並非是沒有任何一方取得林權證,申請人之一的xx鄉人民政府已經取得林權證,即1983年10月28日黎林權字第1號《xx縣山林權所有證》(下稱《山林權證》)。只要申請人的《山林權證》沒有被依法撤銷,依據《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該山林權證書就是首先應當作為各級人民政府處理林地權屬爭議的證明材料。
本案申請人與第三人對申請人(xx鄉人民政府)持有的由被申請人頒發的《山林權證》並不存在爭議,是被申請人沒有經過合法程序而單方面在個案中認定《山林權證》為無效證據,進而認定不能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被申請人將《山林權證》排除為合法有效的證明材料,其行為結果——《決定書》則必然是違反法律規定。被申請人其將自己頒發的《山林權證》,認定為系「擅自填發本府事先蓋好章的所有權證」(見《決定書》第6頁第14行)實在荒唐,這種不按法律程序、毫無根據地否定自己頒發的《山林權證》行為,當然是一種違法具體行政行為,而違法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則必然錯誤。
3、被申請人認定《山林權證》,不能作為處理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證據,導致《決定書》適用法律的錯誤。
《決定書》第6頁認定《山林權證》只能證明「xx林場」的林木所有權歸xx公社集體所有,不能證明「xx林場」的土地權屬歸xx村集體所有。同時《決定書》還利用若干「證人證言」形式說明填發《山林權證》,不是為了明確土地權屬問題,目的是發展林業,保護森林及造林成果,保護集體財產不受侵犯。
申請人認為,作為一級政府的被申請人,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對事實的認定,居然無視法律規定而信口雌黃。不論是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以及《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無不規定《山林權證》就是土地權屬的證明材料和確權依據。申請人xx鄉人民政府持有「xx林場」的《山林權證》,在該山林權證書沒有被依法撤銷之前,「xx林場」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人就是xx鄉(僅包含xx村和九龍村)集體所有,申請人xx鄉xx村民委員會系xx公社下轄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村民是「xx林場」土地權屬人乃名正言順理所當然。而被申請人頒發的《山林權證》,依照法律規定就是土地權屬依據,而非如被申請人所聲稱的填發該證書的目的。由此可見,正是被申請人多處表現違法認定事實,才導致其對本宗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決定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所述,《決定書》認定事實有誤,採信證據錯誤,適用法律不當。申請人請求復議機關審慎審理,依法撤銷該決定,而不是簡單的維持了事,或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決定變更,重新正確認定爭議的「xx林場」土地權屬歸屬xx縣xx鄉xx村民委員會全體村民集體所有。
此致
xx人民政府
❹ 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如何認定林權證書的效力
「因當初分山時沒人認識字,導至人家管理山林至今」,這個理由不成立,分的時候村幹部需要光明正大的告訴當事人分得了山林以及邊界。
❺ 2006年的山林權證能作為山林權糾紛的依據嗎
只要該山林權證還有效就可以。
❻ 林權證,我山林有糾紛,還能不能辦理林權證。
在權屬有爭議的情況下,不能辦林權證,應先確權。
❼ 遇到山林糾紛怎麼辦
以前山林的效益較低,農民朋友對自家的承包山、自留山不是很重視,四至界線登記回粗放,又沒有設置答固定標志,文字材料(自留山證,承包合同)也沒有根好地保存。隨著山上林木不斷長大,或山林被統一徵用、租賃等,就很可能與他人發生山林糾紛。 遇到山林到紛怎麼辦?筆者根據幾年來調處山林糾紛的實踐,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一個互諒互讓的良好心態。之所以發生山林糾紛,往往未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雙方都堅持對自己有利的一些道理,聽不進對方的意見,就很可能使調解陷入僵局,甚至會引起相互「斗氣」,使原本一件小事,變成雙方難解難分的怨恨、 二是注重調查,尊重事實,力求協商解決。如果雙方能夠自行協商解決,當然最好。通常是糾紛農戶向村委會反映,要求協助調解。村委一會應當認真聽取雙方的意見,邀請當年發包或發山林權證時參與「踏山」的同志一起參加調解會,必要時還應當到實地去做一些核對與調查。村委會根據調查結果及聽取多數與會同志的意見後,形成一個基本的調解方案,按此方案一再分別做雙方當事人的說服教育工作,最後使雙方當事人在調解書上簽字,達成協議。
❽ 林權糾紛處理
首先,對方要想爭有兩條途徑:一,訴訟;二,申請行政裁決;訴訟也好裁決也罷,內都適用誰主容張誰舉證的原則,即他說是他的不行需要提供證據證明。
其次,據你陳述的事實你已經合法取得林權證,即林權證上登記的權利人是你。根據《物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林權的權利人已林權證及政府相關部門的記載為准,據此可以證明你就是權利人。
最後,如前所述,對方只有提供證據證明林權證記載有誤的證據才可能推翻你是林權所有人,故而你現在只需要靜觀其變,見招拆招,不要杞人憂天。
❾ 遺產繼承,山地權證糾紛
首先要搞清楚母親是不是還在世,如果在世,那麼一般山地應該先平分,一半歸母親,另一半山地屬於遺傳,如果死者生前沒有留下合法有效的遺囑,遺傳就應該按照法定的繼承方式來繼承。法定的繼承人是:父母,配偶、子女。分配方式一般是平分。
❿ 林權證書山林糾紛
可以向上級政府部門進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