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熱射病身亡惹糾紛,上班中暑算不算工傷
依具體情況而定
上班期間中暑有兩種情況可以算工傷:一種是:中暑被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為職業性中暑(職業病)的,根據新《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職工患職業病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另一種是:上班期間因中暑死亡的或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可根據新《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❷ 中暑死亡意外險能賠償嗎
就目前情況來看,中暑死亡意外險通常不會賠償。意外險中的意外是指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而中暑是因為自身體質較差,不注意防暑而造成的,而非意外。因此,中暑作為一種疾病不符合意外傷害的前提條件,所以不屬於保險責任范圍的事故,意外險也就不會賠償。
❸ 工地上中暑死亡怎麼賠償
根據我國《職業病目錄》規定,中暑列入了職業病范疇。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中,將中暑分為輕症中暑與重症中暑,後者包括熱射病、熱痙攣與熱衰竭。如果因工作關系中暑,可以向衛生部門申請認定為職業病。一旦被認定為職業病,人社部門將會為其認定為工傷,再進行傷殘等級評定,確定讓其享受工傷待遇。當然,如果中暑未達到傷殘等級的評定標准,可以為其報銷住院費用。
❹ 中暑死亡屬於安全生產事故嗎依據是什麼
中暑屬於職業病,職業病屬於工傷的一種。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根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
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1.中暑
❺ 中暑死亡意外險會賠償嗎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賠償的,中暑死亡在意外險中不屬於意外。詳細情況在這篇文章里→《意外險包括哪些范圍?這些常見的意外保險公司是不賠的》投保意外險想要獲得理賠就一定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❻ 保險法,中暑死亡算不算意外事故
中暑死亡不算是意外事故。❼ 環衛工人中暑身亡賠償最新案例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該待遇。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❽ 中暑死亡事故案例,高溫吃什麼防中暑,高溫中暑的圖片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8種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夏季良飲是熱茶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豆漿解暑又降火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特殊人群防暑套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家中應備些中葯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中暑外治三法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科學用「兩水」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
❾ 東京103人中暑死亡事件,這是不是地球對我們的警示
不是。東京死亡的這些人是在夏天沒有做好防暑設施,導致自己因為中暑身亡,和地球沒關系。
❿ 農民工中暑死亡申請工傷和起訴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勞動關系,本身屬於工傷,那麼就申請工傷認定,工傷理賠更全面。
如果是勞務關系,那麼就法院起訴要求賠償。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