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以及房屋的糾紛案例,結果會如何求高人指點。
首先,我要告訴你,在基層法院打官司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回正確答案並非事實結答果。
不過還是很樂意為您排憂解難~~
1.首先,有一個條件必須是先決條件,否則整個案件將會完全逆反。這個看似很神奇的條件只有一點——(1)房屋所有權證上明確了房屋歸甲乙兩方共有(2)房屋登記部門(農村可能沒有登記部門)的登記上該房屋歸甲乙兩家共有
2.其他的都不需要了。房屋歸兩家所有。房屋屬於不動產,中國是登記主義裁判模式,只要所有權為兩家所有,判決就是兩家所有。什麼放棄所有權,什麼口頭協議都是空談,證人作證就是走形式,無關根本利害關系。
3.判決如下:房屋歸兩家共有
4.如果甲方提出反訴要求搬回那套房子的話,判決如下:(1)房屋歸甲乙兩家共有(2)乙方N日內搬出屬於甲方的房屋,並提供便利讓甲方順利入住。
㈡ 宅基地使用權案例
你好,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那麼寡慾宅基地的使用有哪些規定呢?下面為你介紹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案例
村民李某已有宅基地,後又取得一份宅基地。李某便與同村王某簽訂了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李某將這份宅基地以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王某,王某將款項支付給李某。當王某開始建房時,被鄰居張某阻止,致使王某無法建房。王某以侵權為由,將鄰居張某訴至法院,請求停止侵權,排除妨礙。鄰居張某以王某無權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為由,請求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
評析意見
一、本案涉及的法律問題
1、李某能否取得這份宅基地的使用權。《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他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李某在已擁有宅基地的情況下,顯然不能取得這份宅基地的使用權。
2、李某與王某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根據《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視為無效合同。從本案來看,該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因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為無效合同。
3、王某的訴訟請求能否被支持。因李某與王某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為無效合同,王某不能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權,則王某建房的權益就不受法律保護。顯然,鄰居張某就不能構成對王某的侵權。因此,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同時,還應當向土地管理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書,對該案所反映的情況予以調查處理。
二、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特點
(一)宅基地的所有權歸農民集體。《憲法》第10條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因此,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性,已經用根本法的形式固定為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法》第8條第2款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則更進一步明確宅基地歸農民集體所有。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是集體經濟組織人員。
(三)原則上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出賣、轉讓或抵押。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隨同宅基地建築物轉讓:
1、宅基地使用權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及其他建築物所有權的轉移而產生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
2、受讓人必須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四)宅基地使用權具有福利性。農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基本上是無償的。因此宅基地使用權是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照顧和優惠,具有福利性。
網頁鏈接
㈢ 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怎麼處理
石海波與石梅是堂姐弟關系。1998年9月,石梅夫婦在毗鄰的集鎮上購買了一間商品房。1999年9月23日,由土地管理部門頒發了正式房產證。房產證上載明該房屋系磚混結構,面積24平方米,房後宅基地長13.5米。石海波在得知土管部門允許各家在13.5米宅基地的范圍內自建住房,在徵得其姐石梅的同意後,在石梅的宅基地上搭建了兩間住房,並進行個體營業。
2000年3月,石梅將所購商品房出租給石海波使用。同年8月,石梅夫婦因遷居外地,以原房價轉賣給石海波,並到土管部門辦理了過戶手續。9月30日,雙方的房屋買賣合同經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合同第二條寫明「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所有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石海波買房後,等待石梅遷出期間,石梅又在其原住房旁搭建一間。石海波見石梅無遷出之意,便正式通知石梅遷出,石梅拒絕遷出。2001年10月,石海波、石梅曾請求鎮土管所處理,土管所曾主持雙方進行調解,初時曾達成石梅將自建三間住房以20000元價賣給石海波,自己另建住房的協議,後石梅反悔,調解未成。石海波訴至法院。
問題:石海波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嗎?
答:從本案來看,訴爭的宅基地實際上可分割成兩塊,一塊是 2 4平方米的商品房所佔有的宅基地,另一塊是 13.5米長的房後宅基地。第一塊宅基地因石梅夫婦將商品房轉讓給了原告,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也隨之轉讓給了原告石海波;而第二塊宅基地則一直為石梅使用,石梅在該塊宅基地上蓋起了兩間住房。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見,在當事人沒有分割轉讓的特別約定,而且未登記的情況下,本案中石梅將商品房的使用權轉移給原告石海波,應認為該商品房佔有的土地的使用權隨之發生了轉讓,但該房後的13.5米長的宅基地使用權並不自然發生轉移。如果要發生轉移,當事人之間應有特別約定。本案中,石梅將房屋賣給石海波時,在合同第二條寫明了「原房地產機關劃給的宅基地(含院場內)13.5米的合法使用權,隨房屋使用權的轉移轉給買方使用。」既然當事人已經對此作了特別約定,如果該條款能夠生效,那麼該塊宅基地的使用權顯然應轉移給原告石海波。
綜上所述,石海波已取得了該商品房的使用權及其宅基地的使用權,要求石梅遷出歸其使用的宅基地,理由正當,法院理應支持。
㈣ 宅基地使用權 案例
按照國家法律規定,農村宅基地分配後兩年沒有使用的,即由村集體收回,重新分配回。
第十二條 下列答宅基地的使用權,由村民委員會向鄉(鎮)土地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縣(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收回:
(一) 為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村改造需要調整的宅基地;
(二) 為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佔用的宅基地;
(三) 農村村民一戶一宅之外的宅基地;
(四) 農村「五保戶」騰出的宅基地;
(五) 自依法批准之日起連續二年未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六) 縣(市)人民政府規定應當收回的其他宅基地。
由於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規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權的,村民委員會應當根據地上附著物的評估價格對原宅基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補償。
㈤ 宅基地使用權糾紛
人民法院受來理民事案件有源一定的主管范圍,超出主管范圍,人民法院即沒有審判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四)項規定,起訴必須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本案原告是以被告侵權為由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受理後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本案源於原、被告宅基地界線不清,實質是宅基地使用權糾紛,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范圍,所以人民法院不能行使審判權。所以,未經確權的宅基地糾紛案法院沒有權受理的。
㈥ 兄弟倆關於宅基地的使用權糾紛問題
宅基地是農村集來體經源濟組織成員的特別利益。樓主的問題中,老母親的宅基地是兄弟的共同遺產,因為老大已經有了宅基地,不能再獲得新的宅基地;老二在城市生活,沒有取得宅基地的權利,所以,這個地方不存在變更登記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解決好老母親的贍養,按照繼承法的有關規定,應當是兄弟兩個共同承擔母親的生活費用,老人百年以後,遺產按份額由兄弟繼承。可以先向村委會說明兄弟倆打算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村委會的主持下或者兄弟倆自行協商一致,把贍養老人的方案確定下來,再說後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