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權責任的類型及構成要件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侵權責任有以下幾種類型:職務侵權行為與責內任、產品責任容、高度危險責任、環境污染責任、施工緻人損害的侵權責任、物件損害責任、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監護人責任、醫療損害責任、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網路侵權責任、校園傷害責任等等。
構成要件為行為、損害事實以及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行為是指侵犯他人去權利或者合法權益的加害行為本身。損害事實是指他人財產或者人身權益所遭受的不利影響。因果關系是指各種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❷ 建築物致人損害和地面施工緻人損害使用什麼民事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是伴隨近代大工業發展起來的,是指在法律規定的特別類型案件中,不考慮加害人有無過錯,只要符合責任要件就要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而免責和減責的事由則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嚴格責任原為英美法上的概念,大致包括大陸法中的過錯推定和無過錯責任。過錯推定在本質上為過錯責任,但是在適用上卻與一般的過錯責任有很大不同:法律規定事先推定某些特定類型案件的被告有過錯,給予其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機會;如果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要承擔民事責任。當今世界各國,仍然堅持過錯責任為侵權賠償責任的主要原則,同時也在特別類型的案件中適用過錯推定的規則或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
這應對你有幫助,建築物致人損害就是過錯推定原則。
❸ 施工造成主梁受損應承擔什麼責任
施工造成他人物權受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因自己的過錯,實施非專法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屬利、人身權利及知識產權的行為,行為人在造成他人權益損害時,應對受害人負賠償的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❹ 地面施工緻人損害責任構成要件
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是指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時,施工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根據本條的規定,地面施工緻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如下:
(一)必須是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施工
公共場所,是指公民共同的活動場所,如公共道路、廣場、影視劇場、體育館(場)、商店營業場所、集貿市場等。在公共場所施工,因行人較多,故危險性大,必須設置明顯標志或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道旁與公共道路相連,也是公共危險場所。通道指一般行人通過的地方,是公路之外的道路,亦為常人通行之處,也是公共危險場所。在道旁或通道上施工,施工人同樣應負有較重的預防危害發生的義務。非在上述場所施工,如在野外,在商店倉庫內施工,造成他人損害應按一般侵權行為處理。
(二)必須是從事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作業
因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在施工現場存在造成他人跌落的危險,法律才作出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的要求。如非屬地面上下施工,或僅為地上,或僅為地下,其公共危險程度相對較低,發生損害,按一般侵權行為處理即可。而地面上下施工緻人損害,屬特別侵權行為,須按法律的特別規定處理。
(三)必須是沒有設置明顯標志或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如果施工人已設置了明顯的標志或採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因受害人過失造成損害的,施工人不負責任。一般而言,採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圈定施工現場、設橫欄、掛紅燈或按行業施工慣例設置其他標志或採取其他措施,如設專人指揮避開施工重地通行等。施工人必須盡到善良管理人的足夠謹慎的注意義務,設置的標志或採取的措施必須達到足以防止事故發生的程度。其應達到的程度不僅一般正常行人、車輛足以識別並採取預防措施,而且應保證通行的盲人等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安全。凡未採取安全措施或設置明顯標志或採取的措施、設置的標志沒有達到預防損害發生的程度,因而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均應負賠償責任。發生重大責任事故的,並應承擔刑事責任。
(四)必須造成他人損害
他人損害,包括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他人不包括施工單位的成員。施工單位的成員因安全措施不當、標志不明顯受到損害,屬勞動保險賠償問題,非侵權行為責任。
(五)必須有因果關系
即受害人的損害必須是因施工人設置標志不明顯或沒有設置標志,或沒有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的。此種因果關系,為相當因果關系,即依社會公眾的一般觀念認為有因果關系為設定標准。如無因果關系,施工人不承擔損害的賠償責任。
(六)地面施工緻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地面施工緻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並採取推定過錯的方式。即受害人無須證明施工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只須證明施工人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並造成損害即可。當然,這里的推定過錯具有其特殊性,施工人不能以證明其主觀上沒有過錯而主張免責,而只能以其設置了明顯標志或採取了安全措施作為抗辯事由。
❺ 多種原因造成侵權損害後果的,責任如何承擔
現實問題
某公路養護管理單位在某路段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將路面渣土挖起,堆放於施工坑的四周,但未在來車方向放置標准警示牌,只是豎了根桿子。當天晚上,朱某酒後駕駛一輛摩托車送其朋友秦某回家。行至該路段處時,因車速過快,碰撞到該施工路段右側堆放的路面渣土,駛入施工坑內,致使朱某、秦某受傷,摩托車受損。之後秦某將朱某和該施工單位告上法院,要求朱某和該路段的施工單位共同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後續治療費等費用。但朱某和施工單位都推說責任在對方,那麼,法院會如何處理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這就是法律上規定的原因競合,原因競合是指多個原因造成同一損害而不能按照共同侵權行為處理的侵權行為類型。
在這則案例中,該路段在施工時,雖然設置了警示標志,但其設置的標志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不能認為已經盡了足夠謹慎的注意義務,其主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過錯,是導致損害發生的間接原因。朱某酒後駕車,且未保持安全車速,是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直接原因。兩種原因的偶然競合導致了朱某、秦某受傷,摩托車受損的損害後果。因而,朱某和該施工單位不應承擔連帶責任,而應按過失大小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❻ 建築工程非法轉包過程中產生的侵權責任如何承擔
我國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均明確禁止轉包並對轉包的處理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建築法》第26條規定,承包建築工程的單位應當持有依法取得的資質證書,並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內承攬工程。
禁止建築施工公司超越本公司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公司的名義承攬工程。
禁止建築施工公司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公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中轉包的法律處理原則司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本公司的名義承攬工程。
《建築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的,或者違反本法規定進行分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國務院頒布施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25條規定,施工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並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工程。禁止施工單位超越本單位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其他施工單位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施工單位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以本單位名義承攬工程。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第六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對勘察、設計單位處合同約定的勘察費、設計費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對施工單位處工程合同價款百分之零點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工程監理單位轉讓工程監理業務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合同約定的監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可以看出,我國法律法規的轉包行為不僅嚴令禁止,而且規定了比較嚴厲的處罰措施。
建設部《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第3條、第16條規定,建築業企業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後,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築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塗改、偽造、出借、轉讓《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不得非法扣壓、沒收《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該《解釋》第四條同時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很顯然,法律、法規,包括規章、司法解釋均對工程掛靠行為做了禁止性規定及否定性評價。
《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即實際施工人向發包人主張價款時,發包人是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圍內承擔責任,這里的欠付工程款,應指發包人依據總承包合同而欠付施工總承包人的工程價款。也就是說,實際施工人向發包人主張工程價款時,發包人在欠付施工總承包人價款的范圍內,把本應直接支付給施工總承包人的價款直接支付給了實際施工人,前提有兩個,
(1),發包人欠付施工總承包人的價款,
(2),施工總承包人欠付實際施工人的價款。筆者認為,此時,實際施工人直接向發包人主張工程價款的權利類似於行使債權代位權,即實際施工人主張價款的額度只能在發包人欠付施工總承包價款的額度內來向發包人主張。
如前所述我國《合同法》、《建築法》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均明確禁止轉包行為,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司法解釋》第四條更是進一步明確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建設工程的行為無效。 其次,轉包人因非法轉包建設工程所獲取的非法所得要予以沒收。《司法解釋》第四條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在建設工程實務中,轉包人的非法所得通常表現為管理費,因此,在轉包的情況下,轉包人實際並沒有對轉承包人的建設工程建設活動進行管理,轉包人所收取的管理費就應作為非法所得予以沒收。
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轉承包人可以直接向發包人主張工程價款。按照《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雖然在轉包的情況下,轉包合同無效,但如果轉承包人(實際施工人)承建的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轉承包人仍然可以主張工程價款,並且按照《司法解釋》第二十六的規定,作為實際施工人的轉承包人可以直接向發包人主張工程價款,發包人在欠付承包人(轉包人)價款的范圍內承擔責任。
轉包工程的,轉包人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我國《建築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的,或者違反本法規定進行分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國務院頒布施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第六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承包單位將承包的工程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對勘察、設計單位處合同約定的勘察費、設計費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對施工單位處工程合同價款百分之零點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工程監理單位轉讓工程監理業務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合同約定的監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可以看出,我國法律法規的轉包行為包不僅嚴令禁止,而且規定了比較嚴厲的處罰措施。
❼ 侵權責任原則全部有哪些
您好,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一)適用情形:
1.一般侵權行為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勞務派遣單位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3.個人勞務責任中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使自己受到損害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後半段:「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4.網路用戶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網路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5.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受到損害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6.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學生傷害事故中的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7.銷售者對被侵權人承擔的產品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8.產品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就產品責任的追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9.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承擔的產品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四條:「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10.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八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11.醫療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第五十五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五十七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六十二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六十三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
12.被侵權人起訴第三人承擔環境污染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八條前半段:「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
13.污染者向第三人追償環境污染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八條後半段: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14.所有人對交由他人管理的高度危險物致害責任應承擔的連帶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四條後半段:「」
15.須按管理規定飼養的動物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九條:「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6.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向第三人追償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三條後半段: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17.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向其他責任人追償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後半段:「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18.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向其他對倒塌負有責任的人進行追償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後半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19.完全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致人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因其他責任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其他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
二、過錯推定原則(一)適用情形
1.共同危險行為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十條:「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2.暫時喪失心智致人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三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醉酒、濫用麻醉葯品或者精神葯品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3.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4.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受到損害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5.醫療技術過失的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6.非法佔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時的所有人、管理人承擔的連帶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五條後半段:「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證明對防止他人非法佔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的,與非法佔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7.動物園的動物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一條:「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8.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前半段:「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9.堆放物致人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八條:「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0.在公共道路妨礙通行致人損害責任中,道路管理部門的管理瑕疵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九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1.林木致人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九十條:「因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2.地面施工、地下設施致人損害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九十一條:「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❽ 何為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也叫過失推定原則,在侵權行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訴版訟中,能證明違法行為與損害權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情況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證明損害的發生自己無過錯,那麼就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損害的行為中有過錯,並為此承擔賠償責任。
過錯推定原則不是由受害人舉證證明,而是從損害事實本身推定加害人有過錯,並據此確定加害人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被害人不必舉證對方的主觀過錯,而是直接從損害事實的客觀要件及它與違法行為的因果關系中,推定行為人主觀有過錯;如果行為人認為自己在主觀上無過錯,則須自己舉證。證明成立則推翻過錯推定,否認侵權責任。反之則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從另一角度說,過錯推定案件中的損害事實已經表明了行為人違反了法律對其特殊的注意要求或是對一般人的注意要求,因而無需再加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