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作開公司自己不負責經營發生的債務如何處理
合作開公司自己不負責經營發生的債務應共同承擔,如果有合作合同應按合同約定的內容承擔。
2. 我和一朋友合夥開公司,現在有嚴重糾紛,怎麼解決
如果已經沒有繼續合作的基礎,那隻能選擇股份轉讓,或另一方收購,這也必須雙方同意。合夥公司是不允許退股的。
3. 如何規避合夥開公司的債務風險
公司是指依法設立的,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一般情況下,企業主要有三種,包括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制企業。根據現行中國公司法,公司制企業主要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個人獨資企業,獨資企業即個人出資經營、歸個人所有和控制、由個人承擔經營風險和享有全部經營收益的企業,是最古老、最簡單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主要盛行於零售業、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服務業和家庭作坊等。
獨資企業資產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收益權高度統一,企業業主自負盈虧和對企業的債務負無限責任,企業經營好壞同業主個人的經濟利益乃至身家性命緊密相連。而且一個人的資金終歸有限,以個人名義借貸款難度也較大。因此,獨資企業限制了企業的擴展和大規模經營。
同時,企業業主對企業負無限責任,業主承擔風險過大,從而限制了業主向風險較大的部門或領域進行投資。業主也不太敢發展新興產業,對創新不利。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雖然使企業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但這也意味著企業是自然人的企業,業主的病、死,他個人及家屬知識和能力的缺乏,都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一個人的資源和經濟能力畢竟有限,個人獨資企業也有其相應的弊端,因此很多人選擇跟親戚、朋友一起合夥開公司。
合夥企業是指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享有收益,共擔風險,並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合夥企業分為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其中普通合夥企業又包含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合夥企業可以由部分合夥人經營,其他合夥人僅出資並共負盈虧,也可以由所有合夥人共同經營。
普通合夥企業由2人以上普通合夥人(沒有上限規定)組成。有限合夥企業由2人以上50人以下的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其中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都至少有1人。當有限合夥企業只剩下普通合夥人時,應當轉為普通合夥企業,如果只剩下有限合夥人時,應當解散。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合夥人跟有限合夥人是有很大區別的,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比如,合夥企業欠了100萬債務,而企業破產清算只有60萬元,那麼剩下的40萬元債務,對於普通合夥人來說,是需要承擔無限責任的,也就是這40萬元普通合夥人需要用自己的個人財產償還,而有限合夥人在企業資不抵債的情況下,不需要承擔額外債務。
另外,除非有協議約定,否則普通合夥人是不能夠同本企業進行交易的,而有限合夥人如果沒有特殊約定,是可以與本企業進行交易的。普通合夥人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營與本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有限合夥人可以,但是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合夥開公司,面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是,團隊中「老大」不清晰,合夥人的概念缺乏,很多初創的企業,最開始幾個人合夥,沒有一個人是明確的老大,幾個人商量來進行決策,對於剛開始創業時問題不大,等到日後涉及到股權分配時,就會出現大問題。
因此,初創企業在一開始就應該有清晰明確的老大,或者在日後磨合出一個老大。同時,合夥人之間要並肩作戰共進退,在產品、技術、運營等方面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合夥人之間不能只講交情不講利益,也不能只談利益不講交情,應該擺正各自在合夥企業中的位置。
許多企業創始人之間的戰爭,都來源於股權分配問題,因為大多數的創業企業,在初期階段都只顧著埋頭苦幹把企業做起來,並沒有太多考慮股份的問題,等到公司日益壯大時,創始成員才開始關注自己的股份比例,這時對於如何分配股權的討論,就很容易讓團隊出現分歧。
因此,在創業早期應該制定清晰的股權分配方案,簽署相關的協議。在制定股權分配方案時,也應該注意分配原則。現在,很多投資人都是只出錢的甩手掌櫃,因此也不能完全按照「出多少錢」來進行股權分配,導致有錢但缺乏創業能力的合夥人變成了公司大股東,而有創業能力但缺乏資金的人變成了小股東。
有建議稱,可以讓全職核心合夥人團隊的股權分為資金股和人力股,資金股佔小頭,人力股佔大頭。
合夥人的退出機制不完善,也容易讓合夥企業內部產生糾紛。比如早期出資的人員,在離職後應分得多少利益,很多公司都約定不明最後導致糾紛。因此,合夥協議當中,除了要寫明合夥企業名稱和主要經營地點、合夥人出資方式、數額和繳付期限;利潤分配等重要事項以外,還要寫明入伙和退夥的相關規定。
按照公司法,合夥人退夥,其他合夥人應當與該退夥人按照退夥時的合夥企業財產狀況進行結算,退還退夥人的財產份額。退夥人對給合夥企業造成的損失負有賠償責任的,相應扣減其應當賠償的數額。退夥人在合夥企業中財產份額的退還辦法,由合夥協議約定或者由全體合夥人決定,可以退還貨幣,也可以退還實物。
值得注意的是,合夥企業並不是退夥了就跟自己毫無關系了。對於普通合夥人,退夥之後對基於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企業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4. 請教一件事,我與別人合夥開公司.公司欠債被人起訴
如果開的是有限責任公司,那就以你們的出資為限承擔責任;如果開的是個人合夥企業,應當以你們的全部財產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上述規定,明確了我國合夥債務的清償方式即補充連帶責任。無限連帶責任,對每個合夥人來說,是一種加重責任;而對債權人來說,卻更能保證其利益;對合夥組織而言,卻更能明確其作為獨立民事主體的法律特質。
5. 合夥分開後才知道有債務糾紛實在合夥時候產生他們是否承擔
如果合夥解散時對於債務沒有約定,那麼就要全體合夥人承擔合夥債務。
6. 合夥做生意發生糾紛怎麼辦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合同法》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案例:
法院:書面協議是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記者包斌斌通訊員楊甜甜王群華
如今老百姓家裡但凡有點閑錢都想拿來投資,拉上幾個朋友,湊上幾個親戚,大家一起做點小買賣的也很常見。可誰知這小生意里也有大學問,搭夥搭不好還會搭出糾紛,鬧上公堂。
近日,三門縣人民法院審理了兩起合夥協議糾紛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親戚就是曾經的生意好夥伴。
案例一
被告承認合夥關系法院調解解決問題
原告高某與孫某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孫某的姐夫,與高某和孫某商量,要他們籌錢去福建承包土地種植蠶豆。見有賺錢機會,高某讓父母將房產抵押向銀行貸款,並將20萬元投資款通過銀行轉至王某的賬戶,同年10月,高某和孫某兩人先後到了福建幫忙干雜活。
但不久後,孫某與高某發生矛盾,鬧起了離婚。為了照顧小姨子的情緒,王某稱無法繼續與高某合夥,並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經營,高某投入的錢及銀行貸款的利息等蠶豆收成後將一起結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萬元)。
今年4月,合夥承包種植的蠶豆大獲豐收。王某卻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資金歸還。高某多次催討無果,只得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歸還給原告高某投資款本金19萬元及利息。
雙方合夥時並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夥協議,原告高某手裡的證據只有一張銀行轉賬匯款的憑證。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審時承認合夥事實,但是要求原告高某與孫某應當先歸還以前欠被告的錢,賬算清楚才願意歸還投資款。
經過法院調解,高某同意歸還欠王某欠款,王某也歸還了高某的投資款。
原被告之間的合夥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案例二
被告不承認合夥關系原告訴訟請求被駁回
但並不是所有的合夥糾紛都得以圓滿解決。
在三門法院之前審理的一起合夥協議糾紛。原告齊某、黃某訴稱,2011年,原告與被告張某合夥聯繫到三門某小區建築工程施工業務,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一致同意把該業務介紹給他人施工,所得業務介紹費三人均分。後原、被告一起把該業務介紹給鄭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鄭某承諾給原、被告業務介紹費43萬元,並出具了承諾書。後被告張某分三次擅自從鄭某處領取了43萬元介紹費,並據為己有。兩原告得知情況後,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頭達成的協議對業務介紹費進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絕,無奈之下只好訴至法院。
庭審時,被告張某辯稱本案並不存在合夥事實,原、被告之間也沒有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合夥協議,原告提供的鄭某出具的承諾書中沒有兩原告的名字,43萬元業務介紹費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據法律規定,雙方合夥一般必須有書面協議,且原告也沒有提供雙方存在口頭合夥協議的證據,合夥的具體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確定。故此三門法院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釋法
書面協議是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但在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認可也無妨,正如高某合夥中蠶豆一案,雙方之間只要算好賬目糾紛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不認可,就如前文所述齊某、黃某一案,兩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法院也無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俗語說「親兄弟,明算賬」,親朋好友一起投資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誰曾想這小買賣會變成大麻煩,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資有風險,合夥須謹慎,合夥前最好白紙黑字立下字據,以防日後出現紛爭有口說不清。
7. 合夥開公司,約定B承擔全部公司債務。若B逃避債務,A還要承擔債務嗎
1、首先要確定雙方共同開辦的是合夥企業,還是有限公司。
2、開辦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之間關於合夥債務的約定,對第三人沒有約束力,第三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位合夥人償還債務。另外,合夥人之間不得約定債務由某一合夥人獨自承擔,有此約定也是無效的。
3、開辦的是公司的,以公司財產對外承擔責任,公司股東只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不需要用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合夥企業法》
第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