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全國各地如何賠償
因為第三人侵權認定為工傷的可以雙賠。
勞動者因為第三人侵權受到傷害,認定為工傷的,應當向第三方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在獲得肇事方人身損害賠償之後,可以享有工傷醫療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二條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2012.12)》
十五、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的,採用何種賠償模式?
《社會保險法》實施後,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的,仍繼續適用浙政發(2009)50號通知的規定。職工因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同時構成工傷的,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職工獲得侵權賠償,用人單位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相對應項目中應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項費用:醫療費,殘疾輔助器具費,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發生的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
2. 第三人侵權的工傷是否雙賠與工傷保險有很大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申請人安某是被申請人某服裝廠保安,因履行工作職責被李某、王某打至輕傷。經派出所調解,李某、王某賠償給安某醫葯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等兩萬元。後安某被認定為工傷,並被鑒定為九級傷殘。安某遂與某服裝廠協商工傷保險待遇,雙方在醫葯費、停工留薪期工資等待遇的支付問題上產生爭議:安某認為李某、王某的賠償不能免除服裝廠的賠償責任,自己理應獲得雙賠;服裝廠則認為應當從安某的工傷保險待遇總額中扣除李某、王某已支付的數額。因不能協商一致,安某向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評析】第三人侵權和工傷共存時,工傷職工應獲得哪些賠償?首先,《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可就先行支付的醫葯費向第三人追償。分析此項規定可知經辦機構向第三人追償墊付的醫葯費即產生工傷職工喪失向第三人主張醫葯費權利的效果,即職工只能獲得醫葯費的單份賠償。本案中,侵權的第三人李某、王某已經賠償給安某醫葯費,安某無權再從基金獲得醫葯費。
其次,除醫葯費以外的其他費用,工傷職工原則上可以同時享受工傷待遇和侵權賠償,但因為兩者是由同一事實引發的,故應在性質相同的物質性賠償項目上予以適當限制。
第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是工傷職工應獲得的工傷待遇,與侵權賠償不重合,工傷職工可分別從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獲得這三項待遇。本案中,安某應從工傷保險基金獲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某服裝廠應支付給安某傷殘就業補助金。閱讀延伸:勞動法全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如何處理
因為第三人侵權交通事故認定為工傷的可以雙賠。
勞動者因為本單位執行工作任務之版外的車輛交通肇事受到傷害權,認定為工傷的,應當向第三方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在獲得肇事方人身損害賠償之後,可以享有工傷醫療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二條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4. 第三人侵權同時又構成工傷怎麼賠償
按實際情況,如果第三人侵權又構成工傷的,可以同時主張侵權責任和工傷認定。內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容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5. 工傷保險與第三者侵權賠償可否兼得
1、理論上工傷保險屬於保障性范疇,而非商業性賠償范疇。
商業險是本著多保多得的內原則,可以兼得;國家社容保部門的工傷保險是為保障傷者的原有利益不受損失,所以其原則是不可兼得,但是如果第三方賠償不足以彌補傷者的原有利益,則應予以補足差額。
2、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各地的結果不盡相同。
有些省市自行制定的《工傷實施細則》中,明確可以兼得;有些規定了不可兼得,可是當患者因此起訴至法院後,判決可兼得。目前國家工傷管理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規范,以解決在《工傷保險條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3、自己去當地管理部門多問問吧。
6. 工傷保險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可否競合
案例:B公司員工李某到供應商A公司廠內送貨,A單位員工張某(無駕駛證)要求開貨車,李某明知張某沒有駕駛證未阻止,張某在駕駛中看見行人後慌張無措,撞傷A公司員工陳某與王某以及造成操場財產損失。交警隊出具了事故情況說明,在訊問筆錄中查明張某無駕駛證,貨車鑰匙在卸貨時間未拔,李某知道張某沒有駕駛證,同意其練車。陳某與王某受傷後送至醫院治療,現已花去醫葯費10萬元,A公司支付後,憑醫葯費發票向法院起訴張某與李某支付醫葯費10萬元。 評析:本案屬於勞動關系之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同時構成工傷的典型案件,對這個案件進行法律關系梳理,可以理出兩個主要法律關系,一是A公司員工陳某與王某在工作時間、在單位內遭受人身損害,與A公司之間存在工傷保險賠償關系。無論公司是否為該職員辦理了工傷保險,公司均需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進行賠償。二是陳某和王某與共同侵權人李某和張某之間侵權賠償關系。此外還有兩個次要法律關系,一是張某與A公司之間有關違反單位規章制度致人與財產損害的勞動合同關系。二是李某與B公司之間有關公司員工緻人損害的用人單位責任關系。依據有關法律規定,作為受害人陳某與王某有權向A公司主張工傷保險賠償,也有權向共同侵權人李某和張某主張侵權賠償(甚至將A、B公司也列為被告)。但是關於A公司在向員工陳某與王某支付醫葯費之後,能否向侵權人追償的問題,司法實踐中有不同意見,值得探討。 一種意見認為:工傷職工獲得工傷保險賠償,是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至38條規定,職工可以就醫療費、伙食補助費、殘疾輔助器具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喪葬費、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解除勞動合同情況下還有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各項目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待遇。工傷職工向侵權人主張侵權賠償,是按照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7條至31條規定,被侵權人可以就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殘疾(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被撫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喪葬費等各項目向侵權人主張賠償責任。這兩個法律關系下所獲得的賠償是相互獨立的。這一點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中有所體現,解釋中第8條規定職工緻人損害的用人單位的單位責任,第9條規定雇員致人損害情況下不屬於用人單位的主體的僱主責任,第11條規定了雇員受害情況下僱主責任以及第三人侵權責任關系,並對兩者關系界定為「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而解釋缺沒有規定本該對應成體系的職工受害情況下用人單位的單位責任的法律適用,更不談與第三人侵權賠償的關系,相反的第11條規定,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通過對《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體系解釋和法理分析,可見,《人身損害賠償解釋》是明確不支持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賠償責任後享有向第三人侵權者的追償權。《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但是在《工傷保險條例》中,也沒有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賠償責任後享有向第三人侵權者的追償權的規定。 所以,工傷保險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是並存關系,工傷職工有權獲得「雙賠」。A公司支付醫葯費的行為屬於履行工傷保險賠償義務,不享有向侵權人追償的權利,法院應當駁回A公司訴訟請求。 另一種意見認為,工傷保險賠償項目與侵權賠償項目之間,存在著部分相同的項目,比如醫葯費、護理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等,如果法院支持「雙賠」,讓受害人獲得重復賠償,屬於因損害而獲利的行為,有違民法中受害人所受損失應當「填平損失」的理念。工傷保險賠償和侵權賠償中有關醫葯費、護理費、殘疾器具費等費用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份原件票據,兩次賠償程序的困局。2009年江蘇省高院《關於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妥善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關於「妥善處理工傷保險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的關系」,認為對於勞動關系之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同時構成工傷的,如果勞動者已獲得侵權賠償,用人單位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中應扣除第三人已支付的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輔助器具費和喪葬費等實際發生費用。用人單位先行支付工傷保險賠償的,可以在第三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范圍內向第三人追償。《指導意見》所持觀點為「同名相斥」的競合關系,規定了工傷職工的醫療費、護理費等兩種賠償關系下相同的項目只能獲得一次賠償,已經先行獲侵權賠償的,用人單位將免除相應的賠償責任、先行獲得工傷賠償的,工傷職工對侵權人的侵權賠償請求權將「讓渡」給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享有追償權。《指導意見》明確了侵權人作為「同名賠償項目」的終局承擔者,有利於減輕用人單位(工傷保險基金)的賠償責任。 所以,工傷保險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是相斥關系,工傷職工獲得「同名項目」一份賠償,不再享有另外賠償關系下「同名項目」請求權。A公司在履行工傷保險賠償義務後,享有向侵權人追償其應承擔的「同名項目」賠償的權利。 司法實踐中,法院審理中遇到兩次賠償的順序為先侵權後工傷的,依據工傷職工提供的相應依據,法院無需考慮工傷賠償環節;如果是先工傷後侵權的,雖然工傷職工無法提供「同名項目」票據原件,但是有復印件,尤其是蓋有相關單位公章的復印件如醫院財務專用章的醫葯費發票復印件,實踐中法院一般對工傷職工是否已通過工傷賠償不予審查,仍予以支持。可見,如果只有一次賠償通過法院訴訟途徑的,實踐中指導意見並未得到適用。如果兩次賠償都是通過法院訴訟途徑解決,那麼在最後一次的賠償審理中指導意見才有用武之地。 常見的案件類型是工傷職工兩次賠償問題,本案是情況較為特殊的用人單位追償類型,觀察視角集中在工傷職工能夠「雙賠」抑或被「讓渡」請求權?上述兩種不同意見背後是不同利益衡量的結果,充分保障職工基於不同法律關系獲賠,還是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減輕用人單位賠償責任。在司法視野中,受害人獲得「雙賠」,受法律支持的情況並非沒有,如人身損害(人壽)保險賠償與侵權人賠償責任相互獨立;上述《指導意見》中關於「正確認定工傷保險賠償與商業保險賠償關系」中認為用人單位主張從其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賠償中扣除對勞動者依據人身保險或其他商業保險合同已經獲得的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認可「雙賠」;醫保統籌支付的醫葯費在侵權人賠償責任中不扣除的現行意見;甚至指導意見本條支持的「不同名」項目均可以賠償,也是部分「雙賠」意見。然而在保護權益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對損害風險進行分散的重要性。在當前用人單位用工成本不斷上漲,賠償標准較高,個體賠償能力較弱而社會保險、保障還不充分的情況下,更需要從分散風險,分擔責任的角度去處理糾紛、化解矛盾。《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開篇明旨,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第十條規定了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可見,工傷保險從性質上不同於商業保險,也不同於公民參保的社會基本保險。所以筆者贊同省高院《指導意見》中「同名項目」相斥的部分「雙賠」觀點,不過需要進一步明確,勞動者獲得侵權賠償或者用人單位先行支付工傷保險賠償必須是全部履行完畢,以保障工傷職工獲得充分賠償。對於用人單位為及時收回損失,僅向工傷職工支付「同名項目」費用後,要求享有追償權的,不能支持。此外,因工傷保險賠償是無責賠償,而侵權賠償是按責賠償,向第三人追償的范圍僅限於第三人按照人身損害事故中侵權責任應承擔部分。 所以,本案中用人單位僅提供證據證明向工傷職工支付了醫葯費,未能證明已經向工傷職工先行支付了其應承擔的全部工傷保險賠償責任,所以暫不能支持A公司的訴訟請求。 另外還有延伸問題值得探討。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可見,如果用人單位為職工參加了工傷保險,那麼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予以支付,由工傷保險基金獲得追償權,但是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的工傷保險待遇不僅包含醫療費用,而追償權范圍未規定醫療費用之外。這個問題需要有關意見予以覆蓋。 此外,《指導意見》提到營養費,應注意到工傷保險中並沒有營養費項目,故不屬於同名項目,不能扣除。扣除同名項目時也應明確僅是不再賠償這些項目而非將已獲得項目金額在未賠付(特別是不充分賠付)的工傷保險賠償金額中直接扣減的做法。實踐中,往往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不能依法充分履行工傷保險賠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人民法院)
7. 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如何索賠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申請人安某是被申請人某服裝廠保安,因履行工作職責被李某、王某打至輕傷。經派出所調解,李某、王某賠償給安某醫葯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等兩萬元。後安某被認定為工傷,並被鑒定為九級傷殘。安某遂與某服裝廠協商工傷保險待遇,雙方在醫葯費、停工留薪期工資等待遇的支付問題上產生爭議:安某認為李某、王某的賠償不能免除服裝廠的賠償責任,自己理應獲得雙賠;服裝廠則認為應當從安某的工傷保險待遇總額中扣除李某、王某已支付的數額。因不能協商一致,安某向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評析】第三人侵權和工傷共存時,工傷職工應獲得哪些賠償?首先,《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可就先行支付的醫葯費向第三人追償。分析此項規定可知經辦機構向第三人追償墊付的醫葯費即產生工傷職工喪失向第三人主張醫葯費權利的效果,即職工只能獲得醫葯費的單份賠償。本案中,侵權的第三人李某、王某已經賠償給安某醫葯費,安某無權再從基金獲得醫葯費。 其次,除醫葯費以外的其他費用,工傷職工原則上可以同時享受工傷待遇和侵權賠償,但因為兩者是由同一事實引發的,故應在性質相同的物質性賠償項目上予以適當限制。 第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是工傷職工應獲得的工傷待遇,與侵權賠償不重合,工傷職工可分別從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獲得這三項待遇。本案中,安某應從工傷保險基金獲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某服裝廠應支付給安某傷殘就業補助金。 閱讀延伸:勞動法全文
8.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賠償問題的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內保險補償問題的容答復》(2006年12月28日 [2006]行他字第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後,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所以,侵權與工傷可以同時適用。
順祝好運!
9. 工傷由第三人侵權所致,能否同時獲得民事賠償和工傷賠償哪些費用不重復享受
這是兩種賠償責任競合後,如何解決的問題。《工傷保險條例》、《最高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規定》中未作明確的規定,有部分法律執業者通過法律之間的表述,推定出來可以同時獲得賠償,但略顯缺少法律依據。
我認為對賠償項目應當區別對待。如:
1、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伙食補助費、誤工費這些補償性費性,如在民事賠償中等到賠償,在工傷保險補償中就不當在重復支付。
2、在工傷險中列明的一次性就業補助金或其他在民事賠償中等不到的項目,工傷保險應當支付。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