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外租房時,有哪些被坑的經歷
我曾經有一次在外地租房的時候,沒有和房東簽合同,而是用口頭協議,結果後來住了沒多久,房東找到一個租金比我高的租客之後,就直接把我趕走了。
當時我的上一任租客是我的好朋友,他和房東也認識,關系也比較好。他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到其他城市去,恰好我在找房子住,於是他就叫我住在他的房子里。
最後,這個房東限我三天之內搬走,他把押金退給我。如果我三天不搬,他就叫人來換鎖,而且押金也不退。最後,我也只能無奈地收拾東西走路了。
Ⅱ 二手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首先,要正確認定合同效力。在「一房多賣」的情況中,如果買賣雙方簽訂版合同沒有違反法律權的禁止性規定,應認定合同有效,並根據合同約定確定違約責任的承擔;
其次,要依法追究惡意違約人的違約責任,提高其違約成本。由於當事人惡意違約,拒不履行合同義務,可以判令其賠償損失,包括守約方的直接損失和預期利益,為守約方提供充分有力的司法救濟;
第三,如果當事人提出繼續履行合同的訴訟請求,合同也有繼續履行的可能和必要,可以判令繼續履行合同,維護正常的房地產交易秩序。此外,房地產中介機構也要加強行業自律,遵守職業道德,如果故意隱瞞有關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買賣合同當事人利益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Ⅲ 近兩年,蘇州有哪些二手房交易糾紛案例
案例一:
2015年7月12日,范某將父母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106萬元出售給汪某。後范某以未經父母同意、父母拒絕出售為由拒不履行出賣的義務。2016年10月17日,汪某告上法院,要求范某及父母繼續履行合同,配合辦理過戶手續。經調解,范某支付違約賠償金15萬元。
案例二:
2016年8月6日,李某與王某簽訂了買賣合同。李某花76.8萬元,向王某購買王某名下一套96平方米房屋。後來王某以家人不同意出售為由,未繼續履行合同。李某告上法院,要求王某按照合同支付違約金7.68萬元,中介費2萬元,並且退還定金2萬元。王某隻同意雙倍返還定金4萬元。法院依法判決支持李某全部的訴訟請求。
案例分析:
通常,代理人無權處分主要因為沒有房屋所有權人書面明確授權,合同不能繼續履行。不過代理人之間多是父子、夫妻等親屬關系。而對方是懷著誠意,基於對出面賣房者的信任來簽訂合同的。賣房的人卻推說自己無權代理,房子不賣了。但合同仍對簽署合同的代理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該代理人仍要承擔合同不能履行的違約責任。像在范某賣房案中,范某就只得支付了違約金。
房價上漲高,雙倍返還定金不足以彌補房屋差價損失,相對買房人損失以房屋差價酌情認定。無錫二手房買賣中介提供的合同都是二手房買賣合同。房屋買賣合同違約責任的約定是:雙倍返還定金,或約定支付一定比例的違約金,或載明如不足以彌補損失的,違約方仍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法律支招:
房地產作為老百姓家裡最重要的資產,在購置或出售二手房時一定要慎重。在購置或出售資產時要詳細了解相關政策、交易流程、合同術語等,如對支付時間有要求的,不能僅口頭約定,要在合同中明確載明。
建議選擇較為正規的房屋中介機構,必要時可至產監處查閱房產抵押、查封等信息,重要的權利義務應在合同中明確載明,並留存好相關證據資料。
對於法律合同條款有誤解,與其引起訴訟,不如事先多方咨詢,多接觸了解相關信息。不少當事人起訴到法院了,連相關法律規定、合同約定都不知道。一旦進入訴訟,雙方當事人都負有舉證責任,不能光口頭約定,要留下文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