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梁羽生角色侵權

梁羽生角色侵權

發布時間:2021-06-12 23:00:36

1. 寫武俠小說借鑒金庸的降龍十八掌算不算侵權

肯定是不算的,我記得蛤蟆功也不是金庸自己創的,以前就有,如果武功算侵權的話,那小說里的那些幫派也要算侵權了,古梁金溫四大家還不是在用那些門派

2. 「一代隱俠」梁羽生,為什麼封筆不寫小說了

梁羽生先生帶著自己的妻子林萃如在江湖闖盪。正如《萍蹤俠影錄》中的張氏夫婦。林萃如喜歡熱鬧,梁羽生便和妻子歸隱於悉尼,在繁華都市尋一方樂土,在喧鬧雜亂,尋一方清凈,兩個人,共度此後餘生。

儒俠,確屬金庸;奇俠,名冠古龍;隱俠,梁羽生當之無悔。他淡泊名利,將名利棄之糞土。在最輝煌時候選擇封筆,與妻子歸隱江湖,逍遙快活。

3. 梁羽生的小說翻拍成影視劇,為何都被改動得面目全非

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都會“面目全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梁羽生的小說時間線太長;第二、梁羽生的小說人物都比較刻板化;第三、梁羽生小說的人物關系太過復雜。

(三)、梁羽生小說的人物關系太過復雜

最後,梁羽生先生的小說的復雜性對翻拍成影視劇作品的導演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裡面,人物之間的關系可謂是錯綜復雜,如果影視劇作品不仔細介紹清楚的話,很多觀眾可能直接看不懂,但是仔細介紹起來不僅麻煩,而且會佔用太大篇幅,所以很多導演在翻拍的時候,都會直接選擇簡化甚至省略這么多復雜的關系。

4. 點評梁羽生小說人物(要盡量全面)

一、梁羽生其人

武俠小說在華人的世界裡爭相傳閱,梁羽生的名字也隨著武俠小說的流傳而廣為人知,梁羽生的名字是和武俠小說緊緊地聯在一起的。

梁羽生的作品為什麼會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要闡釋這一問題,還是古人說的:「知人論世」。讓我們從梁羽生的身世談起。

1.梁羽生的生平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 年出生,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梁羽生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家中很有一些產業,算得上是一個富戶。他家在鄉下,地近瑤山,是游覽的好地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下,梁羽生熟讀古文,好弄詞章,經常填詞作賦,一抒情懷。

1943 年,廣州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學家簡又文教授為師,學到了豐富的歷史知識。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一說是《新晚報》)做副刊編輯。1949 年以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悉尼市。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博聞廣識,多才多藝,曾用「梁慧如」、「馮瑜寧」等筆名寫過許多散文、文藝評論和文史隨筆,還曾用「陳魯」的筆名寫中國象棋的評論文章。他的棋評寫得相當精采,公認為一絕,讀來比親臨現場觀棋還有興味。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

1954 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採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

在眾多的香港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無疑是兩顆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而金庸則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創作者,人們往往將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較。為此,梁羽生用「佟碩之」

的筆名寫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論》(發表在1966 年香港的《海光文藝》上),詳盡分析二人異同。其中有這樣兩句話:「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所論頗為中肯。

從1954 年到1984 年,梁羽生在武俠文壇上辛勤筆耕了三十個春秋, 共創作了三十五種武俠小說,總字數達一千餘萬言。1984 年,梁羽生宣布「封刀」,從而結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張,准備撰寫正統歷史小說。

2.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理論

很多人說,「新派武俠小說」的產生,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化品位。

雖然如此,在文藝理論界仍然有許多人認定武俠小說不能登大雅之堂。針對這一問題,梁羽生在許多場合發表過對武俠小說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梁羽生的觀點十分精闢、深刻,批評了文藝理論界對武俠小說的偏見,也指出了武俠小說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可謂我國小說理論界中的一家之言,很值得我們參考。了解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理論,對我們閱讀理解和評論武俠小說創作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明確肯定。他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發言說:「文學形式本身並無高下之分,所謂高級與低級,只取決於作者本人的見識、才力和藝術手腕。」他的觀點得到與會者的贊同。他認為中國的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新派武俠小說更表現出進步的思想內容、新的歷史見解和成熟的藝術技巧;無視武俠小說的存在,硬將它排斥在文學殿堂之外,這是很不公平的。對於某些詆毀和否定武俠小說的觀點,梁羽生不無激憤地說:「這只能表示那個人在容納文化方面的心胸不廣。他其實也不了解什麼叫做武俠小說;或者他看過的許多武俠小說是荒誕離奇的,這才造成誤解。其實武俠小說有好有壞,文藝小說亦是。即使是反映現實的寫實小說亦有好有壞,如果作者功力不夠、觀察力不敏銳的話,他盡管寫的是寫實小說,還是不能反映現實的。」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朵奇異的鮮花,「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關於如何把握武俠小說的主題,以及如何在武俠小說中反映時代精神和創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俠」是正義的行為,做對大多數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謂仗義行俠。他又說:「集中社會下層人物的優良品質於一個具體的個性,使俠士成為正義、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時揭露反動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的腐敗和暴虐,就是所謂的時代精神和典型性。」(參見馮立三《與香港作家一夕談》)

怎樣才能寫好武俠小說?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寫好武俠小說並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備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中的三招兩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認為,要寫好武俠小說,撰寫者的創作態度應當端正。他在1977 年應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情作演講時,介紹了自己創作武俠小說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時代的歷史真實;二是著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梁羽生雖然喜愛武俠小說,竭盡心智地創作武俠小說,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對武俠小說的態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對大陸一度興起的盲目的泛濫的「武俠熱」潑過冷水。1985 年,他借《文藝報》一隅表示自己的憂慮:「有的部門作了統計,至少有五十多家小報發表我和他人的武俠小說。不少地方的一些報紙轉載我的武俠小說,有的加以改寫,都未經作者同意。據說有的把兩個回目合並成一個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寫的武俠小說,卻標上我的名字,以蒙騙讀者。我認為,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應當在文學園地佔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報,從第一版到最後一版全部刊載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這樣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嗎?」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見。

二、梁羽生的作品

在梁羽生的文學生涯中,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影響最廣。四十多年來,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在海內外讀者中歷久不衰,深受歡迎。從1954 年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在香港《新晚報》上連載起,直到他宣布「封筆」而准備轉寫歷史小說,他共創作了三十五種武俠小說,合一百六十多冊(香港版),字數達一千多萬。

1.四大分支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雖然卷帙浩繁,但在題材內容上卻有脈絡可尋。從總體上說,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所反映的時代是封建社會中晚期,書中的俠士們置身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在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匯沖突中,為國為民,仗義行俠,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和英雄本色。所以,梁羽生的作品政治色彩十分強烈,主題傾向異常鮮明。

我們從題材內容上來分析梁羽生的作品,大致可將其分為唐、宋、明、清四大分支。

反映唐代游俠生活和民族矛盾的作品有《女帝奇英傳》《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和《慧劍心魔》。

反映宋代俠士抗擊遼、金侵犯的作品有《武林天驕》《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和《鳴鏑風雲錄》等。

反映明代豪俠領導義軍反抗暴政及表現統治階級內部忠奸斗爭的作品有《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和《廣陵劍》等。

反映清代俠義之士和各民族人民團結反清斗爭的作品有《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冰魄寒光劍》和《江湖三女俠》等。

在四大分支的作品中,每個分支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之間都有著一定的傳承關系,組成了各自獨立的長長的系列。

在唐代作品分支中,《大唐游俠傳》、《龍風寶釵緣》和《慧劍心魔》是反映唐代游俠生活的三部曲,其故事情節前後關聯,空空兒、鐵磨勒、段克邪、聶隱娘、紅線等人物形象在三部書中都出現過,在前二部作品中還擔任主要角色。

《武林天驕》《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雲錄》《瀚海雄風》和《風·雲·雷·電》這六部作品在題材內容和故事情節上是前後連接的,都是以宋、金、遼之戰為歷史背景,描寫中原武林志士抗敵衛國的壯舉。檀羽沖、華谷涵、柳清瑤、耿照、完顏長之等人物在各部書中反復出現,使各部作品內容互為關聯。

在明代分支里,故事內容互為相關的作品共有七部,依次為《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廣陵劍》和《白發魔女傳》。這七部作品,除了《還劍奇情錄》與各部作品略微搭線外,其餘六部作品均關聯密切,雖然各部小說的主人公各不相同,其中的人物關系和小說情節卻聯系較緊,時間順序亦較分明。

反映清代豪俠義士反清斗爭的作品數量最多,共有十七部,佔了梁氏全部作品的二分之一。在這十七部作品中,有十五部小說的故事內容和人物是互相有聯系的,其中有的作品聯系相當緊密,可以說是承上接下的系列作品。這十五部小說按故事發生的時間先後排列如下:

塞外奇俠傳

|

七劍下天山

|

江湖三女俠

|

冰魄寒光劍

|

冰川天女傳

|

雲海玉弓緣

|

冰河洗劍錄

|

風雷震九州

|

俠骨丹心

|

游劍江湖

|

牧野流星

|

彈指驚雷

|

絕塞傳烽錄

.

劍網塵絲

|

幻劍靈旗

十五部作品中的最後二部《劍網塵絲》和《幻劍靈旗》,是姊妹編,故事首尾相連,人物上下貫通,聯系十分緊密,甚至可以合為一部;然而它們與前面的十三部作品關系較為疏遠,只有天山劍派和白駝山兩條線將它們和十三部作品勉強搭上,所以只能用虛線標出。除了上述十五部作品外,還有兩部反映義和團反清滅洋和俠士報仇雪恨的作品,即《龍虎鬥京華》和《草莽龍蛇傳》,這兩部內容銜接的作品與以上十五部小說內容互不相干。

此外,梁羽生還有兩部作品是獨立成篇的,它們的故事情節完全獨立,不與任何作品發生聯系。這兩部作品是《女帝奇英傳》(雖是寫唐代游俠之事,卻與唐代游俠三部曲在內容上毫不相干)和《武當一劍》。《女帝奇英傳》是寫武則天時期,李逸、武玄霜等義俠與突厥入侵者以及武林敗類的殊死搏鬥,其間更有唐代宮廷內部的權力斗爭;《武當一劍》則寫明朝末年,武當派劍俠耿玉京、牟一羽、東方亮等反抗清軍入侵和揭破武林慘案的故事。

2.天山系列

在梁羽生所創立的「紙上江湖」中,武林門派林林總總,梁羽生卻最偏愛「天山劍派」。他在小說里屢次描繪天山風光,景色迷人,令人心醉。

請看《七劍下天山》一書中對天山的描繪:

雄偉壯麗的天山矗立著,絕世的英雄在它的面前,也會覺得自己的渺小。凌未風等站在山腳,只見藍蒙蒙的煙雲彌漫著天際,雪山冰峰矗立在深藍色的空中,像水晶一樣閃閃發光。這時朝陽初出,積雪的高峰受到了陽光的照射,先是紫色的,慢慢地變成紅色,映得峽谷里五光十色,壯麗斑斕,任是最奇妙的畫工,也畫不出這幅「天山日出」的景色。

梁羽生不僅描繪了天山的雄奇壯美,而且還借小說主人公凌未風之口敘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天山神話。天山本來沒有冰,也沒有雪,由於天山仙女為人間真情所感,犯了天條,被罰困鎖天山之巔。天山之冰是她的眼淚,天山之雪是她在苦難中熬白了的頭發。

據說,梁羽生有次來大陸,一定要去觀賞天山。當他到了天山腳下,飽覽天山美景時,竟開懷大笑,說道:「天山和我想像中的一模一樣。」

也許正是這種神奇的想像力和豐富的語言表現力,才使梁羽生作品中的「天山」風光極具魅力。

天山的風景秀麗,天山劍法更是奧妙無窮。一劍在手,萬夫莫敵,劍法施展開,剛柔相濟,攻守兼備,迅捷無倫,變化萬端,真可謂武林獨步,所向披靡!此外,天山上還有堅逾鋼鐵的「天山神芒」,能解百毒的「天山雪蓮」。總之,人傑地靈集於「天山」一處。正如「天山七劍」之一冒浣蓮所感嘆的那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到天山不知世界之奇!」

「天山劍派」的創始人是霍天都。霍天都一心練劍,不問世事,想自創一門天下無雙的劍法,以至和妻子凌雲鳳分道揚鑣(事見《聯劍風雲錄》)。霍天都終於在天山練成了獨門劍法。到了晦明禪師(即《白發魔女傳》中的岳鳴珂)這一代,「天山劍法」發揚光大。天山北巔有晦明禪師的天山劍法,天山南峰有白發魔女的獨創劍法,而武當門下的卓一航則在天山一帶游俠,他將本門劍法細心磨練,融入心得,劍術也達到了出神入化之境。此時的「天山劍法」應是三家之合稱。天山劍法經過晦明禪師等人的改進,更加完善,更加實用,以至轟動整個武林,出現了「七劍下天山」的盛事。「天山七劍」之後,唐曉瀾成為天山劍法的傳人,而「天山派」也成為領袖天下武林的萬人敬仰的武林正宗,天山派的內功心法遠勝於各大門派。從唐曉瀾起,中經唐經天,下至唐嘉源,其間別的門派雖出現一二個武林奇才,但天山派的武林盟主的地位卻一直沒有動搖。

追根溯源,天山派創始人霍天都是張丹楓的大弟子,而張丹楓的師祖又是玄機逸士陳玄機。這樣一來,從上至下,多多少少與天山派有關聯的作品竟達二十二部,幾乎佔了梁羽生全部武俠小說的三分之二。我們不妨把所有與天山派產生關聯的作品統稱為「天山系列」。現將「天山系列」

按小說故事的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還劍奇情錄

|

萍蹤俠影錄

散花女俠

|

聯劍風雲錄

|

武林三絕

|

廣陵劍

|

白發魔女傳

|

塞外奇俠傳

|

七劍下天山

|

江湖三女俠

|

冰魄寒光劍

|

冰川天女傳

|

雲海玉弓緣

|

冰河洗劍錄

|

風雷震九州

|

俠骨丹心

|

游劍江湖

|

牧野流星

|彈指驚雷

|

絕塞傳烽錄

.

劍網塵絲

|

幻劍靈旗

「天山系列」包含了梁氏明、清兩大分支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天山系列」代表了梁氏武俠小說的精華。

如果進一步考察梁氏作品的文化內涵,我們不難發現「天山派」在梁氏小說中所具有深層寓意:它是武林中的正義之師,是俠義精神的代表,其武功在武林社會中也具有「帝王之象」。總之,從天山派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傳統道德力量對梁氏小說的深深制約。

3.正格變格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在總體傾向上,可以說是歷史政治童話。梁羽生在創作中執著追求政治主題,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以特定的歷史時代的激烈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沖突為文化背景,將書中的主人公置身於歷史政治漩渦之中,俠客的行為總是與義軍的反抗異族侵略和推翻暴政的斗爭聯系起來,因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是趨於現實的,是有著濃重的政治色彩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追求歷史的真實性,講現實主義」。這是梁羽生武俠小說創作的主體傾向,我們不妨稱之為「正格」。

屬於「正格」的武俠小說在梁氏作品中占絕大多數。如唐代分支的《大唐游俠傳》,以玄宗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為歷史背景,著力描寫南霽雲、段圭璋、鐵磨勒等大唐游俠衛國救民、抗擊叛軍的豪俠壯舉,寫實性和政治性都很強。

宋代分支中的《狂俠·天驕·魔女》,則是以宋、金斗爭為歷史背景。

在金兵南侵的危急關頭,柳清瑤、華谷涵、柳元宗等豪俠義士,率領義軍配合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虞允文所率官兵聯合抗擊金兵。金國正直俠士「武林天驕」檀羽沖也奮起反抗金主完顏亮的窮兵黷武政策。小說在創作傾向上明顯是講究現實主義的。

在明、清兩大分支中,大部分作品也都屬於「正格」。明代分支中的《聯劍風雲錄》寫義軍北抗韃靼與女真族入侵,南擊倭寇進犯,可是明朝官軍非但不予援助,反而加以圍剿;於是,豪俠、義軍與明朝官兵、武林敗類展開了激烈搏鬥。清代分支中的《江湖三女俠》敘呂四娘、馮瑛、馮琳三位江湖女俠行俠江湖,反抗清朝統治者,以及入皇宮刺殺雍正的故事。這些作品十分注重現實性、歷史性和政治理念。

除了「正格」的作品,梁羽生也有少數武俠小說是不注重寫實性和政治性的。在這些作品中,梁羽生著力描寫的是虛幻怪誕的情節內容,熱心構築的是武林童話世界,精心描繪的是武林內部糾紛。對這部分作品,我們可以稱其為「變格」,即不遵循梁氏創作武俠小說的一貫風格,而有了一些變化。

如《冰魄寒光劍》寫「天山七劍」之一桂仲明之子桂華生立下宏願要自創一派武功。為此他橫跨大漠,遠走異域,搜尋天下奇門武功。他在藏邊「魔鬼城」無意中獲悉了尼泊爾王子額爾都企圖搶佔西藏的陰謀,並在玉女峰下找到了一塊千載玄冰。他得尼泊爾華玉公主之助,將玄冰煉成冰魄寒光劍,並和華玉公主聯手擊敗了額爾都的陰謀。兩人喜結百年之好,同創「冰川劍法」。小說不重寫實,「魔鬼城」的神秘和恐怖,玉女峰下冰窟中的取寶,冰魄寒光劍的威力,都具有濃厚的虛幻色彩,與梁氏作品的主體風格不盡相同。

屬於「變格」的作品,還有《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彈指驚雷》、《還劍奇情錄》、《幻劍靈旗》等。這些作品對歷史背景的依附性較弱,民族矛盾、政治風雲在小說中被淡化而不佔據主導地位,小說著重描寫的是武林恩怨、門派糾紛、正義與邪惡之戰、人性的善與惡。

正格作品與變格作品只是兩種創作風格的不同,所謂「正」與「變」

也是就作者創作的主體傾向而言,並不帶有規律性和普遍性。所以,在「正」與「變」之間,只有作者創作意向和創作手法的不同,並不存在優劣高下之分。寫實性強的作品,如果能很好地處理歷史事件,寫出時代風雲和社會世相,並將其與「武」和「俠」有機融匯,那就不失為好作品。

虛幻性濃的作品,如能把荒誕不經的內容滲入坎坷的人生,表現出文化精神和復雜人性,並且時時提醒讀者於虛幻世界中去追尋人生真諦和哲理情思,那麼,它也是上乘作品。總之,一部作品的好與差,只能從作品本身的水準去衡量,而不能以別的標准為依據。

5. 梁羽生武俠小說人物排名

一、梁羽生武俠小說人物排名如下:
狀元:金世遺
榜眼:張丹楓
探花:慧明禪師
進士:牟滄浪、金逐流、白發魔女、上官雲龍、雲舞陽、凌未風
舉人:楊炎、唐經天、空空兒、段克邪、齊勒銘、李思南、狂俠天驕魔女
二、分析:
1、梁羽生武俠人物武學雖然單調,正邪武功色彩濃重,但也不乏亮點,「天魔解體神功」、「修羅陰煞掌」、「驚魂指法」、「冰川劍法」、「幻劍」都有不錯的描寫,其中劍法的細膩更是精彩絕倫。成就最大的當屬天山派,霍天都父子集天下劍術創天山劍派,在慧明禪師岳鳴珂手中發揚光大,包括白發魔女的天山支派,其後歷代掌門無不是當世頂尖高手,代表有凌未風掌門的天山七劍、唐曉瀾父子孫、楊炎孟華等。其中武學最好的當是慧明禪師,連白發魔女心裡也承認不敵。天山一派受張丹楓影響頗深,霍天都父子受過他的指點,他的隔世傳人孟華學了無名劍法後便與當時的天山掌門弟子唐嘉源旗鼓相當。所以,張丹楓的武學可能略高於慧明。
2、天山劍派一直領袖群倫,但後來卻被另一武學世家搶了風頭,那就是金世遺的金家。金世遺少時性格怪僻,學的雖是玄門正宗,招式卻用旁門左道,後遇呂四娘的傳人,再獲喬北溟武學,終於將正邪武功融會貫通、修成正果,成為武林曠古絕今的第一人。其後徒弟江海天是當世第一高手,兒子金逐流居然當了四十年天下第一劍客,接班的是他的兒子金破浪,後代中也不乏名家,成為震爍古今的武林第一世家。金世遺一出場就和年紀相仿的天山掌門弟子唐經天打了個平手,其後武功大成,天山老掌門唐曉瀾已不是他的對手,那時候他才不過30歲多,所以,他以喬北溟隔世傳人的身份,武學成就當還在張丹楓之上。
3、扶桑武學也是粱派武學的一個重點,當年虯髯客和李世民以一局棋輸了天下後,遠走扶桑,創下扶桑一派,其武學之玄奧,招法之詭秘,雖鮮有傳人踏足中原,但一來必定天翻地覆。以牟滄浪為代表的扶桑武功在唐中葉已經震驚中原武林,但可惜其已知的後世傳人中屢有心術不正者,敗了名聲。金世遺曾以一己之力,退了扶桑七大高手,想來牟滄浪的武功與慧明禪師在伯仲之間,但慧明禪師將天山排發揚光大,排名應該在上。

6. 梁羽生筆下的經典人物

從1954年到1984年,梁羽生在武俠文壇上辛勤筆耕了30個春秋,共創作了35部武俠小說,總字數達1000餘萬言。他創造的許多武俠人物備受大眾喜愛,成為武俠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也曾被許多影視劇導演、編劇相中,改編成的影視作品也都風靡一時。懷念大師,最好的方式就是懷念他所創造的經典。

練霓裳——《白發魔女傳》女主角
在現實中,女子太剛烈了可能會引人側目,但是在文學世界中,大多數人往往會為這樣的女人心折。練霓裳就是這樣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人。
經典:林青霞版

卓一航——《白發魔女傳》男主角
雖然有讀者認為卓一航優柔寡斷,受師門禮教束縛,沒有大俠氣概,但無論怎麼排,無論多少非議,武俠悲情人物的第一票都會投給他。
經典:張國榮版

飛紅巾——《七劍下天山》女主角
她是草原和沙漠上的傳奇人物,鞭如子彈,人若飛燕。可惜她的感情之路太過艱辛,先是愛上了一個叛徒,後又愛上了一個薄情寡義的偽大俠,以致一夜白頭。看到她對明慧的仗義相救,以及對易蘭珠的母性呵護,就可知道她確是塞外女奇俠。
經典:蔡少芬版

李逸——《女帝奇英傳》男主角
李逸是唐皇室後人,封建傳統觀念十分頑固,把天下看成李家的私有財產,對女人懷有偏見。然而他又是一個本性正直、善良的俠士。小說把偏見、明智、仇恨、柔情等多種矛盾性格集於李逸一身。特別是他和三個女人的愛恨情仇成了最大的看點。

雲蕾——《萍蹤俠影錄》女主角
在書中,雲蕾較男主人公顯得比較黯淡,但柔情似水的古典女子形象卻深入人心。她是張丹楓之妻,擅長劍術和「梅花蝴蝶鏢」暗器,故江湖美名曰「散花女俠」。
經典:米雪版

張丹楓——《萍蹤俠影錄》男主角
在梁羽生眼裡,張丹楓是最完美的俠客。書中的張丹楓志向遠大,滿腹經綸,瀟灑不羈,「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最能表現梁羽生治國安邦的抱負。寫張丹楓的時候,梁羽生新婚燕爾,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他是把從少年時就激動自己的理想,都傾注到張丹楓這奇男子身上去了。
經典:劉松仁版

厲勝男——《雲海玉弓緣》女主角
厲勝男,一個男性化的名字,有著一段令人心碎的經歷。自幼家破人亡,被人收養為血滴子殺手,到頭來,不是輸給上天,而是輸給了自己最愛的人。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那些武俠中的女性角色,她是一個在人格和精神上完全獨立的女性形象,有自己的空間和追求,也不乏真情和痴情。
經典:葉璇版

金世遺——《雲海玉弓緣》男主角
金世遺,遺世獨立,孤傲叛逆。金世遺對世人往往持有一種玩世不恭和嘲笑作弄的態度,但骨子裡他嘲諷虛名蔑視權威挑戰世俗,孤傲地立於江湖之中。雖然那他憤世嫉俗、性格古怪,但俠肝義膽,豪氣雲天,典型的性情中人。這樣一個矛盾的人註定要痛苦的,讓自己痛苦也讓別人痛苦。這個人物曾經由曾偉權和林峰飾演過,但是林峰的版本卻是一大敗筆。就連峰迷都不甚滿意。

7. 梁羽生小說有哪些主人公

很多啊,例如
江湖三女俠:馮英,馮琳,呂四娘,唐曉瀾
七劍下天山:凌未風,冒浣蓮,桂仲明,張華昭,飛紅巾,武瓊瑤,易蘭珠,傅青主,楚昭南
雲海玉弓緣:金世遺,厲勝男,谷之華
冰川天女傳:冰川天女,唐經天,金世遺,陳天宇
冰河洗劍錄:江海天,谷中蓮
冰魄寒光劍:桂華生,尼泊爾公主
塞外奇俠傳:飛紅巾,楊雲聰,楚昭南
白發魔女傳:岳明柯,玉羅剎,卓一航
武林天驕:檀羽沖
散花女俠:於承珠,葉成林
大唐游俠傳:段珪璋,鐵摩勒,南霽雲,夏凌霜
女帝奇英傳:武玄霜,李逸
慧劍心魔:展伯承,鐵錚,鐵凝,褚保齡,空空兒
萍蹤俠影錄:張丹楓,雲蕾
還劍奇情錄:陳玄機,上官天野
龍鳳寶釵緣:段克邪,史如梅,牟世傑
等等

8. 梁羽生小說版權是在誰手裡

版權是對計算機程序、文學著作、音樂作品、照片、電影等的復制權利的合法所內有權。除非轉容讓給另一方,版權通常被認為是屬於作者的。大多數計算機程序不僅受到版權的保護,還受軟體許可證的保護。版權只保護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本身。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在版權的保護之列。

9. 梁羽生小說的郁悶人物

呵呵,只要是你喜歡的配角,就是所謂的郁悶人物了。正如你所說的綠葉是襯紅花的,不僅宋騰霄,就連孟元超也只是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既然是配角,總不會花很大的篇幅去寫他吧?之所以會郁悶,就是喜歡這個角色,覺得他不應該是配角的原因。對於鐵鏡心,這是他註定的結果,小說是最能體現「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鐵鏡心的愛出風頭愛賣弄的性格決定了他得不到美人心。又如《風雷震九洲》的葉凌風,一出場就寫到他愛逞英雄,但又怕死,看到這里我就知道這傢伙一定沒好下場,結果果然…… 這就是小說了,不可能每個主角都符合每個讀者的胃口,同時很多配角會受讀者歡迎

求採納

10. 梁羽生的《冰川天女傳》,為何被稱為一大敗筆

一個從小被世人遺棄、遭人唾棄的金世遺,卻是一個性格怪異、憤世嫉俗的毒手瘋丐!作為毒龍尊重的徒弟,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亦正亦邪,這就是《冰川天女傳》中出現的金世遺!



遺憾總歸是有的,好在金世遺在經歷了一切之後沒有沉淪,再一次出發,為了那座即將爆發的火山,他要憑借一己之力拯救人間!是的,他還是有理想的,他還有抱負,正因為他的邪中還有著一顆仁心。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雖然經歷了很大麴折,心裡也經受了一次次打擊,好在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和谷之華喜結連理,收下徒弟江海天,生下兒子金逐流,他們都成為後世的一代大俠,保家衛國,為武林所欽佩!

閱讀全文

與梁羽生角色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