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聲音商標的糾紛

聲音商標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2 20:08:55

Ⅰ 關於李佳琦聲音商標被駁回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李申請聲音商標被駁回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很正常。商標只有你本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是不能夠使用的,否則按照侵權處理。其實聲音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不能夠說你說了這句話就注冊了,你的商標以後別人就不能夠用了,這樣子的話本身就是不合道理的。中華文字博大精深,那麼發明文字的人,如果他也注冊商標,那也就意味著我們這些人都不能夠使用文字了,顯然是不合適的,被駁回也是正常的。

當然了,中國有十幾億的人口,如果沒有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和確鑿的證據,那麼估計就沒有什麼好爭取的了。再說它的粉絲量也沒有達到十幾個億啊,難道作為一個小學生作為一個初中生就不能夠說買它買它了嗎?話說回來買它買它是文字,說到底誰都可以講,並不是說你音色不一樣,就可以成為你獨特的商標。

Ⅱ 李佳琦聲音商標被駁回,你對「聲音商標」有多少了解

直播是一個熱門的新興行業,不管是網紅商家還是個人都紛紛利用直播帶貨,甚至有很多知名的一線明星都開始轉行加入直播行業。李佳琦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存在了,他有著非常多的粉絲,每一場直播都特別的火爆。那麼李佳琦慣用的口頭禪就是,oh my god,買它買它,有爆料李佳琦正在對自己的聲音進行商標認證。

一、聲音也可以申請商標嗎?

對自己的所屬物品申請商標是一件明智的選擇,這樣可以避免模仿者,同時一旦出現模仿的情況,也可以利用法律的手段向對方要求賠償經濟損失。不過不少的網友都納悶,為什麼李佳琦會去用自己的聲音注冊商標?事實上除了文字圖形數字等以外,聲音也是可以用來注冊商標的。

李佳琦是一位非常有魔性的主播,他的聲音似乎有一種魔力,讓你不由自主的掏出錢包去購買產品,關於這一點我先自己吐槽一下,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樣。

Ⅲ 李佳琦聲音商標被駁回,為何商標還分普通和有聲音的

商標的分類有很多種,大家常見的是圖形或者字母,或者兩者的結合,這也是大家經常見到的普通商標,但在2014年8月,經第三次修訂的《商標法》就明確規定了聲音商標,並從2014年5月1日開始生效。聲音商標在美國等國家已經不新鮮了,但在中國卻是新鮮事。

一、聲音商標

根據相關公示結果顯示,李佳琦申請的聲音商標申請注冊號為45217353,申請日期為2020年4月7日,聲音商標的國際分類為廣告銷售。根據該商標摘要顯示,本件商標以知名主播李佳琦人聲念出“Oh my god,買它買它!”作為聲音商標提出申請。

但在2020年12月4日,李佳琦公司曾申請注冊的“oh my god,買它買它!”聲音商標被國家的相關管理機構駁回。

Ⅳ 騰訊聲音商標二度夭折 申請聲音商標為什麼那麼難

只有我國和日本等少數國家在規定商標侵權行為時未提混淆之虞,而是直接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屬於侵權行為。這一立法模式雖然在司法實踐上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卻導致了我國部分法院過於僵化的以商標近似、商品類似作為商標侵權判斷的標准,從而違背了《商標法》的立法目的與價值。筆者認為,商標侵權的判斷應以混淆可能性為標准,正確看待商標近似、商品類似在判斷中的作用。一、商標侵權判斷應以混淆為標准 (一)商標權的客體決定了商標侵權行為的判斷標准 客體決定權利,在劃定商標專有權邊界,確定商標侵權判斷標准之前需要明確的是商標法保護的客體是什麼。商標並不僅僅是指由文字、圖形、字母等或其組合而成的「符號標識」,它還包括所指向的商品或服務,以及最為重要的商譽。商標的這三個要素是統一的有機體,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構成商標。在這三者之中,商標法真正保護的不是商標標識本身,而是它所承載的商譽,即標志與產品來源及經營者信譽之間的關系。脫離了商品及其提供者,不能發揮識別機能的符號標識不是「商標」。只有通過經營者的使用,某一標識才能逐漸成為凝聚消費者購買經歷以及產品質量等信息的載體,成為商標權人商業信譽的象徵。正所謂「商標是商標權人最可信的圖章,商標權人通過它來保證附著該商標的商品,它傳遞著商標權人或好或壞的名聲……名聲就像臉一樣,是其擁有者及其信譽的象徵」。通過使用後的商標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標識符號,而是在消費者心目中代表了特定商品或服務的質量,並保證它們能達到消費者所期望的水平。這種基於商標而產生的信賴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時能夠讓他們放心地選擇即將購買的品牌而無需調查,同時也使得商標成為經營者推銷商品的無聲推銷員。然而,作為商標權人的經營者、生產者之所以願意不斷的投資使用商標並保證商品質量的穩定,正是因為這些投資和努力都能得到回報,即商標成為了一種品質的保證,在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更重要的是這些商譽不會被他人冒用或盜用。因此,商標法不是保護符號的法律,而是保護標志和商品、經營者之間固有聯系的法律。由商標權的客體決定了,只有混淆才更直接地指向商標侵權的本質,混淆才會破壞標志與產品來源及經營者信譽之間聯系,而商標的相似僅僅是一種外在表象。對於侵權者通過使用他人商標將自己的商品偽裝成他人的商品的行為,只有達到了使消費者產生誤認的程度,才能夠真正的侵佔商標所有人的商譽。僅僅將商標近似作為商標侵權判斷的標准,容易導致判斷結果與消費者認知的背離,在消費者不會發生混淆的場合,由於法律實施的結果,創造了消費者的印象。如在一些商標糾紛案中法院完全根據兩個商標的近似、商品類似做出侵權判決。這樣實踐的結果就是把商標法的保護對象由商譽轉為商標標識本身,商標注冊就可能成為「符號壟斷」的手段,而這正是與商標法保護商譽的立法目的相沖突的。 (二)混淆標准有利於商標制度周延性 以混淆作為商標侵權判斷的標准,與商標的正當使用制度上相通,更具有邏輯周延性。和任何權利一樣,商標專用權也是有限制的,這種限制主要體現在第三人對商標標識的描述性使用及指示性使用上。上述使用之所以具有正當性,是因為這些使用僅限於說明描述自己的商品和服務或是表明經營范圍,並不會影響商標功能的正常發揮,也不會侵佔到商標權人在商標上所累積的商譽。具體而言,在描述性使用的場合,商標權人的商標多是直接表示商品特點的普通詞彙或是地理名稱等,由於使用獲得顯著性得以注冊。但這些商標的原有含義仍然存在,商標權人無權禁止第三人在原有含義的基礎上使用標識。如將表示產地的「金華」二字用於「金華特產火腿」,並不侵犯「金華火腿」的商標權。「燈影牛肉」作為四川省達縣著名牛肉商品土特產的名稱,將其使用在牛肉商品上作為商品名稱也不會侵犯「燈影牌」商標的專用權等等。描述性使用要求使用人是不可避免的使用,出於善意且不存在借用他人商標的信譽的行為,並限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這與將混淆作為商標侵權的判斷標準是具有同一性的,第三人對標識的使用一旦跨過合理界限就會從正當性使用轉化為侵權使用,而劃定這一界限的標准就是是否引起相關公眾的混淆。第三人的使用如果導致了相關公眾的誤認,就可能存在借用他人商標信譽,破壞商標功能的行為,從而排除在正當使用之外。可以說,混淆標準的建立使得第三人的使用被完整地劃分為侵權使用和正當性使用,保證了制度上的周延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商標近似、商品類似作為商標侵權判斷的標准,商標的正當使用制度就會遇到阻礙。因為依照一旦滿足商標近似、商品類似條件就構成侵權,上述列舉的情形就很難歸為正當性使用,甚至大量不會造成混淆對標識的使用的情況都會歸為侵權之列。二、雙重相似於混淆 我國商標法司法解釋在規定侵犯商標權行為時使用了「誤導公眾」等措辭,但又將「易使公眾產生誤認」作為商標近似的規定,使得二者的關系頗為模糊。筆者認為相似性的判斷應當採用客觀標准;在商標侵權行為的判斷中,混淆是個更為豐富的概念,商標近似和商品類似不可替代混淆也不必然導致混淆。 (一)商標近似、商品類似不等於混淆 商標相似性的判斷應僅僅針對符號本身。兩個商標是否近似就是指兩者相比較後,文字商標在音、形、義方面是否有部分要素相同或相似;圖形商標在構圖、顏色,文字與圖形結合商標的在整體結構方面是否相似。相似性的判斷應以客觀比對為標准,不宜引入混淆作為參考,因為一旦在商標近似的認定中考慮混淆可能性就會導致這樣一個問題:一方面,認定混淆需要考慮商品或服務是否類似;另一方面,是否有混淆可能性又是衡量商品或服務是否類似的因素。這無疑成為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不斷循環問題,導致兩者的關系更為混亂。將相似性判斷限制在客觀標准內,把商標近似、商品類似應作為混淆可能性的考慮因素之一,而不是再將混淆可能性作為商標近似、商品類似的判斷標准,這樣能夠使兩者的關系在邏輯上更為順暢。事實上,混淆可能性的存在並不一定意味著存在商標近似和商品類似。如「黑人」與「白人」商標,以一般的審查標准論,二者不應當屬於近似商標,但我國商標審查部門考慮到「黑人」商標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當消費者看到同一種商品上的「白人」商標時,會誤認兩者有關聯,進而造成產源誤認,因此,認定兩者為近似商標,不予注冊。上述裁定的結果無疑是恰當的,但以存在混淆可能性為由認定兩商標近似卻未免牽強。審查機關對商標相似性的認定應當遵循客觀原則,兩者在音、形、義上無相似的要素就應當認定兩者不構成相似商標,而無須以混淆可能性推導出商標近似這一並不符合一般消費者認知的結論,審查機關完全可以直接以存在混淆可能性做出認定。商標近似與商品類似不必然導致混淆的產生。美國在McGregor-Doniger訴Drizzle一案中就商標近似性與混淆可能性提出兩項重要原則:第一,即便兩者商標非常近似,也並不必然導致混淆。第二,在評估兩件商標的近似性時,重要的問題是看近似性對潛在購買者的影響。最終該案中法院認定兩件商標雖然相似,但不存在混淆的可能性。這一原則說明:首先,混淆可能性的判斷需要考慮多種因素,除近似程度外還包括商標的注冊與使用情況、顯著性與知名度、費者的認知程度等。近似商標的使用的確增大了消費者發生混淆的可能性,但是消費者仍然可以通過對商品價位、店面裝潢以及營業地點來區分不同的商品來源。如現代汽車與本田汽車的商標標識均是H,僅存在角度上差異,但由於消費者對此類價位商品的高度謹慎使得將兩者混淆的情況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其次,在商標訴訟中,判斷商標近似、商品類似並不是判斷混淆可能性的必經前提。商標近似、商品類似的認定從來都不是商標訴訟的主要目的,而是解決是否存在侵權問題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認定過程中應當始終以混淆可能性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法院不必就商標近似、商品類似得出明確的結論。如果通過其他方式就可以解決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這一問題,就根本毋庸考慮商標、商品是否近似或類似的問題。 (二)混淆比相似性更豐富 混淆包含了狹義混淆、廣義混淆,售前、售後混淆等不同樣態,是一個遠比相似性更為豐富的概念。混淆由最初僅限於產品的直接出處,隨後逐漸延伸到出處之間的關聯關系和贊助關系,完成了從直接混淆向間接混淆的擴張。混淆時間起初限於購買之時,後來逐漸向購買前和購買後延伸,出現了售前混淆和售後混淆。其中,售後混淆不僅擴大了判斷混淆可能性的時間范圍,還將判斷混淆的主體從購買者擴大到旁觀者。相應的,混淆概念的不斷演變使得世界各國建立了更為豐富的商標侵權判定體系。如美國1962年修正《蘭哈姆法》,刪除了第43條中的「消費者對該商品或服務的來源」。這樣只要商標的使用行為「可能導致混淆、誤解或欺詐」就可構成商標侵權,商標侵權由最初的來源混淆擴大到了關聯與贊助混淆。同時美國參議院解釋:「因為該規定實際上既包括實際的消費者,也包括潛在的消費者,為了避免對法條中該用語的誤解,刪除『消費者』這個詞」。這也就意味著,對商標發生混淆的主體,既可以是實際的消費者,也可以是潛在的消費者,消費者發生混淆的時機,即可以在購買時,也可以在購買之前或者購買之後,從而為售前混淆與售後混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其中BrookfieldCommunication lnc V.WestCoast EntertainmentCorp一案即是運用「初始混淆理論」的經典案例。在該案中,法院認為尋找原告產品的上網者有可能被帶到被告的網站,並發現與原告相似的產品,許多最初意欲使用原告產品的消費者將可能使用被告提供的替代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被告不正當地獲取了原告凝聚在其商標上的商譽,因此應承擔商標侵權責任。可以說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域名、鏈接式廣告、彈出式廣告等新型的商標侵權形式層出不窮,以相似性作為商標侵權判斷標准很難全面准確地涵蓋現有的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商標侵權行為。而混淆這一概念演變至今,內涵不斷擴大,不僅將整個商品的銷售過程囊括在內,還入了實際購買者、潛在消費者等眾多主體,更因其准確的指向了商標侵權的本質從而能夠涵蓋破壞商標功能的各種行為,較之以相似性建立的單一的侵權體系具有更大的制度空間。三、結論 從上述分析看來,我國《商標法》以相似性作為侵權判斷的標准存在諸多缺陷,在實踐中已成為公平處理個案的障礙,容易使得侵權的判定結果與市場脫節,違背消費者的認知。時值商標法第三次修改之際,筆者建議我國應該明確將混淆可能性作為商標侵權的判斷標准,理清混淆與相似性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對《商標法》第52條第1款可作出如下修改:「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屬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與此相對應,對駁回商標注冊申請事由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調整,將《商標法》第28條修改為:「申請注冊的商標,凡不符合本法有關規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已經注冊的或者初步審定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導致公眾產生混淆的可能,由商標局駁回申請,不予公告」。作者:余靜,原標題:商標侵權的判斷標准,尊重作者版權,轉載請保留作者署名。

Ⅳ 據說李佳琦聲音商標申請被駁回,聲音是否能申請商標

聲音能注冊商標。2014年5月1日起施行,原來受條件技術限制,我國並未將聲音、氣味等列入可申請商標標識范圍。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此條明確了聲音可作為商標申請注冊。這說明,日後,廣大消費者熟知的qq消息聲、諾基亞、英特爾等常見的聲音標識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聲音注冊商標也是一種保護措施,此前就曾出現過新聞聯播的片頭聲音被利用到廣告中去的情況,如果注冊了商標,將聲音保護起來,這種廣告就可以追責。這進一步拓寬了商標注冊的載體,使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將其原創、有顯著性的聲音進行注冊,營造其商業價值。

Ⅵ 聲音可以作為商標嗎

可以的,商標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迴音等,以及上述答要素的組合。
說個比較經典的案例吧,騰訊公司就注冊了「嘀嘀嘀嘀嘀嘀」作為商標,雖然審查被駁回了,復審也失敗了,騰訊公司又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經過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判決,支持騰旭公司的訴訟請求。也就是說,騰訊的「嘀嘀嘀嘀嘀嘀」是國內首個經司法判決確認的聲音商標。

Ⅶ QQ"滴滴"能當商標嗎 知產法院受理首例聲音商標案

這個目前還不能清楚的知道,因為這個案件目前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曾伴隨一代人青春記憶的QQ信息提示音「滴滴滴滴滴滴」最近陷入商標糾紛。昨天,記者從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獲悉,該院正式受理了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關於「滴滴滴滴滴滴」(聲音商標)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一案。該案是我國新《商標法》將聲音納入可申請注冊商標的范圍以來,首例聲音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訴訟案。
用過QQ的人都知道,當有消息傳來時,系統就會發出「滴滴滴滴滴滴」的提示音。2014年5月4日,騰訊公司將這一提示聲音作為聲音商標向商標局提出注冊申請,指定使用在第38類的電視播放、 新聞社、提供互聯網聊天、電子郵件、信息傳送等十項服務項目上,商標局作出不予注冊的決定後,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復審請求。
2016年4月18日,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駁回復審決定書,認為騰訊公司提交的證據雖能證明QQ軟體享有知名度,但申請商標的聲音僅為軟體包含的標識某一功能的聲音,申請商標為「滴滴滴滴滴滴」聲音,該聲音較為簡單,缺乏獨創性,指定使用在電視播放、信息傳送等服務項目上缺乏商標應有的顯著特徵,難以起到區分服務來源的作用。據此,作出申請商標不予核准注冊的決定。
騰訊公司不服,於法定期限內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騰訊公司訴稱,騰訊QQ應用程序運行過程中有消息傳來時播放的「滴滴滴滴滴滴」聲音即為申請商標的聲音,申請商標能直接對應騰訊QQ即時通訊服務。申請商標「滴滴滴滴滴滴」為六聲音響,不冗長也不簡單,具有聲音商標應有的顯著性,能夠起到區分服務來源的作用,同時申請商標經過長期使用,知名度和顯著性不斷增強,相關公眾能夠有效識別;被訴決定錯誤地將「獨創性」作為聲音商標的審查標准,於法無據。
騰訊公司認為,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事實認定不清,法律適用錯誤,請求依法撤銷被訴決定,並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來源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720/c40606-28567837.html

Ⅷ 申請聲音商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和流程

我們平時所了解的知識產權大多數都是文字商標、圖形商標、版權、著作權等,用聲音注冊商標的並不多見。那麼申請聲音商標需要哪些條件?
(一)聲音的商標注冊應滿足實質條件,具備顯著性和非功能性顯著性是商標保護的靈魂,聲音商標應當與普通商標一樣滿足顯著性要求。《商標法》第九條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有顯著特徵,便於識別。聲音商標顯著性的判斷標準是,消費者在一般注意情況下能否從聽覺的角度根據聲音標識實現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的區分。對於那些不能實現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功能的通用性聲音,如普通的鳥鳴狗叫、喇叭聲、爆竹聲等,則不能獲得核准注冊。
(二)聲音商標的注冊也要滿足非功能性的要求標志的功能性是指該標志的特性是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要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而必不可少的。例如,普通的atm機在出鈔時會發出「嘩啦啦」的數鈔聲,這種聲音就屬於功能性聲音,因此不能注冊為atm機商標。
注冊商標的流程是怎樣注冊商標大致分為六個步驟,准備的資料不繁雜。
(一)選擇注冊方式一種是自己到所在地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注冊;另一種是委託一家經驗豐富的商標代理組織代理服務。
(二)查詢在注冊前,最好先找一家比較權威的查詢公司,可以大大減少商標注冊的風險,提高商標注冊的把握性,一品標局提供免費商標查詢服務。
(三)准備資料准備商標圖樣10張,長和寬不大於10厘米,不小於5厘米,商標圖樣方向不清的,應用箭頭標明上下方;如果是個人提出申請,需出示身份證並遞交復印件;若是企業申請,則出示企業《營業執照》副本並遞交復印件;蓋有單位公章及個人簽字的填寫完整的商標注冊申請書。
(四)開始申請商標注冊申請人必須是依法成立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與中國共同參加國際條約或按對等原則辦理的國家的外國人、外國企業。
(五)申請日的確定由於我國商標注冊採用申請在先原則,一旦您和其他企業發生商標權的糾紛,申請日在先的企業將受法律保護。接下來就是商標審查、初審公告、注冊公告三個程序。需要強調的是,經過商標局初審通過的商標,要在刊登公告三個月後誤認提出異議才可以注冊完成,該商標即受法律保護。已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十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有效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可以申請商標續展注冊。
(六)領取商標注冊證

Ⅸ 李佳琦聲音商標申請被駁回,被駁回的理由是什麼

被駁回的理由就是李佳琦申請的聲音商標不具備顯著性,也不滿足申請聲音商標所需要具備的硬性條件。其實李佳琦申請自己的聲音商標的出發點是友好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個人權益考慮,也是為了消費者考慮,希望能夠通過商標的注冊從而約束某些故意使用聲音的商家停止虛假行為。但是就“oh my god,買它買它!”這一句話來講,無論是前面的英文還是後面的漢語,都是使用率極其廣泛的詞彙,這本身不具備顯著性。

但是了解情況之後,李佳琦的聲音商標卻存在這些質疑的問題,god是英文,本身帶有一種神明的信仰,這和我國的理念不符合,其次就是太大眾,太普遍,不具備顯著性。

Ⅹ 聲音商標的定義是什麼

聲音商標是指由能百夠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聲音構成的商標。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及歐盟回等均已在商度答標立法、司法中承認聲音商標。

根據《商標法》第八條規定:

「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洋易達可為您提供銀行開戶、公司注冊、商標注冊等業務,專人服務,不成功退全款。
希望可以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聲音商標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