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調解員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任務是調解民間糾紛,通過調解宣傳法律和政策,向有關部門反映民間糾紛和調解工作的情況。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據法律和社會公德調解糾紛,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三、調解糾紛應當進行登記,製作筆錄,經調解解決的糾紛,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或者當事人要求的,應當製作書面調解協議,並適時進行回訪,就履行情況做出記錄。
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糾紛一般在一個月內調結,人民調解應使用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調解文書格式,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
五、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做好調解委員會組織名單、糾紛信息員名單,調解糾紛登記表、重大矛盾糾紛暨不穩定因素摸排登記表、調解卷宗、人民調解宣傳資料等文書檔案的歸檔管理工作。
六、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定期對轄區內的民間糾紛進行摸排,對排查出的糾紛落實專人進行調解,不屬於人民調解范圍或調解不成的及時上報。
七、人民調解員必須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徇私舞弊、吃請受禮,不得對當事人進行壓制、打擊報復、侮辱處罰當事人、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八、人民調解工作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的指導,並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㈡ 司法所和調解委員會職能的什麼不同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是縣(區、市)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和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組織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和幫助;
3、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4、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5、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我國基層解決人民內部糾紛的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城市
以居民委員會為單位,農村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建立.其任務是:
(1)及時發現糾紛,迅速解決爭端.
(2)防止矛盾激化,預防,減少犯罪的發生.
(3)積極為城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服務
.(4)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
.(5)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
(6)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是國家司法機關的組成部分,也不是一級行政組織,它的活動及結果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的強制性.
㈢ 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矛盾糾紛的主要范圍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范圍主要是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版人和權其它社會組織之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新形式下的人民調解工作延伸到了醫患糾紛、交通肇事賠償糾紛、勞動糾紛及校園損害賠償糾紛等領域。實際上只要當事人認可,程序與過程不違法,一般的民事糾紛都可以作為人民調解的范圍。
㈣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1、在當事人版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權解;
2、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3、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4、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4)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職責擴展閱讀:
1、預防和調解民間糾紛是人民調解工作的首要任務。人民對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應當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根據當事人的特點和糾紛的性質、難易程度、發展變化的情況。
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疏導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消除隔閡,引導當事人最終達成解決糾紛的調解協議。
2、組織要堅持抓早、抓大、抓苗頭,努力掌握民間糾紛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不斷總結完善防激化的有效方法和經驗,廣泛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專項治理、聯防聯調等各種形式的防激化活動,增強防激化工作效果。
㈤ 司法調解員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啊
一、負責受理調解轄區內民間糾紛。
二、負責對轄區內民間矛盾糾紛的排查,掌握了解社情動態,並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提出處置意見。
三、及時向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匯報重大疑難糾紛,特別是群體性的糾紛發展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態的擴大與惡化。
四、協調配合處理跨地區的矛盾糾紛調解。
五、對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或者當事人要求製作書面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六、督促當事人自覺履行解決糾紛的協議,對事後反悔拒不履行又不起訴的,勸導、幫助當事人提請法院通過訴訟程序解決。
七、通過調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教育與法制宣傳。
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制度:
1。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任務是調解民事糾紛,通過調解宣傳法律和政策,向有關部門反映民事糾紛和調解工作。
2。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社會公德進行調解,在雙方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尊重雙方的訴訟權利。
3。調解糾紛應當登記,製作筆錄,調解解決糾紛的,應當寫明民事權利義務的內容或者當事人的要求,達成書面調解協議,並及時回訪備案。表演。
4。人民調解委員會一般在一個月內解決糾紛。人民調解應當採用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調解文件的形式。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承擔調解民事糾紛的費用。
5。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做好調解委員會組織名單、糾紛舉報人名單、調解糾紛登記表、重大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登記表、中介的歸檔和管理。人民調解文件和宣傳資料。
6。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定期在其管轄范圍內安排民事糾紛,由專人進行調解,解決已經解決的糾紛。調解不成的,不屬於人民調解的范圍或者不及時報告。
7。人民調解員必須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吃受贈,不得鎮壓、報復、侮辱、處罰當事人,不得泄露隱私。
8。人民調解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指導,由人民監督。
㈥ 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何種類型的矛盾糾紛如何界定受理范圍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專、其他社會組織之屬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公民與公民
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糾紛,一般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鄰里、同事、居民、村民之間,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或者發生爭議而引起的糾紛。
公民與法人
公民與法人、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糾紛十分廣泛,例如,農村村民與農村合作組織、經濟組織、鄉鎮企業之間因土地承包、農業產業化服務中的合同,劃分宅基地、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糾紛。
公民職工與所在企業
企業職工與所在企業之間,因企業轉制、租賃、兼並、破產、收購、轉讓,或者因企業拖欠職工工資、醫療費等發生的糾紛。
其他
城市居民與城市市政管理組織、施工單位、企業事業單位等因城市街道市政建設,危改房屋改造等引發的糾紛等等。
㈦ 司法所和調解委員會職能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