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校園侵權案件如何歸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對於校園侵權的歸責原則有兩種,第一是無過專錯責任原則,指屬的是無行為能力人受到侵權,第二是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收到侵權的情況。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⑵ 別人的資源從其他平台上變成文字放到自己的網站上侵權嗎
朋友,這個主要還是要看你的所用1資源是否變成商業盈利,還有就是利用人家的究竟有多少!
⑶ 受到他人言語上的侮辱,造成心裡上的傷害,想付諸與法律,該以什麼法律起訴比較適當
這只是民事案件,首先應敬告對方停止惡言相對。其次找居委會調和。再次當協調不當,對方仍然懟進行侮辱性語言攻擊,致使心裡和精神受到委屈,這其實侵犯尊嚴,可向有關部門(法院管民事和刑事案件)起訴,要求其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保護相關民事權益
第二條 保護范圍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關於侮辱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3)侵權責任法教學語音擴展閱讀: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如果多次侮辱他人,可能會涉及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對誹謗罪的量刑
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⑷ 侵權行為法的目錄
第一章中國侵權法百年歷史與新世紀發展
第一節二十世紀中國侵權法的發展歷史
一、清代後斯的中國古代侵權法
二、清末和民國時期的中國近代侵權法
三、二十世紀後五十年的中國侵權法
第二節新世紀的中國侵權法
一、二十一世紀之初中國侵權法的發展
二、中國侵權責任法的制定
【判解研究】
「不按程序解剖屍體非法侵害屍體」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二章中國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重新構建
第一節構建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的立法基礎
一、構建中國侵權行為理論體系的必要性
二、構建中國侵權行為理論體系的立法基礎
三、正在起草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及建議稿的借鑒
第二節海峽兩岸學者構建的不同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
一、大陸地區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
二、我國台灣地區的「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
第三節關於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設計的發展
一、構建侵權行為理論體系應當著重表現的問題
二、重構中國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的總體思路
三、中國侵權行為法理論體系的基本構造
【判解研究】
「殺蟲劑警示說明不充分引起爆炸造成人身損害」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三章侵權行為與侵權行為法的概念
第一節侵權行為
一、立法上對侵權行為概念的規定
二、侵權行為概念的內涵
三、侵權行為的外延
第二節侵權行為法
一、侵權行為法的概念和特徵
二、侵權行為法的調整功能
三、侵權普通法與侵權特別法
【判解研究】
1.「錯將離婚後撫養糾紛作為侵害監護權」案
2.「以擺放花圏的方式故意違背善良風俗妨害經營」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四章侵權行為一般化和類型化
第一節大陸法系侵權法的一般化立法
一、研究侵權行為一般化和類型化的意義
二、侵權行為一般條款和一般侵權行為
三、大陸法系侵權行為一般化的發展過程
四、大陸法系侵權法規定侵權行為一般條款的意義
第二節英美法系侵權行為類型化的立法
一、英國法的侵權行為類型化
二、美國法的侵權行為類型化
第三節對侵權行為一般化和類型化的綜合分析
一、立法只規定侵權行為一般條款和一般侵權行為的不完善性
二、英美法系對侵權行為類型化的啟示
第四節 制定我國侵權責任法應當實行一般化和類型化的結合
一、中國侵權法應當採取的基本做法
二、《衣索比亞民法典》規定侵權法的啟示
三、中國民法典侵權法立法的基本模式
【判解研究】
「無正當訴因惡意訴訟」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侵權責任歸責原則
第一節 歸責原則及其體系
一、歸責原則的概念
二、歸責原則體系
三、研究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意義
第二節 具體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二、過錯推定原則
三、無過失責任原則
四、總結
【判解研究】
1.「汽車風擋玻璃突然爆裂產品侵權責任」案
2.「定作人指示過失造成承攬人及他人傷害索賠」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自然人的侵權責任能力
第一節 侵權責任能力的立法選擇
一、問題的提出
二、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
三、侵權責任能力的制度模型分析
第二節 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基本法律問題
一、侵權責任能力制度與其若干相關范疇
二、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本土化考量
【判解研究】
1.「幼兒班幼兒玩火教師未盡保護義務」案
2.「吳某訴朱某、曙光學校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侵權責任構成的違法行為和過錯
第一節 違法行為與過錯的關系問題
一、違法行為是否為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二、關於過錯的構成要件問題
三、違法行為與過錯的關系
第二節 違法行為要件
一、違法行為的概念和結構
二、違法行為的方式
三、違法行為的樣態
四、阻卻違法行為
第三節 過錯要件
一、過錯的概念和意義
二、故意
三、過失
四、過錯與侵權責任的關系
【判解研究】
「撰寫、發表歷史小說侵害他人名譽權」案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侵權責任構成的因果關系
第一節 侵權法因果關系概述
一、侵權法因果關系的哲學基礎
二、侵權法因果關系的概念
三、因果關系中的原因
第九章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權責任之損害賠償
第十章基於缺陷產品如回義務的產品侵權責任
第十一章網路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責任
第十二章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第十三章侵害債權的侵權責任
第十四章違反醫療機構告知義務的醫療事故責任
第十五章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
第十六章工傷事故的責任認定和法律適用
第十七章侵權責任形態研究
第十八章共同侵權行為及連帶責任的立法抉擇
第十九章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和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十章侵權損害賠償的過失相抵與損益相抵
關鍵詞索引
……
法的地位
--------------------
作者: 王利明,楊立新 編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2-1
版次: 1
頁數: 390
I S B N : 9787503620157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高等法律教材教輔 >> 民法 根據國家教委《關於「九五」期間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與改革的意見》,我部「九五」規劃的重點是編寫對實現法學教育目標起關鍵作用和具有重大影響的現代法學教材。
現代法學教材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法制建設以及法學教育改革的實際,瞄準培養跨世紀高質量法律人才的目標,努力編寫出版反映當代先進水平的法學教材。
本書力求完整,准確地闡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吸收國內外優秀學術成果,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達到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統一。 王利明:1960年生,湖北省人。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國家所有權研究》、《改革開放中的民法疑難問題》、《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等。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人身權法治》、《民法判解研究與適用》、《侵權特別法通論》等。 導言
第一編總論
第一章侵權行為與侵權行為法
第一節侵權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侵權民事責任
第三節侵權行為法概述
第四節侵權行為法的功能
第二章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
第一節歸責原則概述
第二節過錯責任原則
第三節過錯推定原則
第四節公平責任原則
第三章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第一節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概述
第二節損害事實
第三節因果關系
第四節過錯
第四章抗辯事由
第一節抗辯事由概述
第二節正當理由
第三節外來原因
第五章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一節侵權民事責任方式概述
第二節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和適用
第三節民事制裁方式
第六章責任競合
第一節責任競合概述
第二節返還不當得利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第三節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第二編侵權行為形態
第七章侵權行為形態概述
……
第八章侵害財產
第九章侵害人身權
第十章共同過錯
第十一章混合過錯
第三編特殊侵權責任
第十二章特殊侵權責任概述
第十三章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
第十四章法定代理人、法人及其工作人員和僱用人的侵權責任
第十五章產品侵權、高度危險作業和環境污染致害責任
第十六章地面施工、建築物及其他地上物和動物致害責任
第十七章醫療事故責任和交通事故責任
第四編損害賠償
第十八章損害賠償概述
第十九章財產損害賠償
第二十章人身傷害賠償
第二十一章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十二章附帶的損害賠償
----------------------------------------
作者: 楊立新 主編
出 版 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10-1
字數: 578000
版次: 1
頁數: 452
印刷時間: 2005-10-1
開本:
印次: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9047141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民法 >> 民法學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現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曾任全國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從1975年起,從事審判工作、檢察工作和法學研究、教學工作,先後擔任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判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檢察員;煙台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1980年開始進行法學研究並發表法學研究作品,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和民事訴訟法學,出版論著5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多次到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早稻田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銘傳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澳門大學等著名學府訪問講學。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 侵權行為
第二章 侵權行為法
第三章 侵權行為法的歷史發展
第二編 侵權責任構成
第四章 侵權責任歸責原則
第五章 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第六章 抗辯事由
第七章 侵權責任與其他民事責任競合
第八章 侵權責任方式和民事制裁方式
第三編 侵權責任形態
第九章 侵權責任形態概述
第十章 直接責任和替代責任
第十一章 單方責任和雙方責任
第十二章 單獨責任和共同責任
第四編 侵權行為類型
第十三章 侵權行為類型化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四章 適用自己責任的侵權行為
第十五章 適用替代責任的侵權行為
第十六章 適用無過錯責任的侵權行為
第十七章 事故侵權行為
第五編 侵權損害賠償
第十八章 侵權損害賠償規則
第十九章 人身損害賠償
第二十章 財產損害賠償
第二十一章 精神損害賠償
參考書目
⑸ 關於侵權責任法的問題
第二章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六條 對未成年人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對於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上述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使未成年人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遵紀守法和防範違法犯罪的意識。
第七條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
第八條 司法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少年先鋒隊應當結合實際,組織、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形式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九條 學校應當聘任從事法制教育的專職或者兼職教師。學校根據條件可以聘請校外法律輔導員。
第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預防犯罪教育時,應當將教育計劃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結合學校的計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第十一條 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應當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二條 對於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准備就業的未成年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應當將法律知識和預防犯罪教育納入職業培訓的內容。
第十三條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第三章 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第十四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第十六條 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依法查處,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第二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
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
第二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
第二十二條 繼父母、養父母對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預防犯罪方面的職責。
第二十三條 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教育、管理,不得歧視。
第二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座談、培訓等活動,針對未成年人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特點,介紹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導教師、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監護人有效地防止、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第二十五條 對於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品行不良,影響惡劣,不適宜在學校工作的教職員工,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予以解聘或者辭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禁止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禁止開辦上述場所的具體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對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辦上述場所的,應當限期遷移或者停業。
第二十七條 公安機關應當加強中小學校周圍環境的治安管理,及時制止、處理中小學校周圍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維護中小學校周圍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條 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掌握本轄區內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學、就業情況。對於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的,應當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進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條 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提供條件。
第三十條 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內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或者電子出版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前款規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條 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文化行政部門必須加強對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以及各類演播場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 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對於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場所的工作人員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第四章 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第三十四條 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
(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六)多次偷竊;
(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 對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
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採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十六條 工讀學校對就讀的未成年人應當嚴格管理和教育。工讀學校除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與普通學校相同外,應當加強法制教育的內容,針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開展矯治工作。
家庭、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在工讀學校就讀的未成年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不得體罰、虐待和歧視。工讀學校畢業的未成年人在升學、就業等方面,同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享有同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三十七條 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因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情節特別輕微免予處罰的,可以予以訓誡。
第三十八條 未成年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養。
第三十九條 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養期間,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文化知識、法律知識或者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解除收容教養、勞動教養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五章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第四十條 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第四十一條 被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根據情況需要採取救助措施的,應當先採取救助措施。
第四十二條 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本法第三章規定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第四十三條 對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及舉報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司法機關、學校、社會應當加強保護,保障其不受打擊報復。
第六章 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
第四十四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司法機關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根據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犯罪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
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
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四十六條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第四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對因不滿十六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處非監禁刑罰、被判處刑罰宣告緩刑、被假釋的未成年人,應當採取有效的幫教措施,協助司法機關做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可以聘請思想品德優秀,作風正派,熱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離退休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協助做好對前款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條 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判處非監禁刑罰、判處刑罰宣告緩刑、假釋或者刑罰執行完畢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
第五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違反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立即改正。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接到報告後,不及時查處或者採取有效措施,嚴重不負責任的,予以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出版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門沒收出版物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出版物和違法所得,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
製作、復制宣揚淫穢內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傳播宣揚淫穢內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或者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上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及其信息的,沒收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違法所得,由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處以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沒收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
第五十四條 影劇院、錄像廳等各類演播場所,放映或者演出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節目的,由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播放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五十五條 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違反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不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或者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五十六條 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⑹ 通話語音記錄能查到嗎
能查到。
通話記錄查詢通常有三種方式,即網上營業廳、手機營業廳查詢或者在各大運營商的線下營業廳查詢。查詢之前需先確認自己對被查號碼擁有所有權和使用權,否則無法查詢。
1、網上營業廳查詢
登錄號碼所屬運營商網上營業廳,輸入號碼和服務密碼登錄,選擇「通話記錄查詢」,網站會向被查號碼發送簡訊驗證碼,使用驗證碼通過驗證,即可查詢通話記錄,並提供下載,列印等。
2、手機營業廳查詢
輸入號碼和服務密碼登陸,選擇「通話詳單」即可查詢話費,查完後系統會下發簡訊告知客戶使用了通話詳單查詢功能。
3、線下營業廳查詢
需機主本人攜帶個人身份證件,向營業廳工作人員出示證件證明機主身份,並驗證查詢密碼後查詢、列印通話記錄,也可在自助伺服器輸入密碼查詢。
除此之外,《電信條例》第66條規定,除公安、國家安全和檢察機關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查詢電信情況。
(6)侵權責任法教學語音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
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隱私權包括個人通訊秘密權
權利主體有權對個人信件、電報、電話、傳真及談論的內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竊聽或竊取。
⑺ 學校組織校外活動 侵權責任法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出現意外受傷等情況,學校有一定責任。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二、《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二、三略去)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⑻ 孩子在學校受傷學校有沒有責任
學生在學校受傷要區別不同的情況,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學生受傷的原因來做不同的區分。
(1)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人在學校因非校外人員的原因受傷,則學校應承擔賠償責任,除非學校能提供證據證明其盡到教育、管理職責。
(2)已滿10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在學校因非校外人員的原因受傷,學校一般不承擔賠償責任,除非受傷的學生能提供證據證明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則學校應承擔賠償責任。證明責任在學生一方。
(3)所有的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在學校因校外人員的原因而受傷,應由侵權人自行承擔責任。當受害人不能從侵權人處得到賠償或得不到完全賠償時,如受害人能證明學校在管理方面存在過失,則學校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在界定學生在學校期間時,應採取「門至門」的原則,即學生從進校門到出校門期間參加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也包括在內,如學校或幼兒園有班車接送,則應以班車的門為限,包括上下車的保護。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的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
第九十七條 【醫療損害責任中的故意損害的性質】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確定醫療損害責任,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過錯,主要是醫療過失。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故意實施違法行為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條規定,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由醫療機構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十八條 【醫務人員未盡告知義務造成損害】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對患者未盡告知義務造成患者的損害,包括未盡告知義務造成患者的人身損害和未盡告知義務未造成人身損害但造成患者知情同意權損害兩種情形。
未盡告知義務,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人身損害賠償標准進行賠償。
未盡告知義務,造成患者知情同意權損害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 【緊急情況下醫務人員未盡告知義務的責任】
醫療機構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六條規定,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未盡相應的告知批准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 【醫療水平的確定】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確定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具有醫療過失,判斷當時的醫療水平,必要時可以適當考慮地區、醫療機構資質、醫務人員資質等因素。
第一百零一條 【推定醫療過失的性質】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的,法院即可認定醫療機構有過錯;醫療機構不得主張推翻該過錯推定。
第一百零二條 【因果關系舉證責任緩和規則】
患者的損害有可能是由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造成的,除醫務人員提供相反證據外,推定該診療行為與患者人身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第一百零三條 【醫療產品的界定】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的缺陷醫療產品之外的醫療產品造成患者損害,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確定侵權責任。
第一百零四條 【醫療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追究】
因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存在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醫療機構賠償後,有權向缺陷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第一百零五條 【醫療機構自己生產的醫療產品致人損害】
醫療機構自己生產的葯品、消毒葯劑、醫療器械等醫療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患者損害的,無論醫療機構是否有過失,都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六條 【醫院提供病歷資料的主觀性資料和客觀性資料】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患者查閱、復制的病歷資料,不僅包括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還包括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病歷資料。
醫療機構未盡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提供義務,應當適用第五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確定侵權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 【患者隱私權的全面保護】
未經患者同意,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不得窺視、接觸患者的身體,也不得將患者作為教學工具;未經患者同意,與診療無關的人員不得進入門診就診室、檢查室、手術室、住院病房;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不得窺視、干涉患者的私人活動,患者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不必要檢查的後果】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不必要的檢查,導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或者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損害,或者導致患者喪失最佳治療時機或最佳治療方案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 【第六十四條規定的法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