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超市糾紛案例分析

超市糾紛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12 13:10:49

Ⅰ 商場案例分析

商場典型案例分析

A

虛構原價騙人沒商量

在價格欺詐案例中,
虛構原價主要有兩種表現方式,
一是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
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二是經營者不能提供降價前交易票據的,
其所標原價為虛構價格。

案例:今年
6
月,某超市在其賣場內銷售的奇強透明皂,其
POP
(促銷廣告)標價簽標
示:原價
3.9
元,現價
2.5
元,降價期間為

6

23
日至
6

30
日。然而,該商品在本次降
價的前七日內,在其賣場內銷售的最低交易價格為
3.5
元。

案例:某超市於今年
6
月銷售的金龍魚牌大豆油,其標價簽上標示:原價
69.1
元,現價
62.8
元,經查實,實際原價為
56
元,實際原價比現價還要低
6.8
元;銷售的金龍魚牌第二
代調和油(規格
5
升),其標價簽上標示:原價
80.3
元,現價
73
元,經查實,實際原價為
73
元。


解讀: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
手段,
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規定,
構成了

虛構原價

的價格欺詐行為。

案例:
某電器商場於今年
6
月銷售的海爾牌空調,
標價牌上標示:
售價
5180
元,
直降
580
元。經查實,該商場在降價前從未按原價
5180
元銷售過該商品。

案例:
某超市賣場內銷售的容聲牌冰箱,
標價簽標示:
原價
2699

/
台,
現價
1671

/
台。
經查實,該商品在降價前無銷售記錄。


解讀:
對照
《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

該行為違反了

經營者不能提供降價前交易票
據的,其所標原價為虛構價格

的規定,構成了

虛構原價、謊稱降價

的價格欺詐行為。

B

出爾反爾不履行承諾

案例:某電器零售商場於今年
1
月在報紙上刊登促銷廣告

筆記本電腦單件滿
6500
元送
4GU

1



某消費者在該賣場內以
6800
元的成交價,
購買了三星
NP-R458-DS03
型筆記
本電腦一台,
但實際贈送的是
1GU

1
個,
其理由是
4GU
盤已送完,
該商場未履行價格承

Ⅱ 求5個法律案例分析一個不少於三百字,謝謝

復婚又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來源:作者:
案情

2003年1月,張某起訴與其妻李某離婚,經法庭調解,雙方自願離婚,婚後8萬元存款全歸李某所有。離婚後,張某與李某仍在一套房屋分室而居。同年8月倆人又復婚,復婚後僅2個月,張某又因夫妻感情再度破裂起訴離婚。

分歧

審理中,針對8萬元存款分割存在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與李某離婚後僅幾個月又復婚,且倆人仍在一套房屋分室而居,該存款應屬復婚後夫妻共同財產,張某有權分得存款一半4萬元。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與李某2003年1月離婚時8萬元存款即歸李某所有,盡管倆人離婚後僅幾個月又復婚。該存款已屬李某婚前個人財產,張某已無權分得該存款一半4萬元。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是:盡管張某與李某離婚後僅幾個月又復婚了,配偶也沒有變化,但從法律上看,這8萬元存款即從2003年1月離婚時所有權因調解離婚已轉移給李某所有,成為了李某的婚前個人財產。根據婚姻法第18條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後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離婚後仍歸一方所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9條明確規定:「婚姻法第18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張某與李某雖然離婚後僅幾個月又復了婚,且倆人仍在一套房屋裡分室而居,但復婚以後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將這8萬元存款約定為共同財產。因此,張某無權分得該存款一半4萬元。

Ⅲ 求一個法律案例分析 用 「過失法」 (the tort of negligence)分析. 請問B應該起訴 超市或者A原因

我是主修國內法律的,此案例按國內法律處理的話,是應由A來賠償B的損失的,A的損失由其向輪椅製造商追償,超市不負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商場此時已經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不負責任。
至於A的責任,題目沒有說他智力不正常,就可以推定他智力正常,所以應付責任,就算是A智力不正常,也不影響他負侵權責任,因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給他人造成侵權也是應承擔責任的

Ⅳ 法律案例分析論述,超市搜身,急用

案例事由:
顧客甲帶著小孩到某超市選購食品,途中因另外購買了整袋牛肉乾,就將已經過秤 的散裝牛肉乾隨意放在了散裝區域。但顧客甲准備付款離開時,卻被員工A 和員工B 攔 住要求拿出散裝牛肉乾,顧客甲告知員工A 散裝牛肉乾已放在了散裝區域,並轉身准備 離開。站在收銀台旁的治安員C 立即擋在顧客前面,不準顧客離開。員工A 隨即轉身去 散裝區域查看,幾分鍾後員工A 在散裝區域找到商品後示意治安員放行,但顧客甲表示 不滿,並拉住治安員C 到辦公室找領導解決。就在去往辦公室的途中,員工A 和員工B 追了過來,說「剛才那袋牛肉標簽上價格是 22.7 元,現在只有 8 元了,郎個少了這么 多錢也?」顧客甲更加生氣,一路爭吵至超市辦公室。
分析: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 條中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 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 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該案例中,顧客甲享有自主選擇商品 的權利,最初顧客在散裝區域選擇了散裝牛肉,後經過比較,顧客放棄了散裝牛肉而選 擇了袋裝牛肉,這種種行為都符合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經營者無權干涉,更無能隨意將 顧客當成小偷跟蹤,超市員工朋友們應該把心思多花在整理商品陳列、將「孤兒」商品 歸位等工作上,試想,如果員工能及時關注到賣場內顧客丟棄的商品,這次員工荒唐攔 截顧客的一幕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 25 條中規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 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該案例中,員工 A 和員工B 擋在顧客甲面前,讓顧客拿出未付款的散裝牛肉,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人格 尊嚴,治安員C 攔住顧客去路,不準顧客離開,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人身自由,根據我 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只有法律明確授權的國家機關,如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掌握初步 證據時才能對嫌疑人進行拘留、搜查,本案三位員工未調查清楚商品是否真正丟失就草 率行事,雖然未對顧客進行搜身檢查,但「讓顧客拿出商品」的語言和「不準顧客離開」 的行動已經嚴重給顧客造成了侮辱和傷害,已經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3 條中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25 條規定,侵害消費 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害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 道歉,並賠償損失。該案例中,顧客甲覺得自己人格尊嚴受到了侮辱,要求找領導評評 理時,治安員C 未及時賠禮道歉,員工A 和員工B 也未立即糾正自己的錯誤,恢復顧客 名譽,反而不依不饒的糾纏顧客「散裝牛肉價簽上價格少了」,言外之意,懷疑顧客甲 做了手腳,繼續侵害著顧客的人格尊嚴,如此不負責任的語言再次激怒了顧客,為整個 事件火上澆油。
4、《員工服務手冊》CB9-2004 中規定:營業員無論何種原因,在營業廳吵架、拉扯、 打架。該案例中,員工 A、B 和顧客甲一路爭吵至辦公室,完全不估計自己是一位服務 工作者,是企業的形象代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代表的是企業,兩位員工並非親眼看 見顧客私藏商品,但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哪怕顧客都要去見領導投訴了,兩 員工也沒有想過要檢討自己言行,為了圖一時之快而毀了整個集體在顧客心裡的良好印象,此乃得不償失、愚昧之舉!
處理意見:
1、熱情接待顧客,安撫顧客情緒,立即了解情況,查明散裝牛肉去向,商場及員 工A、B、治安員C 真誠向顧客致歉,恢復顧客名譽,取得其諒解,根據顧客意願,適當 給顧客一定補償(可以是禮品,也可以是現金)。
2、對顧客反映的情況表示感謝,並按公司《服務承諾》對顧客所提出的建議被采 納的,給予紀念品或20-100 元獎勵。
3、對三位責任人按照公司相關規定予以處罰,並加強服務禮儀及法律知識培訓。
4、早會組織員工學習該案例,學會舉一反三,引以為鑒。

Ⅳ 法律案例分析5個,不要財產糾紛

額..問了三個,不知還有沒...
我的三輪車
呂福山,西安是人力三輪車夫,無證經營。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隊根據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沒收了三輪車。呂通過查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上面說對非機動車違規應處5元以下罰款,認為西安交警支隊應該歸還他的三輪車,並為此進行了5年的努力。
專家認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個地方性行政法規,他不能違反國家性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無效的。
終審判決呂勝訴,交警歸還他的三輪車。針對處罰過輕的情況,人大正在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修訂。

非常關系
福州市一個僱主經常虐待家裡的小保姆,終於有一天將小保姆毆打致死。為了毀屍滅跡,僱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將屍體火化。法院判決,僱主故意傷害死緩,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專家分析,僱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僕人的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國家應該對勞動法進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這種存在個人僱傭關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現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證。另外,為了約束保姆的行為,僱主應該與保姆簽定好合同,或者藉助司法機關的力量。

後果真的很嚴重
陳兵在火車站發現一個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趕。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結果猝死。小偷與他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運動醫學專家分析說他可能是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死亡的。
專家分析說小偷的盜竊行為與陳兵的死亡有因果關系。但是只構成盜竊罪。量刑時可以酌情作為一個加重情節。小偷對陳兵的死有過錯,但是陳兵的家人並沒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賠償要求。最後,小偷由於盜竊未遂被判4年,罰金3000。

老吳得了一種怪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來。最後在南京一家醫院確診為隱球菌肺炎。醫生說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鴿子糞引起的。老吳的樓上老丁養了很多鴿子,老丁把這些鴿子當寶貝一樣。老吳與老丁交涉多次讓他把鴿棚拆了,老丁不同意。雙方各執一詞。無奈老吳將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鑒定材料說他的鴿子糞里不含隱球菌。法院認為,本案一方為個人興趣愛好,一方為人的身體健康,兩權相爭,應更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法院判決老丁限期內拆掉鴿棚。現在老丁家的鴿子暫時在朋友家寄養。
專家分析,這是一起侵權案件。雖然老丁養鴿子並不違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吳的健康權。關於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專家認為一無法確認其開信機關是否具備鑒定資格,二即使具備鑒定資格關於材料的效力也要視案情而定。

你在哪裡
一個18歲的男孩跟在打工的父母來到沈陽。一天,和小夥伴們去丁香湖邊玩。卻被淹死在湖中。據和他一起出去的小夥伴說,他是為了救一個人才跳進湖裡的。他們說,那個人被救上來以後就跑了,他們只顧的去救小夥伴也沒看清那個人什麼樣子。在把被救人推上岸後,那個孩子被一個大浪打進湖中,再也沒有上來。他家裡條件不好,他是父母以後的唯一依靠。他父親咨詢了民政機構,說可以申請烈士,但是需要被救的人出來做證。他們一家人尋找被救人找了好多天了,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後來有幾個湖邊的工人願意為孩子作證。
專家分析說,對於見義勇為者,首先應該是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補償,被救者承擔的義務比較小。國家設立見義勇為基金,納稅人的一部分稅就被用來做這個。

今天的案例,很讓人氣憤。
一個3歲的小孩子跟爸爸媽媽去酒店吃飯。席間,孩子想喝飲料,媽媽出去買,想讓孩子跟著爸爸,但是孩子不願意,媽媽就把他領了下去。後來,孩子跑到了馬路上,酒店的一個服務員將孩子救了下來,但是自己卻出車禍死亡。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說把孩子托給了吧台,後來又說託付給了這個服務員,但是都沒有證據證明。他們認為服務員應該對孩子的被傷害負責。
雙方對簿公堂,法院判決,交通肇事司機承擔80%的民事賠償責任,小孩父母承擔20%,共計死亡賠償15萬元,但賠償者提出異議認為服務員是農村戶口,即使在城市打工2年也應按照農村的規格賠償5萬元。

老人去世之迷
一個79歲的老人,在與一個30歲的年輕人發生了爭執。僅10個小時後,老人去世。老人的家人說老人是被那個人打死了,而那個年輕人說是老人心臟病突發自己死的。由於發生在院內屋後,雙方都沒有目擊證人。老人死亡後公安局來了人,但是堅持不做屍檢,直接說老人是心臟病死的,讓雙方民事調解,賠了8000塊錢了事。記者問到有關如何認定是心臟病的證據,公安局一直沒有,可能根本就是沒法提供。
後來老人的家人向公安局提起抗訴,縣市兩級公安局對老人開棺驗屍,鑒定結論是老人服用毒鼠強自殺。老人的家人對此很懷疑,並且自己偷弄了幾份樣本送到附近大學檢驗,結果是不含毒鼠強成分。
經過家人的不斷努力,幾年後,老人第二次被開棺,省廳的鑒定結論是沒有毒鼠強。
記者想找到當初鑒定的兩位法醫,但是被拒絕了。後來,公安局道歉,並賠了5萬多塊錢。此事了結,老人怎麼去世的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

我不是小偷
曉楠是一個15歲的活潑女孩,自尊心極強。初三下半年有一天她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媽媽被超市員工懷疑偷了超市的東西,他們一起來到超市對面的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媽媽被一個女警官和超市員工搜身。當媽媽出來後,發現女兒也正被一個超市員工搜身。
專家分析,只有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偵察人員才有權利對嫌疑人搜身。其他任何人都無權。超市員工的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
事後,曉楠的精神一直不好。被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診斷為創傷性應激精神障礙。醫生分析說是因為一些創傷事件使精神受到損害。通過鑒定,與被超市搜身有直接因果關系。
曉楠的精神一直不好,影響了學習,而且沒能參加中考。她成績很好且非常要強。
媽媽想法院起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法院判定此事影響了孩子一生,判超市賠償精神撫慰金10萬元。超市不服,認為此病一年即可治癒,主張只賠償一年的平均工資。
專家分析,心靈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精神撫慰金不同於醫療費,應有法官酌情裁量。
對於超市被偷的問題,他們應自己購置防盜設備。

Ⅵ 有爭議的案例

提供一個我們事務所同事辦過的經典案例:

李杏英訴上海大潤發超市存包損害賠償案

原告:李杏英,女,66歲,退休職工,現就聘於上海航空旅行社工作,住上海市雙陽路。

委託代理人:張桂庄,上海市鯉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楊浦店。地址:上海市黃興路。

負責人:駱建中。

被告: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共和新路。

法定代表人:徐仁羽,董事長。

二被告委託代理人:周知明,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杏英因超市存包與被告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楊浦店(以下簡稱大潤發超市)、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潤發公司)發生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向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此案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決定提審。

原告李杏英訴稱:原告去被告大潤發超市購物時,到該店設置的22號自助寄存櫃處存包,按提示投入1元硬幣。當該硬幣又從退幣口出來的時候,投幣口上方吐出一張印有1250719748數字的密碼條,並見近原告胸口處有一箱門自動打開。原告遂將隨身攜帶的黑色皮包一隻(內有剛領取的旅遊團款4660元和私款650元)、雨傘一把寄存在該箱內,然後進去購物。購物出來後,原告按密碼條的提示輸入密碼,卻打不開箱門,便找大潤發超市的工作人員。在被要求寫下箱內寄存物品的名稱及錢款數額後,工作人員用鑰匙打開原告指認存物的箱門,發現箱內是空的。當晚,原告即報警並留下筆錄。事後原告就此事與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交涉,未果。原告認為,超市要求消費者將自己的財物存入超市設置的自助寄存櫃內,雙方形成的是保管合同關系,超市應當對保存的消費者財物承擔保管責任。由於大潤發超市對自己給消費者提供的自助寄存櫃的安全、可靠性過於輕信,疏於管理,以致原告存入櫃內的錢物遺失。請求判令二被告給原告賠償經濟損失5310元;訴訟費由二被告負擔。

被告大潤發超市、大潤發公司辯稱:原告當天在大潤發超市購物是事實,但購物與存包沒有必然聯系,並非所有的消費者都需要存包。原告提供的密碼條,只能說明存包箱曾被原告打開過,但不能證明原告確實在裡面存放過物品,更不能證明存放的物品是包、傘和巨款。另外,原告使用的自助寄存櫃,是大潤發超市無償提供給消費者使用,以便消費者存放零星物品的,雙方就此形成的是無償借用關系。大潤發超市已經將自助寄存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以明示的方法告知給消費者。對於消費者攜帶的大件物品、貴重錢物,大潤發超市還設有人工寄存處。現在自助寄存櫃本身沒有損壞,故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對原告所稱的物品遺失沒有過錯,無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原告的訴訟請求應當駁回。

經庭前證據交換和開庭審理,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確認了下列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的事實:

被告大潤發超市是被告大潤發公司隸屬的企業。

2000年11月1日下午,原告李杏英在被告大潤發超市處購物,並使用該店設置的自助寄存櫃。下午5時30分左右李杏英購物結束後,持該店自助寄存櫃號碼為1250719748的密碼條找到大潤發超市的工作人員,稱其購物前曾將皮包一隻(內裝從原告聘用單位上海航空旅行社剛領取的旅遊團款4660元及個人錢款650元,計5310元)、雨傘一把存入該店22號自助寄存櫃的寄存箱內,現因無法打開箱子,要求解決。大潤發超市工作人員將李杏英指認的箱門打開後,發現裡面是空的。工作人員告知李杏英,其指認的箱門與其所持密碼條顯示的箱門號碼不一致。但是,當工作人員將與密碼條號碼相符的另一箱門打開後,發現裡面也是空的。當晚,李杏英向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五角場鎮警署報案。

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形成的爭議焦點是:

焦點一:皮包、包內物品和雨傘是否放入自助寄存櫃內。

原告李杏英認為,2000年11月1日下午3:00左右,其在受聘單位上海航空旅行社領取了旅遊團款4660元後,就乘車於下午4:00左右到被告大潤發超市,時間是連續的,中途沒有輾轉,故應確認其已將上述錢款和物品放入超市的自助寄存櫃內。

原告李杏英為此提交的證據是:

證據1、大潤發超市號碼為1250719748的自助寄存櫃密碼條,以證明李杏英當時確在大潤發超市寄包;

證據2、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五角場鎮警署2000年11月1日的詢問筆錄,以證明李杏英確向警署報案,並證明李杏英與大潤發超市的交涉經過。

證據3、大潤發超市的兩份送貨單,以證明李杏英當時確在大潤發超市購物。

證據4、上海航空旅行社的暫支單和上海航空旅行社於2002年8月30日出具的證明,以及證人上海航空旅行社出納俞紅的證詞,以證明李杏英作為上海航空旅行社的業務員,確曾於2000年11月1日下午3:00左右,在本市中山南路617號615室上海航空旅行社原南市營業部出納處,領取了旅遊團款4660元。

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對原告李杏英上述證據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認為這些證據不能證明李杏英將皮包、包內物品和雨傘放入大潤發超市的自助寄存櫃內。

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提交了證人大潤發超市原接待課課長徐勤華的證詞,以說明當時原告李杏英向其投訴及處理經過。

焦點二:消費者使用超市的自助寄存櫃存物時,與超市形成何種法律關系?如果消費者存入自助寄存櫃內的物品丟失,超市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原告李杏英認為,自助寄存櫃是超市為吸引消費者到其店內購物,同時又要保證其店內貨物安全而設置的,這是因購物而派生出來的保管服務。本案雙方當事人形成的是保管合同關系。現因被告大潤發超市的過錯或者說未盡到管理責任,致使本人寄存的財產丟失,大潤發超市理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認為,大潤發超市為方便消費者購物而向消費者無償提供了自助寄存櫃,雙方就此櫃的使用形成的無償借用合同關系。大潤發超市提供的自助寄存櫃是質量合格產品,大潤發超市也已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明確告知給消費者,盡到了告知的法律義務。現有證據只能證明原告使用過大潤發超市的自助寄存櫃,不能證明原告確實將自己的物品放入櫃內,更不能證明原告所稱的物品是在該櫃內丟失的,故大潤發超市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為此,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提交如下證據:

證據1、證人上海華明電子金屬櫃廠銷售副廠長李鶴鵬的證詞。李鶴鵬出庭陳述,大潤發超市使用的自助寄存櫃是該廠產品。該產品出廠時即標示著「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使用的密碼共有十位數,前兩位數表示自助寄存櫃內寄存箱的箱號,後八位數隨機組合,能1億次不重復。各自助寄存櫃內的寄存箱均從左到右排列,號碼從左上方開始,自上而下縱向編號。該產品經中國上海測試中心測試合格,沒有發生過質量糾紛。

證據2、反映大潤發超市在醒目位置公布寄包事項的一組照片。標題為「免費寄包櫃注意事項」的內文是:1、密碼單妥善保管,請勿示人;2、價值超過200元商品、現金、手機、皮包等貴重物品請勿存入;3、自助寄包自存自取,如有遺失概不負責;4、存包不過夜,過夜後果自負。

證據3、大潤發超市的接待課若干工作規定和登記表,以說明大潤發超市對自助寄存櫃的內部管理。規章主要內容有:對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通過正常輸入密碼打開的箱子,工作人員徵得消費者同意,先填寫應急開箱表格後拿鑰匙當客人面打開,並核對物品是否與消費者描述的相符。

原告李杏英對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提交的上述證據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其對證人李鶴鵬所述自助寄存櫃的密碼組成方式並不了解,大潤發超市也沒有向其明示過。

針對爭議焦點,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查明:

本案所涉的退幣型自助寄存櫃,是被告大潤發超市於1999年10月從上海華明電子金屬櫃廠購入的。當時共購入24個寄存箱為一組的自助寄存櫃21個,16個寄存箱為一組的自助寄存櫃1個,全部安置在店內。每組自助寄存櫃上,均標有「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操作步驟」的內容為:寄包…1、未關的門關上;2、投幣;3、取密碼紙,勿向他人展示密碼;4、包放入箱內;5、關閉。取包…1、密碼輸入;2、取出物品;3、關門,只能打開箱門一次。「寄包須知」的內容為:1、請使用者看清「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不會使用者向管理員請教後再操作,本商場實行自助寄包,責任自負;2、寄包前先將未關的箱門關上,再投幣寄包;3、寄包必須投幣開門,密碼紙妥善保管,供取包使用,密碼只能開門一次;4、現金及貴重物品不得寄存;5、當晚22:00前請取走您的物品。另,大潤發超市在其服務台內,還設有「大件寄物」的服務項目。

本案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到被告大潤發超市進行了現場勘驗。現場勘驗確認,原告李杏英所稱「近胸口處自動打開」的箱門,是22號自助寄存櫃內的3號箱。3號箱密碼條的前二位數應為「03」,而李杏英所持密碼條的前二位數是「12」。經開啟22號櫃的所有寄存箱,密碼條前二位數為「12」的只是第12號箱,該箱位於整組箱櫃的最下邊一層(近腳處)。在現場勘驗過程中,李杏英承認購物當天見到自助寄存櫃上的「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

關於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一。綜觀原告李杏英提交的證據,只能證明2000年11月1日下午3:00左右,其曾在旅行社領取過旅遊團費4660元;間隔1個多小時後,其在被告大潤發超市購物,並使用過該超市的自助寄存櫃。李杏英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在使用自助寄存櫃時,曾將內有5310元錢款的皮包等物放入寄存箱內。

關於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二。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是當事人一致的意思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第三百六十七條規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上述法律規定,保管合同是實踐合同,即保管合同的成立,不僅須有當事人雙方對保管寄存物品達成的一致意思表示,而且還需寄存人向保管人移轉寄存物的佔有。被告大潤發超市作為一家大型超市,為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提供了人工寄存和自助寄存櫃寄存兩種存包方式。在大潤發超市的自助寄存櫃上,印製著「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通過「寄包須知」中關於「本商場實行自助寄包,責任自負」、「現金及貴重物品不得寄存」的內容,大潤發超市已經把只願將自助寄存櫃提供給消費者使用,不願對櫃內寄存的物品承擔保管責任的意思明白表示給消費者。原告李杏英看到自助寄存櫃上的明示後,仍不用人工寄存而選用責任自負的自助寄存,說明李杏英不願將自己的物品交付給大潤發超市保管,而只願使用該超市的自助寄存櫃暫時存放。因此,雙方當事人沒有達成保管合同的意思表示。另外,李杏英按照自助寄存櫃的操作步驟,通過「投入硬幣、退還硬幣、吐出密碼條、箱門自動打開、存放物品、關閉箱門」等人機對話方式,直接取得對自助寄存櫃的使用權,實現了存放物品的目的。這一過程中,李杏英的物品沒有轉移給大潤發超市佔有,大潤發超市也沒有收到李杏英交付保管的物品。李杏英只是藉助使用自助寄存櫃繼續實現對自己物品的控制和佔有,而大潤發超市由於沒有收到交付的物品,也無法履行保管職責。他們之間不存在保管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保管物轉移佔有的事實。因此,雙方當事人就使用自助寄存櫃形成的不是保管合同關系,而是借用合同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被告大潤發超市通過印製「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已經將自助寄存櫃的正確使用方法告知消費者,對可能危及消費者財產安全的事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根據證人李鶴鵬的證詞以及當時自助寄存櫃箱門沒有被撬痕跡等情況,可以認定大潤發超市的出借物無瑕疵並具備應有的使用效能。對無償借用給消費者使用的自助寄存櫃,大潤發超市已經盡到了經營者應盡的法定義務。合同法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現場勘驗證明,原告李杏英持有的密碼條所對應的櫃箱,與李杏英指稱其放置皮包的櫃箱不一致。在此情況下,李杏英既不能證明其確曾將所稱錢款放入自助寄存櫃內,也不能證明其所稱物品的遺失是自助寄存櫃本身存在的質量問題造成的,更不能證明其所稱物品的遺失是大潤發超市在提供寄存服務中的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所造成。因此,李杏英要求大潤發超市和被告大潤發公司承擔其所稱物品遺失的賠償責任,缺乏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難以支持。

綜上,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於2002年10月10日判決:

對原告李杏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費222元,由原告李杏英負擔。

一審判決後,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又向當事人指出:當前,許多超市除了向消費者提供人工寄存服務以外,還推出智能化自助寄存櫃服務。這本是一件既方便到超市購物的消費者,又為超市節約經營成本的好事。但由於自助寄存櫃服務是現代經營理念和新技術的產物,它突破了傳統的保管寄存范疇,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形成了新型的借用關系,由此引發本案這起因消費者使用自助寄存櫃而產生的糾紛。在本案中,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雖然勝訴,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相對消費者來說,經營者占據著資金雄厚的優勢,是強者,理所應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以人為本的服務,盡最大可能「讓消費者滿意、使消費者放心」,這是現代經營者應當自覺遵循的經營宗旨。就本案來說,如果超市能將「自助寄存櫃」改變一下名稱,使其更體現因使用該櫃而在超市和消費者之間形成的借用關系,則能減少誤解;如果自助寄存櫃的寄存箱和密碼條上能明確顯示箱號,則可能避免消費者錯拿錯放物品;如果超市能利用現有技術在自助寄存櫃前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則原告所稱遺失的物品是否放入了寄存櫃內,如果放入是被何人取走以及如何取走的等問題,就會一目瞭然。超市不應該滿足於已將注意事項用文字明示給消費者,還需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對智能化自助寄存櫃的管理,使其更趨完善,力爭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更加方便、安全、舒適的服務環境。

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這一建議,被告大潤發超市和大潤發公司誠懇接受,表示一定從此案中吸取教訓,切實提高對消費者的服務水平。

第一審宣判後,雙方當事人沒有提出上訴,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完)

Ⅶ 超市顧客投訴案例大全

【案例】顧客眾口難調,加上葯店管理、葯品質量以及店員服務中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也就免不了會有顧客上門「告狀」。面對前來投訴的顧客,我們應該抱著怎樣的態度來接待?不同的投訴意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解決辦法?顧客提出的苛刻條件,我們一定要滿足嗎?如何彌補工作過失,才能讓他們滿意呢?

葯品為什麼會變色?

在葯店中,總會接觸到上門投訴的顧客。一位店員介紹了她的做法:

一天,一位顧客拿來一瓶已開啟並溶化好的氨苄青黴素干糖漿,要求退葯。他說,這葯過去是淡黃色的,這次變成粉紅色了,而且是一個廠生產的,怕是假葯。我解釋,這只是著色劑變化的原因。可男青年態度堅決,非退不可,來買葯的其他人也在觀望。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不僅顧客不滿意,對葯店聲譽也有影響。

我想了一下,對他說,這樣吧,您可以向生產廠家查詢,如果葯品質量有問題,我們不僅給您退貨,還要加倍賠償;如果葯品質量沒問題,長途話費由您負責。我提的方案顧客樂意接受,而且由他親自查詢,查詢結果是廠家用了不同的著色劑。疑慮解除了,男青年不好意思地付了話費,圍觀的人說:「行,葯店挺負責任。」

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們在接待來投訴的顧客時,一定要相信顧客絕不是有意找茬,要本著誠實、誠懇的態度,哪怕我們受了誤解甚至委屈,也一定要尊重顧客。要避免與顧客爭論,更不能頂撞。耐心傾聽,給顧客釋放不滿情緒的時間和機會,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顧客投訴的原因及類別

【什麼是顧客投訴】

投訴就是顧客向商品和服務提供商表達心中不滿,並提出打折、退貨、換貨、免費維修、索賠、道歉等權益主張的行為。

投訴的方式主要有電話投訴、信函投訴、當面投訴,以當面投訴為最常見。投訴的途徑,除了向葯店直接投訴外,還可以向政府主管機關(葯監部門)、消費者維權機構和新聞媒體提出。

【顧客為什麼投訴】

顧客投訴的根源是不愉快的購物體驗。這種不快,來自於顧客心理的落差,也就是顧客期望值與得到的實際價值之間的落差。這種落差,有可能指向有形的產品,也可能指向無形的服務。假若這種心理落差未得到有效控制和補償,那顧客就會把這種感受轉變成抱怨的行為,於是產生投訴。

與商品質量本身有關的投訴大致包括:懷疑是假冒偽劣產品,懷疑存在價格欺詐,商品標識不清等。與店員服務有關的投訴包括:店員態度不友好,收銀作業不當,承諾的服務未做到位,原有服務項目無故取消,對於安全和環境的顧慮,其他意外事件的發生等等。

顧客對於產品的正當投訴范圍包括:1.產品在質量上有缺陷。2.產品規格、等級、數量等與合同規定或與貨物清單不符。3.產品技術規格超出允許誤差范圍。4.產品在運輸途中受到損害。5.因包裝不良造成損壞。6.存在其他質量問題或違反合同問題。對於這類投訴,因為有關部門或葯店有明確的規定,解決起來並不難。

【顧客為何不投訴】

研究表明:96%的顧客遇到問題不會投拆,也就是說每一個投拆的顧客背後隱藏著24個沉默的顧客。

顧客為什麼不願意投訴呢?經過調查分析,有以下幾種原因:有的顧客不知道如何投訴,也有的人認為即使投訴了,葯店也不會有反應。還有的顧客不願意再與想要投訴的相關店員直接打交道,怕再次受到傷害,甚至遭到報復。總之,不願意投訴的原因,大都與他們以往失敗的投訴經歷有關。

【投訴者的五種類型】

質量監督型:這類顧客是天生的服務質量「義務監督員」,他們來投訴,就是為了向店領導反映問題,要求葯店重視和改進服務質量。這種類型的投訴者,接待難度不大。只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他們,並讓他看到服務質量的改善,他們還會一直關心葯店的發展。

理智型:這類顧客沒有過分的賠償要求,他們會依據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有限度地主張自己的權利。對於這類顧客,要認真記錄事情原委,並承諾什麼時候給予答復。

談判型:這是一類比較難應對的顧客,因為他們不但要發泄心中的怨氣,還想就此得到經濟或者道義上的補償。接待他們,要有理、有利、有節。既不能不理睬,也不能一味遷就。

受害型:他們進店來投訴,只是需要店員的同情和尊重。「以情感人」對這類顧客非常適用。

忠實擁戴型:千萬不要以為來投訴的顧客都是「來者不善」,就有一類顧客進店投訴的目的,其實是想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傳播他們的滿意,只是讓葯店更清楚地記住他。因此,他們常常反饋其他顧客的「不滿」,而他自己則對葯店充滿了善意和滿意。

處理投訴的意義

數據表明,一個忠誠的客戶所購買的商品總平均額,是一般顧客購物平均額的10倍。開發新顧客的成本,是維護老顧客成本的6倍。開發一個新客戶或許需要1萬元,但失去一個客戶卻用不了1分鍾。因此,處理好顧客投訴意義重大。

【意義一:挽留顧客,減少流失】

一項調查表明,那些不投訴的顧客表示願意成為葯店回頭客的只佔9%,也就是說,有91%的不投訴顧客不會再次回到讓他感到不滿意的葯店。投訴後,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顧客,有81%的顧客表示不會再到這家葯店購葯;而投訴得到解決的,則有高達54%的顧客願意今後再次光臨;更進一步,投訴得到了迅速解決的,有82%的顧客仍然選擇在本店消費。

這表明,顧客遇到問題,如果選擇不投訴,實際上對葯店來說是一個大損失。因此,我們不僅應該鼓勵顧客在不滿時對葯店投訴,而且,葯店要以最快的速度化解顧客的不滿和抱怨,真誠地為他們解決問題,積極採取補救措施,這樣才可能將顧客挽留住,最大限度地避免顧客流失。

【意義二:查找漏洞,改進工作】

顧客前來投訴,表面上看是他們對於葯店商品或服務不滿,而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的抱怨,除了說明對葯店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但同時還表示他們仍然對葯店心存期待,他們並未完全對葯店喪失信心。

【意義三:篩選信息,發現商機】

有報道說,在商業巨頭IBM公司,40%的技術發明創造,都是來自客戶的意見和建議。當個人電腦剛開始普及時,一些電腦客戶由於操作不當,常常造成系統死機,因而對電腦質量和功能非常不滿意,對廠商的投訴不斷。IBM公司從投訴中受到啟迪,發現了商機,開發了「一鍵恢復」功能健,當客戶操作失誤,可按一下恢復鍵,被損壞的系統就會自動恢復,還會完整地把各種文件保存起來。結果裝有這種軟體的電腦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對企業來說,客戶投訴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資源。作為現代葯店的從業人員,除了從投訴中發現並修正自己的工作失誤,還要努力從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因為前來投訴的顧客多數是因為產品或服務中存在不足,給他們造成了某種物質或者精神上的損害,所以他們反饋的信息通常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仔細分析和研究當前產品和服務為何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就能夠幫助葯店或上游生產企業開拓新的商機。

投訴處理三部曲

對於投訴,要區分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處理投訴三原則】

處理投訴的基本原則是:首先要保障顧客利益。其次是維護葯店聲譽。第三,找到顧客和葯店利益的平衡點。

解決投訴涉及的實質問題,要以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慣例為依據,兼顧雙方利益。當葯店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可以放棄眼前利益而維護葯店聲譽和長遠利益。

在具體接待和處理過程中,店員要始終態度坦誠,親切和藹。無論客戶的情緒多麼激烈,員工也要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與客戶發生沖突,激化矛盾。要實行接待投訴的「首問負責制」,而店長要成為投訴問題的終結者。

【三部曲之一:受理】

受理投訴要點:記錄信息,快速響應。

顧客找到誰,誰就是受理者,就是處理問題的第一責任人。千萬不要說:「這件事不是我接手的,跟我無關」。

1.專注地傾聽,認真地記錄。用專門的筆記本,記錄顧客投訴的問題和要求,表示出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傾聽的同時記錄,這本身就表達出對顧客的尊重。同時,一旦銷售人員開始進行記錄,顧客的語言會越來越謹慎小心,反而不會亂說,更不會隨便罵人。

2.表示感謝和歉意。不要吝嗇這樣的話,比如「給您添麻煩了,真對不起」,「讓您跑這一趟,真抱歉」,「對不起,您可不可以再說詳細一點?」「您的感受我非常了解,發生這樣的事我很抱歉」。

3.找到處理人。記錄投訴要點之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按照葯店部門和崗位職責分工確定並找到投訴的處置者,就是有權力最後決定的那個人。然後回復顧客說:「我已經把您的問題反映給能夠處理這件事的同事了,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給您處理,請您稍等。」

【三部曲之二:處理】

處理投訴要點:主動積極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1.態度主動,積極推進。由投訴處理人進一步明確顧客反饋的問題和要求,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接待投訴是重要而緊迫的工作,因此要優先於手頭的其他工作。

2.不斷溝通,達成一致。如果顧客的要求符合葯店規定,就按規定辦理。如果不符合規定,就耐心地引導客戶,真誠地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尋求其他解決辦法。只屬於葯店方責任的,應坦誠道歉,並及時做好補救工作;屬於雙方互有責任的,先解決自身不足,並請對方配合解決問題;屬於對方理解有誤的,力爭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來,幫助對方看到問題實質。在溝通過程中,不妨運用適當的幽默,別讓現場氣氛過於沉悶,要知道,我們面對的不是「冤家」,而是朋友。

3.限時結案,及時上報。拖延問題,並非上策,反而會把事情弄僵。要避免問題升級,一方面告訴顧客解決問題的一般時限,另一方面把問題及時反饋給上級領導,讓他們知情並成為後盾,一旦陷入僵局,馬上藉助領導的力量解決問題,防止沖突升級。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確定責任歸屬。如果責任在門店,葯店就要承擔責任;如果責任在供應商,葯店就要協助聯系供應商,直到問題解決;如果責任在顧客,店方要心平氣和地解釋並提出解決的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案得到雙方認可後,要馬上落實。最後,再次真誠致謝,歡迎下次光臨。

【三部曲之三:改進】

與顧客達成共識,送走來投訴的顧客,並不是工作的結束。我們的目的是舉一反三,改進葯店的不足。因此要做到「三個一定」,即有投訴一定要找到原因,工作質量投訴一定要找到責任人,工作質量投訴一定要提出改進措施並落實。

投訴「1+3」模式:接到一個投訴,要一個不漏地記錄,一個不漏地處理,一個不漏地隨訪。從投訴中要努力發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尋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降低這類問題的發生率。除了要批評教育甚至處罰遭到投訴的責任人,更要將投訴案例向全員做宣講,宣講內容包括投訴產生的原因和處理結果,處理後顧客的滿意情況以及門店今後的改進方法。通過告知葯店的所有員工,使大家都能從中吸取教訓,改進工作,避免類似錯誤再度發生。

以上講的是針對當面投訴的情況,如果是電話投訴,則需要我們先問清情況,盡量從電話中了解顧客所投訴事件的基本信息,並記下顧客的聯系方式,以備回復。如果是信函投訴,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將信件轉送店長,由店長決定該投訴的處理事宜。同時,葯店應立即聯絡顧客,通知其已經收到信函,並表現出對於解決投訴意見的誠意。

無論是哪種投訴,都需要認真填寫「顧客投訴記錄表」。對於表內的各項記載,尤其是顧客姓名、住址、聯系電話以及投訴的主要內容必須復述一次,並請對方確認。如有必要,店長應親赴顧客住處訪問。顧客投訴一旦處理完畢,必須立即以書面方式及時通知投訴人,並確定每一個投訴內容均得到解決及答復。

對於由消費者協會轉來的投訴,在處理結束之後必須與該協會聯系,以便讓對方知曉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對於有違法行為的投訴事件,如寄放櫃台的物品遺失等,應與當地派出所聯系。

店員要做有心人,記住每一位提出過投訴意見的顧客,並格外留意他們。當投訴過的顧客再次來店時,應以熱誠的態度主動跟對方打招呼。

Ⅷ 關於在超市購物受傷索賠的案例 分析 問 作為超市方的辯護律師改怎麼為超市辯護!

超市購物受傷
顧客能索賠嗎

案件回顧:今年4月,53歲的王女士在一家超市采購時,被一根未清理的貨物包裝繩絆倒,胳膊摔傷。經診斷為右肩關節脫位,肱骨頭撕脫骨折,左腿膝蓋軟組織挫傷。王女士住院一個多月,超市為此支出各項費用4700餘元。在王女士傷勢未徹底好轉時,超市負責人表示拒絕繼續為其承擔治療費用。此後,王女士自行支付了3700餘元的治療費用。隨後,王女士將這家超市告到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及包括5萬元精神損害賠償金在內的損失共計6.1萬余元。

超市方認為,王女士在其經營的超市內摔倒受傷,並非公司的主動侵權行為造成。王女士作為正常的成年人,對其自身的人身安全應當盡到相應的注意和保護義務,因此對其摔倒受傷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院判決:法院認為,因超市管理不善,王女士在超市內摔倒受傷,超市理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王女士作為成年人,在購物過程中亦應盡到安全注意之必要義務,其對摔傷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法院判決超市賠償王女士各項損失共計1.2萬余元。

法規點評:我國相關的司法解釋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在該案中,經營者未盡到合理范圍的安全保障義務是發生人身損害的主要原因,法院判令其承擔主要責任具有法律依據的。賠償的標准和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營養費等;而且,受害人可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由法院綜合考慮過錯程度、後果、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按照規定的標准判定。

最後,應著重提示的是,訴訟請求需要相關證據的支持,因此受害者應注意通過合法方式保存相關證據,例如發生事故後報案、保存好醫院診斷書、醫療費用發票等相關票據。 本報記者

Ⅸ 5個法律案例分析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盼儲儲time
案例分析1――劉玉坤訴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案原告:劉玉坤,女,1958年12月28日生,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第一重型機械廠金屬結構分廠打字員。住該市富拉爾基區鐵西26一10一1一6號。被告:鄭憲秋,男,1957年10月20日生、與原告系同廠工人,住址同上。原告劉玉坤因與被告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一案,向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劉玉坤訴稱:原告與被告鄭憲秋婚後性格不合,彼此對理想、事業、志趣均有所不同,結婚13年始終沒有培養和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被告對原告參加一些社會必要活動、殘疾身體的治療,橫加干涉。1984年以後,原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曾在全國首屆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取3枚金牌,這些榮譽使其心理反差增大,進而粗暴地干涉原告參加比賽,將原告打傷住院。原告與被告自1992年5月分居至今,感情確已破裂,請求法院判決離婚,財產依法分割。被告鄭憲秋辯稱:被告與原告婚姻基礎好,在原告失去雙腿的時候,是被告主動與其結婚。婚後家務活、帶孩子以及原告的生活起居等都由被告承擔,原告能在國際國內殘疾人運動會上多次獲獎牌,是與被告對其支持和照顧分不開的,如果原告實在堅持離婚,但孩子要由被告撫養,原告必須每月給付撫養費150元,房子由被告居住,獎牌17塊被告應分一半,獎金29萬元、被告要19萬元,婚後共同財產依法分割。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

Ⅹ 法律案例分析

首先,根據《行政處罰法》,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罰款作為一種處罰方式,只能由行政機關實行,超級市場沒有這個權力,「偷一罰十」是不合法的,只能是「偷一賠十」,當然要考慮賠償的合理性。趙某作為監護人,對小女兒「偷吃」有一定責任,但是就算賠錢賠十倍在這里顯然是不合理的。
其次,超級市場不具有行政主題資格,不能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本案中超市非法「罰款」,應是民事侵權,應作為民事案件處理。人民法院應該不予受理,告知提起民事訴訟。

閱讀全文

與超市糾紛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